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療健康產業近年來受到資本青睞的程度越來越高,是因為一來中國醫療健康產業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發展空間,二來政策改革紅利促進行業快速發展。 而在醫療健康產業各細分領域中,制藥投資回報率高居榜首,這之中,創新藥無疑又是最受資本關注且發展最快的領域;對每一個投資人都充滿了誘惑和挑戰,成為了專業,商業和資本的多重博弈。 由仿制藥到仿創到創新的模式是大型藥企創新轉型的關鍵 中國市場與我們最常對標的歐美市場不同——以美國為代表的創新藥水平高度發達是從基礎科學研究到完善的體制促進到良好的商業氛圍搭建的體系結晶,同時美國又是一個商業保險為主的市場,高度鼓勵創新,高度自主定價,人均醫療支出高達數千美金,其“土豪”程度絕非國內藥企可望其項背。國內的大型企業從仿制藥到創新的轉型則必須找到自己的模式。 恒瑞醫藥是國內創新藥研發的領軍企業,近年來創新藥陸續獲批,其中不乏在研產品創新性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恒瑞從仿制向創新轉型所采取的策略是......閱讀全文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患者服用的化學藥幾乎清一色是仿制藥。自主研發臨床急需、療效明顯的創新藥(根據全新的分子結構研制的藥品,又稱原研藥),不僅是幾代科學家的夙愿,也是加快醫藥產業轉型升級、建設醫藥強國的必由之路。 可喜的是,經過10多年的積累,我國的創新藥研發已迎來開花結果期,越來越多的創新藥
2016年,我國藥品監管機構首次正式提出“創新藥”概念,定義為“在中國境內外未上市的藥品”,范圍由“中國新”轉變為“全球新”。而國內市場需求端的擴容,也刺激著創新藥進入新的發展高潮。 近年來,我國在政策層面對醫藥創新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2012年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
“醫藥創新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要謹慎前行。” 近日,在2017中國醫藥產業未來領袖峰會上,重山資本創始執行合伙人魯東成描述了創新藥投資的艱難生態。在他看來,與醫藥創新領域的投資回報同樣高的——那就是隱藏在背后的風險。這些風險可能來自資本的缺失,可能來自政策的變化,也可能來自人才的流失。 各
醫藥魔方記者從香港證券交易所官網獲悉,亞盛醫藥赴港IPO再次取得實質性進展。該公司10月16日更新的招股書顯示,定價區間為32.20~34.20港元/股,具體定價將于10月21日公布,并將在10月28日正式登陸港交所進行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生物制藥成為亞盛醫藥的基石投資者,這也是中國生物
8月10日,本報第十七版(經濟周刊版)刊發整版報道《創新藥臨床審批為何這么慢?》。 報道指出,我國一個創新藥從遞交臨床申報材料到拿到許可批件,一般需要18個月,堪稱世界之最。臨床審批曠日持久,已成為制約我國創新藥研發的最大瓶頸。 報道指出,破解創新藥臨床審批慢難題應當正本清源、改革創新:破除
在全球4萬億元的創新藥市場中,中國只占六十分之一。一邊是亟待滿足的巨大市場需求,一邊卻是創新藥的審批積壓和研發進展乏力。近年來,政策和資本積極推動,但新藥研發卻被詬病為“簡單重復”,腫瘤等領域新藥研發“扎堆”,而兒童用藥等門類卻顯得相對冷清。 在醫藥投資領域,新藥10年磨一劍幾乎是常態,創新藥
南開大學八里臺校區,天津腫瘤醫院,同在天津市衛津路,相距不過短短數公里。 然而,一款被美國FDA認證為“孤兒藥”,專門用于治療腦膠質母細胞瘤的新藥ACT001從學校走進醫院開展臨床Ⅰ期試驗,差不多用了兩年時間。 與此同時,遠在萬里之外的澳大利亞,它早已完成了臨床Ⅰ期所有試驗,馬上就將在美國進
時間: 2015年8月18日上午10時 地點: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廳 內容: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5年8月18日(星期二)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吳湞介紹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的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主持人
8月18日,國務院正式發布《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就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提出五大主要目標、十二項具體任務和四大保障措施。 “文件出臺對中國的藥品監管來說非常重要。它不僅是對我國未來藥品質量標準的提高很重要,未來也將導引藥品審評、審批、藥品上
3月17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發布征求《CFDA關于調整進口藥品注冊管理有關事項的決定(征求意見稿)》(下簡稱“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消息甫一傳出,就在海內外制藥界引起強烈的反響:這是對藥企的沖擊,還是倒逼創新的機遇? 進口藥品注冊管理可能調整 根據征求意見稿,CFDA
目前,我國罕見病患者的藥品供應保障存在哪些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哪些?有哪些可能的改善途徑?帶著這些問題,《經濟日報》記者走訪了患者、專家、藥企以及有關部門等。 創新型“孤兒藥”難尋“中國造” 近日,記者在北京見到了黏多糖貯積癥I型患者張笑。黏多糖貯積癥是一種罕見隱性遺傳疾病,患者身體呈
業內人士認為,改革藥品定價機制應著眼保護企業創新能力。藥品定價應該遵循市場規律,創新藥應該讓企業自主定價,并通過市場調節,國家也應從醫保等政策上給予扶持或傾斜;而對于一些普藥、仿制藥,國家可以實行統一定價。 “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實現全覆蓋后,醫藥市場容量將會擴大,給醫藥企業帶來較大的發展空間
“創新藥的研發是世界級難題。如何研發創新藥?是大家都在探索的問題,同時也是天境生物創立、發展至今始終關注的焦點。”這是天境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臧敬五博士在接受生物探索時多次提及的話語。 天境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初創公司,立足于腫瘤免疫和自身免疫類疾病領域的創新藥
“國家鼓勵創新,創新藥更需要政策的扶持。”10月16日,浙江貝達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列明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眾所周知,新藥研發有“兩高一長”之說: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一款新藥從開始研發到獲批上市,需要經過10到15年的時間,花費至少要10億美元。“新藥研發非常不容易,而獲批上市后進入
制藥行業最核心的競爭力來源于新藥創制水平,根據FDA的公開數據,2010~2015年美國批準了209個新藥品種(包括新分子實體藥物NMEs和新生物制品BLAs),其中絕大部分品種來源于本國制藥企業。 與美國不同,長期以來中國制藥行業的重心在仿制藥上。中國一度被稱為仿制藥大國,仿制藥市場占據了國
今年以來,國產創新藥發展迅猛,幾乎每隔一兩個月就有一個新藥獲批上市。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新藥研發仍有較大差距。針對創新藥研究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臨床研究資源短缺等問題,我國將實施藥品專利鏈接和專利期限補償制度,為新藥研發營造良好政策環境 一直以來,重大疾病患者對抗癌藥物可及、藥價下降、新
9月2日,第十屆中國醫藥企業家科學家投資家大會暨改革開放40年醫藥行業發展成就展繼續火熱進行。一場由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魏于全,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原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林國強,天津藥物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昌孝,天津市腫瘤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希山四位
慢粒白血病患者服用原研藥每月藥費23500元,從印度代購仿制藥,一個月只要260元…… 治療白血病的格列衛、治療乳腺癌的赫賽汀、治療肺癌的易瑞沙、治療腎細胞癌和肝癌的多吉美…… 這些藥您聽說過嗎?您了解它們的價格有多高嗎?您知道很多國內患者從印度代購這些藥品的仿制藥嗎? 近日,湖南沅江市民
近幾年,隨著中國新藥研發的實力不斷增強以及制藥產業政策環境的持續向好,大量資本開始涌入中國新藥研發領域。資金的注入吸引了眾多醫藥精英人才創業,為中國的創新藥研發注入活力,隨之也激發了中國創新藥企業數量的爆發式增長,融資金額記錄不斷創下新高。 截至目前,中國創新藥領域已經有不少公司廣為人知或者已
國發〔2015〕4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近年來,我國醫藥產業快速發展,藥品醫療器械質量和標準不斷提高,較好地滿足了公眾用藥需要。與此同時,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中存在的問題也日益突出,注冊申請資料質量不高,審評過程中需要多次補充完善,嚴重影響審評審批效
18日,國務院新聞辦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吳湞介紹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的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新華社記者 殷剛 攝 國務院8月18日印發《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食藥總局、發改委、衛計委、人社部等部門建立藥品醫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法律依據)為規范藥品注冊行為,保證藥品的安全、有效和質量可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以下簡稱《藥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管理法》(以下簡稱《疫苗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以下簡稱《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
彭浩風繪 生物醫藥作為生物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快速發展的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其速度遠超其他醫藥子行業。據統計,目前我國生物醫藥行業企業超過700家,2009年總銷售收入約753億元。然而,和許多新興產業一樣,生物醫藥
10月18日,恒瑞醫藥發布2017年第三季度報告。報告顯示,恒瑞1~9月共實現營業收入100.7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21.8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3.2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0.7%。 從資本市場來看,雖然當前市盈率高達70多倍,但這并不妨礙其在二級市場倍受親睞。截止今天收盤,恒
在第八屆中國醫藥企業家年會暨2016醫藥產業創新論壇上,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王錦和周高波用數據和調查回答了這些問題。 中國研發創新仍在第三梯隊 縱觀全球的醫藥產業格局,任何一個有競爭力,有生命力的醫藥創新產業的背后一定有一個很健康的良性循環的醫藥創新生態系統。醫藥行業有著投資大、周期長、風險
國內藥企向海外藥企購買其新藥在中國區的生產和銷售許可,已有多年歷史,如復星、恒瑞、麗珠等上規模的企業,但是,相比這些國內傳統大藥企業所具有渠道優勢,目前出現一些新買方,開始憑借技術運作海外新藥。 同時,也有少數國內藥企在最近幾年開始坐上賣方席位,特別是2015年,數家國內藥企突然掀起向跨國藥企
據經濟之聲報道,記者在多家前沿生物醫藥企業調研時卻發現,政策層面的諸多制約正成為我國生物醫藥產業蓬勃發展的掣肘。 王艷是一家生物醫藥企業負責人,她所在企業一項領先國際的創新藥正處在批準生產前的工藝核查階段。啟動審批5年來,王艷的擔心一天天加劇:研發階段的領先地位,等到審批下來,很可能就被國
【中國制藥網 企業新聞】“對比現在的環境,當時做創新藥真的不容易,更重要的是沒有人理解你的想法,所以創新藥公司很難獲得投資。”回憶2009年開拓藥業初創之時,童友之感慨道。 在回國創業前,童友之先后就讀于北京大學化學系和美國康納爾大學,取得藥理學博士學位,自1999年起,童友之在美國已經擁
若論2014年風頭最勁的創新藥物,大概非Gilead公司的丙型肝炎治療新藥Sovaldi莫屬。這個治愈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重磅炸彈級新藥于2013年第四季度在美上市,在2014年的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就已經創下超過85億美金的銷售額,全年拿下110億至120億美金銷售額將是毫無懸念的既成事實。這是
昨日,中國政府網對外公開國務院于近期印發的《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意見》提出,加快審評審批防治艾滋病、惡性腫瘤、重大傳染病、罕見病等疾病的創新藥。這意味著我國藥品審評審批改革在醞釀多年后終于啟動。 據此前《人民日報》報道,在中國一個創新藥審評審批要18個月,一個仿制藥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