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至25日,第38屆世界空間科學大會在德國不萊梅舉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江綿恒率團赴會,并在開幕式上代表中科院向凱文·斯威夫特(C.T.Swift)教授頒發了由中科院院長路甬祥與國際空間研究委員會主席聯合簽發的趙九章科學獎,并宣讀頒獎詞。 2008年起,中國科學院與COSPAR聯合設立了以我國人造衛星奠基人之一,著名空間科學家趙九章先生命名的 “趙九章獎”, 授予在促進空間研究方面以及建立新的空間科學研究和探測項目方面具有卓越開創性貢獻的科學家。此次趙九章獎獲獎者,美國馬薩諸塞大學Calvin T. Swift 教授長期從事對地觀測領域特別是微波遙感領域的研究工作,具有很高的國際知名度。1983年以來,在他的領導和主持下,研制開發出世界上第一臺用于對地觀測的干涉式綜合孔徑微波輻射計(ESTAR),并建立了相應的理論基礎。這一開創性的工作已經引發了全球各空間國家包括中國在內在該領域的迅速發展,形成了新......閱讀全文
2010年6月7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 從“領導全國提高科學水平、培養新生力量的火車頭”,到建設“國家的科學技術思想庫”,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兩院院士群體所肩負的使命與職責均寄予厚望。切切囑
第一屆中國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學術大會(1st CCGG:1st Congress of China Geodesy and Geophysics,以下簡稱“大會”)于10月25-26日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召開。本次會議吸引了來自國內高校、科研單位等2000余名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參加。 本
4月26日,國際科聯執委會議在巴黎召開。中國科協副主席、國際科聯執委符淙斌院士出席會議。會上討論了國際科聯相關委員會人選事宜,中國科協推薦的科學家順利進入相關委員會。 經國際科聯執委會批準同意,中科院國際合作局局長呂永龍教授任科學計劃與評估委員會(CSPR)委員,中國科協國際聯絡部部長張建
是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中科院院士對科學道德問題的思考 中國科學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長期以來,廣大院士獻身科學,愛國奉獻,為我國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個別院士科學道德失范的現象也不同程度發生,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關注。 “院士不
11月17日下午,2019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現場,邵峰、王貽芳、陸錦標、王小云4位科學家獲頒2019未來科學大獎。讓中國科學站在世界舞臺中央 2019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當天下午如期舉行。未來論壇理事會輪值主席張磊、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代表楊培東分別致辭,頒獎典禮正
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主辦,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LASG)承辦的第九屆國際二氧化碳大會(http://icdc9.lasg.ac.cn)于6月3日至7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大氣物理研究所王會軍所長為大會組織委員會主席;國家重點實驗室LASG副主任
傳統暴露是指構成影響人體、生物體和生態環境中的所有因素的總體,包括暴露的識別確定和測量。科學與技術的發展進步促使暴露科學成為獨立的學科,廣泛應用于公共衛生、生態保護、商業、軍事和政策等領域。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充分認識到暴露科學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為滿足多學科協同發展的需求,迫切需要匯集國內相關領域
探究未知,引領未來——2020首屆雁棲湖國際科學儀器論壇暨展覽會( ISIFE 2020)重磅來襲! 融合、創新、引領!推動科學儀器重大成果落地北京促進科學儀器產學研融合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 為推動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過程轉化為創新過程,滿足科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澳大利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國科學院、澳大利亞聯邦科工組織、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等主辦的“國際氣候變化科學大會”近日在北京召開。 本次會議云集了多位全球氣候變化研究領域頂尖專家和領軍人物,來自近20個國家的130位外賓和100多位國內代表出席會議。與會各國科
2018年10月24日-26日第九屆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業博覽會(CHInano)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大會由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主辦,江蘇省納米技術產業創新中心、蘇州納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辦,是國內最具權威、規模最大的納米技術應用產業國際性大會。經過八年的發展,納博會?已成為中國影響力最廣的納
“要動員全國的科研力量,資源共享,把嫦娥一號獲取的科學探測數據毫無遺漏地分發給全國科學家研究與應用,進而實現繞月探測工程的最大化和最優化的科學產出。”中國科學院院士、繞月探測工程應用科學首席科學家、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應用專家委員會主任歐陽自遠,不止一次對《科學時報》記者說這句話。在7月8日舉行的繞月探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天(10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每年評審一次,根據《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三大獎每年授獎總數不超過300項。經學科專業評審組、評審委員會和獎勵委員會三級評審,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
11月4日-5日,“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智庫論壇暨東北亞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成立大會于北京召開。 大會由中國科學院、“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中國自然資源學會、中國生態經濟學會支持,由“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主辦,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
中國科學院工會第八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于12月20日至21日在京召開。 院黨組副書記方新、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副書記、中央國家機關工會聯合會主席姚志平出席會議并講話。院黨組成員、院工會主席何巖代表院工會第七屆委員會作工作報告。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主席萬明東、京區黨委常務副書記馬揚,京區黨委副書
正因為能源問題本身是錯綜復雜的,如能源相關的技術要先進、要可行,經濟要合理,煤、油、水、核、新能源要協調發展,能源生產和能源節約要協調發展,能源開發、運輸和市場要協調發展,能源、經濟、環境要協調發展,能源要可持續發展,要高效率發展,所以必須對這門科學進行研究。 1951年9月~1955年9月
10月28日至11月2日,第23屆國際科技數據委員會(CODATA)大會暨第28屆CODATA全會在臺北市召開。第23屆CODATA大會由CODATA主辦,中國臺北中央研究院承辦,會議以“開放數據與信息:變化中的地球(Open Data and Information for a
白春禮作主席團報告 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上 白春禮 (2016年6月1日) 各位院士,同志們: 5月30日,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與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同時在
【劇透】科學儀器名企齊聚2020首屆雁棲湖國際科學儀器論壇暨展覽會 掃碼立即報名報名鏈接:http://api.itnas.cn:8080/login/3 重要通知:會議日期已延期,具體信息待更新。由中國儀器
2010年8月20日上午8點,以進一步促進我國生命分析化學研究的發展為宗旨,加深學者之間交流的“第三屆全國生命分析化學學術報告與研討會”在北京大學隆重開幕。本屆大會是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主辦,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共同承辦的。來自全國各大院校、科研機構的1200多
以“面向未來的適應性水資源管理 ”為主題的第十四屆世界水大會(XIVth World Water Congress)于9月25日至29日在巴西累西腓(Recife,Brazil)舉行。來自全球56個國家近千名專家學者參加了大會。中國派出了以水利部、科研機構專家學者組成代表團參加大
大會現場 8月9日上午,第八屆國際侏羅系大會開幕式在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隆重舉行。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蔣巨峰出席大會開幕式并代表主辦單位致辭。遂寧市委副書記、市長胡昌升,本次大會組委會主席、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研究員沙金庚,國際地層委員會侏羅紀地層分會主席、匈牙利自然歷史博物館
第六屆納米毒理學國際大會現場 由中國科學院、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毒理學會共同主辦,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承辦的“第六屆納米毒理學國際大會”(Nanotoxicology--2012)今天(9月5 日)隆重召開,本次大會是繼2007年意大利威尼斯、2008年瑞士
重慶市人民政府令第 333 號 《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已經2019年12月24日市第五屆人民政府第7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0年4月1日起施行。 市 長 唐良智 2020年2月15日 (此件公開發布)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獎勵在本市科學技術
大會現場 9月20日下午,慶祝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建所70周年暨中國科學院綜合科學考察55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 大會由地理資源所黨委書記成升魁主持。 所長劉毅代表地理資源所致辭。首先,他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地理資源所建設和發展的相關
“我相信,永遠不可能杜絕有人惡性造假,但通過教育,大部分人都會遵循基本原則。”——美國杜克大學教授王小凡 與中國科學院一樣,美國國家科學院每年也要舉行一次院士大會。但在今年4月舉行的美國科學院院士年會上,卻有一個特別舉措:一批美國科學院院士聚集在一起專門召開半天會議,
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獲悉,首屆空間地球科學學術研討會11月14日在海南三亞召開,來自全國65個研究院所、高校、企業的近400位學者專家參加會議,圍繞水循環觀測與模擬,生物地球化學循環觀測與模擬,月基地球觀測機理與方法,三極時空觀測與模擬,空間地球觀測新技術與新方法等話題展開探討。 地球系
10月27日至28日, “全國土壤質量與水環境博士后學術論壇”在南京成功舉辦。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中國科學院人事教育局、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及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有關領導、中國科學院趙其國院士和朱兆良院士等應邀出席了論壇。來自中國科學院
2月24日,首屆科學數據大會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包括中科院院士郭華東、陳潤生,中國工程院院士汪懋華在內的400多名專家、青年科研人員參會。 中科院副院長、國際科技數據委員會(CODATA)中國全國委員會主席丁仲禮向會議發來賀信。他在賀信中表示,科研大數據和數據科學的作用越來越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科學數據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受關注。7月24日至27日,第五屆(2018)中國科學數據大會在黑河市召開,通過主題演講、專題論壇、主題展覽等形式,進一步促進科學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與應用發展,并為相關領域的青年科學家提供成長舞臺。 本屆會議以“科學數據與人工智能”為主題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科學數據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受關注。7月24日至27日,第五屆(2018)中國科學數據大會在黑河市召開,通過主題演講、專題論壇、主題展覽等形式,進一步促進科學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與應用發展,并為相關領域的青年科學家提供成長舞臺。 本屆會議以“科學數據與人工智能”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