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每年有超過47萬新發宮頸癌病例。宮頸癌是亞太區許多國家,包括中國,第二常見及全球第三常見的女性癌癥。若沒有適當、有效的篩查方法及預防計劃,至2025年,亞洲的宮頸癌比率將會上升40%。[i] 99%以上的宮頸癌是由人乳頭狀瘤病毒(HPV)引起。[i][ii],[iii]人乳頭狀瘤病毒 (HPV) 的持續感染是婦女患宮頸癌的主要原因。在118種HPV亞型中,共有14種高風險的HPV病毒株被認為是造成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的高風險HPV亞型,其中兩種病毒株風險最高——HPV 16和HPV 18,可導致70%-85% [iv]的宮頸癌病例。[v]羅氏的cobas 4800 HPV檢測于今年7月24日獲得中國SFDA批準,可以同時檢測HPV16、HPV18及有否其他12種高風險HPV病毒株。 極為權威的美國陰道鏡及宮頸病理學會(ASCCP)指南建議,結合巴氏涂片及高風險HPV基因檢測......閱讀全文
2015年最新宮頸癌篩查指南出臺,HPV檢測開始成為宮頸癌篩查的主角,細胞學檢測成為輔助篩查方法。最新指南的制定是基于2014年2月17日美國婦科腫瘤(SGO)和美國陰道鏡及宮頸病理協會(ASCCP)聯合發去的專家會議,此次會議主要探討以HPV檢測為主的方法能否作為現行宮頸癌篩查的替代方案。會議
高危型HPV的持續感染是宮頸癌和宮頸癌前病變發生的重要原因。高危型HPV檢測有效提高了宮頸癌前病變檢測的靈敏度,顯著降低了漏診率,已成為宮頸癌篩查的重要方法。目前,國際上HPV檢測主要有三大策略:21歲以上細胞學非典型鱗狀細胞(ASC-US)的分流管理、25歲以上初篩、30歲以上與細胞學聯合篩查。此
高危型HPV的持續感染是宮頸癌和宮頸癌前病變發生的重要原因。高危型HPV檢測有效提高了宮頸癌前病變檢測的靈敏度,顯著降低了漏診率,已成為宮頸癌篩查的重要方法。目前,國際上HPV檢測主要有三大策略:21歲以上細胞學非典型鱗狀細胞(ASC-US)的分流管理、25歲以上初篩、30歲以上與細胞學聯合篩查。此
1人乳頭瘤病毒感染與宮頸癌因果關系的揭示 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與兩個病毒有關: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分別導致宮頸癌和艾滋病。德國科學家哈拉爾德·楚爾
不久前,借助“表觀遺傳”,英國科學家在宮頸癌檢測方面取得了重大進步:利用基于“表觀遺傳學”的篩查方法,研究人員識別出了所有參與試驗的宮頸癌患者。 科學家們稱,這一新技術準確率高、成本低,明顯優于現有常用的宮頸癌篩查手段。 相關成果發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
2014年4月,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批準一種已經上市的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檢測工具(cobas HPV test)增加適應證,可用于≥25歲女性宮頸癌的初篩。源于該項申請的提出,由來自美國婦科腫瘤學會(SGO)、美國陰道鏡和宮頸病理學會(ASCCP)、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ACOG)、美
來自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科學家報道他們開發出了一種采用尿液準確檢測宮頸癌的方法,相比其他直接檢測宮頸組織基因標記物的方法具有更高的準確度。 這種新方法不同于以前的任何方法,因為他們不僅檢測人體組織的DNA變化,同時還檢測HPV病毒的DNA,這種病毒可以通過性傳播,最終導致各種疾病。這項研究近日
印度塔塔紀念中心6月3日正式宣布已研制出一種新型有效的宮頸癌檢測方法,即利用醋酸(VIA)檢測宮頸癌。據悉,此法可診斷出早期宮頸癌。宮頸癌是全球女性第二大高發的惡性腫瘤。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都會新增50萬個病例,每年約有25萬人死于宮頸癌。80%的宮頸癌病例發生在低收入國家。塔塔紀念
(一)熒光PCR HPV DNA檢測 HPV感染是子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子宮頸上皮內瘤樣變)的主要病因。因此,可以將檢測HPV感染作為子宮頸癌的一種篩查手段。HPV-DNA檢測發現高度病變的敏感度為97.7%~100%,平均為98.6%,比細胞學檢查高二十多個百分點。 如果將兩者結合進行檢查,敏感
全球體外診斷領導者羅氏診斷近日宣布,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CFDA)批準該公司的CINtec PLUS細胞學檢測術。這項技術旨在改善宮頸癌前病變的檢測和早期措施。與傳統的Pap等檢測手段相比,CINtec PLUS的靈敏度和精確度都有所提高,這也是它獲得批準的一大原因。 “宮頸癌是目前唯
研究發現,全球99%以上的宮頸癌病例都是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所引起,只有長期持續感染高危型HPV病毒才會導致高級別宮頸上皮內瘤變(CIN),進而發展為宮頸癌。由此,宮頸癌防治的關鍵在于篩查出高風險人群,找出高級別CIN患者,及時干預。采用免疫組化雙染技術在宮頸上皮細胞或組織中檢測兩種生物標
本期話題:子宮頸癌快速篩查技術在我國試驗成功 英國《柳葉刀—腫瘤學》(The Lancet Oncology)雜志9月22日在線發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中國癌癥基金會、江西省婦幼保健院等單位共同完成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第一次在世界上驗證了人乳頭瘤病毒快速檢測技術(care HPV)能
對HPV陽性篩查結果進行分類檢查時,比Pap細胞學檢查更靈敏。FDA批準了首個基于生物標志物對HPV陽性/ Pap細胞學陰性結果進一步分類的檢測,改善女性宮頸癌預防。 3月11日,羅氏宣布美國FDA批準了下一代細胞學檢測CINtec PLUS作為第一個基于生物標志物的分類檢測,用于通過coba
最近,宮頸癌快速篩檢技術——careHPV檢測獲得了世界衛生組織認證,成為全球首個獲世衛組織資格認證的HPV檢測技術。 據介紹,careHPV檢測由喬友林教授領導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宮頸癌防治研究團隊,聯合凱杰生物、PATH、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署等企業和機構,在比爾及梅琳
最近,宮頸癌快速篩檢技術——careHPV檢測獲得了世界衛生組織認證,成為全球首個獲世衛組織資格認證的HPV檢測技術。 據介紹,careHPV檢測由喬友林教授領導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宮頸癌防治研究團隊,聯合凱杰生物、PATH、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署等企業和機構,在比爾及梅
最近,宮頸癌快速篩檢技術——careHPV檢測獲得了世界衛生組織認證,成為全球首個獲世衛組織資格認證的HPV檢測技術。 據介紹,careHPV檢測由喬友林教授領導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宮頸癌防治研究團隊,聯合凱杰生物、PATH、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署等企業和機構,在比爾及梅
日前,在中華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婦產科年會期間,中國優生科學協會陰道鏡和宮頸病理學分會(CSCCP)主席魏麗惠教授,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謝幸教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耿力教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喬云波教授,廣東省人民醫院梅
子宮頸癌是世界上唯一病因明確的癌癥,在女性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二,引起的死亡率位居婦女癌癥的第四位。近幾年數據顯示,隨著全球子宮頸癌防治的重點開展,全球子宮頸癌發病率雖向上高發,但死亡率已開始有下降趨勢。 為更好地推進我國子宮頸癌的防治和篩查工作,由中國優生科學協會陰道鏡和宮頸病理學分會(CSCC
3月11日,羅氏宣布美國FDA批準了下一代細胞學檢測CINtec?PLUS作為第一個基于生物標志物的分類檢測,用于通過cobas? 4800 HPV檢測為人乳頭瘤病毒(HPV)陽性的女性原發性子宮頸癌篩查。 Cobas 4800 HPV檢測系統是羅氏目前子宮頸早期預防和篩查的檢測產品,可提供H
8月15日,“精準篩查便捷到家——自取樣HPV檢測及宮頸癌防治學術論壇暨都安全醫療自取樣方案發布會”在深圳召開。會議分享了由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宮頸癌防治研究團隊與美國國際防癌組織專家合作創建的基于自取樣HPV檢測的宮頸癌篩查模式,該模式不受地域限制,檢測標本易于獲得且易于實驗室檢測分析,進一步推
來自意大利維羅納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Quantification of cytomegalovirus DNA by a fully automated real-time PCR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of active viral
在女性腫瘤中,宮頸癌的發病率僅次于乳腺癌,是女性的第二大常見惡性腫瘤。全球每年有將近50萬女性被診斷為宮頸癌,主要發生在亞洲。 在近日召開的“亞洲—大洋洲生殖器感染和腫瘤研究組織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郎景和教授指出,99%的宮頸癌都是由人乳頭狀瘤病毒(縮寫HPV)導致的
宮頸癌篩查進行獨立HPV檢測能達到聯合巴氏涂片(Pap)檢查或獨立Pap檢查的效果嗎?來自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Rebecca B. Perkins博士和Elizabeth A. Stier博士認為這三種策略都適合篩查。 “盡管這些篩查策略的相對優缺點和篩查間隔
宮頸癌篩查進行獨立HPV檢測能達到聯合巴氏涂片(Pap)檢查或獨立Pap檢查的效果嗎?來自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Rebecca B. Perkins博士和Elizabeth A. Stier博士認為這三種策略都適合篩查。 “盡管這些篩查策略的相對優缺點和篩查間隔仍需再討論
巴氏涂片檢查方法(Pap smear)是公共衛生一種廣泛使用的金標準檢查方法,這種方法主要針對子宮頸癌等疾病,能有效的檢測出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細胞的異常變化。然而近期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了一種以DNA為基礎的病毒檢測方法。 1943年,Papanicolaou和Tra
子宮頸癌是婦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在女性惡性腫瘤中居第二位,僅次于乳腺癌,嚴重威脅著女性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據統計每年全世界大約有50萬婦女死于宮頸癌,我國每年約有14萬新發病例,約有50000例死于宮頸癌,宮頸癌發病年齡多在40~50歲,但近幾年有年輕的發展趨勢,發病區域農
為了加快基因檢測技術普及惠民,推動重大創新成果產業化,1月16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發布了《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支持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的意見》,這也是繼湖南、貴州、福建等地之后,又一省份發布政策措施支持促進基因檢測技術的應用。 發展基因產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5年,發展基因產業上升為了國家
法國巴斯德研究所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日開發出一種雙管齊下的新策略,能夠評估那些感染人乳頭瘤病毒(HPV)的婦女患上宮頸癌的風險。這項成果于近日發表在《The 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雜志上。 眾所周知,99%的宮頸癌病例是由HPV引起的。目前有200多種H
喬治·帕帕尼古拉烏(Georgios Nikolaou Papanikolaou,1883 -1962 ),他是一個動物學家,但卻從老鼠月經上發現了人類子宮頸癌的檢測辦法。在他的努力下,子宮頸癌從一種無藥可治的絕癥,變成了可以提前預防和治愈的疾病。 無論你是不是女性,都應該感謝喬治
全球體外診斷領導者羅氏診斷今日宣布,用于輔助鱗狀細胞癌(SCC)患者診療的Elecsys? SCC免疫檢測正式在中國獲批上市。鱗癌(SCC)是鱗狀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包括肺鱗癌、宮頸鱗狀上皮癌、頭頸部鱗癌等。Elecsys? SCC免疫檢測結合其他腫瘤標志物能夠輔助鱗癌患者,尤其是對于優化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