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天局確認月球存在水
專家認為,彗星是月球上水的可能來源之一 11月13日,美國航天局宣布,月球坑觀測和傳感衛星獲得的撞月數據顯示,月球上存在水。這是11月2日在印度北部城市摩哈里拍攝的一輪滿月。新華社/法新 美國火箭、衛星撞擊月球示意圖 美國航天局11月13日宣布,該局科學家對月球坑觀測和傳感衛星獲得的撞月數據進行初步分析后確認,月球存在水。 美航天局發表新聞公報說,半人馬座火箭、月球坑觀測和傳感衛星10月9日相繼撞擊了月球南極附近的凱布斯坑,重約2.2噸的半人馬座火箭撞月后激起了兩部分塵埃:一部分由蒸汽和微塵組成;另一部分由質量更重的物質組成。月球坑觀測和傳感衛星攜帶的光譜儀對塵埃進行了分析。 美航天局負責這一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安東尼·科拉普雷特表示,初步分析結果提供了多種證據表明,上述兩部分塵埃中都存在水的蹤跡,“盡管月球上水和其他物質的濃度和分布情況還需進一步分析才能確認,但可以放心地說,凱布斯坑中存在......閱讀全文
人類不是重返月球,而是向月球前進
各國航天機構和企業在展示各型月球車,科研人員在暢談最新的探月科技,公眾參與熱情越發高漲……在德國不來梅舉行的國際宇航大會上,月球成為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阿波羅”首次登月已過去近半個世紀,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探月參與者的增加,人類正在加速推進重返月球的計劃,而且這樣的“重返”有更深遠的意義。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發現月球“水庫”
據最新一期英國《自然·地球科學》發表的研究論文介紹,中英科研人員從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中發現,撞擊玻璃珠是月表水的重要儲存庫。這些玻璃珠具備維持月表水循環的能力和潛質。 過去20年的月球探索已經發現月球表面存在大量水的證據。在最新研究中,中英科研人員發現了月表水的天然存儲庫——撞擊玻璃珠。
月球巖石樣品顯示月球水分或來自地球
據美國布朗大學網站報道,借助多接收離子探針,研究人員近期對月球巖石樣品和地球巖石樣品中的氫/氘比進行了比對。他們得到的結論是:月球上的水并非來自彗星撞擊,而是來自45億年前地球,當時地球與另一個大型天體撞擊,產生的大量濺射物逐漸冷凝形成了月球。 這項最新研究顯示月幔中的水來自原始
歐陽自遠:月球車將“窺探”月球內部
被譽為“嫦娥之父”的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日前透露,即將發射的“嫦娥二號”,將作為“嫦娥三號”的先導星,對“嫦娥三號”的探月“旅程”進行偵察準備。 “嫦娥三號”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窺探”月球內部的工作。歐陽自遠介紹,“嫦娥三號”上攜帶的月球車,底部還被安裝了雷達裝置
“嫦娥”的眼睛:紫外月球敏感器拍攝月球影像
繞月探測工程是我國繼載人航天工程之后又一重大項目,嫦娥一號衛星是這項大工程的第一步。與以往我國發射衛星不同的是,嫦娥一號衛星繞月飛行使得該衛星具有某些不同與以往衛星的新功能。要實現這些新功能,保證飛行任務順利完成,就要對一些關鍵技術進行重點攻關。紫外月球敏感器以其"新、難"的技術特點成為嫦娥一號衛星
月球之水“天上來”?月球再成航天探索“熱目標”
黑暗、寒冷,月球兩極地區讓人類難以踏足,但近日美國科研團隊在月球極地地區發現其表面存在水冰的確切證據,這一消息讓人振奮。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月球是一個干燥無水的星球。直到2009年10月,美國航天局的兩個航天器相繼撞擊月球南極附近的凱布斯坑后,才得出月球表面存在水的結論。 那次發現只是間接的
重返月球:美國宇航局公布月球基地新計劃
正如科幻作家的夢想一樣,月球前哨曾被視為20世紀60年代阿波羅匆忙登月時想要達到的目標。只是這一目標在匆忙中成為一種幻滅。?而今,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向月球吹起了進軍的號角。日本的“月亮女神”繞月探測衛星H2A-13火箭升騰而起,中國的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也即將發射。而在這一切的探月計劃中,月球基地、
月球的化學特征
月球的化學特征是研究月球物質組成的基礎,對探索月球的形成與演化過程等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對阿波羅和月球探測器帶回的月巖和月壤樣品進行的分析,了解到月球的巖石類型和成分特征,如月海玄武巖富含鐵、鎂和鈦等元素,高地斜長巖則富含鋁元素。人們由此推論整個月海和高地的成分可以用月球樣品來代表,但通過取樣
月球能否種菜?不排除未來在月球科研站人工培植
? 3月11日“月球是否能種菜”這一問題日前多次登上社交平臺熱搜。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對此回應稱,在月球現有自然環境下種菜、種糧食并不現實,但不排除未來在月球科研站進行人工培植。 吳偉仁解釋道:“據科學家推算,月球南極有可能有水冰存在。月球產
俄羅斯“月球25”號月球探測器出現異常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839.shtm
人類將重返月球-這次載人登月選址為何在月球南極?
阿爾忒彌斯計劃在月球南極著陸的原因有三:首先月球南極存在一些常年無法被陽光照到的、永久黑暗的隕石坑,這些隕石坑底部有可能存在水冰;其次,月球南極能夠被陽光照射到的高地可以連續獲得太陽光的照射,不會被長時間的月夜困擾;最后,由于連續光照,該地區的溫度變化不大,這可以大大地降低研發載人登月技術設施的難度
地球向月球輸送氧氣
1969年至1972年,12位宇航員將足跡印在了月球上。但一項新研究顯示,億萬年以來,地球還在源源不斷地將另一種生命的痕跡——氧氣送到月球表面。 日本大阪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近日在《自然—天文學》上報告說,太陽風把地球氧氣“吹到”了距離地球約38萬公里的月球。研究人員表示,在過去24億年里,約
月球磁場古已有之
現有月球磁場存在時間可能比人們預想的要長至少10億年。 科學家分析了1971年阿波羅15號宇航員帶回地球的一塊月球巖石,結果顯示,在十多億年前,月球就被磁場包圍。當時,炙熱的磁石位于一個磁場地表,它們的電子與這片區域相結合。隨著巖石冷卻,磁場就被保留在這里的石頭中。 美國羅格斯大學的Soni
NASA揭示“月球漩渦”之謎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消息,一些明暗分明的斑紋在月亮上打著轉,看起來就像奶油在咖啡里打轉,這些獨特的“月球漩渦”是怎么來的呢?新研究表明,這是太陽風和月殼磁場共同作用的結果。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安德魯·波普使用NASA的“加速、重聯、湍流及電動力學月球—太陽交互作用”(AR
地球將氧氣“送到”月球
宇航員Alan Bean踏上月球1969年至1972年,12位宇航員將足跡印在了月球上,但一項新研究顯示,億萬年以來,地球還在源源不斷地將另一種生命的痕跡送到月球表面:氧氣。日本大阪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近日在上報告說,太陽風把地球氧氣吹到了距離地球約38萬公里的月球。研究人員表示,在過去24億年,約
NASA揭開月球揚塵成因
圖片來源:Dana Berry;(插圖)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經過數十年的搜索,美國宇航局(NASA)的科學家通過研究小流星體對月球的沖擊,揭開了月球表面塵土飛揚的成因。阿波羅號宇宙飛船上的宇航員及其他許多航天器一直嘗試探測沙塵反射的陽光,卻從未成功。因此,月球大氣與粉塵環境探測器(LADEE
俄羅斯月球探測器傳回其首次拍攝的月球表面圖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719.shtm 中新社莫斯科8月17日電 (記者 田冰)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17日宣布,進入月球軌道的俄羅斯“月球-25”號探測器首次拍攝了月球表面圖像。 俄國家航天集團官網消息稱,正在沿軌道
月球樣品研究報告:月球19.6億年前仍存在巖漿活動!
記者8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近期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北京離子探針中心劉敦一研究員和地質所海外高級訪問學者澳大利亞科廷大學亞歷山大·涅姆欽(Alexander Nemchin)教授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在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團隊對嫦娥五號月球玄武巖開展了年代學、元素、同
月球輻射計的概述
月球輻射計是用于測量月球表面溫度變化,從而為未來月球表面操作和勘測提供必不可少的信息。月球表面和地下的溫度是未來人類和機器人探測的至關重要的環境參數。 據悉,之前“阿波羅號”宇宙飛船都是著陸在月球赤道附近,目前美國宇航局月球軌道器將波及探索更廣泛的緯度范圍,宇航員在月球上停留的時間至少超過兩個星
《科學》:地球引力扭曲月球外表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1月12日報道,根據美國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結果,地球在塑造月球表面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該研究小組成員說,地球的引力在古代扭曲了月球的形狀。 這導致了月球赤道“向外凸出”,而且可以解釋為何月球的最遠處甚至今天都比其最近處更高。該研究的詳細情況發表在美國《科學》周刊
首架私人飛船將飛向月球
以色列正飛向月球,并創造一個探月里程碑。如果一切順利,2月21日該國發射的月球著陸器將成為第一個由私人資助的登月艙。這一壯舉似乎開啟了月球探索的新時代——國家航天機構與私營企業合作,探索和開發月球及其資源。 這艘名為“創世紀”(Beresheet)的飛船由以色列一家名為SpaceIL的非營利性
如何打造美妙的月球基地
最近,美國航空航天局宣布將在10年內建立一座有人月球基地;俄羅斯也宣布計劃于2031年首次載人登月,然后著手打造月球基地。我國已在今年透露,將發射嫦娥8號進行科學探測和試驗,以驗證建立月球科研基地的可行性。由此表明,人類將在不久的未來掀起打造月球基地的高潮。 為何建造月球基地 所謂月球基地
美澳欲奔赴月球“淘金”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720.shtm 月球上沒有現成可用的碳和水,能源采集也很困難。因此,到達月球的第一步是了解有什么資源,然后才能開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這些資源。而最關鍵的在于,尋找可循環利用資源的方法。圖為未來
神秘月球南極,藏有多少奧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300.shtm 科技日報記者趙漢斌通訊員毛祺穎 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8月20日發布消息稱,其發射的“月球-25”號探測器偏離預定軌道,與月球表面相撞后失聯,任務以失敗告終。 23日,印度發
月球基地最佳建造地點確定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456.shtm ???月球南極一直被視為建造月球基地的理想之地。圖片來源:英國《新科學家》網站科技日報北京9月27日電?(記者劉霞)智利科學家收集了有關月球南極5個隕石坑的水冰分布、傾斜角度
俄月球探測器失聯墜毀,登陸月球為何如此艱難?
俄羅斯時隔47年后再次發射月球探測器,任務前半段基本順利,但在落月的最后一次軌道調整出現問題,最終撞月墜毀,只差臨門一腳。 8月20日,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發布消息稱,“月球-25”號探測器目前已失聯。據初步推測,探測器進入了非預先規劃的軌道并撞上了月球表面。據介紹,探測器失聯的原因將由專門
日本擬在月球建立無人探測基地
日本宇宙開發戰略本部25日舉行會議并提出報告草案,計劃在2020年前投入約2000億日元(1美元約合90日元),用于在月球建立無人探測基地。 該草案提出,日本將先在2015年進行月球表面的短期探測,然后于2020年在月球南極地區設置有太陽能發電和通信等功能的無人基地,
月球有水使其更具“競爭優勢”
月球表面太陽無法照射的地方,有著黑暗寒冷的極地隕坑。科學家最新獲得確鑿證據,證實這些“冷凍陷阱”里保存著月球表面幾十億年來深藏的秘密——水冰。在未來人類太空探索活動中,這一發現將使得月球更具“競爭優勢”。 找到確鑿證據 月球的傾斜角度非常小,加上地形特征等原因,陽光照不到兩極附近的
火星多孔地殼密度與月球相當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日前發現,火星地殼的密度并不如此前想的那樣大,這一點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紅色星球的內部結構和演化歷程。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的《地球物理研究通訊》雜志上。 較低的密度可能意味著至少部分火星地殼是相對多孔的。因此,研究團隊不排除存在更薄外殼的可能性。 論
首批月球樣品重大發現!
“嫦娥五號”采集的首批月球樣品,能為我們揭示月球的哪些奧秘?這一問題近期有了部分答案。12月13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布消息稱,該臺徐偉彪研究員及其行星化學科研團隊聯合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合作完成的一項關于嫦娥五號首批月球樣品的研究成果,近期在線發表于我國綜合類學術期刊《科學通報》(《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