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江綿恒、李靜海、陰和俊視察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江綿恒、李靜海、陰和俊等實地考察了研究所中試車間及公共實驗室,詳細了解了部分科研項目進展情況及科研成果轉化情況。在隨后舉行的研究所工作匯報會上,江綿恒、李靜海、陰和俊等聽取了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所所長王利生關于研究所總體情況的介紹及研究所四個科研中心主任關于各中心科研工作開展情況的補充報告,并分別講話。 陰和俊指出,一年之后再到研究所,研究所在人才隊伍建設、科研工作開展、平臺建設、與企業合作等方面工作亮點很多,特別是有些項目在短時間內還取得了好的成果并成功實現了轉移轉化。研究所要繼續做好含能材料、塑料太陽能電池、鋰離子電池等前瞻性研究工作,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研究所要繼續做好安全保衛保密等工作。 李靜海指出,研究所在短短4年時間內,在科研項目與經費爭取、研究成果與技術轉移轉化、國際合作、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閱讀全文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表示,國外紛紛將生物能源提到新的戰略高度,正在緊鑼密鼓地加大對纖維素乙醇等先進生物燃料的投入,技術進展迅速。而中國至今對生物能源的認識尚不清楚,重視不夠。如此下去,在這場全球科技攻關中中國肯定是輸家。因此,石春元呼吁:“應盡快明確生物能源在‘三
目前的生物技術和生物產業究竟是什么狀況,有什么樣的發展前景?《科學時報》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石元春,中國科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局副局長、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研究員朱禎,以及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季焜。 生物產業不是泡沫 生
按照《閔恩澤能源化工獎評選辦法》的規定,經專家委員會評選,共評出第三屆“閔恩澤能源化工獎”杰出貢獻獎獲獎者4名、青年進步獎獲獎者7名。現公示評審結果。 如有異議,請在公示之日起10日內以書面形式向閔恩澤能源化工獎基金理事會秘書處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證明文件。個人提出異議的,應在書面異議材料上簽
附件2 201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初評通過通用項目序號評審組項目名稱主要完成人提名單位(專家)初評建議等級1農林養殖組菊花優異種質創制與新品種培育陳發棣(南京農業大學),房偉民(南京農業大學),陳素梅(南京農業大學),管志勇(南京農業大學),滕年軍(南京農業大學),姚建軍(昆明虹之華園藝有限公司)江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閔恩澤先生是我國德高望重的著名科學家,也是中國石油石化科技界的泰斗、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者、綠色化學的開拓者。為培養年輕一代科學與創新精神,促進我國生物質能源、生物基化工與材料等能源化工領域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開發,閔
——為編制國家“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石元春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11月初在北京宣布啟動全國人民為編制“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活動,作者謹以此文相獻。我國需要新的國家能源戰略 近年全球氣候變暖和化石能源資源漸趨枯竭的壞消息頻傳,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
201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獲獎項目目錄(通用項目)一等獎序號編號項目名稱主要完成人提名單位1F-30901-1-01云-端融合系統的資源反射機制及高效互操作技術梅 宏(北京大學),黃 罡(北京大學),張 穎(北京因特睿軟件有限公司),劉譞哲(北京大學),郭 耀(北京大學),熊英飛(北京大學)中國
在許多學者眼里,大量生產生物質能源是造成玉米短缺進而導致我國今年糧食價格大漲的罪魁禍首。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石元春認為,發展生物質能源與保障糧食安全之間并不矛盾,我們應當走出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的認識誤區。 生物質能產業:國家政策意在推動而非限制 國家林業局
據英國《衛報》消息,英國日前啟動一項藻類生物燃料公共資助項目,計劃將耗資2600萬英鎊(約2.8億元人民幣)于2020年前實現利用藻類生產運輸燃料。 本期關注:微藻生物燃料 徐旭東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所研究員,從事微藻遺
白春禮出席寶鋼—LanzaTech—中科院鋼廠尾氣制乙醇示范工程開工儀式 3月27日,寶鋼—LanzaTech—中科院鋼廠尾氣制乙醇示范工程開工儀式在上海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英國前首相、Khosla Ventures公司顧問托尼·布萊爾,上海市副市長艾寶俊,寶鋼集
能源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微藻通過光合作用積累生物量和油脂,可用于生產新型清潔能源,是第三代生物燃料的基礎。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強學科組從2011年起與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22室主任榮峻峰合作,開展了“微藻生物能源”及“能源微藻油脂代謝及能量信號調控機制”的
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發中心落戶濱海新區 陳竺副院長(左)和天津市副市長楊棟梁代表雙方在合作協議書上簽字 中國科學院與天津市人民政府在濱海新區共建的“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與發展中心”(天津研發中心)簽字儀式6月25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
青島生物質天然氣項目并網運營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農業農村部等十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出將生物天然氣納入國家能源體系,建立分布式生產消費體系,旨在加快生物天然氣專業化市場化規模化發展。 這一消息讓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
新知 說不定哪一天,我們吃的保健品就是電廠廢棄物生產的。 這是記者采訪王強研究員時閃過的一個念頭。 最近,一則“我國科學家發現小球藻‘吃’煙氣中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 小球藻是什么?它“吃”下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又變成什么?11月27日,科技日報記者帶著這些疑問,
說不定哪一天,我們吃的保健品就是電廠廢棄物生產的。 這是記者采訪王強研究員時閃過的一個念頭。 最近,一則“我國科學家發現小球藻‘吃’煙氣中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 小球藻是什么?它“吃”下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又變成什么?11月27日,科技日報記者帶著這些疑問,采訪了中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合成生物學與生物催化創新特區研究組(18T6)研究員周雍進與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教授Jens Nielsen、Eduard Kerkhoven聯合發表綜述文章,探討了生物化工路線制備生物能源碳氫化合物的最新進展、機遇與挑戰。該綜述發表在能源期刊《自然-能源》(N
201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4項(一)通用項目2項序號編號項目名稱主要完成人提名單位1F-30901-1-01云-端融合系統的資源反射機制及高效互操作技術梅 宏(北京大學),黃 罡(北京大學),張 穎(北京因特睿軟件有限公司),劉譞哲(北京大學),郭 耀(北京大學),熊英飛(北京大學)中國電子學
1月16日,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生物質高效轉化與生物煉制”監督委員會專家組成員來到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位于四川省資中縣的銀山鴻展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產業化示范現場,視察項目課題“高粘度快速發酵生產燃料乙醇技術研究”開展的萬噸級規模甘薯燃料乙醇產業化示范情況。 專家組一
解纖維梭菌(Clostridium cellulolyticum)及其他纖維素降解梭菌能夠通過整合生物加工技術的策略實現木質纖維素基生物燃料及化學品的合成。日前,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代謝物組學團隊在前期開發和優化的一系列基因操作工具(Cui GZ, et al, J Microbi
木質纖維素生物質具有替代化石資源的巨大潛力,從而有效緩解了全球對原油的依賴。雖然目前國內外已有一些纖維素乙醇等木質纖維素產品問世,但與化石來源的產品相比,木質纖維素產品迄今為止大多仍不具備市場競爭力,因此亟需提高木質纖維素轉化技術的經濟性。木質纖維素轉化主要包括預處理、酶解糖化以及發酵三個步驟,
目前,已工業化的生物柴油主要由均相催化劑即液體酸、堿催化制備。其優點是反應速度快、時間短、轉化率高、成本較低等,然而存在催化劑難以分離回收和再利用、副反應多和乳化現象,副產物甘油精制困難,后處理復雜,后續水洗和中和產生大量的工業廢水,造成環境污染等嚴重問題。因此,以固體酸、堿催化劑為基礎的非均相
天然氣水合物是天然氣分子和水分子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籠型結晶化合物,理論上可達到160-180倍的儲氣能力、且在較溫和條件下(常壓、-15℃)實現穩定存儲,是極具應用潛力的天然氣儲運技術,而如何實現天然氣水合物的快速生成和高儲氣量是該技術應用的關鍵。 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山東省
傳統塑料主要來源于石油,且無法自然降解,易造成污染。用生物技術生產可降解塑料替代石油基塑料,可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已被列入國家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聚3-羥基丙酸(P3HP)是一種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新型可降解塑料,具有良好的材料性能和廣泛的應用范圍,而目前已知的生物均不能天然合成聚3
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瑞典科研與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合作交流項目初審結果的通知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瑞典科研與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STINT)的雙邊合作協議,雙方在2015年共同資助中國與瑞典科研人員之間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開展的合作交流項目。2015年7月,我
有消息稱,石墨烯入選“十三五”新材料規劃已基本落定,預計今年將成為中國石墨烯產業爆發元年。然而,就在石墨烯步入產業化的關鍵階段,卻面臨著成本高昂、工業化難放大等多重挑戰。生物基石墨烯為大規模生產石墨烯的原料來源開辟了一條新路徑。 “夢幻材料”石墨烯因具備強度高、韌性好、重量輕、導電性強等優勢,
中國科學院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日前正式獲批在上海成立。據該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國屏介紹,實驗室將瞄準現代生物科學與技術的前沿,引領我國合成生物學的原創研究和自主創新,建立合成生物學的關鍵技術平臺,重點針對能源、醫藥和環境等國家重大需求問題,進行生物學元件、反應系統乃至生物個體的設計、改造
面對眼前的利益與長久的回報,我們似乎總是在兩難之間搖擺。 在糧食與石油的問題上,如何破解發展與資源,需求與安全之間的矛盾,還需要人們用更長的時間尋找答案。 近來,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上書國家發改委,呼吁立即叫停國內的玉米制乙醇汽油項目。多年來始終爭
用可再生電力驅動CO2電催化還原為甲醇、甲酸等高附加值化學燃料,在解決CO2過量排放的同時,還可以實現間歇性電能向化學能的直接轉化,對控制碳平衡、優化能源消費結構等意義重大。由于CO2分子中C=O雙鍵結合穩定,電催化CO2還原反應(CO2RR)所需要的能量較高。因此,開發高效的催化劑提升反應催化
氮氧化物(NOx)是化石燃料燃燒煙氣中所含的重要環境污染物,主要以NO形式存在。傳統的煙氣脫硝方法能耗大,存在安全性問題并造成二次污染。微藻生物量中氮元素含量高達細胞干重的7-12%,其規模化培養可利用工業煙道氣中高濃度的氮氧化物(NOx)。通過能源微藻的培養,不僅可以脫去工業煙氣中的NOx,降
中科院化物所 打造能源科研“國家隊” 10月10日,中國首個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正式啟動籌建。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張國寶指出:“目前,我國新能源發展的速度很快,但科研基礎還不成熟,如儲能技術、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等還有待突破。因此,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