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組織共同發布的《煤炭的真實成本――大氣污染與公眾健康》報告指出,燃煤大氣污染物排放已占到我國最主要能源大氣污染物排放的70%以上;其導致的大氣污染將引起人體抵抗力下降和人群發病率提高,且這種長期和慢性的影響容易被公眾忽視。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尚琪研究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每年,與燃煤大氣污染密切相關的疾病都給我國造成了巨大的健康經濟損失和疾病負擔。 據有關報告顯示,2003年,我國由于空氣污染引發的過早死亡以及疾病的經濟損失為1573億元,占到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16%。2007年,根據美國能源基金會等機構的研究報告,我國煤炭造成的環境、社會和經濟等外部損失達到人民幣17450億元,相當于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7.1%。以北京為例,北京5年期間健康經濟損失每年在167000萬至365500萬美元,占北京年國民生產總值的6.55%。 “由于燃煤......閱讀全文
潘小川 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環境流行病學和環境健康風險評價。 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與環保組織近日聯合發布報告《危險的呼吸2:大氣PM2.5對中國城市公眾健康效應研究》。報告提出,空氣污染是當今中國面臨的一個嚴峻的環境問題,已經威脅到全國各地公眾的健康。
《水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自向社會征求意見以來,受到了廣泛關注。這部法有哪些亮點?有哪些不足?下一步在修訂時應該如何把不足之處彌補起來? 日前,環境保護部政策法規司、水環境管理司組織召開了《水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修訂草案”)專家研討會,來自研究機構和高
8月27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在京發布雙方專家共同完成的《煤炭的真實成本——大氣污染與公眾健康》報告。《報告》指出:燃煤導致的大氣污染已成為影響中國公眾健康的最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經理楊愛倫表示:“在中國幾種最主要能源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中,燃
由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和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共同編寫的《汾渭平原藍天保衛戰公眾參與指南(陜西版)》(以下簡稱《指南》)近日由陜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陜西旅游出版社出版發行。 《指南》是一部介紹大氣環境保護的科普讀物,以大眾讀者的視角,圍繞汾渭平原藍天保衛戰這一主題,通過公眾普及和公眾監督兩個篇章展開
由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和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共同編寫的《汾渭平原藍天保衛戰公眾參與指南(陜西版)》(以下簡稱《指南》)近日由陜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陜西旅游出版社出版發行。圖片來源于網絡 《指南》是一部介紹大氣環境保護的科普讀物,以大眾讀者的視角,圍繞汾渭平原藍天保衛戰這一主題,通過公眾普及和公眾監
經歷1月21日7級陣風洗禮后,北京上空藍天依舊。驅散霧霾,需要的不僅僅是“等風來”。22日,在科技部社發司和科技日報社聯合主辦的科技治霾專家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圍繞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最新進展、“十三五”期間科技治霾如何發力進行了研討。 “‘十三五’期間,圍繞研究霧霾和光化學煙霧形成機制、
新環保法上周正式得到通過,其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環保法”,并將在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28、29日,人大常委會邀請了法工委修法參與者、環保部專家、法學專家、企業和環保組織代表等解讀新出臺的環保法。 專家們對新環保法實施時間、政府監督、應急預警等方面進行了解讀。中國環科院副院長柴發合表
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8月19日~20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與健康的基礎。要按照綠色發展理念,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建立健全環境與健康監測、調查、風險評估制度,重點抓好空氣、土壤、水污染的防治,加快推進國土綠化,切實解決影響人民群眾健康的
經歷1月21日7級陣風洗禮后,北京上空藍天依舊。驅散霧霾,需要的不僅僅是等風來。22日,在科技部社發司和科技日報社聯合主辦的科技治霾專家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圍繞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最新進展、十三五期間科技治霾如何發力進行了研討。 十三五期間,圍繞研究霧霾和光化學煙霧形成機制、大氣污染對
“當前,我國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已經到了一個集中暴發期,甚至已經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因素,備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湖北經濟學院教授、環境法專家呂忠梅表示,在這種情況下,應當加強環境與健康保護制度建設,保障公眾健康。 令人欣慰的是,新《環境保護法》將環境與健康問題納入調整范圍,明確規
10年前的非典,瞬間提升了公眾對健康的關注;1年前的“7·21”暴雨,頃刻讓京城公眾提高了警惕;近日的臺風預警,更是令不少地方神經緊繃。相比之下,公眾對霧霾的防范則顯得雷聲大、雨點小,甚至表現出麻木、漠然的一面,尚未真正將霧霾作為一種公共危機事件來對待。 應對洶涌而來的霧霾,無奈、抱怨之余
環境保護部近日印發了《關于加強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要采取強有力的應急管理措施,減緩重污染程度。 《指導意見》緊緊圍繞《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關于“建立監測預警應急體系,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的要求,從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應急準備、做好
在銀川市興慶區上前城村,寧夏泰瑞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排污口旁,一個女孩子捂住了口鼻。 一份由公益人士制作的“中國癌癥村地圖”在互聯網上受到廣泛關注,村子數量被認為超過200個。無獨有偶,北京市衛生局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肺癌位居北京市戶籍人口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的第一位,在女性中居第二位,
“核霧染”為什么是無稽之談 近期,有文章稱華北霧霾與內蒙古伴有鈾類放射性元素的煤炭利用,以及內蒙古大營地區新發現的大型鈾礦資源有關。稱終日不散的霧霾是因為燃煤排放的放射性鈾粉塵電離大量的空氣分子和粉塵顆粒所致,從而引出了“核霧染”的說法。這種說法可信嗎? 自古以來,在地球上輻射無處不在。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的總體部署,為進一步完善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體系,提升我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對提高公眾健康水平和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
“霧霾影響生殖能力”的報道一度登上了“關注新聞”榜首,新聞緣起于中國社科院和中國氣象局發布的《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3)》。與此同時,華東地區一位八歲女童患肺癌被指也與霧霾有關,霾對人體健康傷害究竟有多大?國內有沒有相關的研究?記者為此采訪了有關專家。 PM2.5影響生殖
清華大學和健康影響研究所今日在京共同發布《燃煤和其他主要大氣污染源所致的中國疾病負擔》研究成果。 利用衛星數據和中國日益增長的空氣污染監測網絡數據進行研究,第一次評估了中國各省份不同空氣污染來源的影響。研究發現,工業、電力和民用燃煤是中國PM2.5人口暴露和健康負擔的最大貢獻因素。 這項研究
清華大學和健康影響研究所今日在京共同發布《燃煤和其他主要大氣污染源所致的中國疾病負擔》研究成果。 利用衛星數據和中國日益增長的空氣污染監測網絡數據進行研究,第一次評估了中國各省份不同空氣污染來源的影響。研究發現,工業、電力和民用燃煤是中國PM2.5人口暴露和健康負擔的最大貢獻因素。 這項研究
環境保護部近日發布了《“同呼吸 共奮斗”公民行為準則》(以下簡稱《準則》),推動社會公眾積極參與大氣污染防治和環境保護,為改善空氣質量、建設美麗中國而奮斗。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有關負責人就《準則》的背景、內容和實施舉措,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為什么要出臺《準則》? 答:近
11月16日,環境保護部對外通報,各方高度關注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即日起向全社會第二次公開征求意見。 據悉,二次征求意見稿的最大調整是將PM2.5、臭氧(8小時濃度)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并收緊了PM10、氮氧化物等標準限值,提高了監測數據統計有效性要求。 至此,熱議多時的PM2
據2005年中國致死和致殘率、2007年中國全國性N C D風險因素等調查數據估算,2030年前慢阻肺的發病率在6種高發疾病中增長速度最快。 加熱,燒杯中一小團綿軟的小白鼠的肺逐漸升溫,燃燒,直到有機物消耗不見。此時,燒杯底部剩下的一小堆無機物,用肉眼都能看見,它們是吸附在肺里面的
2020年2月28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淡水水生生物水質基準—鎘》(2020年版),這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生態環境基準。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吳豐昌院士和有關專家就基準的出臺意義等問題進行了解答。 問:作為國家生態環境基準委員會的主任委員,想請您給大家介紹一下什么是生態環境基準?我們為什么要制定自己的
為應對近年來我國多地接連出現以大氣細顆粒物為特征污染物的灰霾天氣,貫徹落實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學性和針對性,環境保護部日前發布《清潔空氣研究計劃》。據了解,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組織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編制的《清潔空氣研究計劃》,將為有效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
農村固體燃料(煤和生物質)使用導致的污染排放、其對區域大氣和農村室內空氣的污染以及對農村居民健康的危害尚未受到應有的關注。 近年來,我國大氣污染問題受到政府和公眾的高度關注,從而推動了多種重要控制舉措的實施。目前,人們關注的重點是城市大氣污染和居民健康問題,控制措施也主要針對城市排放源。相比之
5月7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主辦的《2014-2015環境科學技術學科發展報告(大氣環境)》圖書發布儀式,在京舉行。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任官平先生與該報告首席科學家、浙江大學高翔教授共同啟動儀式。 該報告的編寫前后歷時兩年,是一本為大氣領域科技工作者和社會各界提供系統性參考的權威工
大氣環境質量近年來不容樂觀。國務院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表明了治理大氣污染的決心和信心,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重點區域不少省市都在緊鑼密鼓地修訂或制定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全國人大也啟動了修法程序。筆者認為,新一輪立法需要破除機制、體制和法律上的障礙,推動發展方式和消費模式的根本轉變。 當
中國的室外空氣污染對健康影響有多大? 中華醫學會會長、中國科學院陳竺院士,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兼總工王金南研究員等專家,于2013年12月14日在國際醫學界最權威的《柳葉刀》(The Lancet)雜志(第382卷總第9909期)上,發表了《中國積極應對空氣污染健康影響(China ta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長江學者朱彤教授 1991 年畢業于德國伍珀塔爾大學(University of Wuppertal)并獲得博士學位。作為研究大氣污染問題的專家,他長期為政府提供重大國際活動(包括 2008 年北京奧運會)中控制空氣污染問題的建議。 朱彤教授曾是國際全球大氣化學
昨日(3月31日),在清華大學、美國健康影響研究所召開的“空氣污染與健康效應學術研討會”上,公布了《2010年全球疾病負擔評估》報告(下稱“評估報告”)。 評估報告按照特定時間點的不同年齡、性別以及地理位置,對疾病、傷害以及風險因子導致的健康損失進行量化比較。報告從多項健康風險因子(吸煙、
主持人:華 凌(本報記者) 嘉 賓:趙英民(環境保護部污染防治司司長) 郝吉明(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馬庫斯·安曼(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空氣污染與溫室氣體項目主任) 艾倫·勞埃德(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主席、原美國加州環保局局長) 王金南(環境保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