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生物治療就是細胞治療。其實,生物治療的概念非常廣泛,包括基因治療、免疫治療、調節血管生成治療、調節細胞凋亡及分化誘導、小分子靶向藥物和干細胞與組織工程等。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以“積極而規范的生物治療”為主題的生物治療大會上,吳祖澤、付小兵、魏于全、陳志南、郝希山等多名院士出席了院士高峰論壇,從生物治療的前沿領域到全局規劃一一進行分析。積極而規范的生物治療,院士們究竟關注什么?本報特摘選其中三位院士的觀點以饗讀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付小兵: 積極開展與嚴格監管并舉 生物治療發展既要積極,又要有序。 總體而言,我國政府對生物治療是積極支持的。前總理溫家寶曾經指出,干細胞研究促進了再生醫學的發展,這是繼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之后的又一場醫療革命。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也十分重視生物治療。中國工程院把生物治療作為“十二五”和2030年重大計劃,并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聯合建立基金。基金委的項目中涉及生物治療、干......閱讀全文
2010年5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陪同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參觀博奧生物有限公司。新華社供圖 2008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看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就園區的創新發展問題進行專題調研。這
201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國會作國情咨文報告時提出精準醫學一詞,迅速成為新年伊始世界各國關注的熱點。很多人不禁要問,奧巴馬口中的精準醫學長什么樣子?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啟動精準醫學計劃?精準醫學的概念不是美國總統奧巴馬首次提出的,卻因他的大名而成為2015年醫學界最熱的關鍵詞。今年
精準醫學的概念不是美國總統奧巴馬首次提出的,卻因他的大名而成為2015年醫學界最熱的關鍵詞。今年,各種形式的醫學學術會上,精準醫學都成為必不可少的“座上賓”。 什么是精準醫學? ——在生命科學和醫學實踐所處的重要轉折點上應運而生 201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國會作國情咨文報告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將到哪兒去?這一終極哲學命題,有多種不同的解答視角。從基因角度給出的答案,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近一段時間,有關基因領域的新聞將基因檢測、基因編輯、癌癥的靶向治療等原本屬于生物醫學領域的專業話題,一下子變成了公眾話題。人們對于基因的好奇在于:基因是如何影響人類的長相、身高、
編者按:伴隨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和醫學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生命科學知識的日益積累、臨床應用的不斷探索,醫學領域正悄悄發生一場革命。新華社記者最近兩個多月深入北京、上海、廣東等地調研發現,在精準醫學這一高科技領域的世界性角逐中,我國面臨難得的彎道超車機遇,亟待站在國家戰略層面加以重視,加強頂層設計
編者按:伴隨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和醫學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生命科學知識的日益積累、臨床應用的不斷探索,醫學領域正悄悄發生一場革命。新華社記者最近兩個多月深入北京、上海、廣東等地調研發現,在精準醫學這一高科技領域的世界性角逐中,我國面臨難得的彎道超車機遇,亟待站在國家戰略層面加以重視,加強頂層設計
基因產業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今年,精準醫學不僅被納入“十三五”規劃,作為精準醫學的“排頭兵”,基因組學也被納入“十三五”百大項目名單,要“加速推動基因組學等生物技術大規模應用”。 對著名基因組學專家、中國基因組學奠基人于軍教授來說,基因組學引領的技術應用得到如此重視,既讓他感到欣慰———20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曉。 入選新聞囊括了一年來最重要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 入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
摘要:基因芯片技術是90年代中期以來快速發展起來的分子生物學高新技術,是各學科交叉綜合的嶄新科學。其原理是采用光導原位合成或顯微印刷等方法,將大量DNA探針片段有序地固化予支持物的表面,然后與已標記的生物樣品中DNA分子雜交,再對雜交信號進行檢測分析,就可得出該樣品的遺傳信息。基因芯片技術目前國內
2012年12月29日,國務院印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全文如下 [國務院關于印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2〕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2
分子診斷與治療是當代醫學發展的必然 縱觀醫學診斷和治療學科的發展歷程,正是由于包括物理學、化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等學科在內的一個個猶如星斗般燦爛的重大發現和發明,才使得醫學診斷與治療學科與時俱進,不斷豐富、發展與完善。 分子診斷學發展歷程 以DNA雙螺旋結構的模型提出為標志,分子
2011年11月25日,由生物谷聯合中國生物工程雜志社共同主辦的“Biosimilar & FOB China 2011---生物仿制藥高峰論壇”在上海隆重召開。隨著大量生物制藥專利即將到期,以biobetter為理念的生物仿制藥產業成為未來幾年制藥領域新的機遇。本論壇圍繞“生
進入2015年以來,“精準醫學”成為國內醫藥界關注和熱議的新概念,那么中國版“精準醫學計劃”何時推出?將有哪些戰略需求和重點任務?2015年5月23日,由中國遺傳學會生物產業促進委員會主辦、泰州市中國醫藥城協辦的“2015基因檢測與健康產業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協和
“直到不久前,癌癥的治療基本上還是不成功的,除了對少部分癌癥類型。而目前一個令人振奮的新的治療技術,即依賴免疫應答的免疫治療技術,對許多種不同的癌癥都取得了顯著的治療效果。” 澳大利亞悉尼Garvan醫學研究所教授,2015年美國免疫學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美國免疫學會前主席(1998-2002
2011年11月17日,第一屆蛋白質組學研討會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成功召開,研討會邀請了程書鈞院士、徐平研究員等 8位國內蛋白質組學及疾病研究領域著名的學者,做了關于蛋白質組學和生物醫學相關的精彩報告。學者們綜述
在一切美好沒有來臨之前,心靈首先美好起來了;在一切平靜沒有來臨之前,心靈首先平靜下來了。經歷了三次政治和社會的大震蕩,三次改變研究方向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夔先生,對世事變遷和人生境遇始終淡然置之、不喜不悲,以哲人的睿智和科學家創新求變的精神探求世界的客觀規律和科學真理,走過了七十五年的生命歷程。王先生
2012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在12月18日舉行的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全會上揭曉。 2012年度高校這十大科技進展是:安徽醫科大學主持的全基因組外顯子測序分析發現汗孔角化癥、掌跖角化癥和少毛癥致病基因研究,北京大學主持的強激光場下原子分子隧道電離研究,哈爾濱工業大學主持的先
2018年,診斷、用藥、治療全產業鏈, 哪些熱點需要敲黑板注意?EBC都幫你準備好了!2018年3月7-9日 | 江蘇 蘇州 2017年,政策變革重磅助力、檢驗檢測技術日新月異、新藥研發如火如荼。生物產業的深化變革趨勢愈加明顯。 在IVD、基因檢測領域、抗體藥領域、細胞免疫治療領域,科研和臨床相
2008年3月14日,《美國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了題為《剖析對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有良好療效的中藥復方黃黛片的分子機制》的研究論文,該論文在3月25日最新一期的《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正式發表。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等的研究人員,在國際上第一次用生物化
中藥并非“難以下咽” 陳竺談用分子生物學闡釋中藥復方的“君臣佐使” 去年7月份,《自然》雜志發表文章指出,對科學家來說,中藥是如此地“難以下咽”,中藥仍然籠罩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神秘面紗下。借助于典型的還原法,研究人員希望尋找出治療特定疾病的中藥配方中的某種
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陷入了一個低迷的狀態,各個國家都在進行經濟轉型。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國家不再糾結于傳統產業的低端循環,而是著力尋求一些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能夠帶來巨大市場潛力的高技術產業突破,并把其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而強力推進。細胞治療產業是典型的新產業,也是能夠帶來巨大市場潛力的高技
上海市女科學家聯誼會成立于1989年,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壯大,已經成為擁有340多名高知女性的社會團隊。作為上海女科學家的集聚地,聯誼會一直以科學報國、奉獻社會、服務會員為中心,團結和引領廣大女科技工作者在聚力科技創新、服務知識女性、植根社會公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 在過去的三十年
博奧生物集團外景圖 流傳千年的中醫典籍,世界領先的生物芯片,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健康,炙手可熱的云端大數據平臺,這四個非常重要且彼此看似有些距離的領域是否能有交叉? 有,這個點就是基因。多重注意力疊加的背后,是現代生物科技的爆發。 12月26日,中關村促進健康服務業論壇在京舉行,博奧頤和健康科
蛋白質,英文名稱“protein”,是生物體中廣泛存在的一類生物大分子,也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時值春暖花開,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尋訪,本報記者在這里看到的“蛋白質”,不僅充滿科學的奧妙和神奇,而且彰顯出其應有的活潑、活性與活力,恍若走進一所“夢工廠”。那么
近日,標準引領增材制造(3D打印)產業發展研討會在四川成都舉行。此次會議以“標準引領質量提升、創新驅動產業變革”為主題,由國家標準委、成都市政府指導,成都市質監局、全國增材制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都高新區管委會、成都天府新區管委會、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成都)主辦。來自全國
最近,基因檢測行業風起云涌,熱點頻出,如精準醫療、人工智能、取消第三類醫療技術審批和國家發改委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范中心建設申報等。轉化醫學網再次專訪博奧檢驗總裁張治位博士,請他談談對這些熱點問題的看法。 轉化醫學網:張博士,您好!從今年年初提出“精準醫療”這個概念后,基因檢測行業如火如荼,能否
同一個病房里,住著五位乳腺癌患者,年齡相近,臨床分析結果也一樣。醫生按照規范化治療的原則,給出了差不多的處方和治療方案。然而,這五位患者的治療效果卻有很大差異: 兩位患者出院,在之后的三年隨訪、五年隨訪中都沒有反復;一位患者腫瘤繼續增長;其余兩位患者一年后分別出現了復發和轉移。 這是6月16日開幕的
2月20日,科學技術部基礎研究司與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聯合召開“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解讀會”,發布了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國科學院相關單位獨立或合作取得的7項重大科學成果入選,包括:研制出將二氧化碳高效清潔轉化為液體燃料的新型鈷基電催化劑;開創煤制烯烴新捷徑;揭示水稻產量性狀雜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11月24日-26日,2018年中國質譜學術大會在廣州東方賓館盛大召開。在26日的大會報告上,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陳仲瑄院士,解放軍總醫院王成彬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黃光明教授,中山大學李惠琳教授,西北核技術研究所李志明研究員和清華大學張新榮教授分別帶來精彩的大會
在6月17日至19日舉辦的第五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無疑是最為引人注目的參展單位之一―― 中國第一個國家級基因庫、聽眾爆滿的基因科學與產業發展論壇……深圳市副市長唐杰更是在高層論壇上特地講述了華大基因的故事。華大基因成為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最引人注目的參展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