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美國查爾斯河實驗室國際公司(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International Inc)與無錫藥明康德新藥開發有限公司簽署一項最終協議,根據這份協議,查爾斯河實驗室將以16億美元收購無錫藥明康德。據悉,該交易還需要得到兩家公司股東批準,滿足一般成交條件以及得到監管部門的批準。如果能夠滿足上述條件,兩家公司預計將在2010年第四季度完成交易。 查爾斯河實驗室國際公司每股21.25美元的收購價,包括11.25美元的現金支付和10美元的股票購買價。查爾斯河實驗室目前打算通過手頭現金以及發行新債的渠道籌集交易的現金部分。據悉,該公司已經獲得摩根大通和美林銀行12.5億美元的信用貸款額度。 一旦收購成功后,查爾斯河實驗室與無錫藥明康德將立即成立一個聯合小組,全面評估一體化后物流的結合與資源的優化。從2011年開始,首先......閱讀全文
21世紀初,在歐美醫藥界和風投人眼里,中國不可能誕生新藥研發外包服務公司(CRO),至少不會成為一個行業,因為中國不具備這樣的研發實力和基本土壤。 2007年12月,來自中國無錫的新藥研發服務公司藥明康德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給唱衰之人以重重地回擊,引發國內外業界和資本市場轟動。 彼時,在紐交所
2015年1月11日,藥明康德在官網上發布新聞,宣布以6500萬美元現金收購NextCODE Health公司。NextCODE是業界領先的基因分析和生物信息公司,在美國和冰島有運營實體。藥明康德計劃將NextCODE與藥明康德基因中心合并,成立一家新公司WuXi NextCODE Genomi
在很多國內CRO不認為“必須要對戰略選擇‘到底做大而廉還是小而精’給出答案”的時候,藥明康德在行動上再向前一步。 提前占位 近年,在投資了四項平臺技術和兩家診斷公司之外,藥明康德竟然還投資了10家生物醫藥企業,“服務提供方幫工會不會搶了制藥企業大廚生意”的問題就一直以各種含蓄的方式被拋出。
電影《良醫妙藥》(Extraordinary Measures》)中,哈佛高材生John Crowley為了拯救自己的兩個患有龐倍氏癥的孩子,毅然辭去了高管職務,與一位研究者共同成立了新的制藥公司,歷經挫折研發了首款治愈該病的藥物,并最終獲得了成功。 你可能想不到,在這個故事背后,活躍著一個中
2019年中國CRO、化學藥物CDMO/CMO、細胞和基因治療CDMO/CMO行業規模約201億美元,預計2023年行業規模將達到432億美元,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21.1%左右(全球復合增長率11.0%左右)。2010年,全球大型制藥企業研發投入回報率為10.1%,2019年全球大型制
被行業認為是國內醫藥研發外包(CRO)行業“一哥”的藥明康德與美國藥物研發公司的并購案出現不明朗因素。 2010年4月,美國藥物研發公司查爾斯河(簡稱:CRL)宣布,將以每股21.25美元、總價16億美元收購中國制藥外包服務公司無錫藥明康德(WX .NYSE),其
北京時間2014年3月10日晚7點03分,Illumina_China的微博認證號證實上海藥明康德新藥開發有限公司采購一套HiSeq X Ten高通量測序系統。 HiSeq X Ten是一套共10臺超
查爾斯河實驗室國際有限公司Charles River(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International Inc)7月30日宣布,已與中國制藥外包服務公司無錫藥明康德達成共識,雙方將終止此前達成的收購方案。 Charles River與藥明康德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大俠,帶著幾代人的武俠夢,隨風而逝。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武林俠客行走江湖,或為民族大義,或為國恨家仇,或為兒女情長。有人追逐武功絕學,有人追逐武林至尊,有人追逐名利雙收,也有人獨孤求敗,退隱江湖,超然世外……一幕幕大戲在你我腦海回蕩。 CR
華醫藥獲藥明康德在內的國際風投集團5000萬美元融資承諾,用于中國生物醫藥研發和商業化。有趨勢表明,大型CRO開始尋覓新的募資渠道,創建風險基金 一種“公司實體+合作伙伴 (其他研發公司+科研院所+外包公司)”的聯合創新模式賦予中國產學研新的延伸,試圖探索新的藥物研發有效途徑。由此,1
擬從紐交所退市的藥明康德正積極向基因醫學和大健康跨領域擴張。藥明康德基因組學中心主任陳巍在周末一場基因+互聯網醫療的論壇上表示,公司目標是做國際領先的基因醫學公司。 陳巍指出,公司目前是中國大陸唯一得到美國CLIA認證的中國實驗室,擁有包括Illumina最先進的高通量測序儀HiSeq X10
伴隨著圣誕節的悄然而至,2015年即將過去。回首2015,體外診斷投資并購發生的大事不勝枚舉。本文總結了2015年體外診斷投資并購行業一覽(1月到12月)。 一月 迪安診斷收購愽圣生物,進軍優生遺傳檢測領域 2015年1月9日,迪安診斷與杭州博圣生物技術簽署了《股權轉讓并增資協議》,累計使
2014年年末,天演藥業(蘇州)有限公司(Adagene Inc.)宣布完成了800萬美元的A輪融資,投資機構為醫療健康領域的國際知名投資者富達(波士頓)生物科技基金(Fidelity Bioscience)、富達亞洲成長基金(Fidelity Asia Growth)以及藥明康德創投基金(Wu
隨全球醫藥外包轉移及國內外包需求釋放,我國醫藥外包未來成長空間較大,行業呈現“一超多強、兩極分化”格局,CMO成長迅速且以化學藥為主,國內具備國際資質認證的CRO企業是國內外藥企進行藥品全球化布局的首要選擇。 一、我國醫藥外包行業發展歷程 我國外包服務行業與全球有著相似的發展軌跡,受政策環境
左手技術,右手資本,毫無疑問,基因科技已經成為生命科學領域最熱門的寵兒。 從最近十幾年的發展來看,人類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已經超越了“摩爾定律”:上世紀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劃”項目計劃花費30億美元,用十三年時間完成一個人類全基因組的測序,繪制出人類基因組圖譜。但到了今天,使用最新一代高通量測序
“這真是一場生物醫藥行業的饕餮盛宴,巔峰對決,此刻勝負已經不重要了,我看到的是中國生物醫藥行業未來的希望,中國疾病患者的希望。”11月28日,第五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生物醫藥行業迎來總決賽,參賽選手、最終獲得企業組比賽第三名的上海紐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虞奇峰說。 這也是眾多參賽者的共同心聲
大公司 01依生生物胰腺癌新藥獲FDA孤兒藥資格 藥明康德:北京/2018年02月26日/ 依生生物制藥有限公司今天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正式批準其腫瘤免疫治療藥物YS-ON-001取得治療胰腺癌的孤兒藥資質,這是該產品在獲得美國FDA授予的治療肝癌的孤兒藥資質后的又一
美國FDA宣布23andMe獲得首個直接面向消費者(DTC)的癌癥風險基因檢測授權。這項檢測的意義是什么,中國市場如何?基因慧就此專訪了7位相關企業創始人,并分析相關市場趨勢,供參考,歡迎留言討論。 劃重點 1. 此產品針對3個癌種的BRCA基因的3個突變 2. FDA對DTC基因檢測政策
“十二五”期間,吳中區檢驗檢測服務收入以每年約30%的均速增長;2014年,檢驗檢測營業收入近10億元,在省內同級區域排名第一,全年入庫國稅收入增幅達105.3%;區域內年營收千萬元以上的機構達到11家,擁有3個國家級檢測中心…… 取得這些優異成績的背后是吳中區通過市場主導和政府推動
日前,Genomics England宣布四家公司入選參與英國“十萬基因組計劃”(100,000 Genomes Project)首批8000名患者的基因組數據的分析和解讀。其中,Congenica 和Omicia將致力于罕見病的分析,Nanthealth則是針對癌癥分析,而最為我們大
短期培訓課程 I 講師 ——生物制劑研發中的高通量篩選 周俊馬博士 抗體新藥發現, 上海藥明康德新藥開發有限公司 劉潔穎博士 抗體新藥發現,上海藥明康德新藥開發有限公司 劉潔穎博士于北京大學化學系獲得本科學位, 然后在美國康涅狄格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她在哈佛醫學院下屬
國際巨頭重金加碼細胞治療國際巨頭紛紛布局CAR-T業務,諾華、吉列德(KitePharma)、新基(JunoTherapeutics)三巨頭領跑。自從賓夕法尼亞大學CarlHJune教授實現CAR-T細胞治療后,國際上已有多家公司開展CAR-T療法的進一步探索。最早進行CAR-T細胞治療開發的三家公
大公司 01 拓展免疫球蛋白潛力 Shire達成合作協議 藥明康德:AB Biosciences和全球罕見病領域生物技術領導者Shire近日宣布,雙方簽署了一項協議,Shire獲得全球獨家授權進行開發并商業化AB Biosciences的泛受體相互作用分子(PRIM),該產品使用A
本周回顧,GSP和GMP認證費自4月1日起全部取消,藥明康德已正式啟動A股IPO流程,默克/輝瑞PD-L1抗體獲FDA批準,FDA批準十年來首個帕金森病新藥,GEN網站公布2017年最具吸引力的生物制藥公司收購標的TOP10,Nature驚人發現肺的新功能——造血,利用智能手機就能檢測精子質量…
01 尋找創新靶點新基與Vividion達逾億美元合作 藥明康德:今日,位于美國圣地亞哥的Vividion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與Celgene(新基)公司達成戰略研發合作協議。這一多年合作關系將著重利用Vividion的藥物開發平臺來開發靶向癌癥、炎癥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創新
本月,兩大PD-1明星產品Opdivo和Keytruda紛紛收獲多項好消息,兩者均在頭頸癌和霍奇金淋巴瘤兩大適應癥的監管方面取得突破。據Statista預測,這兩款PD-1抗體到2020年的預計銷售總額將達近百億美元。 盡管目前國內暫無抗PD-1單克隆抗體獲批生產,但競爭也相當激烈。上個月,領
時至年底,各大跨國藥企的高層再次齊聚中國,出席各類會議論壇,充分表達對于中國市場的重視。 異于往年的是,2016年跨國藥企的活躍度非同一般。據一位曾先后任職三家跨國藥企管理層的人士透露,除了必須“拜見”的中央部委高層,2016年跨國藥企高管們還積極走向地方省市,洽談投資建廠。 2016年11
在成本高企、監管環境趨嚴、“重磅炸彈”藥物專利到期等諸多壓力下,眾多大型藥企愈發追求業務的歸核化,即更加關注研發等涉及核心競爭力的環節,同時將部分生產外包給合同生產組織(CMO),由此帶動了CMO的蓬勃發展。在亞洲,除了印度以外,中國、日本等也日漸成為大型藥企青睞的合同生產伙
9月8日,第三方醫學檢驗企業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金域檢驗”)正式在上交所掛牌,成為繼迪安診斷、達安基因之后第三家登陸資本市場的第三方醫療檢測企業。 本次金域醫學上市發行股份6868萬股,募集資金凈值為4.14億元,發行價格為6.93元/股。 招股說明書顯示,君聯資本通過
在成本高企、監管環境趨嚴、“重磅炸彈”藥物專利到期等諸多壓力下,眾多大型藥企愈發追求業務的歸核化,即更加關注研發等涉及核心競爭力的環節,同時將部分生產外包給合同生產組織(CMO),由此帶動了CMO的蓬勃發展。在亞洲,除了印度以外,中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