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時令,此時已經看得到春姑娘姍姍來臨的婀娜步態。盡管還不到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季節,但是蜂蝶翩翩,采花釀蜜卻撲面而來。近日在美國科學促進會上報告的一項新成果表明,為農作物授粉的蜜蜂種類越多,作物結出的果實就越好、越大、越飽滿和越甜蜜。 研究人員觀察了美國加州中部的15個農場,一些農場僅種植草莓,一些則將草莓和花椰菜、樹莓、甘藍混合種植。種植作物多樣化的農場有多種蜜蜂在匆忙授粉,但僅種植草莓的田地里只有歐洲蜜蜂在授粉。結果,產自多樣化種植農場的草莓更飽滿、結實和甜蜜,而且更對稱,農民也更容易銷售這些水果。 然而,近幾年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蜜蜂的大量減少和死亡已經提醒人類,供人生存的各種食物將逐漸減產。 中科院動物所的一項研究發現,中國的蜜蜂近10年間減少了10%左右。美國的研究表明,近10年來,美國的蜂群減少了約30%左右。蜜蜂減少的原因有:氣候變化,破壞蜜蜂和植物之間緊密的物候關系;環境污染,毒殺了......閱讀全文
每年全球糧食生產總值中,蜜蜂、野蜂和飛蟲等授粉昆蟲的直接貢獻達數十億美元,在全球經濟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不僅如此,這些傳粉者還關乎生態健康和人類福祉。盡管蜜蜂如此重要,它卻面臨著嚴峻的生存挑戰,其頭號威脅就是蜂螨。現代農業各方正緊密合作,為拯救蜜蜂獻計獻策。 蜜蜂的價值 沒有蜜蜂的世界會是什么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收集旨在讓害蟲避開農作物的新煙堿類殺蟲劑(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也會傷害重要的傳粉者---蜜蜂的證據。但是實驗室研究存在局限性,而且對真實世界的模擬也是缺乏的。近期兩項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的大型野外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證實了新煙堿類殺蟲劑對
1月7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所蜜蜂病蟲害團隊發表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上的“除草劑草甘膦對蜜蜂幼蟲生存和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不利影響”成功入選。 蜜蜂是地球生態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農業生產對蜜蜂授粉的依賴程度日益增長,蜂產
近日,走進我國大櫻桃主產區之一的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櫻桃園內大部分露地櫻桃都采收結束,偶爾幾株晚熟品種還掛著紅潤的果實。問起今年的收入,石河鎮望峪村黨支部書記蔡德寬笑著說:“自從開展蜜蜂授粉后,櫻桃樹坐果率明顯增加,櫻桃產量不敢說增加了多少,但是品質明顯有提升,收益高了
據美國《探索》雜志報道,為了給普林斯頓建筑出版社備受關注的新書《蜜蜂》拍攝照片,攝影師羅斯-林恩· 費希爾使用了高清晰掃描電子顯微鏡。在放大倍率從10x到5000x情況下,顯微鏡拍攝的照片展示了蜜蜂各部位令人吃驚的細節,小到復眼向外伸出的毛發以及將翅膀“鉤”在一起的微小鉤子狀結構均清晰可見。
伊利諾伊大學博后研究員Hagai Shpigler是一篇最新在線《PNAS》文章的第一作者。他設計了兩個試驗用攝像機記錄一組蜜蜂彼此互動的社會化情景。第一個試驗,他把1只陌生蜜蜂放入實驗蜜蜂團體,本地蜜蜂對它做出“防范”和“圍攻”反應;第二個試驗,Shpigler把一只未能年蜂王幼蟲放入蜜蜂團,
蜜蜂叮咬會讓人疼痛,但事實上,這種黑黃相間的授粉昆蟲自身非常脆弱,尤其是對新煙堿—— 一種被普遍用于阻止害蟲蠶食作物的殺蟲劑。近日發表于《科學》的兩篇新論文通過連續數月在多個地方開展大規模蜜蜂群體研究解決了這一問題。其結論對于新煙堿會損害蜜蜂群體數量的觀點提供了大量支撐。 “我希望這項研究能夠
“采釀春忙小蜜蜂”,4月,正是蜜蜂采蜜忙的開始。 我國養蜂歷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人工養蜂,是世界上最早飼養蜜蜂的國家之一。因此,蜂產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蜂產業規模化、機械化、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是集農業生產、社會經濟、生態效益于一體的產業。 我國蜂產業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蜜蜂病蟲害生物學創新團隊,聯合德國烏爾姆大學和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相關人員,采用大尺度取樣對我國22個省近200個蜂場的意大利蜜蜂和中華蜜蜂,進行了蜜蜂殘翅病毒的流行、群體遺傳和進化重構分析,厘清了我國蜜蜂殘翅病毒的主要流行基因型和季節性變化特點。該研究有助于揭示蜜蜂殘翅病
蜜蜂叮咬會讓人疼痛,但事實上,這種黑黃相間的授粉昆蟲自身非常脆弱,尤其是對新煙堿(一種被普遍用于阻止害蟲蠶食作物的殺蟲劑)來說。近日發表于《科學》的兩篇論文通過連續數月在多個地方開展大規模蜜蜂群體研究解決了這一問題。其結論對于新煙堿會損害蜜蜂群體數量的觀點提供了大量支撐。 “我希望這項研究能夠
草甘膦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除草劑,并且一直被吹捧為對動物無害。不過,最新研究發現,它可能正在給蜜蜂造成巨大傷害。這種化學物質似乎能擾亂蜜蜂消化系統中的微生物群落,使其更容易被感染。此項發現為全球部分地區的蜜蜂數量出現驚人下降增加了另一個潛在原因。 草甘膦通過阻止一種被植物用于產生若干關鍵氨基酸的
2013年3月,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發布了關于小蜂甲(small hive beetle)和小蜂螨(Tropilaelaps mite)進入歐盟的風險評估。小蜂甲和小蜂螨在歐盟是外來的蜜蜂害蟲。小蜂甲是鞘翅目昆蟲,可以被蜜蜂和蜜蜂產品的氣味吸引。小蜂甲可以在多種成熟水果上生存和繁殖。小
有機食品技術規范 為了推動我國農村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和農業清潔生產,減少和防止農藥、化肥等農用化學物質和農業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促進農村社會、經濟和環境的持續發展,保證有機食品生產和加工的質量,規范有機食品認證工作,制定本標準。繁殖本標準根據聯合國關于有機食品生產、加工、標識和貿易的指南(
蜜蜂作為一種高經濟價值的昆蟲資源,保障著農業可持續發展,它們不僅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蜂產品,也為眾多植物傳粉授粉。由蜜蜂授粉的作物可以提高果實的產量和質量,據統計世界上至少三分之一的農產品都依賴于蜜蜂傳授花粉。 然而隨著農業的迅猛發展,當前對蜜蜂授粉的需求極大,近50年的數據顯示,蜜蜂一直在消亡
隨環境改變“脾氣”的小蜜蜂 幾年前,美國伊利諾斯大學阿巴納香檳分校昆蟲學系的吉恩·E·魯濱遜教授,請墨西哥南部的伙伴幫他捕獲了1000只新生的小蜜蜂——500只性情溫和的意大利蜜蜂和500只生性兇猛的非洲蜜蜂。這兩個蜜蜂亞種在基因上相似得幾乎難以分辨,但后者卻在領地防御上厲害很多。 魯濱遜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的基因不斷地和我們所生活的環境、鄰居、家人,以及我們自己的心態“對話”。這些社會性互動的結果會進入我們細胞的控制室,改變基因的強弱表達,從而影響我們的習性、行為、生理、心理與健康。美國知名科學作家戴維·多布斯日前撰寫了《基因的社會生活——改變你的分子組成》一文,介紹了科學
蜂毒肽(Melitten)是目前人類所知抗炎性最強的物質之一,亦具有抑菌、抗輻射、抗病毒等作用,近年來,有許多研究報道了其抗癌作用。近期,有一項新的研究證實,蜜蜂毒液會迅速破壞三陰乳腺癌腫瘤和HER2富集乳腺癌細胞。特定濃度的蜜蜂毒液可以誘導100%的癌細胞死亡,而對正常細胞的影響卻很小。 該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化學生態組譚肯研究員等先期的研究表明:當胡蜂出現時,蜜蜂的防御行為是一種“我看見你了”(I see you,ISY)的信號(Tan et al. 2012)。ISY信號警告捕食者“我看見你了”,更進一步的靠近是徒勞或危險的。當該信號出現時,獵物可能因來自捕食者的進
小盜龍閃光的羽毛 新的發現提示,小盜龍這種恐龍的羽毛可能帶有一種閃爍著熒光的黑色。在現代鳥類中,閃光的羽色是由排成陣列的“黑色素體”產生的,而黑色素體是含有黑色素這種黑暗色素的細胞器。Quanguo Li及其在中美兩國的同事對來自小盜龍這種近鳥類恐龍的成為化石
2018年,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實施蜂業質量提升行動的通知》(農辦牧〔2018〕40號),中央財政每年撥付資金5000萬元,支持實施蜂業質量提升行動,助力特色畜牧業發展,推動養蜂業健康發展。1年來,黑龍江、江蘇、浙江、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10個蜂業主產省
蜜蜂慣于群體生活,彼此之間靠什么交流?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除了人們熟知的“8字舞”之外,蜜蜂還可以利用電場傳遞信息,形成獨特的“打電話”機制。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上報告說,蜜蜂在活動時,翅膀等部位由于和空氣摩擦會帶上電荷,這與人們日常生活中穿脫毛衣時
將于2月20日刊登在《自然》雜志上的一份研究顯示,導致蜜蜂大量死亡的病原體也可以感染熊蜂和其他傳粉昆蟲。該研究結果證明,新發傳染病有機會從人工養殖場“溜到”野外。 蜜蜂是一種重要的傳粉昆蟲,可幫助人類采集花粉和花蜜,但新近出現的病原體已令全球蜜蜂數目大幅下降,養蜂業要通過更嚴格的管理才能保
The scientist雜志盤點了近期各大雜志上最熱門的基因組測序成果,讓我們看看科學家們又從測序中獲得了什么新知識吧。 種屬:家貓(Felis catus) 基因組:3.1 billion bp 家貓會患上白血病也會受到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為了更好的理解相關疾病,一個跨國科研團隊測序了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2月9日報道,2006年以來世界各地頻傳蜜蜂大量消失或死亡的消息,每年幾乎減少1/3的商用蜂群 (每年在授粉季節,用卡車載著到處為種植業者服務的蜂群),確切原因至今未知。最新研究發現,蜂群大量消失的元兇可能是一種從煙草傳到黃豆再傳給蜜蜂的突變輪斑病毒(ringspot)。
據美國環保署(EPA)消息,2013年8月15日美國環護署發布最新農藥標識規定,對農藥添加蜜蜂保護標識,禁止在蜜蜂棲息地使用某些煙堿類農藥(吡蟲啉,呋蟲胺,噻蟲胺,噻蟲嗪)。 蜂群衰竭失調(CCD)導致的蜜蜂傳粉能力下降已經成為美國的重要環境問題,對美國自然生態環境及作物生產產生影響。20
據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校園新聞網4月27日報道,該校圣地亞哥分校生物學博士后研究員西蒙娜·托西、生物學教授杰姆斯·聶和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的副教授喬凡尼·布爾首次證明農藥能損害蜜蜂的飛行能力。相關研究論文已發表于4月份的《科學報告》雜志上。 過去已有研究證明,蜜蜂在覓食過程中若攝入殺蟲劑中廣泛添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和Fera Science Ltd研發團隊發現相關證據表明,氟蟲腈或為導致20世紀90年代法國蜜蜂大量死亡的真正殺手。 據悉,法國農民開始使用吡蟲啉和氟蟲腈兩種殺蟲劑后,1994年至1998年間,農民發現蜜蜂開始大量死亡。當農民停止使用以上兩產品后,蜜蜂大量死亡的現象得到緩解。
近年來,蜂蜜市場魚龍混雜,摻假造假的事件不斷被曝出。今年3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10名全國人大代表提交了“嚴厲打擊假劣蜂產品的建議”。時隔4個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在其官網正式作出回應:將積極推動蜂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修訂和蜂蜜摻假補充檢驗方法的建立。 1現行標準無法鑒蜂
導致蜜蜂蜂群衰竭失調(CCD)的原因,一直是困惑科學界的難題。近日,由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副研究員李繼蓮和美國農業部蜜蜂研究室陳彥平博士等組成的科研團隊,發現了一種能感染蜜蜂的植物病毒——煙草環斑病毒(TRSV);這一蜜蜂病蟲害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可能有助于揭開CCD的秘密。 在大自然中,
蜜蜂是對人類有益的昆蟲類群之一,因為蜜蜂為取得食物不停的工作,白天采蜜、晚上釀蜜,同時替果樹完成授粉任務,為農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而澳大利亞的學者們最新研究賦予了蜜蜂又一項神圣的使命——醫生。在櫻花盛開的時節,在蜜蜂身上噴灑含有孢子的生物控制劑,蜜蜂將它們身上攜帶的孢子傳遞到櫻花上,防控櫻桃褐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