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篇重磅研究解讀抗生素研究最新進展!
抗生素在對抗細菌感染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已經拯救了數十億人的生命。本文中,小編整理了抗生素領域最新的重要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1】Nat Microbiol:局部抗生素或能誘發意想不到的抗病毒反應DOI:10.1038/s41564-018-0138-2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Microbiology上題為“Topical application of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enhances host resistance to viral infections in a microbiota-independent manner”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調查了細菌對病毒感染所產生的效應,當研究人員在小鼠感染皰疹病毒和其它病毒之前或之后不久對小鼠應用一種常見的局部抗生素后,他們發現,抗生素能夠誘發小鼠產生一種特殊的抗病毒耐受性。來自霍華德休斯醫學......閱讀全文
線粒體核糖體的抗生素抗性
雖然比起80S核糖體,哺乳動物的線粒體核糖體與原核生物的70S核糖體更相似,它們仍能因對蛋白質生物合成抑制劑類抗生素敏感程度的不同而被區分開來。 [13] 但一些抗生素不僅與抑制70S核糖體,還能抑制線粒體核糖體。所以,部分治療細菌等病原體入侵造成的感染的抗生素對患者有一定的副作用(如使用氯霉素
核糖體結合“預組織”的抗生素克服了超級細菌
哈佛大學和其他地方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合成抗生素,可以非常有效地對抗困擾許多現代抗生素的抗菌素耐藥機制。一篇新的《科學》論文提供了該抗生素的設計、合成和評估的詳細信息,題為“一種預先組織用于核糖體結合的抗生素克服了抗菌素耐藥性”。這種抗生素被稱為克利霉素,是使用一種稱為基于成分的合成的方法設計的,這
非核糖體肽合成酶三維結構有助深入認識抗生素合成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理解在產生抗生素和其他治療性藥物中起著不可或缺作用的酶的功能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進步。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11月8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tructures of a dimodular nonribosomal peptid
美科學家發現核糖體原子結構-促抗生素研究的新發展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近日首次從原子級別發現細胞核糖體的結構,為開發出更完善的抗生機制邁出新的一步。 細胞核糖體的分子結構從圖像上看如同一團彎彎曲曲的曲線線團,它的作用是將DNA序列轉化為蛋白質——維持生物所有生命活動的重要化合物。同時,這一圖像可以作為尋求更高級
分化的核糖體
通常認為核糖體只有原核和真核核糖體兩種。但是,核糖體異質性令人驚訝,核糖體在不同物種中具有不同的組成。與主要模式生物中的典型核糖體相比,異質核糖體具有不同的結構,并因此具有不同的活性。 核糖體組成的異質性參與蛋白質合成的翻譯控制[27]。不同細胞群特異的核糖體可以影響基因的翻譯方式[28]。一
核糖體的定義
核糖體是細胞內一種核糖核蛋白顆粒(ribonucleoprotein particle),主要由RNA(rRNA)和蛋白質構成,其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將遺傳密碼轉換成氨基酸序列并從氨基酸單體構建蛋白質聚合物。核糖體又被稱為細胞內蛋白質合成的分子機器。
核糖體的結構
各種核糖體盡管大小差異很大,但它們的核心結構非常相似。大部分rRNA高度組織成各種三級結構基序。較大核糖體中額外的RNA都是以幾個長的連續插入形式出現,使得它們在核心結構中形成環而不被破壞或改變?。核糖體的所有催化活性均由RNA進行,其表面的蛋白質可以穩定rRNA結構
核糖體的定義
核糖體是細胞內一種核糖核蛋白顆粒(ribonucleoprotein particle),主要由RNA(rRNA)和蛋白質構成,其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將遺傳密碼轉換成氨基酸序列并從氨基酸單體構建蛋白質聚合物。核糖體又被稱為細胞內蛋白質合成的分子機器。
核糖體的組成
核糖體是一種高度復雜的細胞機器。它主要由核糖體RNA(rRNA)及數十種不同的核糖體蛋白質(r-protein)組成(物種之間的確切數量略有不同)。核糖體蛋白和rRNA被排列成兩個不同大小的核糖體亞基,通常稱為核糖體的大小亞基。核糖體的大小亞基相互配合共同在蛋白質合成過程中將mRNA轉化為多肽鏈
前核糖體RNA
中文名稱前核糖體RNA英文名稱pre-ribosomal RNA;precursor rRNA;pre-rRNA定 義真核細胞中rRNA基因轉錄的初級轉錄物。應用學科遺傳學(一級學科),分子遺傳學(二級學科)
核糖體的定義
核糖體是細胞內一種核糖核蛋白顆粒(ribonucleoprotein particle),主要由RNA(rRNA)和蛋白質構成,其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將遺傳密碼轉換成氨基酸序列并從氨基酸單體構建蛋白質聚合物。核糖體又被稱為細胞內蛋白質合成的分子機器。
核糖體的定義
核糖體是細胞內一種核糖核蛋白顆粒(ribonucleoprotein particle),主要由RNA(rRNA)和蛋白質構成,其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將遺傳密碼轉換成氨基酸序列并從氨基酸單體構建蛋白質聚合物。核糖體又被稱為細胞內蛋白質合成的分子機器。
核糖體的定義
核糖體是細胞內一種核糖核蛋白顆粒(ribonucleoprotein particle),主要由RNA(rRNA)和蛋白質構成,其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將遺傳密碼轉換成氨基酸序列并從氨基酸單體構建蛋白質聚合物。核糖體又被稱為細胞內蛋白質合成的分子機器。
核糖體的定義
核糖體是細胞內一種核糖核蛋白顆粒(ribonucleoprotein particle),主要由RNA(rRNA)和蛋白質構成,其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將遺傳密碼轉換成氨基酸序列并從氨基酸單體構建蛋白質聚合物。核糖體又被稱為細胞內蛋白質合成的分子機器。
核糖體的結構
各種核糖體盡管大小差異很大,但它們的核心結構非常相似。大部分rRNA高度組織成各種三級結構基序。較大核糖體中額外的RNA都是以幾個長的連續插入形式出現,使得它們在核心結構中形成環而不被破壞或改變[5]。核糖體的所有催化活性均由RNA進行,其表面的蛋白質可以穩定rRNA結構[5]。
核糖體的組成
核糖體是一種高度復雜的細胞機器。它主要由核糖體RNA(rRNA)及數十種不同的核糖體蛋白質(r-protein)組成(物種之間的確切數量略有不同)。核糖體蛋白和rRNA被排列成兩個不同大小的核糖體亞基,通常稱為核糖體的大小亞基。核糖體的大小亞基相互配合共同在蛋白質合成過程中將mRNA轉化為多肽鏈
核糖體的結構
各種核糖體盡管大小差異很大,但它們的核心結構非常相似。大部分rRNA高度組織成各種三級結構基序。較大核糖體中額外的RNA都是以幾個長的連續插入形式出現,使得它們在核心結構中形成環而不被破壞或改變[5]。核糖體的所有催化活性均由RNA進行,其表面的蛋白質可以穩定rRNA結構
核糖體的結構
各種核糖體盡管大小差異很大,但它們的核心結構非常相似。大部分rRNA高度組織成各種三級結構基序。較大核糖體中額外的RNA都是以幾個長的連續插入形式出現,使得它們在核心結構中形成環而不被破壞或改變[5]。核糖體的所有催化活性均由RNA進行,其表面的蛋白質可以穩定rRNA結構[5]。
核糖體RNA特點
(1)含量高,rRNA是細胞內含量最高的RNA,占細胞總RNA的80%~85%。?(2)壽命長,rRNA更新慢,壽命長。?(3)種類少,原核生物有5S、16S、23s三種rRNA,約占核糖體質量的66%(其中5S,23SrRNA占核糖體大亞基的70%,16S rRNA占核糖體小亞基的60%);真核生
核糖體的簡介
核糖體(Ribosome),舊稱“核糖核蛋白體”或“核蛋白體”[1],普遍被認為是細胞中的一種細胞器。 除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植物篩管細胞外,細胞中都有核糖體存在。一般而言,原核細胞只有一種核糖體,而真核細胞具有兩種核糖體(其中線粒體中的核糖體與細胞質核糖體不相同)。 需要指出的是,因為核
分化的核糖體
通常認為核糖體只有原核和真核核糖體兩種。但是,核糖體異質性令人驚訝,核糖體在不同物種中具有不同的組成。與主要模式生物中的典型核糖體相比,異質核糖體具有不同的結構,并因此具有不同的活性。 核糖體組成的異質性參與蛋白質合成的翻譯控制[27]。不同細胞群特異的核糖體可以影響基因的翻譯方式[28]。一
核糖體的起源
核糖體可能最初起源于RNA,看起來像一個自我復制的復合體,只是有在氨基酸出現后才進化具有合成蛋白質的能力。將核糖體從古老的自我復制機器演變為其當前形式的翻譯機器的驅動力可能是將蛋白質結合到核糖體的自我復制機制中的選擇壓力,這種轉變增加了其自我復制的能力
核糖體的功能
mRNA的翻譯 核糖體的主要功能是將遺傳密碼轉換成氨基酸序列并從氨基酸單體構建蛋白質聚合物。mRNA包含一系列密碼子,被核糖體解碼以產生蛋白質。核糖體以mRNA作為模板,核糖體通過移動穿過mRNA的每個密碼子(3個核苷酸),將其與氨酰基-tRNA提供的適當氨基酸配對。氨基酰基-tRNA的一端含
核糖體的起源
核糖體可能最初起源于RNA,看起來像一個自我復制的復合體,只是有在氨基酸出現后才進化具有合成蛋白質的能力。將核糖體從古老的自我復制機器演變為其當前形式的翻譯機器的驅動力可能是將蛋白質結合到核糖體的自我復制機制中的選擇壓力,這種轉變增加了其自我復制的能力。
核糖體的結構
各種核糖體盡管大小差異很大,但它們的核心結構非常相似。大部分rRNA高度組織成各種三級結構基序。較大核糖體中額外的RNA都是以幾個長的連續插入形式出現,使得它們在核心結構中形成環而不被破壞或改變。核糖體的所有催化活性均由RNA進行,其表面的蛋白質可以穩定rRNA結構 。
核糖體種類介紹
原核生物只有一類核糖體,真核生物則有位于細胞不同部位的以下幾類:核糖體、游離核糖體、內質網核糖體(又稱附著核糖體)、線粒體核糖體和葉綠體核糖體(植物)。游離核糖體和內質網核糖體實際上是同一類核糖體,它們比原核生物核糖體大,所含的rRNA和蛋白質也多。線粒體核糖體和葉綠體核糖體比原核生物核糖體小。不過
核糖體的組成
核糖體是一種高度復雜的細胞機器。它主要由核糖體RNA(rRNA)及數十種不同的核糖體蛋白質(r-protein)組成(物種之間的確切數量略有不同)。核糖體蛋白和rRNA被排列成兩個不同大小的核糖體亞基,通常稱為核糖體的大小亞基。核糖體的大小亞基相互配合共同在蛋白質合成過程中將mRNA轉化為多肽鏈。原
核糖體的組成
核糖體是一種高度復雜的細胞機器。它主要由核糖體RNA(rRNA)及數十種不同的核糖體蛋白質(r-protein)組成(物種之間的確切數量略有不同)。核糖體蛋白和rRNA被排列成兩個不同大小的核糖體亞基,通常稱為核糖體的大小亞基。核糖體的大小亞基相互配合共同在蛋白質合成過程中將mRNA轉化為多肽鏈
核糖體的分類
細菌核糖體 細菌的核糖體70S核糖體由30S的小亞基和50S的大亞基組成。30S小亞基含有16S RNA(1540個核苷酸)和21種核糖體蛋白質;大亞基由5S RNA(120個核苷酸)、23S RNA(2900個核苷酸)及31個核糖體蛋白組成[5]。 真核生物核糖體 真核生物的核糖體80S
核糖體的分類
細菌核糖體 細菌的核糖體70S核糖體由30S的小亞基和50S的大亞基組成。30S小亞基含有16S RNA(1540個核苷酸)和21種核糖體蛋白質;大亞基由5S RNA(120個核苷酸)、23S RNA(2900個核苷酸)及31個核糖體蛋白組成[5]。 真核生物核糖體 真核生物的核糖體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