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以后脂肪細胞數量不再變運動很難減肥
你是否夢想著隨著年齡增大,身體中的脂肪細胞也會逐漸衰老脫落呢?做夢吧! 最新研究顯示,人體中的脂肪細胞數量在20歲之后就不會再有任何變化。 直面現實吧,運動并不能減少脂肪細胞的數量 過去人們就知道,改變脂肪細胞中的脂肪含量可以改變體重。而今日的研究結果則對肥胖癥患者更為重要,因為他們的脂肪細胞數量被證實為正常人的2倍。同時,這項研究也證實,童年時代的節食與運動決定了成年后的體重。 新奇的研究 上世紀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地下核試驗產生了一種自然界罕有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今天,我們的試驗就是要借用碳14來做標示,確定脂肪細胞的年齡。 布魯斯·布石赫茲是加利福利亞州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化學家,他像我們解釋了他的團隊是如何揭示肥胖之謎的。 布石赫茲對記者說:自打當年的核試驗之后,每天吃飯時,我們的身體不僅攝入海量的碳12和碳13,同時也開始攝入微量的碳14。由于自然界中的碳14會和水化合,因此通過食物攝......閱讀全文
《細胞—代謝》:再生棕色脂肪細胞可治療肥胖
美國科學家近日發現能促使棕色脂肪細胞(一種具高代謝率的脂肪細胞)產生的分子開關,這一結果為人類肥胖癥的治療及預防帶來了希望。相關論文發表在7月11日的《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雜志上。?在成人體內,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脂肪細胞,一種是白色脂肪細胞,它構成了絕大多數的脂肪組織,并貯存
靶向特定脂肪細胞治療肥胖相關炎癥
并非所有人的脂肪細胞都是相同的,科學家們發現,肥胖者的脂肪細胞會產生更多的分子--脂肪因子,它會引起人體免疫系統的“注意”,使得免疫細胞侵入到脂肪組織。 對抗感染后所保留下來的免疫細胞可引起致病炎癥和各種異常細胞生長,進而引起癌癥。目前該種研究的進展困難,研究者尚未有簡單的方法能夠將脂肪細胞分
脂肪細胞“白色”變“棕色”,吃藥減肥也許不遠了!
哈佛大學干細胞研究所,哈佛麻省總醫院的研究人員公布了最新一項研究成果,他們將這一成果描述為“真正向著研發替代跑步機的減肥藥邁進了一大步”,雖然這不是說就可以替代運動鍛煉帶來的所有益處,但是這一最新發現將能使減肥在未來不再是難事。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2月8日的Nature Cell Biolo
20歲以后脂肪細胞數量不再變-運動很難減肥
你是否夢想著隨著年齡增大,身體中的脂肪細胞也會逐漸衰老脫落呢?做夢吧! 最新研究顯示,人體中的脂肪細胞數量在20歲之后就不會再有任何變化。 直面現實吧,運動并不能減少脂肪細胞的數量 過去人們就知道,改變脂肪細胞中的脂肪含量可以改變體重。而今日的研究結果則對肥胖癥患者更為重要,因為他們的
脂肪測量儀肥胖危害
肥胖簡介當您攝入的食物和飲料所提供的能量大大超出了肌體新陳代謝和基本生理運動所需的時候,您的體重將會增加以至引起肥胖。據一份權威調查報告顯示,中國體重超重者已達22.4%,極重度肥胖者為3.01%。當肥胖達到一定的程度,發生一個或更多的肥胖相關健康問題或嚴重疾病的危險性顯著持續上升而導致嚴重的生理障
Nature:為何減肥減不了腹部脂肪?這類免疫細胞有話說
在一項最新研究中,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如何相互溝通,調控代謝與炎癥的分子機制,這一發現將有助于解釋為何老年人無法燃燒存儲的腹部脂肪,這些脂肪會給他們的健康帶來慢性疾病的威脅。同時研究人員也指出,這項研究也提出了針對這一問題的潛在治療方法。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9月27日的N
脂肪增加有利于減肥?
據《每日科學》網站報道,美國芝加哥ICE/ENDO 2014大會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環境溫度能夠影響人體棕色脂肪的生成:涼爽環境會刺激生長,溫暖情況則起反作用。 棕色脂肪(又稱棕色脂肪組織)是一種能夠燃燒能量產生熱量的特殊脂肪。棕色脂肪能為小動物、嬰兒保暖,而棕色脂肪供應充足的動物,能免受
研究發現有益于肥胖患者的脂肪細胞
肥胖癥是目前世界范圍內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其發病率日益增長。肥胖患者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壓、多囊卵巢綜合征等代謝綜合征。近期,在國際雜志Cell Reports上刊登了一篇關于脂肪細胞可能幫助肥胖患者減肥的文章,研究人員發現脂肪細胞間存在差異,可能預測出患者是否易患代謝性疾病,并首次鑒別出了
減肥有望!小鼠實驗發現抗肥胖靶點
英國《自然·通訊》雜志21日發表的一項生理學研究,科學家實驗證實,一種神經酰胺合成酶1(CerS1)抑制劑可以有效防止小鼠體內的脂質堆積。肌肉組織內含有大量C18神經酰胺,而名為PO53的化合物可以專門抑制高脂飲食小鼠體內的C18神經酰胺合成,減少小鼠體內的脂肪含量。圖片來源于網絡 由于生活
全球51%人口將肥胖或超重-如何科學減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381.shtm 今天(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目前,肥胖癥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世界肥胖協會最新發布的《2023年全球肥胖地圖》顯示,到2035年,全球將有超過40億人屬
肝移植結合減肥手術可使肥胖患者長期受益
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 ?---Mayo Clinic的研究顯示,相比那些在自行減肥之后接受肝臟移植的患者,同時接受挽救生命的肝臟移植以及減肥手術的肥胖患者在長期保持體重以及代謝并發癥上都表現的更好。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肝病學》(Hepatology)雜志上。 本文資深作者,移植外科醫生及Mayo
研究表明棕色脂肪有助于減肥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科學家使用肌肉干細胞,在實驗室老鼠身上制造出可以燃燒卡路里的棕色脂肪,有助于治療加拿大人日漸普遍的肥胖癥。據介紹,棕色脂肪是哺乳類動物身體制造的兩種脂肪之一。棕色脂肪與白色脂肪相比,屬于好脂肪,因為它屬于發熱組織,能夠燃燒掉存在白色脂肪中的卡路里。棕色脂肪多在新生嬰兒及冬眠動物體內發
棕色脂肪的減肥功效從何而來
新華社華盛頓3月14日電 人體內的白色脂肪主要用于儲能;而棕色脂肪負責消耗能量來發熱,有助減肥。科學家最新發現了棕色脂肪消耗能量背后的分子機制,這為治療肥胖相關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細胞報告》雜志上發表論文說,一種被稱為“雌激素相關受體伽馬”的
喝水都會胖?這事兒怨基因
肥胖不僅影響形象還有害健康,但減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你為了減肥只喝涼水的時候,身邊總有幾個吃不胖的家伙在拉仇恨。日前,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重要的肥胖基因,這個基因的表達量增加,比胡吃海喝更能催肥。 研究人員發現的肥胖基因編碼蛋白14-3-3zeta,機體每一個細胞都擁有這種
減肥降脂?研究表示海洋活性天然組合物可幫上忙
近日,中科院海洋所在海洋活性天然組合物減肥降脂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營養學期刊《營養素》上發表。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肥胖癥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據統計,我國居民超重和肥胖人群已經接近總人口的四分之一。過度肥胖可導致心血管、消化系統以及腫瘤等相關疾病。現有的減肥藥物或者保健品要么減肥效
細胞活化儀減肥會反彈嗎
人的肥胖與消瘦主要由脂肪細胞的數量來決定的,人成年后脂肪細胞的數量基本不變,普通的生活類減肥方法只能暫時改變脂肪細胞的體積大小,不能減少脂肪細胞的數量,這就是一般減肥后容易反彈的根本原因。而腰腹吸脂減肥可以有效地減少腰腹部的脂肪細胞的數量,在腰腹部吸脂減肥后皮下組織形成的纖維化粘連,也束縛脂肪細胞的
科學家發現“壞”脂肪轉化方法可助治肥胖
美國研究人員19日說,他們發現一種把“壞”脂肪轉化為“好”脂肪的方法,有可能讓人們更容易減肥。 人體有兩種脂肪組織,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白色脂肪主要用于儲存熱量,而棕色脂肪則負責消耗能量來發熱。通俗來講,白色脂肪是導致肥胖的“壞脂肪”,而棕色脂肪是能夠減肥的“好脂肪”,如果能將白色脂肪轉化
2型先天淋巴樣細胞可促進脂肪米色化遏制肥胖
隨著人類生活方式的西化,世界人口的肥胖率越來越高,而這一疾病通常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影響。最新研究表明包括單核細胞、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在內的免疫細胞參與了機體的穩態代謝平衡調控,但是在肥胖的個體中研究者們發現這些免疫細胞的功能出現了異常。 2型先天淋巴樣細胞(ILC2s)能夠調控獲得性免疫反
Nature:肥胖基因確實存在,減肥真是無用功?
近日,全球開展了大規模基因數據分析,來自世界各地近340000人參與了這項研究,這使我們對肥胖的遺傳基礎的理解又近了一步。 Dale Nyholt是來自昆士蘭科技大學健康和生物醫學創新研究所和昆士蘭醫學研究院的副教授,他是363個世界各地研究中心的483名科學家之一,他提供數據對人們
為什么飲用減肥軟飲料卻可能導致肥胖呢?
許多營養師感到困惑,為啥有人飲用減肥軟飲料反而體重增加,且出現如糖尿病這樣的慢性疾病呢?近期,來自波士頓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的Richard Hodin及其團隊研究發現,這可能部分歸結于人造甜味劑阿斯巴甜。 如今,不含卡路里的人造甜味劑已成為糖的合成替代品,其甜度可高達糖的20000倍。它們經常被
肥胖會重置乳房中的免疫細胞,促進腫瘤的形成
長期以來,吸煙一直是美國人患癌癥的最大原因,但如今肥胖已成為第二大原因,并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患女性中最常見的癌癥--乳腺癌的患者患肥胖癥的風險甚至更高。 乳腺癌發生在脂肪組織中。三陰性乳腺癌(TNBC)是一
Cell子刊:減肥更容易!新研究發現讓脂肪燃燒的靶點
在我們的身體里有好脂肪和壞脂肪。好的脂肪有助于燃燒卡路里,而壞脂肪則會貯藏熱量,導致體重增加和肥胖。近日,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新研究已經在小鼠身上確定了一種將壞的白色脂肪轉化為好的棕色脂肪的方法。這項發表在9月19日Cell Reports期刊上的研究有望用于開發更有效的減肥方法。 Cell
減肥成功又反彈?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給出解決方案
肥胖是一種世界性流行病,導致代謝紊亂的發病率增加,包括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高血壓和各種形式的癌癥。目前,肥胖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改變生活方式和藥物干預以及減肥手術。不幸的是,盡管這些治療方法中的許多最初是有效的,很難保持超過10%的體重減輕。大多數人在明顯減輕體重后容易反彈。因此,減肥后的體重
新型納米粒子定向輸藥助力高效減肥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布萊根婦女醫院研究人員合作研發出一種可用于減肥的納米粒子。這種納米粒子可以直接將減肥藥輸送至脂肪組織,過度肥胖的實驗鼠使用這種納米粒子進行治療后,在25天內減掉了10%的體重,而且沒有出現任何副作用。 研究人員使用的減肥藥通過將白色脂肪組織改造成棕色脂肪組織來起作用。這種減肥
年紀越大體重越難控制-Nature醫學新研究揭示背后原因
許多人都在努力控制自己的體重。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減輕體重變得越來越困難,甚至身邊經常有人抱怨,喝水發胖,連呼吸都會變胖。太難了,減肥真的太難了。那這到底是為什么?如今,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瘦不下來的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脂肪組織中的脂
Cell子刊:科學家發現如何減肥的新線索
最近,美國德州大學(UT)西南醫學中心的肥胖研究人員發現,被視為減肥藥開發流行靶標的一種激素,其作用機制是,通過直接靶定大腦和觸發神經系統中以前未知的活動。 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1(FGF21)激素,一直是減肥藥開發中的一個重要靶標,因為這個蛋白質可增加能量的消耗,使身體燃燒卡路里。但是,到目
肥胖性脂肪肝形成原因分析
人體組織器官細胞代謝的直接能源物質是葡萄糖,而營養物質代謝的共同點是轉化為葡萄糖。當人體內的葡萄糖含量(即血糖)超過了機體日常所需時,超出的葡萄糖轉移至肝細胞和骨骼肌細胞轉化分別為肝糖原和肌糖原(以備)機體血糖低時再分解成葡萄糖供能。而當糖原儲存達到上限時,多余的葡萄糖進入肝細胞轉化為脂肪儲存在
Science:研究脂肪組織對抗肥胖進程
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在人類身上發現了三種與肥胖有關的脂肪細胞祖細胞。在發表于Science雜志上的論文中,該小組描述了他們對脂肪組織中祖細胞形成新脂肪細胞的研究以及他們的新發現。愛丁堡大學的youying Chau和William Cawthorn在同一期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關
小鼠實驗表明只有脂肪才會導致肥胖
導致肥胖的關鍵食物是什么?科學家的一項最新實驗顯示,導致小鼠肥胖的唯一因素是飲食中的脂肪含量。相關研究近日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細胞·代謝》雜志上。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研究員約翰·斯彼克曼研究小組利用小鼠開展了迄今為止同類研究中規模最大的實驗。他們設計了30種不同的食物,其脂肪、碳水化合物(糖)
腸道神奇細菌竟能調控體重,減肥有望“吃出來”
代謝組學分享,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寧光院士團隊在Nature Medicine在線發布中國人肥胖的腸道菌群的較新研究,發現一系列豐度顯著異于正常體重人群的腸道共生菌,其中多形擬桿菌(BT菌)口服可降低小鼠血清谷氨酸濃度,增加脂肪細胞的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過程,從而降低脂肪堆積,達到減重效果。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