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 ---Mayo Clinic的研究顯示,相比那些在自行減肥之后接受肝臟移植的患者,同時接受挽救生命的肝臟移植以及減肥手術的肥胖患者在長期保持體重以及代謝并發癥上都表現的更好。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肝病學》(Hepatology)雜志上。 本文資深作者,移植外科醫生及Mayo Clin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外科主任Julie K. Heimbach, M.D.,表示:“這項研究表明,肝移植和減肥手術相結合的方法從長遠來看是安全有效的。”圖片來源于網絡 由于美國的肥胖率飆升,被診斷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的人數也在很快增長 ---這是影響那些飲酒很少甚至不飲酒的人群并導致肝細胞儲存過多脂肪的一系列肝臟疾病。據估計有8000萬至1億美國人被診斷患有該慢性肝病。 從歷史上看,無法減輕必要體重的嚴......閱讀全文
近日,lancet 發表了一篇名為《丙型肝炎》的綜述,本文將介紹該綜述對特殊HCV感染人群的治療意見。具體內容如下: HCV/HBV合并感染 HCV通常是HCV/HBV共感染者肝病進展的主要因素。在這些患者中,HBV DNA濃度通常較低,但HBV可在清除HCV期間或之后重新激活。 一項對H
奧利司他是治療肥胖的藥物,由于上市后監測中發現了罕見的但嚴重的肝損害,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曾于2010年5月警告其存在可能引起嚴重肝損害的風險。雖然還不能確立使用奧利司他與嚴重肝損害風險間的關聯性,且目前發現的病例也很少,但為使廣大醫務人員和消費者及時了解該藥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自身免疫反應介導的慢性進行性肝臟炎癥性疾病,約17%~48%的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甲狀腺炎、潰瘍性結腸炎、1型糖尿病等,甚至是部分患者首次就診的原因。對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研究中并沒有發現明確的病因,發病機制也不甚明確,但國際上文獻報道的病例
2011年3月4日,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發布第36期《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關注減肥藥奧利司他安全性問題,提醒醫務工作者、藥品生產經營企業以及公眾了解該品種以及該品種安全性問題,以降低用藥風險。 奧利司他膠囊(120mg)在我國作為非處方藥管理,用于肥胖或體重超重患者(體重指數≥
肝細胞癌(HCC)是成人中最常見的原發性肝癌,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常見原因。它發生在慢性肝臟炎癥的環境中,并且與慢性病毒性肝炎感染(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或暴露于諸如酒精或黃曲霉毒素最密切相關。某些疾病,如血色素沉著癥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癥,顯著增加了HCC發生的風險。代謝綜合征和NASH也越來
導讀:現代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及高脂飲食的攝入是導致全世界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人群數量激增的重要原因,與此同時腸道菌群對宿主代謝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環境與宿主自身因素結合顯著影響腸道菌群的組成比例及多樣性。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菌群作為重要的串聯因素調節
當一名患者走進Joel Lavine位于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的辦公室時,如果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醫療中心將很難發現其病情的嚴重程度。一種被稱為黑棘皮癥的褐色疤痕從他的頸背一直延伸至腋下,表明可能存在胰島素阻抗——即細胞不能對控制血糖的激素產生正常應答的現象。 穿刺活檢分析顯示,這名患者的
公元前300多年,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揚言:“所有疾病始于腸道”。 兩千多年后,醫學工作者們發表了眾多研究成果,他的觀點正在一點一點地被證實。當我們談到許多慢性疾病的發病機制時(比如慢性腸炎、糖尿病,甚至阿爾茨海默癥、衰老、肥胖癥、藥物療效等),我們逐漸意識到,腸道微生物幾乎是繞不開
當我坐在辦公桌前寫下此文時,這起悲劇的主人公是一位27歲的男青年,剛剛因多臟器衰竭離開人世,從入院到去世僅7天,兩家三甲醫院,數十名醫護人員,動用了最先進的搶救措施和設備,但依然沒能挽救他的生命。逝者已矣,但他留給我們的教訓卻是值得記述、并應該讓更多人知道的。 小劉是一位27歲的、學經濟管理的
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一種新的抗排斥藥物會導致肝移植病人出現體重增加幅度減小,體重增加在術后比較常見并且會導致病人出現嚴重并發癥。來自鹽湖城山間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領導了這項隨機多中心研究,其中共包含超過700名患者。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比較了Everolimus和Tacrolimus這兩種藥物,
在肥胖、糖尿病、代謝綜合征的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全球患病率高達25%,普通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病率為3%~6%,并已成為肝硬化、肝細胞癌和肝移植愈來愈重要的因素。NAFLD是目前全人類的一大頑疾,由脂肪性病變,進展為NASH,肝硬化,最后發展為肝癌。
在肥胖、糖尿病、代謝綜合征的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全球患病率高達25%,普通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病率為3%~6%,并已成為肝硬化、肝細胞癌和肝移植愈來愈重要的因素。NAFLD是目前全人類的一大頑疾,由脂肪性病變,進展為NASH,肝硬化,最后發展為肝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美國第二大肝移植病因,肝相關疾病和死亡率高。鑒于NASH的嚴峻形勢,制定適當的治療策略是一項重要的臨床需要。在適用的情況下,改變生活方式仍然是治療NASH的主要建議,盡管這種改變難以維持,甚至不足以治愈NASH。減肥手術可以解決那些生活方式改變失敗的患者的NASH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美國第二大肝移植病因,肝相關疾病和死亡率高。鑒于NASH的嚴峻形勢,制定適當的治療策略是一項重要的臨床需要。在適用的情況下,改變生活方式仍然是治療NASH的主要建議,盡管這種改變難以維持,甚至不足以治愈NASH。減肥手術可以解決那些生活方式改變失敗的患者的NASH
間充質干細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及向缺血或損傷組織歸巢的特征,輸入宿主體內后,可歸巢于特定部位,在微環境影響下定向分化為內胚層、中胚層以及外胚層3個胚層來源組織的細胞,如骨、軟骨、肌腱、脂肪、肝、腎、皮膚、肌肉、神經甚至胰腺等10余種成熟細胞,因而成為再生醫學中器官修復的理想種子細胞。 最初是在骨髓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生物谷本年度心腦血管疾病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Science:重磅!親聯蛋白2切割竟可阻止心力衰竭產生doi:10.1126/science.aan3303. 美國愛荷華大學心臟研究員Long-Sheng Song博士及其團隊在之前的研究中已
細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單位。一個成年人的細胞數量大約是10的13次方,而與人體共生的細菌比人體細胞還要多10倍,其中腸道菌群就包含了500-1000種不同的細菌。早在1886年,就有學者發現了大腸桿菌對消化有輔助作用。由此而展開的,對大腸桿菌、雙歧桿菌等常見腸道菌的發現和功能探索也開啟了早期人類對
《Cell Stem Cell》雜志是2007年Cell出版社新增兩名新成員之一(另外一個雜志是Cell Host & Microbe),這一雜志內容涵蓋了從最基本的細胞和發育機制到醫療軟件臨床應用等整個干細胞生物學研究內容。這一雜志特別關注胚胎干細胞、組織特異性和癌癥干細胞的最新成果。
今日,深圳君圣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HighTide Therapeutics)宣布,美國FDA授予其用于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在研藥物HTD1801快速通道資格。FDA的快速通道資格將促進這一藥物的研發并且加快它的審批過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NASH是由于脂肪在
酒精性肝病(ALD)的發病機制目前仍不清楚,酒精的脂溶性及毒性可直接破壞腸黏膜屏障,導致宿主腸道通透性增加,失調的腸源性微生物群及其代謝產物通過被破壞的細胞間連接直接進入門脈系統,可能是發生ALD的基礎和重要原因。肝病程度越重(如肝硬化)患者比健康人血液有更高水平的細菌數量及其代謝產物,高水平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誘發的肝細胞癌(HCC)是發達國家高發惡性腫瘤;然而其形成的機制尚不清楚,且目前尚無針對性治療。研究人員對NAFLD-HCC的RNA測序分析顯示角鯊烯環氧化酶(SQLE)在NAFLD-HCC患者中過度表達。 FDA批準Terbinafine是一種針對SQLE的抗
大多數肝病患者都把轉氨酶和肝功能相提并論,提起肝功能,馬上就想到轉氨酶的高低。其實這種想法是有一定錯誤的,轉氨酶只不過是臨床上常用的檢查肝臟功能的一項指標,轉氨酶的正常與否,并不能代表肝功能的好壞,轉氨酶的高低也不是與肝臟功能狀態呈比例的。一、肝臟有哪些功能 &nb
在人類的腸道里存在一個巨大的微生物群體,稱之為“腸道微生態系統”,其作為宿主最重要的微生態系統組成部分,大約包含有15000~36000個菌種,由專性厭氧菌(>99%)、兼行厭氧菌和好氧菌共同組成,這些細菌共同構成胃腸道的動態微生態平衡。腸道在消化、吸收各種營養物質的同時又能將細菌及其代謝產物通
記者從湖南大學獲悉,該校生物學院朱海珍教授研究團隊成功構建出一株名為HLCZ02的新型人肝癌細胞系,可應用于細胞或動物模型。它的構建,為材料匱乏的肝癌研究領域高分化類型腫瘤實驗帶來了新的想象空間。日前,該成果已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肝癌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肝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
記者從湖南大學獲悉,該校生物學院朱海珍教授研究團隊成功構建出一株名為HLCZ02的新型人肝癌細胞系,可應用于細胞或動物模型。它的構建,為材料匱乏的肝癌研究領域高分化類型腫瘤實驗帶來了新的想象空間。日前,該成果已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肝癌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肝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
勃林格殷格翰與開發研究性RNA干擾(RNAi)療法的領導者之一Dicerna Pharmaceuticals(NASDAQ: DRNA)近日宣布,根據雙方的研究合作及許可協議規定,勃林格殷格翰已經獲得了第二個肝病靶點的獨家權利。此項合作簽訂于2017年10月,目的是為了探索并開發可用于慢性肝病治
肝炎是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或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導致的,其中以HBV和HCV感染最為嚴重,96%的肝炎死亡病例都是HBV和HCV感染導致的肝炎造成的。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球有近2.4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
iNature 脂肪性肝病(FLD),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酒精性FLD(AFLD),通常由肝臟脂肪沉積引發,隨后肝損傷:脂肪性肝炎,炎癥,纖維化,肝硬化和肝細胞癌。雖然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NAFLD與肥胖,代謝和胰島素抵抗綜合征,血脂異常以及腸道微生物群的改變密切相關,但是這種
隨著肥胖、 2型糖尿病、代謝綜合征等疾病發病率的增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全球患病率也逐年遞增. 其發病機制較為復雜, 通常伴隨著胰島素抵抗、脂代謝紊亂、脂毒性凋亡、炎癥反應失調等現象.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最新綜述中著重對脂代謝紊亂在 NAFLD 中的作用及其機制進行了介
液相芯片,也稱為微球體懸浮芯片(suspension array,liquid chip),是基于xMAP(flexible MultiAnalyte Profiling)技術的新型生物芯片技術平臺,它是在不同熒光編碼的微球上進行抗原抗體、酶底物、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