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15年,試點地區全面完成現有排污單位的排污權核定。在近日舉行的“2014年中國低碳發展戰略高級別研討會”上,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孫翠華透露,全國統一碳市場計劃于2016年運行。 此前國務院公布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實施中期評估報告,在24個主要指標中,僅有4項指標未能完成,且全部集中在節能減排領域。 環境保護部總量司副司長黃小贈表示,市場化的產權交易已經成為國際節能減排的主流方式,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倒逼企業節能減排,倒逼產業結構調整,倒逼企業結構升級。 “在7個省市進行試點,就是看哪種交易模式在中國更能有效實行。”清華大學低碳經濟研究院院長、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何建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配額如何發放才能合理、公平。 交易配額怎么分......閱讀全文
國家發改委19日宣布,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此前,國家發改委印發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 氣候變化是全世界都關注的話題,碳排放交易也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詞。面對2030年碳強度比2005年下降60%—65%的目標,中國要建一個什么樣的碳排放交易體系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今年7月中旬的一個會議上表示,中國將開展碳排放交易試點,逐步建設碳排放交易市場。 有資料表明,中國清潔發展機制(C D M)項目數量世界第一,是全球CER的第一大供給國。 中國碳交易市場的發展程度?即將進行的碳交易試點,是否預示著碳交易市場活躍期的到來?碳交易試點應如
一、引言 隨著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換取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人類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要求。為了應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1997年通過的《京都議定書》規定了它對所有附件1國家溫室氣體的減排目標,它也是國際上第一個對溫室氣體排放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在此背景下,“低碳經濟
當前,全球碳交易已進入一場與狼共舞的爭逐之中,碳交易制度完善與否直接影響到我國在群雄逐鹿的國際碳交易中的命運。 我國目前存在的碳交易模式主要有清潔發展機制(CDM)和自愿減排機制(VER)。 自2002年CDM項目進入中國后,中國的清潔發展勢頭強勁。截至2012年11月21日,我國已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6年10月27日 (此件公開發布) “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 為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確保完成“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低碳發展目標任務
推進節能減排,是我國“十二五”時期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完成這一任務的有效途徑,也是節能減排的重要市場化機制。“十二五”規劃綱要和國務院發布的《“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對建設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作出了明確安排。下一步,需要通過制定和實施相關法律法規,保障碳排放權交易健
2017年12月19日,國家發改委印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以下簡稱《方案》),標志著我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完成了總體設計,我國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的全國碳交易市場正式鳴鑼開市。這是我國以實踐行動履行國際減排承諾的《巴黎協定》,也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暫時不用承擔強制碳減排義務,但從中央政府的政策到各地方政府積極建立碳排放權交易所不難看出,碳交易在中國已漸行漸近。不過,在全國性碳交易規則缺失的情況下,各地方政府搶先建立碳排放權交易所很可能帶來標準不統一、交易量低迷以及買家嚴重缺失等問題。 碳交易漸行漸近 歐盟
全球矚目的中國的碳交易試點大幕今日開啟。 隨著深圳碳交易平臺6月18日上線交易,深圳將成中國首個正式啟動碳排放交易試點的城市。 其他的6個碳交易試點城市或地區(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湖北省、廣東省)也在緊鑼密鼓的準備之中,早報記者從上海碳交易相關人士處獲悉,上海的碳交易試點
亨克?哈姆森吳偉洪 攝 凱文?威廉姆斯 吳偉洪 攝 多哈氣候大會終于趕在落幕前宣布,明年起實施《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一度跌至冰點的碳價可望迎來利好。中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已在多個試點省市探索開展。9月11日,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正式啟動,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揭牌,并成功運作了
在剛剛結束的廣州國際金融交易博覽會現場,廣州碳排放權交易現場賣“碳”,每筆碳排放權交易價為35元/噸,吸引了不少個人及組織前來了解購買。就在不久前,深圳正式啟動碳交易,開啟我國第一個正式運行的強制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比亞迪、華為、中興通訊、富士康等7大企業領到碳排放配額,首批635家工業企業和20
“速生草本植物碳轉化刈割封存技術,可促進生物質飛躍大增產,獲得足量的生物質,將其制備成固體、氣體、液體形態的能源產品,替代化石能源,實現大氣溫室氣體負增長,可降碳除霾,解決相關環境問題。”中國的一位化學家雷學軍自信地對《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 雷學軍研究員,湖南省精細化工研究所所長、全國勞
“走低碳發展道路是石化企業的必然選擇。目前中國的碳市場剛剛起步,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2015年全國碳交易市場將建成,國際市場也可能在2015年迎來轉機,未來低碳對很多石化企業來說,或是一道‘生死門檻’。碳交易為企業節能減排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石化企業應更主動積極地參與進來,用市場化手段有效降低
深圳實施碳排放交易愈行愈近。近日南方日報記者從深圳市發改委了解到,深圳目前完成碳核查的635家工業企業,將作為首批深圳市碳交易市場上線企業,確保465家企業于6月17日啟動交易。這635家工業企業2010年碳排放總量為3173萬噸,占深圳市碳排放總量的38%,占深圳市GDP的26%。
為應對氣候變化這一人類面臨的非傳統安全威脅,我國已經將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全面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戰略,將其作為實現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機遇,同時承擔與自身責任和能力相符的國際義務。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工具包括行政手段、市場手段、技術標準、宣傳教育等,當今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均是根據各自的溫室氣體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意味著從行政指令式的、經濟補貼式的節能減碳政策,逐漸轉化成基于市場機制的節能減排政策。 11月25日,在波恩氣候變化大會落幕后的第二個周末,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碳市場管理部主任張昕在2017全國低碳技術大會上釋放出重要信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日前表示,中國將開展碳排放交易試點,逐步建設碳排放交易市場。再次提升業界對碳交易話題的關注熱度。然而在中國碳交易尚處于初級階段,中國的碳排放交易制度該走什么樣的道路?對此曾任職某環境交易所副總的王毅剛博士的新書《碳排放交易制度的中國道路--國
在2017年底,市場期待已久的“那只靴子”終于落地了——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完成總體設計并正式啟動。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表示,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將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分階段穩步推行碳市場建設。“僅僅發電一個行業,我們的碳市場交易規模都將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包括歐盟的碳市場總體規模。”張勇說。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人民幣跨境業務政策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支持境外投資者以人民幣參與境內碳排放權交易。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常務副總經理張杲表示,這將有利于碳排放交易乃至人民幣國際化,還希望央行對境外資本如何流入碳排放市場及監管等,給出更明確的業務流
在2017年底,市場期待已久的“那只靴子”終于落地了——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完成總體設計并正式啟動。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表示,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將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分階段穩步推行碳市場建設。“僅僅發電一個行業,我們的碳市場交易規模都將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包括歐盟的碳市場總體規模。”張勇說。
近日,記者從國家認監委獲悉,《國際背景下我國重點行業碳排放核查及低碳產品認證認可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以下簡稱“碳二期”項目)預計于2016年完成。通過該項目研究,將建立我國重點行業碳排放和碳減排核查技術體系,推動低碳產品認證制度的實施,從而促進相關行業和企業在能源構成、工藝技術、資源綜合利用等
國家發改委28日發布關于開展2016年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專項經費研究項目公開招標的公告,擬開展2016年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專項經費研究項目征集工作。 此次征集的項目共計25項,基本圍繞氣候投融資、低碳試點、碳排放權交易、巴黎協定后續國際談判和適應氣候變化等方面開展研究,包括國內外氣候投融資機制案例
“上海市碳排放交易試點管理辦法將于今年年底出臺,目前正在組織專家隊伍討論參與碳排放交易試點的企業名單,很有可能2013年就開始正式交易。”上海市碳排放交易專家委員會一位專家8月6日對本報記者表示。 近日,上海市政府公布了《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本市開展碳排放交易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
日前,國務院總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會議提出要“加快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這是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自2007年成立以來首次對全國碳市場建設工作作出指示,碳市場建設在當前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總體布局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中化新網訊 國家發改委氣候司負責人日前在行政許可問題聽證會上透露,國家發改委已經研究起草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草案)》,并將于近期提交國務院審議。記者昨日在采訪中了解到,我國將在2016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首批試點行業將包括石化、鋼鐵、電力等六大行業。這意味著我國關于碳排放權交易的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中國碳排放量也大幅增加,與此同時中國肩負起相應的責任。作為能源消耗量最大的國家,中國越來越擔心能源安全、能效和競爭力的問題。 2012年1月,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宣布,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廣東省、湖北省、深圳市獲準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以逐步建立國內碳排
“卡本團隊從2014年起協助北京首鋼集團投資運營的‘北京首鋼生物質能源項目’開發成為中國自愿減排項目,項目成功取得國家發改委的登記備案,具備了碳指標的上市交易條件,協助業主單位落實碳指標買家,成功實現減排量銷售,為首鋼集團獲得收益近300萬元,卡本團隊收取項目開發服務費20余萬元。” 北京卡本新
在深圳碳排放權交易正式啟動之后,湖北也加快了碳排放權交易的步伐。9月初,武漢光谷聯合產權交易所總監施遜濤證實,注冊資金1個億的湖北碳交易所將于近期揭牌。 自2011年國家發改委明確七地開展試點工作、鼓勵條件具備的地區先行先試碳排放權交易以來,各地紛紛出臺碳交易管理辦法,多個省市的碳交易市場
京冀兩地啟動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承德市作為河北省的先期試點,其境內的重點排放單位將完全按照平等地位參與北京市場的碳排放交易。用“市場之手”推動節能減排,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將成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 12月18日,北京市發改委、河北省發改委、承德市政府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京
日前,在京舉辦的“污泥處理處置領域碳排放與碳交易”研討會上,全國污泥處理處置促進會理事長楊向平擬請的兩家專門做碳交易的公司沒有現身。 原來,因為沒有多少業務,這兩家公司都已放棄該領域。 而與此同時,住建部城市建設司巡視員張悅透露,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啟動已進入倒計時,2016年將加快推進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