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專家”張悟本跌落神壇成“磚家”。湖北省中醫院風濕科主任、省氣象醫學會主任委員楊德才表示,養生很重要,但并不代表就可以拿綠豆當飯、生吃茄子達到目的。恰恰相反,中醫理論與中國傳統文化一脈同源,最重中庸之道,怪招最不可取。 楊德才教授總結他的養生觀:“營養,安心,勞逸結合。” 營養,即攝入人體必需的食品。結合現代人飲食結構,楊德才強調飲食必須順應四時,多吃時令食品。“春有芽秋有實,大自然本就安排得十分有序,而人類總要借助種種手段打破這些規律”。這在楊德才看來十分不可取。 安心,即調攝情緒。喜、怒、憂、思、郁等5種情緒分別對應人體心、肝、脾、肺、腎等5個臟器,保持平和的心態同時也是在保護這些器官。楊德才特別建議現代人要控制物質欲望,“清心寡欲雖然有些矯枉過正,但也不無道理”。 勞逸結合,中醫歷來提倡適度鍛煉與休息并重。楊德才說,他在國外看到很多企業設有咖啡間,員工每工作一兩個小時都會走進去喝杯咖啡,休息......閱讀全文
“中國目前的新聞報道經常缺少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例如當中國養生出現熱潮時,中國的主流媒體都開始做養生節目,而當大家發現張悟本的養生理念存有問題時,又開始一股腦兒地進行打擊。” 在人們的視線中,似乎永遠都不缺少各種養生“專家”的身影。從號稱人生百病皆因水,病了的人就該用芒硝強行“脫水”,
張悟本“鬧劇”折射立法監管缺失 這個紅遍大江南北的“食療大師”到最后竟被人們發現是一個“鬧劇”,這通鬧劇的背后除了急于追求生命健康的盲目的消費者,監管缺失和法律漏洞也是不容置疑的。 如果醫師法對醫師稱謂(包括醫生、中醫、大夫等)給予法律保護,《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對醫療行為進行
北京“大道堂”宣傳冊上稱,曾和衛生部有關部門合作培養養生師;衛生部負責人表示國家目前并無養生師職業資格認證。 ■ 核心提示 張悟本的悟本堂雖于6月2日被拆除,但養生市場亂象并未因此而停止,各種食療、足療、手診等名目繁多的養生場所、養生書籍仍比比皆是。 記者調查發現,在養生亂象中,中
北京的陳女士最近腦子像過電影 前不久,她和身邊的很多人一樣迷上了中醫養生――電視頻道鎖定了各類養生節目,各類養生書籍也看得津津有味。還時不時“照方抓藥”為自己和家人“調理”一下。但是,看的節目、書籍多了,深深的困惑也隨之而來:那些頂著各種頭銜、光環侃侃
昨晚,“張悟本”微博截屏圖。 “張悟本”微博再倡吃茄子 稱團隊操作有問題,否認本人造假,新浪微博尚未認定其身份真實性 已淡出人們視線的“張悟本”,中秋節在新浪微博上現身。新浪方面表示,目前其身份尚未認證。不過,這并不影響他的發言。三天時間,“張悟本”發出了30多條微
風靡一時的“食療神醫”張悟本近日被曝身份造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吳剛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工商部門正在調查此事,群眾不要輕信這些冒牌“養生專家”。 在前天舉行的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中醫外治法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上,多名中醫專家對張悟本的養生理論進行批駁。知名中醫養生專
從打雞血、甩手,到“劉太醫”的喝肉湯治癌癥、張悟本的喝綠豆湯治百病等等,這些“養生亂象”頻頻讓公眾上當受騙。對此,很多讀者建議,治理這些“養生亂象”既要“堵”,加大監管力度,還要“疏”。他們呼吁,有關部門應組織一批權威醫學專家撰寫健康教育讀物――― 真是感覺被愚弄啊! 6月1
北京悟本堂被拆除才半年多,“神乎”大道堂(北京大道堂中醫養生研究院)又因媒體曝光而暫時停業。記者1月2日再次來到大道堂采訪發現,這里大門緊閉,但仍有咨詢者前來“買藥”。 從悟本堂到大道堂,它們“神奇”養生活躍的土壤是什么?其所謂“調理”到底有沒有道理?“神奇”養生堂為何屢禁不止?記者帶著這些問
養生熱能否帶火中醫專業 一份調查顯示,養生保健電視節目收視率長期穩居前三位,除了央視外,全國20多個省市的上星電視中,開辦養生保健節目的有20多個。 “來,我幫你調調。”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老大的幸福》里,范偉扮演的以養生專家自居的主人公老大,見人最愛說的就是這句口頭禪。
隨著中秋的臨近,除了省內某個品牌月餅票火爆銷售甚至在“黃牛”手中倒賣,越來越多家自譽為“養生月餅”的概念也大行其道。筆者就納悶,這種由脂肪、面粉、食糖的食品居然有“養生”功能,實在是百思不得其解。難道加了一點所謂的螺旋藻、高纖維、西洋參等就能夠“點石成金”了嗎? 筆者特地去搜索了
立秋之后,很多電視節目、廣播節目都開始做秋季養生的科教節目。但是,從中醫專業的角度來說,雖然立秋了,但實際上還沒有出“三伏”,還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如果這時候就開始盲目“貼秋膘”、秋季養生進補,不但起不到養生的效果,還會適得其反…… 不知何時起,養生似乎成為了全民話題:各大
又一個養生偶像,曾經頭頂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以及重慶市政協委員等諸多頭銜的李一,被趕下“神壇”,而此前的所謂“養生大師”張悟本引起的社會關注余溫尚存。“養生大師”頻頻“出事”,百姓觀之如霧里看花。誰該來驅散養生迷霧,還百姓一個真真正正的養生?
衛生部副部長日前在“國家中醫藥發展論壇珠江論壇”上透露,我國中醫針灸正積極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申遺”方案已提交。針灸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曾經呵護了國人千百年健康的“國粹”“申遺”,早就是眾望所歸,現在的問題是,在“申遺”之后,怎么使這個世界遺產保有其應有的品質,是“
如今的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養生市場也隨之越來越熱。在各個地方,時常會出現一些神醫或者靈藥,受到人們的追捧。在北京,有一家大道堂中醫養生研究院的生意就非常火爆,這個研究院的院長劉逢軍據說很有些絕招,諸多現代醫學不能根治的疾病,通過他的養生調理都可以治愈,引得不少人慕名而來。那么
回應質疑,把脈中醫,專訪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有關負責人 中醫怎樣贏得更多信任 近年來,中醫藥發展在爭議中備受關注。如何看待這些爭議?中醫藥未來如何更好發展、服務百姓?近日,記者專訪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有關負責人。 中醫不是偽科學,有人借中醫行騙,傷害了中醫 問:近年來發生了很多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最近,一直被眾多讀者奉若神明的“養生教母”——馬悅凌可是站在了風口浪尖上。繼本月八日,南京工商局查封了號稱“補血良方”的“馬悅凌糕”后,南京衛生局日前也表示,截止到目前并未發現馬悅凌任何護士執業注冊登記信息。 而南京衛生部門在調查“馬悅凌非法行醫”的過程中,發
編者按: 近幾年,養生話題紅遍各類媒體,養生書籍銷售火爆,養生“專家”更是風頭正勁……可以說,全民養生熱已形成一股強大的潮流。今天,本版推出“透析養生熱”系列文章,深度解析這股養生熱潮背后的諸多亂象與動因,同時倡導普及養生知識,做到科學養生。 曾經以養生為內容的宣傳
從拔火罐到針灸,從湯藥到膏方,從望聞問切的理論到相生相克的規律——近年來中醫藥“治未病”的獨特優勢逐漸受到海內外認可,中醫藥養生與保健的理念經驗廣受民眾歡迎。我國首個國家級《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日前出臺。 我國將建立健全中醫藥健康服務監管機制,建立不良執業記錄制度,
北京悟本堂被拆除才半年多,“神乎”大道堂(北京大道堂中醫養生研究院)又因媒體曝光而暫時停業。記者1月2日再次來到大道堂采訪發現,這里大門緊閉,但仍有咨詢者前來“買藥”。 從悟本堂到大道堂,它們“神奇”養生活躍的土壤是什么?其所謂“調理”到底有沒有道理?“神奇”養生堂為何屢禁不止?記者帶著這些問
為防止再出現張悟本這樣的偽專家,首批北京健康科普專家遴選結果將公布。 225名來自18個專業和學科的養生專家名單將公布,這些獲衛生局官方認可的養生專家“持證上崗”,并將被優先推薦在養生保健欄目“出鏡”。凡持此證非法牟利者將被取消資格。 18個專業和學科具體為,內科、外科、中醫、口腔
新聞背景:中醫養生市場紅火亦亂 從“食療第一人”張悟本到“神仙道長”李一,從《劉太醫談養生》到《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近年來,中醫藥知識不斷普及,全社會涌起中醫養生保健熱潮,一時間泥沙俱下。各色“養生大師”和中醫保健圖書噪聲社會。 3月4日,全國政協醫衛界別小組
近日,公眾參與館回響著科學養生的“院士之聲”,讓甚囂塵上的“假養生說”原形畢露——三位醫藥領域科學家先后走進“相約名人堂——與院士一起看世博”,解說人體健康科學,科普自我養生正道。 王隴德:摒棄健康誤區 “張悟本出版的養生書籍四個月賣掉100萬冊。”中國工程院院士、醫學
一把普通的綠豆被吹成包治百病的神豆,長條茄子被說成吸油去脂的良藥……“張悟本們”被揭穿之后,很多粉絲才明白自己被騙了。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被騙?李燕寧認為,之所以這么多“養生專家”能火起來,是因為中醫做得很不夠。 “在過去,養生保健是部分人群或一定層次的人士才能享用的。現在不一樣
近年來,網上流傳著一種“排石療法”,聲稱只要飲用蘋果汁或植物油就能夠輕松解決膽結石問題,許多人聽說后都躍躍欲試。請關注——“排石療法”真能排出膽結石嗎? 一位網友曾發布“排石療法”的具體步驟:準備470毫升的橄欖油和10—12個檸檬,選擇比較能自主放松的一天,在12點以后不吃任何東西,只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