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垃圾處理,必提焚燒填埋,即使在推進垃圾分類的城市也是如此。一邊大張旗鼓地宣傳垃圾分類,一邊卻在加速建設焚燒填埋設施,似乎把分類處理拋到了腦后。源頭分,后面混,分類垃圾得不到分類處理,分類豈能持久推進?扭轉這一局面,需要全面認識垃圾的資源、環境與社會屬性,并據此正確看待垃圾處理的要求、目的與方式方法。 從垃圾與環境、資源、社會的關系分析,垃圾具有污染性、資源性和社會性。垃圾的污染性表現為垃圾自身的污染性和垃圾處理的二次污染性,導致垃圾在其產生、排放和處理過程中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甚至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垃圾的資源性表現為垃圾是資源開發利用的產物,具有一定的物質資源和能源價值。垃圾的社會性表現為社會每個成員都產生與排放垃圾,垃圾產生意味著社會資源的消耗,對社會產生影響,并且,垃圾的排放、處理處置及其污染性影響他人的利益。 當前,存在夸大垃圾污染性、片面理解垃圾資源性和忽視垃圾社會性的現象。例如,過分強調垃圾的及時無害化處......閱讀全文
上海環境總工秦峰以“分類體系下的垃圾處理思考”為主題,深入分析了垃圾分類后,并首次全面介紹應對上海垃圾分類的末端處置升級布局,及近年來垃圾組分變化數據。 垃圾分類已經成為全民熱議的話題。今年上海率先執行強制垃圾分類,掀起了全國各地大范圍推行垃圾分類的浪潮。“垃圾分類已經進入強制時代”,在這樣的
●垃圾分類要做到分類投放、分類運輸、分類處置,需要廣大公眾積極參與,無論是設備采購還是深入宣傳,都需要資金投入 ●垃圾分類的過程中,涉及到很多利益相關方,由于缺少激勵和協調機制,難以形成合力 ●用2~5年時間推動強制分類工作,明確規定垃圾的分類,制定出指導操作性強的分類說明。在此過程中,必須
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公布《關于轉發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四川省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實施方案》指出,到2020年底,四川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規和標準體系,全省普遍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在成都、德陽、廣元城區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圖片來
我國城市人均年“產”垃圾440千克,年均總“產量”1.5億噸,由于實施處理的垃圾只占垃圾總量的很少一部分,有1/4的城市已再無適當場所堆放垃圾。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又一次將垃圾問題列為重點議案和提案。 垃圾處理涉及各方利益,政府如何設計垃圾處理政策,公眾如何落實垃圾分
北京市朝陽區麥子店棗營北里社區的垃圾分類指導員王鳳琴正在垃圾桶站旁指導居民正確分類 作為垃圾分類的試點地區之一,不久前,北京市朝陽區團結湖城管分隊開始向餐飲企業等社會單位發放分類垃圾桶。據悉,雖然垃圾分類并沒有強制要求,但如果社會單位的垃圾不分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意見提出大力完善固廢處理價格和水價等綠色發展價格機制,涵蓋環境治理公共服務的全領域覆蓋的收費機制。其中,固廢處理收費機制作為公用事業價費機制中發展較為滯后的一個環節,因垃圾分類工作再度成為城市固廢管理的焦點而重回公眾視野。垃圾
垃圾分類已然成為時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不僅成為大家茶余飯后的談資,似乎也成了創業者的新風向標,不少資本聞風而動,有關垃圾分類的項目也是層出不窮。 在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看來,垃圾分類帶來的產業“新藍海”已經悄然而至。那么,垃圾分類是不是迎來了風口?市場到底有多大?創業公司的機遇又在哪兒?
垃圾分類試點14年,其意義早已超出垃圾處理行業的工程范疇,啟發我們思考社區自治、社會自治的多元治理問題。垃圾分類已經回歸為一項名副其實的社會治理工作,在深圳鹽田區、廣州蘿崗區和增城區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已經邁入良性發展階段。總結這些成功經驗,筆者認為,關鍵是垃圾分類必須始于制度設計。具體分析,要重點
廣州南華西街擺放的分類垃圾桶(資料圖片)。 廣州市城管委主任、書記李廷貴。 今年年底前,全市12個區(市)將增加至131條街道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其中重點抓好50條先行推廣實施街道、100個先行推廣實施生活小
2019年6月。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25日初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在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作草案說明時介紹,現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是1995年制定的,2004年進行了第一次修訂,2013年、2015年、2016年分別對特定條款進行了修正。
從人口和面積上來看,德國著實不能被稱為一個大國,但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垃圾制造”大國。在歐洲,德國人口僅次于俄羅斯位列第二,每年每個德國人制造約617公斤生活垃圾,遠遠高于歐盟人均水平(481公斤)。這么多的垃圾,依靠傳統的焚燒或者填埋手段進行處理,顯然不適合德國這樣一個人口稠密、國土較小的的高
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選擇。防治固體廢物污染,與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密切相關,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為全面檢查固體廢物污染環
近日,通州區玉橋街道垃圾分類綠色承諾活動啟動,近千名居民簽署綠色承諾書,踐行垃圾減量分類,以身作則進行日常監督。據了解,作為第一批全國垃圾分類處理試點城市,北京市2000年開始進行,距今已有14個年頭。從2010年至今,北京的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已從600個增加至近3000個,今年還將增加500個,
陳建華等市領導頻繁下區推廣垃圾分類。資料圖片 今天上午,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部署動員大會在中山紀念堂召開。面臨“垃圾圍城”的困境,廣州意圖打響一場全民參與的垃圾分類“人民戰爭”,為城市的未來“解圍”。 據了解,在今天舉行的全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部署動員大會上,副市長謝曉丹將作推進
新一輪垃圾分類大戰的號角即將吹響。7月10日,廣州將召開全市垃圾分類動員大會。而在本次大會召開以前,廣州各區(縣級市)也推出了垃圾處理的新舉措、新思路。 昨日,記者獲悉,“垃圾不落地”、“垃圾費按袋計量”、“廚余專袋投放”等多項新政策也相繼“落地”,新的試點小區也陸續面世。
生活垃圾分類和禁止洋垃圾入境嚴控固體廢物進口兩項制度均有利于改善環境質量,提升國內固體廢物回收利用水平。回顧我國固體廢物進口歷程,禁止洋垃圾入境嚴控固體廢物進口是我國新時代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必然要求,對我國垃圾分類的主要啟示是: (1)再生資源應回歸其“生活垃圾重要組成部分”的本來屬性,才
作為全國首批8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南京10年之后仍陷“垃圾圍城” 如何打通垃圾回收產業鏈 ● 垃圾前期分類,后期運輸處理混裝在一起,挫傷居民積極性 ● 300噸廢電池堆在倉庫內,十年來一直不知如何處理 ● 餐廚垃圾專業化處理等觸及餐館利益鏈,阻力相當大 ● 分類牽涉環保、商務、發改
作為特大城市的北京,常住人口已突破2200萬人,每天產生生活垃圾1.84萬噸,如果用裝載量為2.5噸的卡車來運輸這些生活垃圾,這些卡車連成一串,能夠繞三環路一圈。令人擔憂的是,生活垃圾的數量仍在不斷增長。 生活垃圾處理是一個系統工程,當前在國際上垃圾處理的方式主要有衛生填埋、生化處理和垃圾
垃圾分類處理已經成為一種共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北京、廣州、上海近3年的混合垃圾焚燒填埋處理量都得到了控制,甚至逐年有所減少。垃圾處理方式也在多樣化,尤其是廚余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在大幅加速。但是,垃圾分類工作的效果仍不如預期。主要表現在分類排放實效不大、分類收運體系不完善和后續處理設施不能勝
國家發改委近日出臺《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全面建立覆蓋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固體廢物處理收費機制,加快建立有利于促進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激勵約束機制。 其中,《意見》提出完善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化激勵機制。積極推進城鎮生活垃圾處理收費
《經濟參考報》4月30日刊發題為《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獲通過 將逐步實現“洋垃圾”零進口》的報道。文章稱,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4月29日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明確國家逐步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 新修訂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明確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堅持減量化
日前,國家發改委公布了《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0年底前,全國城市及建制鎮全面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圖片來源于網絡 根據《意見》,未來將對具備條件的居民用戶,實行計量收費和差別化收費,加快推進垃圾分類;對非居民用戶,推進垃圾計量收費,并實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問題困擾了人們多年。最近,這一難題的解決有了新進展——日前,記者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獲悉,截至目前,全國46個重點城市均已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設施體系建設,多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已初見成效。 “一年多來,各地加快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不可
2019年12月16日,不到半月就將進入2020年之際,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四次委員長會議在北京舉行,并且建議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包括《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在內的多項草案和議案。 這樣意味著,修訂后的固廢法有望在預期的“2019年”正式出臺。 那么來回顧
目前,主城區生活垃圾日均收運量為6600噸。近年來,主城區生活垃圾年均增長率約10%,預計到2020年,在不采取減量化措施的情況下,主城區生活垃圾日清運量將達到1.2萬噸。屆時,我市垃圾處理能力將面臨嚴峻考驗。 8月5日,市政府召開“規范整治主城區建筑垃圾密閉運輸、垃圾收運系統清潔工程建設及
自去年4月實施垃圾分類以來,廣州市的垃圾分類工作已歷經一周年。 垃圾分類早已不是新鮮事物,廣州市的垃圾分類工作之所以能引起人們關注,主要因為在全國各大城市實施垃圾分類因無效而紛紛偃旗息鼓時,廣州市卻提出了實現“中心城區市民的參與度要不低于90%”的“宏偉”目標。 然而,一年后的廣
時隔7年,海南省海口市來開新一輪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帷幕。此次,海口選取131個單位開展試點工作。經過宣傳和推廣,海口市垃圾分類“戰果”初見。而為了更進一步,海口邀請高校“把脈”,進行了大量調研及實驗,還將積極完善垃圾分類終端處理和利用設施。 今年,海口市再響垃圾分類“發令槍”,拉開新一輪生
杭州市某小區居民正在使用智能垃圾桶。“綠貓”垃圾回收軟件使用界面。天天潔公司工作人員在小區回收垃圾垃圾分類人員正在掃描垃圾袋上的二維碼。 分類垃圾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隨處可見,但是垃圾分類并沒有成為一種普遍的生活習慣。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46個城
2015年,北京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將達到2.31萬噸,垃圾焚燒、生化等資源化處理比例達到70%以上,填埋比例降低至30%以下。 日前,為進一步加快推動本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工作,根據《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經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制定了《北京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三年實
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農村地區環境壓力與日俱增,特別是農村垃圾處理問題更需提上議事日程。在今年“兩會”上,很多全國政協委員都提交了相關提案,聚焦農村垃圾處理。 如今,城市產生的垃圾往農村轉移的現象日益突出。城市干凈了,垃圾卻到農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