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兩國首屆糧食安全聯合研討會于2010年3月7日至11日在北京香山金源商旅中心酒店舉辦。 在相對沉寂了數十年后,糧食安全再次成為全球關注的話題。本屆研討會上,各行各業的民意領袖匯聚一堂,出謀劃策。氣候變化、土地用途改變很可能使糧食生產問題比以往更加嚴峻,若養活世界將近90億人口,這些策略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球饑餓人口的預計數量不但沒有下降,反而以驚人的速度增長。這可能與最近一系列事件有關,其中包括(1)氣候變化,目前氣候變化的影響不斷出現,為糧食生產帶來了不確定性;(2)糧食危機,最近爆發的糧食危機使主食糧食價格急劇上漲;(3 )有關‘石油峰值’的憂慮,石油價格有可能持續上漲。隨著糧食生產和運輸成本上漲,這些事件在糧食系統內產生了連鎖反應。總而言之,諸如此類的變化使世界普遍認識到,支撐糧食安全的基礎活動易于遭受破壞,當前十分迫切尋求適當的方法以改進糧食安全狀況,理解并緩和其影響。 要討論整個糧......閱讀全文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尹昌斌博士日前在接受中國財經報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國不存在糧食安全問題,更遑論“糧食危機”。 這位中國國內糧食問題專家說,根據世界糧農組織(FAO)關于糧食安全的定義:“糧食安全的最終目標是,確保所有人在任何時候既能買得到又買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因此,說到底
近日,美國科技博客Quartz網站發表題為《中國的農業為何正在衰退?》的文章,該文章認為,在中國成為全球制造業中心的過程中,農田和水資源已遭受嚴重損害,盡管經濟突飛猛進、民眾更富裕,但中國保持糧食增長的能力已大不如前。若這種情況持續下去,一個依賴中國的全球經濟體系將走向災難。 近年來,針對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極端多變氣候影響下的全球糧荒問題日益嚴重。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今年9月份發布了《世界農作物前景及糧食形勢》報告,強調歉收、漲價與限制出口等正威脅全球糧食安全。占世界人口22%的中國,農業生產與糧食安全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從我國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日前召開,部署了2014年三農工作的要點。農業是一個集技術、經濟、政治和國家安全于一體,伴隨和支撐著整個人類進化史,并隨社會發展與進步越來越表現為多功能性的永恒的魅力產業;農民也不再只是農產品的初始生產者,而是賦予了農業增加值的創新者、農業相關產業價值鏈的構建者。要應對21世紀的
3月5日,北京,政府工作報告小組討論會上,農業界別組委員劉身利:“加快農業對外合作應該納入國家總體糧食安全戰略”。 如果民眾積極監督,監管機關從嚴處罰,企業加強自律,我覺得食品安全可以大大地改觀。 —劉身利 “中國人有句話說,民以食為天,所以食品安全是一個天大的事。”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
26日,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回應相關熱點問題時表示,目前,全國糧食庫存居歷史最高點,但眼前糧食的高庫存不是常態,不具有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長遠來看,我國糧食產需還將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糧食安全形勢依然嚴峻。為切實守護好人民群眾的口糧安全,要求有關部門一起把好五道關口,防止有毒有害的糧食銷售出庫,而
目前現代農業發展存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環境安全、經濟安全等問題,生物技術有望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途徑。國內外提出了各種農業發展模式,如石油農業、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綠色農業、都市農業、設施農業、精準農業和現代農業等等,但都沒有將生物技術和現代農業進行統籌考慮,也沒有形成真正的
2004到2013年,中國糧食實現了“十連增”,為糧食安全夯實了產量基礎。但值得關注的是,長期以來,中國糧食安全走的是重生產、輕物流,重數量、輕質量的道路,使得我們一方面糧食供應充足,另一方面糧價卻不時大幅波動,削弱了糧食安全體系的整體調控與保障能力。 中國糧食大豐收的背后是巨大的糧食數據
朱英國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視察武漢大學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鄂州實驗基地時表示,我國的糧食安全要靠自己。 該實驗室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朱英國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我國糧食安全總體形勢是好的,但我們還要看到危機,要有危機感。 當前,我國的糧食生產已經實現了連續增
編者按: 一個社會的專家系統,通常由公共知識體系及負責其生產的專業技術隊伍組成,其有效運轉依賴于專業知識的生產、解決問題時理性思維的運用,以及更為重要的一點,即科學共同體參與公共決策的廣度和深度。 一個運行良好的專家系統既可以為政府決策提供高水平的咨詢意見,又可以為公眾提供專業判斷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和財政部發布了《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建設規劃(2015–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并發通知。“規劃”指出,到2017年,我國國家糧食質量監測機構數量要由2015年的396個達到500個,糧食質量安全風險監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糧食生產、流通、消費等各環節,進一步明確了各省級人民政府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方面的事權與責任,對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作出全面部署。國家糧食局政策法規司司長、局新聞發言人顏波解讀意見時強調,雖然糧食實現十一連增
隨著本世紀初中國成為世界上主要糧食進口國,糧食安全問題又引發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總體上,在制度創新、技術進步、市場改革、農業投入等因素的驅動下,過去30年,從供給、收入、營養、市場價格等方面來看,中國食物安全度都在不斷提高。 筆者團隊通過對未來中國糧食安全情況的研究,認為中國農產品供需將基本
今天,國家糧食安全政策專家咨詢委員會在京成立并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原主任王春正、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擔任委員會顧問;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張曉強擔任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國家糧食局黨組成員趙中權擔任副主任委員;25名來自政府部門
目前,我國糧食儲備從單純追求數量安全,發展到兼顧質量安全、生態安全。保障儲糧安全,最大潛力在科技,根本途徑也在科技。 國家糧食局日前召開全國糧食科技創新大會,發布了糧食儲藏成套新技術新工藝集成創新、庫存糧食識別代碼及物聯網應用技術等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和前沿技術,為保障糧食數量安全、質量安全和生態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在北京發表《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就國家糧食安全提出四項政策主張。 白皮書指出,當前,中國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裕、供應充足、市場穩定,糧食安全形勢持續向好。展望未來,中國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依靠自身力量筑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 白皮書強調,從中長期看,中國的糧食產
世界糧食安全委員會(糧安委)第36屆會議10月16日在羅馬落下帷幕。會議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議,強調通過增強質量安全提高全球糧食安全水平。 為期6天的會議對全球、區域和國家層面的糧食安全狀況進行了討論和總結,并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糧食計劃署最近發表的《2010年世界糧食不安全狀況》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財政部聯合發布《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建設規劃(2015-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本報記者就《規劃》相關問題采訪了國家糧食局有關負責人。 記者:為什么要制定《規劃》? 答: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糧食流通設施條件得到較大改善,為保證糧食收儲供應、
中國農業部部長孫政才接受媒體采訪指出,能源安全、糧食安全是人類面臨的兩大問題,決不能以犧牲糧食安全為代價換取能源安全。 近來,國際市場糧價大幅攀升,輿論普遍認為,生物質能源迅猛發展導致汽車與窮人爭糧食,中國該如何發展生物質能源的問題頗受各界關注。 農業部官方網站今天刊登孫政才關于糧食安全的專訪。
國糧辦儲〔2016〕36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糧食局,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中航工業集團公司: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88號)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方案》,國家糧食局制定了《糧食行業危險化學
中儲糧:目前糧價上漲仍在可控范圍 “手中有糧,心里不慌”——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總經理包克辛談中國的糧食調控 三聯生活周刊:最近國際米價出現大的漲幅,表面看,由于我們國家在糧食問題上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因而亞洲米價此番上漲幾乎沒有影響,但從一個相對更長的周期,它對國內稻谷供需市場是否仍然構成潛在
8月12至14日,以“糧食安全—科學技術與國際合作的作用”為主題的第三屆國際農科院院長高層研討會在哈爾濱召開。 國際農科院院長高層研討會是2006年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共同發起。此次研討會由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中國農業科學院、聯合國糧農組織和國際農業研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們安身立命的基礎,如果有人控制了糧食,就相當于控制了所有人。所以,現在不只是糧食監管部門異常重視糧食的安全,就連消費者也非常關注糧食質量。與此同時,糧油質量檢驗儀器企業也爭先研制起各類糧食檢驗設備了,像在監管面粉質量時,就新研制了圓形驗粉篩、直鏈淀粉測定儀、蛋白質測定儀等儀器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印發《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辦法》,具體詳情如下: 第一條 為深入貫徹落實新形勢下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根據《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69號)等有關規定,制定
我國糧食已經連續多年增產,糧食隨時調得出、調得好,糧食安全是有保障的。因此,沒必要、也不可能搞“瓜菜代” 土豆主糧化,是水到渠成、順勢而為,不是某個主管部門或協會隨便宣布土豆做主糧就能做主糧的,這得在餐桌上吃得開、在江湖上“混得開”才行 仰望農業現代化的美好前景,今天的農業品種、農業技術未來
加強南方水資源和糧食安全協同發展建設及戰略研究 我國南方干旱頻發。南方水熱資源匹配較好,但近十年來干旱頻發,如云南發生了連續5年的冬春干旱。2010年春季,我國西南地區的云南、貴州、廣西、重慶、四川等省都遭遇大范圍持續干旱,部分地區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2011年中國南方五省包括江蘇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教育部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于 “人才興糧”的實施意見 國糧發〔2018〕8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員會、糧食局、教育廳(教委、教育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河南工業大學、南京財經大學、武漢輕工大學、江南
“這玉米根本賣不動,我現在都不怎么打理這片地。”蹲在一片雜草叢生的玉米地旁,北京市大興區農民老馬對本報記者感慨道。但老馬遭遇的“賣糧難”并非因為中國糧多,相反近兩年中國正在大量地進口糧食,糧食自給率早已突破政府此前制定的95%標線,2012年有1.9億中國人需要依靠國際市場來解決糧食問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但隨著經濟等發展,長江流域的生態破壞嚴重。 沿江工業密布,每年排入長江的污水量相當于黃河水量;大量物種消失,白鰭豚功能性滅絕,而江豚正步其后塵;作為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干涸變“草原”…… 中部地區地處我國腹地,承東啟西、連貫南北,位于長江、黃河、淮河等重要流域的關
如何看待我國糧食安全形勢?糧食如何“去庫存”?怎樣避免農民“賣糧難”?怎么守好口糧安全?面對當前我國糧食領域的熱點問題,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26日在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一一予以回應。 我國糧食產需將長期處于緊平衡 “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很好,但從長遠來看,我國的糧食產需還將長期處于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