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器官、克隆器官將成器官移植供體來源
近日,第一屆中國器官移植醫師年會在杭召開。錢江晚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以后,移植器官可以私人定制,器官來源的最大瓶頸有望突破;我國高發、增速最快的疾病糖尿病有望根治。 此次會議由中國醫師協會器官移植醫師分會主辦、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浙江省醫師協會協辦,有國內外300余專家參加。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大一院院長鄭樹森教授說:人工器官、克隆器官、基因重組器官,可能成為未來器官移植供體來源的方向。 豬的心在猴子身上活了600多天 接下來可以做人體臨床實驗了 中國已經成為器官移植大國,尤其是在肝臟、心臟、肺等大器官的移植領域。比如,中國已經累計做了2.6萬例肝移植手術,占到全世界肝移植手術量的第二位。這其中,還有2000多例手術,是活肝移植手術。像浙大一院,已經累計完成肝臟移植近1600例,成為醫界典范。 不過,在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浙大一院院長鄭樹森教授在主題演講“中國肝臟移植的進展與未來”中也坦言,目前器官移植在挽救無數......閱讀全文
重大突破!基因編輯使得豬腎首次成功移植入人體
近日,據多家外媒報道,美國紐約的外科醫生已成功將豬的腎臟移植到了人體中,并且沒有立即引發人體免疫系統的排斥反應。這是一項潛在的重大突破,這一被稱為“變革時刻”的醫學進步未來可能為成千上萬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帶來新希望。外科醫生對基因工程豬腎進行異種移植。圖片來源: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網站
基因編輯豬—猴異種心臟移植手術獲成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503.shtm 在位于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的中國異種器官移植供體產學研用基地,工作人員正在展示供體豬樣品。日前,四川省內首例基因編輯豬—猴異種心臟移植手術在內江市完成。截至1月17日,受體猴已
我國心臟器官移植獲突破-可不服免疫抑制藥物
12月21日,中國心衰內外科治療高峰論壇在京召開,這是目前國內第一次專門針對心衰內外科診斷治療技術的高峰論壇。北京安貞醫院孟旭教授帶領的團隊,通過骨髓干細胞移植誘導心臟移植后免疫耐受,可以實現移植心臟被患者免疫系統“認可”,僅需少量甚至不需要服用免疫抑制藥物,從而實現移植患者的長期生存,并大大減
報告記錄了器官移植作為致死性狂犬病毒來源的案例
據7月24/31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上的一則研究披露,針對一個接觸了浣熊狂犬病毒而致死的病例的源頭所作的調查表明,該個體是通過18個月前的一次腎移植而得到該病毒的;這些發現提示,通過這一路徑傳播的狂犬病具有很長的潛伏期,而且盡管實體器官移植傳播傳染性腦炎是罕見的,但有必要開展進一步的教育以
細胞移植的供體選擇
HLA相合的同胞供體仍是最佳選擇。其它可供選擇的有HLA相合或大部分相合的親屬供體、HLA相合的無關供體,HLA相合或大部分相合的臍帶血。非同胞間的配型須采用分子生物學方法。一般說來,HLA相合同胞間移植的效果優于無關供體移植。
供體的定義和特點
(一)指在化學反應過程中,能提供某一化學基團的物質(化合物)。例如:L-氨基酸與α-酮酸之間的氨基轉移反應,L-氨基酸是氨基的供體。(二)提供基因DNA片段、器官、組織或其他細胞輸送給另一個個體的生物。(三)在半導體中,若雜質或缺陷能級上有電子占據時,雜質原子或缺陷是電中性的,這種雜質或缺陷叫做施主
雙器官移植,史無前例的“舍肝救心”手術取得成功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心臟研究所的專家報告了一項創造歷史的手術,一名患者接受了兩個捐贈器官,一個肝臟和一個心臟,其中肝臟的移植是為了防止她的身體排斥新的心臟。在這個創新案例中,患者自己原本健康的肝臟則被移植到另一名患有晚期肝病的患者體內。研究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心肺移植雜志》上。 7月11日,
鄭心校教授:骨髓干細胞微環境(Niche)與免疫抑制耐受
6月18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6(第七屆)細胞治療國際研討會于武漢歐亞會展國際酒店隆重召開。武漢大學移植醫學中心,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美國匹茲堡大學兼職教授鄭心校參加了會議,并為我們帶來了精彩的報告"骨髓干細胞微環境(Niche)與免疫抑制耐受"。 二十幾年來,鄭心校教授在研究自身免疫耐受和移
早期診斷實體器官移植排斥反應:無創性檢測指標或成
? ? 在臨床工作中,移植排斥反應是影響實體器官移植預后的主要因素。早期發現和診斷排斥反應,對于及時采取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排斥反應的臨床判斷主要依靠癥狀和體征、移植物功能狀態及實驗室檢測等綜合指標。因此,在實體移植排斥反應的早期能發現一些預警分子可能對實體器官移植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靈長類心臟異種移植獲突破——人類科技一大步
科學家希望用基因改造的豬心臟拯救心臟病患者,并且在狒狒模型中開展了一次又一次的臨床前試驗。但令人沮喪的是,接受豬心臟移植的狒狒最多只活到了57天。 近日,這一記錄終于被打破了。一項在線發表于《自然》的研究稱,他們成功實現了長期移植,5只狒狒中至少有4只保持了90天的健康狀態(實驗終止),最長
糖尿病性心臟病的治療簡介
首先應積極治療糖尿病這一原發病,嚴格控制血糖,糾正糖代謝紊亂;其二,生活方式干預,包括戒煙、節制飲酒、限制鈉鹽、適當鍛煉等,其三,服用適當的維生素、抗氧化劑、血管活性藥物、抗栓藥物。其四,控制危險因素,對高血壓、肥胖、高脂血癥等進行預防和處理。某些糖尿病性心臟病導致心絞痛反復發作,內科治療無效者
糖尿病心臟病的并發癥
糖尿病對心臟的危害非常的嚴重,主要有下面三點: 1、糖尿病對心臟的傷害,糖尿病引發心臟病主要病理改變是心肌微血管的內皮細胞和內膜纖維增生,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腔變窄,使心肌發生廣泛而持久的慢性缺血缺氧,造成心肌退行變性和廣泛的小灶性壞死,最后導致心功能減退、心臟擴大和各種心律失常。 2、
糖尿病心臟病的癥狀及診斷
癥狀 糖尿病性心臟病癥狀。糖尿病心臟病癥狀,猝死。糖尿病性心臟病者偶因各種應激、感染、手術麻醉等可致猝死。臨床上呈嚴重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起病突然,有的病人僅感短暫胸悶心悸,迅速發展至嚴重休克或昏迷狀態。 糖尿病心臟病癥狀,無痛性心肌梗塞。病人僅有惡心、嘔吐、心力衰竭,或心律不齊或心源性休
糖尿病心臟病的病因及癥狀
病因 1.休息時心動過速 糖尿病早期可累及迷走神經,而交感神經處于相對興奮狀態,故心率常有增快傾向。凡在休息狀態下心率超過90次/min者應疑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此種心率增快常較固定,不易受各種條件反射所影響,有時心率可達130次/min,則更提示迷走神經損傷。 2.無痛性心肌梗死 由于糖尿
《糖尿病治療》:兩種糖尿病藥物會導致心臟病
英美科學家告誡糖尿病患者,兩種最常用的糖尿病藥物導致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去年,英國有上百萬人服用了這兩種藥物,其中絕大多數是肥胖病人。?英國東英吉利大學和美國韋克福雷斯特大學的研究者在美國進行了此項研究,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糖尿病治療》(Diabetes Care)雜志。文章說,醫生會給Ⅱ型糖尿
器官移植排斥反應可能不是永久性!
近日,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器官移植過程中免疫耐受的存在并非永久性,在已經形成免疫耐受的病人體內還可能再發生免疫排斥,但不會形成永久性的免疫記憶,而調節性T細胞在免疫耐受形成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器
巴西培育基因編輯“供體豬”
據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旗下eurekalert!網站11日消息,巴西科學家在倫敦舉行的一項活動中報告說,他們正嘗試用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可用于異種器官移植的“供體豬”,以便未來可以擴大供人類移植的器官供應量。目前這一研究仍處于初始階段,但他們將致力減少異種器官移植排異反應。 所謂異種移植,即
核移植的概念
核移植是將供體細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細胞中,使后者不經精子穿透等有性過程即可被激活、分裂并發育,讓核供體的基因得到完全復制,培養一段時間后,再把發育中的卵母細胞移植到人或動物體內的方法。核移植的細胞來源主要分為:供體細胞來源和受體細胞的來源兩種。核移植主要用于細胞移植和異種器官移植,細胞移植可以治療由
核移植的主要細胞來源
核移植是將供體細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細胞中,使后者不經精子穿透等有性過程即可被激活、分裂并發育,讓核供體的基因得到完全復制,培養一段時間后,再把發育中的卵母細胞移植到人或動物體內的方法。核移植的細胞來源主要分為:供體細胞來源和受體細胞的來源兩種。核移植主要用于細胞移植和異種器官移植,細胞移植可以治療由
常吃草莓可防心臟病和糖尿病
英國華威大學一項新研究發現,經常吃草莓可以預防心臟病和糖尿病。 華威大學醫學院教授保羅·索納利及其同事就草莓對心血管健康問題(特別是草莓預防心臟病和糖尿病進程機理)進行了深入研究。新研究發現,草莓提取物可以激活人體中的Nrf2蛋白質,增強人體內抗氧化及其他保護作用。該蛋白質可降低血脂和膽固
關于糖尿病性心臟病的治療介紹
首先,應積極治療糖尿病這一原發病,嚴格控制血糖,糾正糖代謝紊亂; 其二,生活方式干預,包括戒煙、節制飲酒、限制鈉鹽、適當鍛煉等: 其三,服用適當的維生素、抗氧化劑、血管活性藥物、抗栓藥物。 其四,控制危險因素,對高血壓、肥胖、高脂血癥等進行預防和處理。 某些糖尿病性心臟病導致心絞痛反復發
肥胖、心臟病和糖尿病會傳染么
通常,人們認為非傳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NCDs)是一種不能在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染的的疾病,它主要由遺傳、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共同造成,如心臟病,癌癥等,占全世界死亡人數的70%。 近日,CIFAR人類和微生物研究小組的科學家們在《Science》雜志上發表
預防糖尿病性心臟病的新策略
根據紐約理工學院(NYIT)骨科醫學院A. Martin Gerdes教授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患有糖尿病的大鼠,服用低劑量的甲狀腺激素,可有助于恢復它們心臟的激素水平,并預防心臟功能和病理的惡化。 這項研究,發表在最近的《分子醫學》(Molecular Medicine)雜志,首次提供了明確的
關于糖尿病性心臟病的基本介紹
糖尿病性心臟病是指糖尿病患者所并發或伴發的心臟病,其中包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肌病、自主神經紊亂所致的心律及心功能失常,如有高血壓者還可包括高血壓心臟病。自從采用胰島素與抗生素治療以來,酮癥酸中毒與感染已不再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而約有70%~80%死于心血管并發癥或
關于糖尿病性心臟病的疾病簡介
糖尿病心臟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廣義的糖尿病心臟病包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和糖尿病心臟自主神經病變等。糖尿病心臟病與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常起病比較早,糖尿病患者伴冠心病常表現為無痛性心肌梗死,梗死面積比較大,穿壁梗死多,病情多比較嚴重
概述糖尿病性心臟病的發病機制
糖尿病性心臟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但從糖尿病代謝紊亂、病理生理、無創傷性心功能檢查以及病理解剖資料等發現,認為糖尿病性心臟病的發生主要與以下因素密切相關: 1、大血管病變: 糖尿病大血管病變是動脈粥樣硬化發展加速形成的,它是糖尿病病人心肌梗死、中風、肢端壞疽發生增加的原因。糖尿病病人動脈硬
美醫院完成全球首例活體人類移植豬腎臟手術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510.shtm △美國馬薩諸塞綜合醫院(圖片來源:路透社)美國馬薩諸塞綜合醫院21日發布消息稱,該院醫學專家已成功為一名美國男性終末期腎病患者進行了一項特殊的移植手術,將經基因編輯的豬腎臟移
Nature:我國科學家在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研究中獲重要進展
我國科學家在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研究中獲得重要進展,由北京大學鄧宏魁研究團隊、中國醫學科學院彭小忠研究團隊和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沈中陽研究團隊合作,解決了高效誘導人多能干細胞(IPS)分化成為功能成熟的胰島細胞的難題,有望在將來成為治愈1型糖尿病更為理想的治療方案。 研究團隊利用臨床前期靈長類糖尿病
全球第二例豬心臟移植患者去世,比第一例少活2個月
外媒報道,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10月31日透露,美國第二例接受轉基因豬心臟移植的患者已死亡。58歲的勞倫斯·福西特于9月20日接受了豬心臟移植手術。去年1月,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醫療團隊曾實施全球首例轉基因豬心臟移植手術,為57歲的男性患者戴維·貝內特移植豬心臟,患者術后存活了大約兩個月。戴維·
eGenesis、OrganOx聯手,全球首例基因編輯豬肝臟人體實驗震撼發布
2022年1月10日,馬里蘭大學醫學院宣布完成了世界首例基因編輯的豬心臟人體器官移植,這項研究成為異種器官移植的里程碑,為廣大苦苦等待供體器官的患者帶來了新曙光。 2024年1月18日,eGenesis公司和OrganOx公司宣布進行了世界首例基因編輯的豬肝臟對腦死亡患者的體外灌注,e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