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潘光錦研究組在對神經細胞命運決定的分子調控機制的研究中,發現在人多能干細胞中miRNA簇miR -379-656的一個成員——miR-376c可以促進神經干細胞分化進程,而抑制miR-376c則有相反作用。相關研究成果于8月11日在線發表在The FASEB Journal 雜志上。 miR-379-656簇,在人類基因組中定位于14號染色體的印記基因 DLK-DIO3區域,包含約50個miRNA,在哺乳動物中保守性很高,其表達主要存在于胚胎和大腦,但是其具體調控功能并不清楚。該研究表明,miR-376c可以靶向SMAD4從而抑制SMAD4的表達。SMAD4因子是 TGF-β 信號通路中的重要介導因子,它可以將胞外的TGF-β信號轉導到細胞核內,再起到調節TGF-β 信號下游基因表達的作用。TGF-β 信號已經被證實在抑制神經發育和分化,在人多能干細胞的多能性維持、在iPS細胞的誘導早期等......閱讀全文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
2019年9月24日科睿唯安發布了2019年的引文桂冠獎,迄今為止,已有50位“引文桂冠獎”得主獲得諾貝爾獎,其中29位在獲獎兩年內即斬獲諾獎,因此引文桂冠獎也成為名副其實的諾獎風向標。 來自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的Hans Clevers教授就獲得了2019年的“引文桂冠獎”,其因針對Wnt信號通
腫瘤干細胞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潛能、具有啟動和重建腫瘤組織表型能力的腫瘤細胞。前期研究均表明,腫瘤干細胞參與腫瘤的轉移、復發和對化療和放療耐受。因此,靶向腫瘤干細胞的治療策略將有望為癌癥的治療帶來希望。科學家們也在腫瘤干細胞的研究中投入了不少精力,試圖通過腫瘤干細胞的研究解決腫瘤起源及治
造血干細胞(hemapoietic stem cell, HSC)是存在于造血組織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細胞,它不是組織固定細胞,可存在于造血組織及血液中。造血干細胞在人胚胎2周時可出現于卵黃囊,妊娠5個月后,骨髓開始造血,出生后骨髓成為干細胞的主要來源。在造血組織中,所占比例甚少。現代醫學中,造血干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其中面上項目16709項、重點項目624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38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0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6155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2829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136項、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
2015年12月14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NIBS陳婷實驗室在《eLife》雜志在線發表文章“Embryonic attenuated Wnt/β-catenin signaling defines niche location and long-term stem cell fate in h
來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證實,C8orf4通過抑制NOTCH2信號負向調控了肝癌干細胞的自我更新。這一重要的研究發現發布在5月19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范祖森(Zusen Fan)研究員是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其課
1.構建OSC細胞模型--MG63/DXR作者選擇人的OS細胞系--MG63,通過阿霉素DXR誘導,建立了多藥耐藥性細胞株--MG63 / DXR。并通過分析其特定的細胞表面標志物CD133和CD117 / STRO-1;干細胞相關基因的表達量;皮下注射對裸鼠的致瘤潛力等多個方面數據證明MG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2月22日(北京時間)報道,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通過對白血病干細胞的基因表達方式研究發現,癌癥干細胞基因表達水平更高的病人比表達水平低的病人預后效果要差很多,該發現首次通過臨床數據證明了癌癥干細胞概念。醫療人員可據此預測群體病人的治療結果,并幫助開發新的臨床療法。研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研究人員領導的研究成果,一個對許多腫瘤生長至關重要的基因被證實也是腸道干細胞的重要維持基因。這一發現發表在4月28日出版的《Nature Communications》,該發現增加了干細胞與癌癥之間存在密切聯系的證據,并且推進了再生醫學和癌癥治療的前景。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冷泉港實驗室(CSHL)研究人員在玉米中發現了一個新干細胞通路,揭示了植物調控干細胞增殖的重要機制。這項研究于五月十六日發表在Nature Genetics雜志上,文章通訊作者是著名學者David Jackson教授。 Jackson教授一直致力于研究植物干細胞和生長發育的重要因子、信號及相關
冷泉港實驗室(CSHL)研究人員在玉米中發現了一個新干細胞通路,揭示了植物調控干細胞增殖的重要機制。這項研究于五月十六日發表在Nature Genetics雜志上,文章通訊作者是著名學者David Jackson教授。 Jackson教授一直致力于研究植物干細胞和生長發育的重要因子、信號及相關
生活中往往充滿了諷刺,科學研究亦然如此。最近,一批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以前被認定為對許多人類癌癥生長至關重要的基因也維持著腸道干細胞的生長與再生。 研究對應的論文發表于最新上線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題為“HMGA1 Amplifies Wn
大約25年前,人們根據干細胞的變化將其定義為:大多數仍舊是其本身,但也有多種特化的細胞。隨著遺傳技術的不斷進步,許多研究人員開始根據干細胞的基因表達嘗試給干細胞更多的分子定義。 Oct4基因是干細胞狀態的主調節者。最近,一支加拿大研究小組鑒別出受Oct4控制的1155個基因,并給干細胞做了一個全面
欄目主持:潘鋒 本期話題:美國科學家培養出乳腺癌干細胞 日前出版的《腫瘤細胞》雜志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美國科學家已經從正常組織中成功培養出乳腺癌干細胞,而此前任何一個出版物都沒有此類報道。這一研究有望進一步加深科學界對腫瘤發生機制的研究和認識,并找到徹底根治癌癥的新方法。
2017年4月28日,歐洲知名學術期刊《EMBO Press》旗下系統生物學國際頂尖學術期刊《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卜鵬程課題組與杜克大學Xiling Shen課題組關于Notch正反饋信號通路促進小腸干細胞自我更新的最新研究成果
生物通報道:發育基因和途徑嚴格調控著胚胎的發育。這個過程是由所謂的Hox基因強烈驅動的。現在,來自德國Leibniz老化研究所(FLI)的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基因當中的一個——Hoxa9,在老年時期被重新激活。這限制了肌肉干細胞的功能,因此,限制了骨骼肌的再生能力。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研究結果表
干細胞可以作為萬能工人在我們機體中發揮作用,修復損傷組織并且更新新生組織,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成年人機體中干細胞如何發揮作用,但他們卻并不清楚這些干細胞最早從哪里來;刊登于Cell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洛克斐勒大學的研究者通過研究就鑒別出了一種新型機制,該機制可以指導細胞在發育期間轉變成為干
近日,來自Sanford Burnham Prebys醫學發現研究所的科學家在理解有機體細胞多樣性表現機制上取得了重大成果,相關研究刊登于Molecular Cell雜志上,文章中,研究者表示,名為OCT4的蛋白質或可縮小干細胞分化而成的細胞類型的范圍,該研究或對于制造特殊類型的細胞用于開發治療
4月28日,《分子系統生物學》(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卜鵬程課題組與杜克大學Xiling Shen課題組關于Notch正反饋信號通路促進小腸干細胞自我更新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題為A Notch positive feedback
Cancer Cell:腫瘤干細胞為根治癌癥帶來了新的曙光。 癌癥是以細胞異常增殖及轉移為特點的一大類疾病。2000年全球新發癌癥病例約1000萬人,死亡620萬人;預計2020年癌癥新發病例將達到1500萬人,死亡1000萬人。《中國癌癥預防與控制規劃綱要2004-2010》指出:癌癥正在成為2
血液系統中貯藏著一種具有自我更新、分化成各種血細胞潛能的成體干細胞,稱為造血干細胞,它能夠維持機體長久造血和組織穩態1。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惡性血癌的有效治療手段,但干細胞來源不足成為限制該治療廣泛應用的瓶頸。因此,造血干細胞的發育,尤其是造血干細胞擴增的研究備受關注。然而,現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定
從提高農作物的抗病能力,到原位編輯動物遺傳密碼,再到靶向摧毀發生基因突變的線粒體,乃至特異性矯正病人細胞中的致病基因突變,基因編輯技術的迅猛發展正在為人類的健康和生活帶來不同層面的改變。日前,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光慧課題組、北京大學湯富酬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曲靜課題組聯合開展的研究
19世紀六七十年代,Bianco等發現骨髓中含有一種能自身繁殖的間質細胞群,簡稱成纖維細胞集落形成單位。研究發現,這是一類廣泛存在于骨髓及間葉組織中的細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學者們將此類細胞稱為間充質干細胞。MSC周圍的細胞和微環境精確調節間充質干細胞的動態平衡。微環境因子失調會引起間充質干細胞
來自Whitehead生物醫學研究所、Dana-Farber癌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一項研究中揭示出了稱作為超級增強子(super-enhancers)的基因控制元件是如何作為功能部件將多個信號通路集中于一些關鍵基因處以及調節轉錄活性的。 這項研究工作表明,這些基因控制元件為一些信號通路提供了
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細胞因為增殖失控、分化障礙、凋亡受阻等機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組織中大量增殖累積,并浸潤其他組織和器官,同時正常造血受抑制。臨床可見不同程度的貧血、出血、感染發熱以及肝、脾、淋巴結腫大和骨骼疼痛。據報道,我國各地區白血病的發病率在各種腫瘤中占第六位。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腫瘤與干細胞研究室創建人張雁教授,帶領其研究小組發現TGF-β信號和缺氧信號會誘導骨肉瘤細胞去分化,成為腫瘤干細胞,并利用NimbleGen表達譜芯片分析腫瘤干細胞和腫瘤細胞的基因圖譜,尋找與腫瘤干細胞等相關的關鍵分子。該研究成果發表于Stem Cells。 研究背景:
干細胞之所以這么火熱,在于它自我更新復制、多向分化的潛能。當干細胞接受到外界信號,會啟動分化之路,生成一種或多種類型的細胞。讓科學家一直困惑的是,為什么相同的信號會使得干細胞產生不同的結果。 近期,桑福德伯翰醫學研究所(SBP)的Laszlo Nagy教授團隊找到了其中的關鍵線索。他們發現了一
Stem Cells發表利用NimbleGen表達譜芯片研究腫瘤干細胞新文章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腫瘤與干細胞研究室創建人張雁教授,帶領其研究小組發現TGF-β信號和缺氧信號會誘導骨肉瘤細胞去分化,成為腫瘤干細胞,并利用NimbleGen表達譜芯片分析腫瘤干細胞和腫瘤細胞的基因圖譜,尋找與腫瘤干細胞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