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不舒服,低頭問手機”,這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并非天方夜譚。如今,移動醫療A PP雨后春筍般迅猛發展,目前已達數千款,可滿足用戶在線問診、日常保健、慢性病調理等需求,讓人看到了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希望。然而記者調查發現,目前移動醫療產業魚龍混雜,誤診風險大、患者維權難,政策法律監管空白亟待填補。 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希望 北京市民趙先生的父親患糖尿病多年,他專門給父親下載了一個名為“糖尿病心天地”的手機A PP,上面有糖尿病患者必備的日常護理知識,還能提供健康食譜、計算每天的卡路里攝入量等。 “糖尿病是個慢性病,以前動不動就要跑到醫院去排長隊咨詢醫生,現在用一個免費的手機A PP就解決了糖尿病的日常護理、保健問題,確實很方便。”朱先生說。 移動醫療A PP還能滿足用戶在線問診的需要。旅游回來后,重慶市民雷先生發現自己的手臂上長了不少小紅疹。隨后,他將自己的病情輸入一款名為“春雨掌上醫生”的A PP中,......閱讀全文
當感到不舒服時,只要拿起手機,就可以進行癥狀自查,還可以咨詢醫生并預約就診——這并非是對未來生活的想象,而是正在發生的場景。 在移動互聯網、可穿戴設備快速發展,及全民健康需求不斷提升的多重推動下,移動醫療已成為市場上的熱門概念。中國醫藥物資協會《2013中國醫藥互聯網發展報告》中的數據顯示,中
目前,全球與醫療相關的App產品已經達到近萬種,與健康相關的App更是難以計數。然而,當前的移動醫療(mHealth)只是改善體驗,并沒有觸及到醫療核心。移動醫療已經到了“七年之癢”的非常時期。 移動醫療創業者似乎也意識到這一點,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多家公司紛紛轉變思路,從“崇尚技術”轉向“醫生
市場調查機構Research2guidance發布"2012-2013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年度報告"稱,隨著國內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大眾對醫療健康的關注,移動醫療將得到一定的成長,但很多醫療機構和政府對移動應用、云計算等概念還需一段時間的引導和教育,預計在2015年實現快速發展。艾媒咨詢(iiMed
市場調查機構Research2guidance發布"2012-2013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年度報告"稱,隨著國內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大眾對醫療健康的關注,移動醫療將得到一定的成長,但很多醫療機構和政府對移動應用、云計算等概念還需一段時間的引導和教育,預計在2015年實現快速發展。艾媒咨詢(iiMed
在大數據時代,以數據為內容的移動醫療將徹底顛覆傳統醫療模式。產業鏈各方須適應產業環境和自身競爭力的變化,在生態體系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根據行業發展的規律,移動醫療涉及的諸多環節中,信息收集和傳遞會優先誕生較多的投
在試用8個月之后,張強決定出鏡為杏樹林開發的這款“病例夾”軟件做一次“形象代言”。 美國醫學教育的經歷讓他確立了循證醫學理念,作為上海沃德醫療中心首席血管專家,張強在行醫、隨訪時都會詳細的記錄病人的資料。早年,他用手工一一記錄,一直希望有一個隨身攜帶的設備,儲存病人的影像、文字記錄,在隨訪
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官網消息,9月23日,FDA為移動醫療應用程序或App開發商發布了最終版指南。該指南介紹了FDA針對移動醫療App的監管方法。 對于那些風險較小的絕大多數移動醫療App,FDA擬行使執法自由裁量權,這意味著它不會強制按照聯邦藥品與化妝品法案執行。FDA擬將
該設備會每天對特瑞里尼的血壓進行多次檢測,然后將監測數據發送至智能手機的相關應用中,應用則會將接收到的讀取數據發派給醫生。特瑞里尼表示。這款由個人健康管理初創企業iHealth生產的設備,已經為他節省了好幾次看醫生的錢。 其實,便攜式血壓測量儀已經不是新鮮事物了,存在已有一段時間。但是,將
有人說,2014年是中國的“移動醫療元年”。這一年,醫療信息化建設提速,人口健康信息化基本框架開始形成,各種移動健康服務應用軟件令人應接不暇,以互聯網巨頭“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為代表的商界大佬也在加緊布局移動醫療。 資本的進入一次次刷新著移動醫療的價值,公眾的熱盼也讓移動醫療使命感
“目前投資界最熱捧的兩個領域,一個是移動互聯網,一個是醫療健康行業,而移動醫療是二者的交集,自然成為熱門標的物。”美年大健康創始人、黑馬導師俞熔對記者表示。 6月28日,在克萊斯勒杯黑馬大賽智慧醫療行業決賽上,“移動醫療怎么移”是投資人和創業者討論的重點。不過業內人士稱,移動醫療APP尚處于春
日前,新一代蘋果手機——iPhone6與消費者見面了,蘋果公司的健康醫療戰略也隨之浮出水面。不僅是蘋果,其他的科技巨頭如谷歌、英特爾及三星也通過研發可穿戴設備或個人健康應用,將觸角伸向健康平臺,意在向消費者推出“應用+設備”一體化的解決方案。 在以新一輪醫改為核心的政策推動下,智慧醫療健康及移
3月19日-20日 北京辰茂鴻翔酒店 近年來,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不斷普及,無線網絡、移動通訊的發展促進了移動醫療的爆發。在醫療與健康服務領域,移動化的趨勢正處在高速發展的關鍵時期。醫療與健康服務的移動化,將成為未來幾年醫療機構與健康服務機構的重點工作并被寄予厚望。 醫療設備正逐漸從“可攜
2014年,整個醫療領域處在一個非常好的時間點,資本市場活躍證明了政策正在開放,對藥品電商和遠程醫療都帶來了極大的想象空間。社會資本的大量進入幫助移動醫療完成了“最后一公里”布局。 資本市場完成了對健康醫療產業的第一步推進,產生了三個最有價值的影響:1.造就了一批初生牛犢的試探性項目;2.將原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的總體部署,為加快推進健康產業科技發展,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未來經濟增長,引領健康服務模式變革,支撐健康中國建設,科技部等6部門制定《“十
阿里巴巴、小米、九州通、康恩貝、百洋醫藥,這些各為業界翹楚的企業,如今有著一個共同的興趣交集——互聯網醫療。這個無邊界的跨行業熱點,正成為越來越多資本關注的話題。 2014年12月的前十天里,手機制造商小米跨界投資可穿戴健康設備、藥企康恩貝通過并購殺入藥品電商、健康資產管理集團百洋醫藥宣布打造
僅僅一年的時間,互聯網醫療便從”夾縫求生”變成了”人見人愛”。 10 月 13 日,掛號網刷新了互聯網醫療領域的融資金額紀錄,宣布獲得超過 1 億美金的融資;而在此之前,春雨醫生于 8 月宣布獲得 C 輪融資 5000 萬美元,丁香園于 9 月融資 7000 萬美元。 “
在當前語境下,移動醫療已然成為資本市場熱捧的新貴,各種各樣的創業項目層出不窮,隨之而來的燒錢大戰亦熱鬧非凡。 盡管人們尚未找到明確的盈利模式、尚未系統性評估可能的風險,但這絲毫不影響這一概念的迅速走紅。從某種意義上說,如今移動醫療的市場境況,與一兩年之前的“網絡直播”頗為相似。一邊是相關公共立
在當前語境下,移動醫療已然成為資本市場熱捧的新貴,各種各樣的創業項目層出不窮,隨之而來的燒錢大戰亦熱鬧非凡。盡管人們尚未找到明確的盈利模式、尚未系統性評估可能的風險,但這絲毫不影響這一概念的迅速走紅。從某種意義上說,如今移動醫療的市場境況,與一兩年之前的“網絡直播”頗為相似。一邊是相關公共立法缺位,
11月17日,移動健康創新中心(CCmHI)發布了《中國移動健康發展白皮書2015》。喬治全國健康研究院首席科學家Anushka Patel教授介紹說:“此次報告的目的是從學術角度概覽移動健康在中國的開展運用情況以及對中國衛生體系的所發揮的作用。” CCmHI成立于2014年底,喬治全球健康研
醫生站在了“風口”上 “互聯網+醫療”不是簡單的“醫療+互聯網”,它利用互聯網特點,開拓了新的經濟形態,在醫藥服務的細分領域對其存量和增量進行創新。 5月12日早上7點多,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王明軒,照例抽空回答“春雨醫生”用戶的健康咨詢,患者評價他“非常專業認真”“非
上千款的移動醫療APP正在搶占各種移動終端。目前全國已有超過1200家醫院接入以微信為平臺的騰訊智慧醫療解決方案,阿里主打醫藥電商搶單藥方,百度推出在線醫療服務。多家市場機構預測,我國移動醫療健康市場規模預計到2017年突破12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70%。 “互聯網移動醫療可謂來勢兇猛,這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總體部署,為加速推進醫療器械科技產業發展,科技部特制定《“十三五”醫療器械科技創新專項規劃》。以下為規劃原文: “十三五”醫療器械科技創新專項
(原標題:深度剖析移動醫療新機會) 張遇升 我學醫,在協和念了八年,之后去美國做醫療的大數據和醫療技術戰略這方面的工作,然后歸國創立杏樹林。在美國時,我就感覺移動醫療是一個浪潮,正在席卷當時美國的醫療體制。而在中國,這樣的趨勢已有苗頭,需求非
藥店成為街邊商業中出現頻次頗高的一類業態,藥店的布局密度甚至比肩于便利店。智慧藥店是傳統藥店以藥品銷售為基礎,歷經幾輪升級后的最新產品。智慧藥店有著類便利店式的商品陳列形態,配備專業藥師與技術人員,并輔以健康管理等體驗式服務。 在小小的藥店之外,智慧藥店又構建出O2O的閉環經營模式,以一條配備
近年來,“互聯網+醫療健康”逐漸進入百姓生活中,給百姓就醫帶來便利的同時,由于該領域的參與主體多、涉及領域廣,也存在隱私安全風險高和醫療質量如何有效監管等諸多問題。 記者從4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獲悉,我國即將出臺《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從服務體系、支撐體
正在進行的兩會,李克強總理在參加寧夏團審議報告時,要求有關部門加快“互聯網+醫療”建設。總理的表態讓一度偃旗息鼓的互聯網+醫療,重新回到了輿論的熱點上。 互聯網+醫療第一個階段以大量互聯網醫療企業燒錢獲取用戶為特征。由于資本市場和政策導向的變化,互聯網+醫療自2016年進入冰冷期。互聯網最大價
為貫徹落實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部署,加快推動健康產業發展,促進形成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產業體系,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人
近年來,互聯網醫療風生水起,各方資本爭相融入。最近,關于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和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發展的兩份征求意見稿在網絡流傳,引起業界關注。根據意見稿,互聯網醫療要被“打回原形”。那么,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互聯網醫療?如何監管才能讓互聯網醫療符合市場需求,在安全邊界里健康快速發展?從今天起,本報推出
在中國新醫改的大背景下,智能醫療正在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智能醫療是個比較泛泛的概念,從大的方面說,有醫院的信息化(包括電子病歷、電子處方、電子化流程、電子查房等)、醫療信息的互聯網化(包括各類很火的尋醫問藥的網站、APP應用)、藥劑醫療設備的物聯網化(藥品/血液/器械等RFID管理等)、遠程健康
3月13日,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公布。其中,筆者最關注的是醫保管理體制改革。根據方案,原本由國家衛計委、人社部、民政部和發改委等政府部門管理的新農合、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生育保險、醫療救助和醫藥價格監管等職將交給新成立的國家醫療保障局,并明確國家醫療保障局為國務院直屬機構。這意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