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奶粉”未銷毀竟是技術原因 沒人監督企業走完銷毀和處理最后一步 含有三聚氰胺的問題奶粉,到底是如何在“潛伏”一年多后重新出現在市場上的?新華社前日報道說,銷毀三聚氰胺奶粉很難,焚燒、生產水泥、填埋都遇到了問題,一些本該銷毀的問題奶粉竟在技術層面被擱淺,“沒有人監督企業走完銷毀和處理的最后一步。” 2008年的問題奶粉為何有那么多沒銷毀?2月3日,陜西警方公布渭南一起乳制品三聚氰胺超標案件,早在2008年被要求銷毀的10噸問題奶粉再次流入市場,真美公司即購買了其中的3噸。新華社記者發現,對問題奶粉的處理并沒有那么簡單。從2008年9月底開始,石家莊市就組織市內發電、熱電和水泥生產企業進行環保銷毀實驗。但據知情人透露,對問題奶粉的處理嘗試最后大多以失敗告終:用作燃料對鍋爐損傷太大,最后清理鍋爐的費用還不如燒煤,作為水泥配料又發現生產的水泥不合標準,大批量填埋擔心被別有用心的人挖出來……總之,一些本該銷毀的問題......閱讀全文
三鹿牌奶粉重大安全事故發生以來,社會各方面對此十分關注。9月15日下午16:00,衛生部召開新聞發布會,請衛生部副部長、三鹿牌奶粉重大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醫療救治組組長馬曉偉先生專題介紹醫療救治工作情況。出席發布會的還有衛生部醫政司司長王羽先生;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中華醫學會小兒內科分會
乳制品安全標準的重修工作,引發了一場大小企業的口水戰。但對主持此項重修工作的政府部門來說,如何更好地保護消費者健康安全才是首要目的。即便標準重修完成,如果不在終端加強檢測,標準本身也會變得毫無意義。 “他們一旦得逞,消費者將越來越搞不懂什么樣的牛奶是好牛奶。”54歲的乳業“大炮”王丁棉有點
幾乎是同一時間,國有品牌蒙牛和進口品牌多美滋又“出事”了,我把它們統稱為繼三鹿牛奶之后的“牛奶門2.0版”。 國家質量監督檢查檢疫總局2月2日向內蒙古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出公函,要求該局責令蒙牛公司禁止向其特侖蘇牛奶中再添加OMP物質。方舟子接著就寫道: 蒙牛100克特侖蘇奶中添加的IGF-1
食品安全問題的科技道德基礎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隨著三鹿被三元收購,善良的人們渴望奶制品和食品安全會得到根本改觀。但是如果我們缺少對這一事件的深入剖析和反思,就像以往歷次類似事件那樣,奶制品乃至全部食品生產的安全性就依然會像以往那樣缺乏保證。 事實上,縱觀歷次食品安全事件的處理,
據悉,此次牛奶召回只涉及一家規模較小的上海乳品企業,但它提醒人們一些企業仍試圖通過出售污染的奶制品來謀利,也令人對中國乳業在經歷了2008年毒奶事件這一中國最嚴重的食品安全丑聞后的整改力度產生了質疑。 專題報道:三 鹿 奶 粉 事件——中 國 最 大 的 食 品 安 全 事件 此次涉
央視《新聞1+1》11月19日播出《“先發制人”:食品安全新思維》,以下為節目實錄: 主持人: 歡迎收看《新聞1+1》。 今天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就是FDA在中國的首個辦事處在北京揭牌成立,衛生部部長陳竺這樣評價,說這是雙方合作的一種新的形式。FDA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能給中國帶來什么,巖
2013年12月,石家莊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全市乳粉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對未來幾年乳粉業發展提出了具體目標,并公布了資金支持方案,昭示著三鹿奶粉事件5年后,當地乳業重拾舊山河的決心。 作為2008年乳業“地震”震源地的石家莊,上游養殖的整合率先進行,政府相關人員接
在恒天然“毒奶粉”事件持續發酵后,恒天然事件調查報告終于出爐。報告顯示,該公司位于懷卡托地區Hautapu的乳品廠在生產過程中意外在乳清蛋白中發現了塑料。據稱,由于人為操作失誤,這片塑料部件不慎掉入了乳清蛋白之中,釀成大禍。新西蘭初級產業部也發布聲明稱,最終檢測確認,恒天然3批次乳清蛋白粉中的細
發布會現場 (攝影 郭研) 衛生部副部長陳嘯宏 (攝影 郭研) 工商總局食品流通監管司司長劉俊臣 (攝影 郭研)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局長馬愛國 (攝影 郭研)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張莉 (攝影 郭研) 質檢總局新聞發言人李元平 (攝影 郭研) &
食品安全問題不是制定一個法律就能解決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整體工程,需要全社會去投入和建設,這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巡視員李援 蘇丹紅、三聚氰胺、皮革奶、面粉增白劑……在人民生活越來越幸福的今天,這些"意外"事件一度讓百姓感覺心憂憂。民以食為天,食以
新西蘭乳制品巨頭恒天然集團8月2日向新西蘭政府通報稱,其生產的3個批次濃縮乳清蛋白中檢出肉毒桿菌,影響包括3家中國企業在內的8家客戶。中國國家質檢總局要求進口商立即召回可能受污染產品。中國有70%的進口奶粉都來源于新西蘭,而這些幾乎全部出自恒天然。(8月4日《京華時報》) 自從2008年震
從屢屢曝出的三聚氰胺毒奶粉重現到圣元奶粉 “激素門事件”,一個又一個“奶粉門”,一次又一次拷問著食品安全監督,也一次又一次地刺激著公眾敏感的神經。 2008年爆發的三聚氰胺事件,在第一時間“橫掃”了全國,也將我國乳品企業的誠信推到了爭議的前臺。兩年之后,
在三鹿公開承認奶粉中被“污染”了三聚氰胺之后,本網迅速采訪了相關的一些專家和企業,從分析測試的行業視角、從各方解讀專業人士對該事件的看法。 分析測試企業人士觀點: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與 國家標準體系的可靠性 在分析測試百科網上,有很多關于三聚氰胺的報道和相應的檢測方法,因為去年的寵物事
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魷魚用氫氧化鈉浸泡,生姜被硫黃熏過,蜜餞中加入過量防腐劑,在豆腐中摻加醫用廢石膏成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這一切,都是食品添加劑之過嗎? 一切皆禍起添加
瘦肉精“接力”幕后有推手 因涉及一起波及湖南、福建、浙江3省的新型瘦肉精生產、銷售案,浙江大學一名鄒姓教授日前被警方刑拘。7月26日,記者致電浙江大學新聞辦等部門求證,工作人員以“請以警方結論為依據”或“學校正放假,不清楚具體情況”為由婉拒采訪。記者查詢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網站獲悉,在該學院教
中國奶業協會乳品工業委員會副主任 曾壽瀛 曾壽瀛:每天要檢測,一個月三十天,他一年下來要多少份數,三年的份數,證實了他的牛奶常年維持到2.95。 在采訪中,我們還得到了一組數據,目前發達國家的原奶奶蛋白含量可以達到3.2%,加拿大的奶蛋白含量在3.3%,新西蘭能夠達到3.8%。顯
節選自本網新聞:專家解讀:三聚氰胺為什么會出現在三鹿奶粉里? 在三鹿公開承認奶粉中被“污染”了三聚氰胺之后,本網迅速采訪了相關的一些專家和企業,從分析測試的行業視角、從各方解讀專業人士對該事件的看法。 &nbs
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里,從歐洲的“馬肉風波”到遍布全美15個州的大腸桿菌疫情,再到日本曝出多起食材虛假標識事件,全世界食品安全熱點事件問題不斷發生。就我國而言,不可能獨善其身地游離在食品安全熱點事件之外。 上周,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指導下,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北
多年后,三鹿奶粉將演變成小學課本中的名詞,與“正龍拍虎”一樣,成為中國轟轟烈烈社會進程中某個特定的恥辱代名詞。三鹿危機是企業無法承受之重。為什么說三鹿必亡誰都沒想到,一家企業的產品危機,竟然在不到二周時間內演變成全國性的社會危機。三鹿粉奶被爆出含有三聚氰胺之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震動:各地百貨商場
據法制日報社主辦的《法治周末》報道,山西雅士利乳品有限公司涉嫌將被召回三聚氰胺奶粉添加到新奶粉中,或者更換包裝后重新上市。 看到這則消息后,相信許多人一定會感到震驚和憤怒。不過,廣東雅士利集團昨日已迅速作出回應,聲明此事純屬虛構。早于此前,山西應縣質監局也出具過一份報告,證明其在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是在全球被封殺的有毒污染物總稱,它具備四種特性:高毒、持久、生物積累性、親脂憎水性,而位于生物鏈頂端的人類,則把這些毒性放大到了7萬倍。 如果沒有三鹿奶粉事件,有多少人會知道三聚氰胺這種化學物質?但它確實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 再看看這些:α-六氯環己烷;β-六
《食品安全法》實施3年,“分段管理”已呈現四大弊端 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君石:食品安全多套 標準“打架”給監管“帶來很大麻煩”,分段管理導致資源浪費、重復監督等問題 看到白菜想到甲醛、吃蝦想到明膠、吃著鴨血狐疑是豬血……中國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如同對中國股市的態
2月12日,農業部發文檢測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和堿類物質。其背景是農業部近日發現“皮革奶粉”死灰復燃——內地疑有不良商人竟將皮革廢料的動物毛發等物質加以水解,再將產生出來的粉狀物摻入奶粉中,意圖提高奶類的蛋白質含量蒙混過關。 套用魯迅先生的原話: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
5個養殖場喂養仔豬的奶粉三聚氰胺最高超標達515倍 奶粉銷售人被南岸區檢察院以涉嫌非法經營罪提起公訴 2噸多問題奶粉流向市場,其中一些奶粉三聚氰胺超標515倍。這些奶粉不是流向超市商場,而是銷售到養殖場被仔豬吃了。 日前,南岸區檢察院披露,銷售毒奶粉的唐某因為涉嫌
核心提示:在嚴格科學的證明出來之前,我們還是應該再繼續相信蒙牛一次,不能用情緒化的對過去奶業的憤怒與不相信去打倒另外一個也許是無辜的企業。蒙牛背后有數萬個小農戶需要保護。當然如果找出確鑿的證據證明蒙牛造假,那就另當別論,必須讓作假者受到懲罰。 &n
連日來,風靡全國的“三鹿奶粉”事件,一個陌生的化工產品三聚氰胺走進了普通消費者的視線里。截止到9月26日,中國各地臨床診斷“三聚氰胺”患兒 53,000例,其中,4人死亡。人們難以接受的現實是,這個白色結晶粉狀有機化工原料,本用來生產塑料、膠水、阻燃劑或化肥的,怎么會添加在嬰兒的奶粉里?這個能造成試
西瓜汁分層、濃度實驗檢測是否含塑化劑實驗 檢測是否含塑化劑實驗 近期,臺灣的塑化劑事件愈演愈烈,而島城街頭同樣是談“塑”色變。塑化劑是制作非法起云劑的原料之一,而起云劑又是制作飲料的添加劑,那么,沒有使用起云劑和使用了起云劑的飲料會有何差別?使用了可食用起云劑和有毒起云劑飲料,又有什么差別?能否用
3、連鎖反應考驗沈陽 “三聚氰胺”卷土重來的消息爆發后,立即引起中央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在查實全國多家食品企業使用2008年未被銷毀的問題奶粉作原料,造成多起三聚氰胺超標案件之后,一場為期10天的全國乳制品檢查整頓拉開序幕。 據悉,經查實的本輪事態的重災區之一的陜西的問題奶粉主要流
我們很擔心,以“主動上繳”換取從輕處罰,相當于對一部分人“違法不究”,在如此寬松的法律環境中,我們用什么向公眾保證“毒奶粉”永遠不再出現? 據《京華時報》報道,日前,北京、江西、昆明等多省市相繼發布通告,要求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生產、銷售、使用和藏匿問題乳粉,凡2010年9月30日前主
2004年和2008年兩次嚴重的奶粉安全事件,讓中國媽媽們購買奶粉的品牌選擇從小品牌轉向大品牌,又從本土品牌轉向外資品牌。然而,近兩年國內市場銷售的洋奶粉也開始不斷爆出負面新聞。焦慮之下,不少媽媽轉而直接在境外購買奶粉,而另一些媽媽則重新開始選擇國內大品牌的奶粉。 本土、外資和境外的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