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太空圖片精選太陽爆發壯觀景象
北京時間6月24日消息,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公布了過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這些照片集中展現了美國宇航局及其他國家航天機構最新捕捉到的太陽劇烈爆發、太陽帆在太空完全展開等壯觀景象。1.太陽爆發壯觀場景 太陽爆發壯觀場景 在這張由美宇航局太陽動力學觀測衛星5月份拍攝的照片中,太陽爆發以后,明亮的等離子體弧籠罩在太陽表面。照片中的黑色區域表明,太陽爆發時,那里的物質被席卷一空。這張于6月21日公布的照片是采用“大氣成像組件”拍攝的,這臺儀器以多種波長記錄下太陽大氣,幫助科學家將太陽表面變化與太陽內部活動聯系起來。2.壯觀的恒星形成過程 壯觀的恒星形成過程 在太空,少許色彩都預示著大動作。在這張6月22日公布的由“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照片中,恒星形成過程中爆發的驚人能量令N11星云(亦稱“豆子星云”)披上了粉色與紫色外衣。N11星云是地球附近最活躍的恒星形成區之一,屬于附近星系——......閱讀全文
一周太空圖片精選-太陽爆發壯觀景象
北京時間6月24日消息,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公布了過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這些照片集中展現了美國宇航局及其他國家航天機構最新捕捉到的太陽劇烈爆發、太陽帆在太空完全展開等壯觀景象。1.太陽爆發壯觀場景 太陽爆發壯觀場景 在這張由美宇航局太陽動力學觀測衛星5月份
太陽黑子爆發耀斑-產生壯觀極光
9月26日,諾森伯蘭郡夜空中出現絢爛的極光,彷佛到了挪威一樣。太陽耀斑讓英國北部的夜空上演精彩的極光秀。英國白金漢郡,拉德格舍爾上空出現絢麗的極光。這幅照片在國際空間站上拍攝,展現了地球上空出現的亮綠色和紅色極光,后一種顏色由輻射與大氣層中的氮相撞所致。太陽黑子1302形成巨大的太陽
一周太空圖片精選:血紅色極光藝術氣息十足
北京時間4月10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網站報道,以下是本周的最佳太空圖片:1.盛開的鳶尾花 春天萬花正在爭相綻放,宇宙也不例外。這張最近公布的照片顯示的是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基特峰國家天文臺看到的NGC 7023,它因形似盛開的鮮花,因此又被稱作鳶尾花星云。這朵宇宙之花實際上是
美攝影師拍攝到太陽黑子群活躍區
美國天文攝影師埃倫-弗里德曼近日拍攝到太陽表面出現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泡沫”活躍區。弗里德曼所拍攝到的完整的太陽圓盤上出現蜿蜒的“1429活躍區”。 北京時間3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天文攝影師埃倫-弗里德曼近日拍攝到太陽表面出現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泡沫”活躍區,這其實是
首幅太陽帆飛船圖像公布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16日公布了“伊卡洛斯”號太空帆船的全景圖像。圖像顯示,14米見方的薄膜已經像帆那樣展開,太空帆船正在太空中順利航行。 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說,圖像是15日在離地球約1000萬公里的太空利用從機體分離的照相機拍攝的。照相機呈圓筒形,直徑和高都約為6厘米
世界首艘“太陽帆船”成功實現機體變速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9日宣布,世界第一艘單純依靠太陽光驅動的太空帆船“伊卡洛斯”號已成功利用太陽光壓力,實現了機體變速。 目前,“伊卡洛斯”正在離地球約1900萬公里的太空,以每秒26公里的速度向金星飛行。隨著太陽光照射角度的變化,今后其速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太陽風暴昨日“擊中”地球-破壞力暫時未知
美國時間周日清晨的NASA照片顯示,上方暗黑部分為太陽表面巖漿爆發產生的細絲(日冕氣體),左方極光部分為太陽耀斑。 中新網8月4日電?太陽風暴又來襲。據香港《文匯報》報道,各國天文臺近日觀測到太陽表面發生劇烈太陽風暴,科學家預測,攜帶大量帶電粒子的太陽風于3日“擊中”地球,沖擊保護地球的磁場,同時
日本太陽帆動力飛船推遲至5月21日駛往金星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5月18日早晨宣布,原計劃于18日上午6時44分(北京時間5時44分)搭乘火箭升空的深空太陽帆動力飛船“伊卡洛斯”號(Ikaros),因天氣條件不佳而推遲發射,下次發射最早定于本月21日。如一切順利,這架以金星為目的地的飛行器,將成為第一艘
NASA公布太陽北半球耀斑爆發圖像
????據英國媒體8月2日報道,各國天文臺近日觀測到太陽表面發生劇烈的太陽風暴,科學家預測,攜帶大量帶電粒子的太陽風預計于8月4日抵達地球,在兩極產生強烈的極光現象。 圖為8月3日,NASA公布了太陽動力學觀測衛星(SDO)1日通過極紫外線相機拍攝到的太陽北半球耀斑爆發,耀斑下
太陽風今日抵達地球-或導致人免疫力下降(圖)
在科學家拍攝的X線太陽活動圖片上,上端黑色部分即為太陽風強烈活動區域。 據英國媒體2日報道,各國天文臺近日觀測到太陽表面發生劇烈的太陽風暴,科學家預測,攜帶大量帶電粒子的太陽風預計于4日抵達地球,在兩極產生強烈的極光現象。 會產生強烈極光 上周末各國天文工作
NASA公布太陽耀斑爆發圖像
日珥:圖像左側可以看到一團太陽物質躍升離開太陽表面。這張照片由美國宇航局太陽動力學天文臺于2013年5月3日拍攝,此時一個M級耀斑剛剛消退下去。 在這張包括了太陽整個圓面的照片中,這次日珥事件清晰可見。 這張照片拍攝于131埃波段,這一波段可以揭示太陽耀斑事件中非常高溫的物質狀態。 北京時
世界首艘太陽能太空帆船圓滿完成實驗任務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日前宣布,世界上第一艘依靠太陽能驅動的太空帆船“伊卡洛斯”號已成功完成全部實驗項目,包括利用陽光實現加速和改變軌道等。 “伊卡洛斯”號是去年5月隨金星探測器“曉”號一起發射升空的。迄今,它已飛行了約5億公里,并將繼續飛行至2012年3月。“伊卡洛斯”號主要用于
研究稱太陽將進入活動周期第二活躍期
我們的太陽自從2011年年末釋放出一系列耀斑和其它的噴發物之后就保持了驚人的平靜。但是研究人員稱,這一平靜很可能是兩個高峰之間的低谷,而兩個高峰一起構成了太陽目前11年活動周期的“活躍期”。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太陽物理學家亞歷克斯-楊說道:“如果你回顧歷史,之前許多的太陽周期都不是只有
研究揭示太陽爆發的重構過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114.shtm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日地空間物理研究團隊在太陽爆發活動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發現太陽爆發結構在早期爆發過程中發生了復雜的重構演化。5月4日,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天文學》。 ???
我國科學家完成太陽帆在軌關鍵技術試驗
記者從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獲悉,由該所研制的“天帆一號”(SIASAIL-I)太陽帆,搭載長沙天儀研究院瀟湘一號07衛星,在軌成功驗證了多項太陽帆關鍵技術。這是我國首次完成太陽帆在軌關鍵技術試驗,將對我國后續大型太陽帆研發提供技術支持。 太陽帆被認為是目前極具可能到達太陽系外的航天器,它是利用太
科學家利用LAMOST數據研究發現太陽可能發生“超級耀斑”
近期,由丹麥奧胡斯大學克里斯托弗-卡羅夫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利用我國大科學工程郭守敬望遠鏡(LAMOST)數據取得了一項重大研究成果:太陽極有可能噴發“超級耀斑”,一旦發生,將襲擊地球大氣層。該項研究成果已發表于國際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地球經常
澳科學家正研究用激光“誘殺”太空垃圾
澳大利亞一組科學家正在研究,從地球發射激光,來分解繞著地球旋轉的太空垃圾,減少這些碎片可能引發的一系列衛星撞擊事件。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天文與天體物理學研究院院長克萊思告訴記者,這項工程非常可能成為現實,有關設備可能在10年內運作。 不清除將有災難性撞擊 他說,人類進入太空,所
NASA首次以微衛星發射納衛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當地時間6日凌晨首次利用微衛星發射了一顆納衛星,即其太陽帆飛行器“納米帆-D”(NanoSail-D)。這標志著NASA不但發射成功了一顆擁有獨立系統的衛星,且這顆衛星又成功進行了“二級展開”——發射出一顆更小的衛星。 除人們所知的常規衛星外
一周太空圖片精選-小行星穿越蝌蚪星云
北京時間5月21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網站報道,國家地理網站刊登了本周公布的一組太空照片,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后空翻、撒哈拉沙漠夜空壯觀的銀河系以及小行星穿越星云等榜上有名。1. 亞特蘭蒂斯號后空翻 亞特蘭蒂斯號后空翻 如圖,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捕捉到的這張照片
一周太空圖片精選-瀕死恒星的最后狂歡
北京時間7月13日消息,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公布了過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這些照片集中展現了美國宇航局、歐洲航天局及其他國家航天機構最新捕捉到的星系“化石”、宇宙全景圖以及瀕死恒星最后狂歡等壯觀景象。1.船舶航跡?船舶航跡 在這張美宇航局7月4日公布的假色照片中,海洋
宇航員太空拍攝南極光如蛇般蜿蜒絕美瞬間
這是宇航員從國際空間站上看到的南極光,地球的曲線和大氣的藍光同樣清晰可見。在這張攝于2002年的照片中,阿蒙森-斯科特南極科考站上空的南極光類型更為常見。 北京時間6月2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拍到了南極光的絕美畫面,照片中,在地平線的映襯下,南極光就像綠色緞
沈陽自動化所在軌成功驗證多項太陽帆關鍵技術
近日,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制的“天帆一號”(SIASAIL-I)太陽帆,搭載長沙天儀研究院瀟湘一號07衛星,在軌成功驗證了多項太陽帆關鍵技術。瀟湘一號07衛星于8月31日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天帆一號”作為該衛星的主任務,近期順利開展了系列關鍵技術試驗,將為后續大型太陽帆研
宇航員拍攝絢麗南極光似綠絲帶懸掛地球
照片由國際空間站上的“亞特蘭蒂斯”號宇航員7月14日晚上拍攝,呈現了航天飛機后面的絢麗的綠色南極光。 南極光在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被稱之為“太陽風”)與地球磁場發生相互作用時形成,上層大氣中的氧和氮原子相互碰撞。 北京時間7月18日消息,14日晚上,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拍到絢
航天員出艙活動也講究“窗口”-這些需要考慮
航天員在軌執行飛行任務時,將根據任務安排適時開展艙外活動。為確保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和任務的圓滿成功,出艙活動窗口的選擇至關重要。航天員出艙活動窗口的選擇可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基于任務需要與保障條件的宏觀時間窗口的選擇,其次是結合實施出艙活動的各類約束條件選擇具體的出艙時間窗口,這就需要綜合考慮空
我國空間天氣事件能量流動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所有空間天氣事件背后,都有能量的流動和驅動。 日地空間環境的災害性天氣會給航天、通訊、導航、電網、宇航員健康和空間安全等帶來嚴重威脅和巨大損失。而所有空間天氣事件背后都有能量的流動和驅動。因此,研究空間天氣事件的能量流動,對理解近地環境和空間天氣監測預報十分重要。 空間天氣事件的
中國科學家設想到太空追逐“日食”探秘太陽風暴
月亮遮擋太陽而形成的日全食不僅景象壯觀震撼,也是科學家觀測日冕的絕佳機會,但這樣的時機過于短暫稀少,稍縱即逝。中國科學家最近提出了一種新穎的觀測模式,到太空中利用地球的遮擋形成另類“日食”,通過長時間、高精度的觀測探秘太陽風暴。 12日升空的美國“帕克”太陽探測器開啟了人類歷史上首次“觸摸”太
聽航天人講述太空“牽手”背后的硬核故事
央視網消息:夢天實驗艙與空間站組合體進行交會對接,可以是說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當中最大質量的兩個航天器的太空“握手”,控制難度明顯增大。為此,科研人員也想出了不少辦法,讓他們能夠在太空里穩穩“握手”。此次夢天實驗艙要與空間站組合體進行交會對接,可以說是中國航天史上最“強有力”的一次太空“握手”。夢天實驗
聽航天人講述太空“牽手”背后的硬核故事
央視網消息:夢天實驗艙與空間站組合體進行交會對接,可以是說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當中最大質量的兩個航天器的太空“握手”,控制難度明顯增大。為此,科研人員也想出了不少辦法,讓他們能夠在太空里穩穩“握手”。 此次夢天實驗艙要與空間站組合體進行交會對接,可以說是中國航天史上最“強有力”的一次太空“握手”。夢
“空間颶風”在北極上空旋轉
去年,科學家發表了一篇關于發現所謂"太空颶風"的論文,這些颶風只不過是像北極光一樣的極光;然而,它們往往會伸出壯觀的巨大“手臂”,類似于你在正常颶風的中看到的那樣。雖然很美,但這些極光的出現最初讓科學家們措手不及,在研究人員努力了解它們如何形成時,產生了一些困惑和迷惑。 根據研究人員發表的論文
木星極光生成機制與地球極光大不相同
科學家一直認為木星極光產生的過程與地球上的強極光類似。但據英國《自然》雜志9月6日發表的一篇論文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木星探測器“朱諾號”最新觀測結果表明,木星極光與人們認為的地球極光的生成機制大不一樣,這也意味著不同行星與其太空環境中電磁的相互作用方式各有不同。 地球極光又分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