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南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legumain蛋白酶激活的TAT-脂質體載體,證實利用這種新型載體可讓負荷藥物高效、特異性地靶向腫瘤及其微環境。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發表在6月27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南開大學醫學院的向榮(Rong Xiang)教授和譚小月(Xiaoyue Tan)副教授是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向榮教授致力于研究腫瘤微環境對腫瘤干細胞及腫瘤細胞分化、生長、凋亡及轉移的影響,并探索新的腫瘤治療策略。 譚小月副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上皮向間充質轉分化在腫瘤轉移及纖維化形成中的作用;以及Vitamin D及其受體的表達在治療纖維化以及預防腫瘤轉移方面的作用。 藥物在細胞內傳遞是藥物整個傳遞過程的關鍵,許多藥物尤其是抗腫瘤藥必須轉運至細胞質中或細胞器,如細胞核、溶酶體、線粒體等才能發揮藥效,進入細胞內的藥物還能使原本耐藥的細胞對藥物敏感。由于細胞膜的生......閱讀全文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一直圍繞著腫瘤動物模型的構建,為大家介紹了腫瘤研究中各種實用動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相信大家應該收獲頗多。動物水平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更接近臨床的數據分析,與此同時,腫瘤細胞的實驗研究也同樣重要,它是腫瘤研究的初級階段,可以更加快捷地提供在體外水平的研究結果。本期我們就開啟腫瘤細胞學新
腫瘤細胞在組織培養中占有核心的位置,首先癌細胞是比較容易培養的細胞。當前建立的細胞系中癌細胞系是最多的。另外腫瘤對人類是威脅最大的疾病。腫瘤細胞培養是研究癌變機理、抗癌藥檢測、癌分子生物學極其重要的手段。腫瘤細胞培養對闡明和解決癌癥將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一、組織培養腫瘤細胞生物學特性腫瘤細胞與體內正
CAR-T(T細胞嵌合抗原受體)作為一種免疫細胞治療方案,在全球范圍內吸引了包括學者、醫生、患者、投資人的大量關注。然而CAR-T具體是什么,它的背后有什么樣的故事、目前的研究狀況如何,未來又將走向何方呢? CAR-T帶來的新曙光 自古以來,人們不斷地與癌癥進行斗爭。科學家們考古發現的木乃伊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關于發布“十三五”第一批重大項目指南及申請注意事項的通告》。《通告》表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根據6月發布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三五”發展規劃》優先發展領域,發布了“十三五”第一批26個重大項目指南。 6月,《自然科學基金委“十三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
腫瘤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不但為腫瘤細胞提供了生存和增殖的土壤,還可以改變腫瘤細胞的增殖和侵襲行為,二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促進著腫瘤生成、遷移轉移、血管生成、免疫抑制及靶器官選擇等過程發生。以往的多項研究表明,微環境中如激活的成纖維細胞、周細胞、內皮細胞、炎
CAR-T療法在惡性血液腫瘤中展現出的強大實力,使其逐漸成為近年來最有前景的腫瘤免疫療法,然而血液腫瘤(非實體瘤)僅僅是眾多癌癥中較小的一部分,如2019年最新的全球癌癥數據指出:約90%的癌癥發病率都是由實體瘤引起,但關于實體瘤的細胞治療臨床試驗卻很少。 如下圖所示:2019年發表在
CAR-T療法在惡性血液腫瘤中展現出的強大實力,使其逐漸成為近年來最有前景的腫瘤免疫療法,然而血液腫瘤(非實體瘤)僅僅是眾多癌癥中較小的一部分,如2019年最新的全球癌癥數據指出:約90%的癌癥發病率都是由實體瘤引起,但關于實體瘤的細胞治療臨床試驗卻很少。 如下圖所示:2019年發表在Na
文章導讀 2020年3月20日,云序客戶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田聆教授課題組在高分期刊Moleular Cancer雜志(影響因子10.679)發表了關于外泌體在胰腺癌腫瘤再生長中的研究。腫瘤再生長是放射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以往的研究表明,死亡的腫瘤細胞通過促進殘留的腫瘤再生細胞(T
2020年3月20日,云序客戶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田聆教授課題組在高分期刊Moleular Cancer雜志(影響因子10.679)發表了關于外泌體在胰腺癌腫瘤再生長中的研究。腫瘤再生長是放射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以往的研究表明,死亡的腫瘤細胞通過促進殘留的腫瘤再生細胞(TrCs)的增殖,
5. 確定腫瘤細胞的來源揭示腫瘤發生過程中的細胞來源將為開發與改善治療策略提供非常重要的理論基礎。應用GEM模型已經成功闡明了某些不同腫瘤類型的細胞起源。在小細胞肺癌(SCLC)研究中,通過氣管內注射細胞特異性的Adeno-Cre病毒載體,使Trp53和Rb1兩基因分別在Clara細胞, 神
腫瘤作為一個異常復雜的“生態系統”,不同類型的腫瘤細胞與非腫瘤細胞共同構成了腫瘤微環境。腫瘤存在腫瘤間異質性和腫瘤內異質性,可以說腫瘤內每種細胞都存在于不同的微環境中,每種細胞都可能有不同的代謝狀態。由于異質性,腫瘤細胞會通過改變自身代謝模式(即“代謝重編程”)來適應不同的微環境,以滿足其對能量
這個夏天,復聯 3 的上映是漫威迷的狂歡。說起復聯系列,除卻超級英雄的連番炫技,「亦正亦邪」的反派洛基也憑其獨特的魅力吸粉無數。 細胞內的「清道夫」自噬,在腫瘤領域中也扮演著這樣的雙面角色。一方面通過控制腫瘤細胞增殖,抑制血管生成來實現抑癌作用,另一方面自噬可提高腫瘤細胞的應激能力助其死里逃生
在過去幾年里,癌癥免疫療法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誕生給腫瘤學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雖然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卓越療效展示了人體免疫系統在對抗癌癥方面的巨大潛力,但是很多癌癥患者對這一創新療法并沒有響應。近些年來,人們經常會聽到腫瘤可以分為“熱”腫瘤和“冷”腫瘤兩大類型,這兩種類型的腫瘤有什么區別?對
免疫治療已成為癌癥精準醫療中的一大熱點,并已逐步發展成為繼手術、化療和放療后的第四種腫瘤治療模式。2019年,腫瘤免疫治療有突破有進展。值此新年之際,轉化醫學網整理了今年熱門的免疫治療研究文章,共有12篇。 01 Treg細胞重編程改善免疫治療 Mauro Di Pilato,et al.
欄目主持:潘鋒 本期話題:美國科學家培養出乳腺癌干細胞 日前出版的《腫瘤細胞》雜志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美國科學家已經從正常組織中成功培養出乳腺癌干細胞,而此前任何一個出版物都沒有此類報道。這一研究有望進一步加深科學界對腫瘤發生機制的研究和認識,并找到徹底根治癌癥的新方法。
一種可能比Car-T技術應用范圍更廣的腫瘤生物免疫治療方法,正在中國展開臨床試驗。日前,記者從中國疾病生物治療大會上獲悉,這項全球首創的技術被稱為腫瘤囊泡生物免疫治療技術,由湖北盛齊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而其可以應用于更廣泛的腫瘤治療領域,且具有低毒高效的特點,成為當日會議關注的一個焦點。
為規范和指導按照藥品研發及注冊的細胞治療產品的研究與評價工作,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制定了《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見附件),現予發布。特此通告。食品藥品監管總局2017年12月18日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一、前言近年來,隨著干細胞治療、免疫細胞治療和
腫瘤組織中免疫細胞的組成在免疫治療中起關鍵作用,然而人類腫瘤組織中免疫細胞的異質性和分化途徑還有待研究。李漢杰博士等通過對25名黑色素瘤患者腫瘤中免疫細胞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和單細胞TCR測序分析,發現大量的CD8 T細胞的轉錄組呈連續性梯度分布,跨越了從“過渡態”到“功能失調狀態”的分化途徑。相
最近,CRISPR/Cas9系統也應用于靶基因的抑制(CRISPRi)或激活(CRISPRa)的遺傳修飾。這類修飾系統可用于研制相應致癌基因,和/或抑制TSGs基因的誘導和可逆激活小鼠模型。比如借助CRISPRa為基礎的系統,通過激活致癌基因的轉錄,達到研究其致癌潛力的目的。雖然CRISPR/Cas
近幾年,免疫療法的成功使癌癥治療進入了新的時代。無論是科研界,還是商業界,都絲毫沒有掩飾對這一領域的熱情。2016年,Cell雜志公布的年度十大最佳論文中,免疫療法占兩席。事實上,這兩項成果只是去年癌癥免疫療法重要突破進展中的“冰山一角”。 剛剛過去的2016年,科學家們在Cell、Natur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相關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腫瘤免疫療法或許會導致胸腺異常 根據在內分泌學會年會上發表的一項新的研究,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癌癥后會出現更加普遍的甲狀腺功能異常癥狀。 癌癥免疫療法,尤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治療手段,已成為治療某些類型癌
腫瘤細胞培養實驗可用于:(1)研究腫瘤的發生機理;(2)研究生物學行為;(3)研究抗腫瘤藥物。實驗方法原理腫瘤組織及細胞在模擬體內生長環境的條件下、與一般組織細胞一樣、也能夠生長發育乃至繁殖、為研究癌變機理、抗癌藥檢測、腫瘤分子生物學提供大量的實驗材料。實驗材料腫瘤組織試劑、試劑盒培養液Hanks胰
腫瘤細胞在組織培養中占有核心的位置,首先癌細胞是比較容易培養的細胞。當前建立的細胞系中癌細胞系是最多的。另外腫瘤對人類是威脅最大的疾病。腫瘤細胞培養是研究癌變機理、抗癌藥檢測、癌分子生物學極其重要的手段。腫瘤細胞培養對闡明和解決癌癥將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組織培養腫瘤細胞生物學特性 腫瘤
T細胞作為免疫系統中的重要組分和效應細胞,在抵抗細菌病毒等外來病原體和殺傷癌細胞等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本文為大家帶來近期關于T細胞的最新研究進展,與大家一些學習進步! 【1】Nat Immunol:在慢性病毒感染期間,殺傷性T細胞引發惡病質產生 DOI:10.1038/s415
PD-1/PD-L1免疫檢查點阻斷為癌癥的免疫治療開啟了新的革命性的跨越式發展篇章。PD-1/PD-L1抗體藥物展現出顯著的臨床療效和較低的治療毒性。目前,針對PD-L1的治療性抗體先后被美國FDA批準上市。近年來的報道顯示,PD-L1不光表達在腫瘤細胞上,而且還組成性的(constitutiv
兩款已經獲批上市的CAR-T細胞療法均需要從患者血液中提取T細胞,因此也稱為自體CAR-T。目前,大多數癌癥患者還沒有從這些自體CAR-T療法中獲益,往往回收至體內的CAR-T細胞會出現腫瘤免疫逃逸現象,導致復發或治療無效,因此也出現了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PD-1/L1抗體)聯合治療等方案。
程序化死亡分子1(PD-1)為I型跨膜糖蛋白,是免疫反應中重要的負性調控因子。在正常情況下,PD-1通過與其配體PD-L1、PD-L2結合抑制T淋巴細胞的功能,從而抑制自身免疫應答。 PD-1是免疫反應中重要的檢查點分子之一,主要在外周組織中的成熟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上和腫瘤微環境(TME)中表
腫瘤細胞培養實驗 提高腫瘤細胞培養存活率和生長率的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 腫瘤組織及細胞在模
過繼性免疫治療(Adoptive Cell Transfer Therapy, ACT),是指從腫瘤患者體內分離免疫活性細胞,在體外進行擴增和功能鑒定,然后向患者回輸,從而達到直接殺傷腫瘤或激發機體的免疫應答殺傷腫瘤細胞的目的。過繼性免疫細胞治療主要包括TIL、LAK、CIK、DC、NK、TCR
近年來,研究者們在腫瘤的預防與治療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臨床上手術、放化療以及免疫療法的結合使用也大幅提高了患者的壽命以及生活質。然而,在很多情況下,腫瘤組織還是會出現較強的抗藥性,使得治療結果往往不佳。因此,進一步探究癌細胞的耐藥性的產生以及尋找針對性的治療方法是目前的研究熱點。本期為大家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