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400位專家共同探討個體化抗癌醫學的前景和挑戰
7月10-12日,全球400位與會者出席了在巴黎召開的第5屆世界創新網絡(WIN)研討會,該創新網絡的個體化抗癌醫學聯合由13個國家的28家領先的學術界、藥企、生命科學和患者權益組織組成。 今年的大會主題是“個體化抗癌治療:從創新到落實”。來自學術界、藥企、診斷試劑、生物信息學公司和監管部門的30位專家進行了呈報,就新基因組和蛋白質組技術和新靶向藥物如何影響個例癌癥患者的治療方式、以及創新臨床試驗和日常實踐中落實個體化抗癌醫學的障礙提出他們的觀點。 個例患者的腫瘤通常是由畸變基因及其基因產物聯合促成的,這些產物經常包圍著突變或重新排列的基因。組織學相同的腫瘤患者之間,其腫瘤基因驅動因素的組合經常不同,即使在同一患者,在不同時點,其組合也不同。若干呈報者指出,人們日益趨向于依賴生物學標記和分子診斷試劑來檢測、評估腫瘤組織中的基因畸變。這些檢測中的一部分通常檢測單個異常,已展示了下列價值:一是判斷癌癥患者的預后,二是......閱讀全文
腫瘤個體化治療檢測技術指南
個體化治療檢測技術指南(試行)》包括什么內容?《腫瘤個體化治療檢測技術指南(試行)》主要內容包括腫瘤個體化治療檢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質量保證規范,從而使臨床醫生能夠了解所開展檢測項目的臨床目的、理解檢測結果的臨床意義及對治療的作用,并指導臨床個體化治療,提高療效,減輕不良反應,促進醫療資源的合理
腫瘤個體化診療中心在天津開建
5月30日,全國首家以個體化醫學理念為核心的腫瘤診療中心——天津太山腫瘤生物治療醫院,在天津市空港經濟區舉行奠基儀式。該院總占地面積約100畝,建筑面積約10萬平方米,將設床位1000余張,擬于2015年年底投入使用,屆時可為患者“量體裁衣”定制治療策略,滿足人們多層次醫療服務的需求。 天
腫瘤分子靶向治療和個體化治療
所謂腫瘤靶向治療,俗稱“生物導彈”,指的是通過結合腫瘤生長相關的特定“靶標”,破壞其信號通路,進而阻止腫瘤發生發展的一種治療策略。與傳統細胞毒性化療不同,分子靶向治療以腫瘤細胞的特性改變為作用靶點,可以發揮更強的抗腫瘤活性,對正常細胞的毒副作用也更小。[1] 可是,腫瘤相關“靶標”這么多,
抗腫瘤免疫療法中的個體化醫療
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4 (CTLA-4)的阻斷型抗體ipilimumab能夠在一部分黑色素瘤患者中引起免疫反應,從而達到一致腫瘤生長的效果。然而,作為一類有效地免疫誘導藥物,目前臨床上還沒有指示這一藥物治療效果的人體生物標志。最近法國Gustave-Ro
抗癌藥物直達腫瘤新技術
腫瘤在生物體內復雜的微環境結構影響到藥物的擴散和分布,也讓藥物敏感性和腫瘤應答的研究較為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者們最近開發出兩種不同的新技術,可以將多種抗癌藥物直接運送至腫瘤部位,研究藥物分布和細胞毒性。最新一期的《Nature Review Cancer》雜志對此進行了介紹。 麻省理工
循環腫瘤細胞檢測如何實現即時個體化醫療?
惡性腫瘤的高度異質性使不同個體之間存在藥效的差異,給臨床診治造成了很大困擾。人類基因組學、藥物基因組學與腫瘤生物學研究成果的涌現,推動了腫瘤個體化醫療模式的興起與快速發展。它提倡先檢測與藥效相關的基因或生物標志物,實現對腫瘤的分子分型,從而選擇適合特定個體的藥物,提高藥物療效及降低不良反應。目前
我國首家個體化腫瘤診療中心落戶天津空港
中國首家以個體化醫學理念為核心的腫瘤診療中心8日在天津空港經濟區舉行開工儀式。該院依托天津市腫瘤醫院和國家腫瘤臨床研究中心的醫療優勢資源,并與擁有全球最先進個體化醫學研究技術的美國莫菲特腫瘤中心實行全面合作的國際化醫療項目。 這座名為“天津太山腫瘤醫院”的國際化醫療項目中心,將世界領先的個體化
抗癌疫苗對“冷”腫瘤起效!可從血液中“調遣”T細胞抗癌
癌癥疫苗又取得了重大進展,在缺少免疫細胞浸潤的“冷腫瘤”中再下一城。 德國海德堡大學醫院的科學家,使用預制的抗原文庫中提取的疫苗,以及根據患者腫瘤中突變定制的個性化疫苗,治療新診斷的膠質母細胞瘤患者,15名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為29.0個月,PFS時間達到14.2個月,患者最長生存期超過38.9
腫瘤多學科綜合治療和個體化治療已成趨勢
近年來,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態勢,惡性腫瘤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多發病和常見病,腫瘤防治在醫療工作中益發重要。當前,臨床腫瘤學正處于一個重大變革時期。進入21世紀,循證醫學、診療規范化和個體化已成為醫學界公認的趨向。因此,腫瘤預防、診斷和治療面臨重大挑戰,也迎來重要機遇。 對腫瘤,目前
腫瘤多學科綜合治療和個體化治療已成趨勢
近年來,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態勢,惡性腫瘤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多發病和常見病,腫瘤防治在醫療工作中益發重要。當前,臨床腫瘤學正處于一個重大變革時期。進入21世紀,循證醫學、診療規范化和個體化已成為醫學界公認的趨向。因此,腫瘤預防、診斷和治療面臨重大挑戰,也迎來重要機遇。 對腫瘤,
“進化、腫瘤和個體化醫療”香山科學會議召開
12月13日至14日,由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所長吳仲義研究員、北京協和醫學院曾益新教授、復旦大學許田教授、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王曉東研究員、軍事醫學科學院張學敏研究員、北大腫瘤醫院季加孚教授共同主持的“進化、腫瘤和個體化醫療”第451次香山科學會議在北京香山飯店召開。 會議邀請了50余位在
抗癌藥直達腫瘤的新技術
在美國,胰腺癌是癌癥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化療藥物很難到達位于腹部深處的胰腺。相關研究:Cancer Disc:胰腺癌轉移的復雜性;大型研究發現多個胰腺癌風險基因;提高胰腺癌生存率的新基因。 為了克服這個障礙,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和麻省綜合醫院(MGH)的研究人員,開發了
抗癌藥直達腫瘤的新技術
在美國,胰腺癌是癌癥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化療藥物很難到達位于腹部深處的胰腺。相關研究:Cancer Disc:胰腺癌轉移的復雜性;大型研究發現多個胰腺癌風險基因;提高胰腺癌生存率的新基因。 為了克服這個障礙,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和麻省綜合醫院(MGH)的研究人員,開發了
抗癌藥直達腫瘤的新技術
在美國,胰腺癌是癌癥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化療藥物很難到達位于腹部深處的胰腺。 為了克服這個障礙,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和麻省綜合醫院(MGH)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小型的植入式裝置,可直接將化療藥物傳遞到胰腺腫瘤。在小鼠身上開展的一項研究中,他們發現,這種方法比通過靜脈注
全球400位專家共同探討個體化抗癌醫學的前景和挑戰
7月10-12日,全球400位與會者出席了在巴黎召開的第5屆世界創新網絡(WIN)研討會,該創新網絡的個體化抗癌醫學聯合由13個國家的28家領先的學術界、藥企、生命科學和患者權益組織組成。 今年的大會主題是“個體化抗癌治療:從創新到落實”。來自學術界、藥企、診斷試劑、生物信息學公司和監管部
個體化裸鼠荷人肺癌腫瘤模型的建立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 組織塊移植組將直徑2 mm的人肺癌新鮮標本癌組織塊移植于BALB/C裸鼠背部皮下組織內,每例人肺癌新鮮標本均移植入5只裸鼠體內,成瘤者為第1代。取第1代移植瘤組織塊以相同方法每例標本移植于另5只BALB/C裸鼠背部皮下組織內,成功者為第2代。重復上述傳代方法得到第3代移植瘤。將
解讀《腫瘤個體化治療檢測技術指南》:9大檢測技術
腫瘤的個體化治療基因檢測已在臨床廣泛應用,實現腫瘤個體化用藥基因檢測標準化和規范化,是一項意義重大的緊迫任務。 為進一步提高腫瘤個體化用藥基因檢測技術的規范化水平,7月31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個體化醫學檢測技術專家委員會,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訂了《腫瘤個體化治療檢測技術指南(試行)》。
個體化裸鼠荷人肺癌腫瘤模型的建立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 組織塊移植組將直徑2 mm的人肺癌新鮮標本癌組織塊移植于BALB/C裸鼠背部皮下組織內,每例人肺癌新鮮標本均移植入5只裸鼠體內,成瘤者為第1代。取第1代移植瘤組織塊以相同方法每例標本移植于另5只BALB/C裸鼠背部皮下組織內,成功者為第2代。重復上述傳代方法得到第3代移植瘤。將人肺癌細
抗癌藥療效或取決腫瘤類型與變異
英國《自然》雜志近日在線發表的一項臨床試驗顯示,靶向某類特定變異的抗癌藥物的療效,取決于腫瘤組織的類型和變異的確切性質。這一新發現為目前困難重重的個性化癌癥治療方案研發帶來新的曙光,同時,也強調了“籃子試驗”(Basket trials)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腫瘤治療方法的價值。 在諸多癌癥中,
簡述散發性腫瘤中的抗癌基因
盡管具顯性遺傳腫瘤的病人在所有腫瘤病人中并未占大部分,但這些病人的分子遺傳學對散發性腫瘤仍是非常適用的。首先,在乳腺癌、肺癌、胃癌和膀胱癌中都觀察到了特異類型的雜合性丟失。如上所述,這種分子損傷是隱性癌基因的特點。由于這些腫瘤的每一種,都具有不同的雜合性丟失的染色體位點,預示很可能存在大量抗癌基
合成細胞工廠在腫瘤內產生抗癌藥物
合成生物技術在醫療保健領域正在引起變革,人們目前可以對最小細胞進行重編程,利用這一手段可以設計構建“細胞工廠”來在體內執行多種任務。通過人工合成這種納米細胞工廠,可以獲得與天然細胞相似的能力,有時甚至更優。例如可以使其產生各種各樣的蛋白質,在組織工程甚至人造器官生產方面展現巨大的潛力。 近
精準抗癌新思路:用細菌運送抗腫瘤藥物
癌癥治療中的最大難題之一是如何有效地運送化療藥物到腫瘤處而不毒害到健康組織。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在嘗試開發“納米運輸機”,即包裹著藥物的極小顆粒。納米運輸機被設計為在體液循環過程中只會被癌細胞吸收,不會進入健康組織。 盡管納米運輸機很好地保護了健康組織,但成功運送到腫瘤處的藥物量仍然很
最新“抗癌試劑”可減緩腫瘤生長和治療抗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5973.shtm
重磅!抗癌納米“金箍棒”,打斷腫瘤的腿!
癌細胞的轉移往往會為癌癥患者及其家屬帶來最為沉痛的打擊。沒有一個人愿意聽到這一讓人絕望的噩耗。 最常見的癌細胞轉移方式是通過爬行離開原始腫瘤并重新根植于身體的其他重要部位。一旦這種狀況發生,先前任何昂貴的治療便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意義,癌癥復發乃至死亡便將再次纏上人們。 日前,美國佐治亞理工
PNAS驚人發現:抗癌藥物竟會誘發腫瘤
麻省大學分子生物學家Michele Markstein和哈佛醫學院Norbert Perrimon領導研究團隊,在特殊的動物模型中對目前使用的化療藥物進行了系統性的測試。他們發現,一些化療藥物具有嚴重的副作用,會誘導干細胞高度增殖,從而導致腫瘤復發。文章于三月十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
Autophagy:腫瘤酸性pH值抑制氯喹的抗癌功效
據來自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一項最新研究證實:腫瘤的低pH值是抵消藥物氯喹治療癌癥理想效果的罪魁禍首。結果發表在雜志Autophagy上,或許可以解釋氯喹在臨床研究中缺乏療效的原因。 氯喹,一種廣泛使用的抗瘧疾藥物,目前正在臨床試驗中被研究調查對癌癥患者的治療效果。氯喹抑制腫瘤細胞自噬的能力
我國基因檢測技術已在腫瘤個體化診療中投入使用
記者1月13日從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獲悉,在近日公布的2013年黑龍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名單上,該校申寶忠教授領銜完成的課題《腫瘤標志物靶向分子成像在疾病早期診斷及治療療效監測中的應用》獲得一等獎。此項成果利用分子影像學技術和納米醫學技術,破譯了腫瘤細胞內及細胞間聯絡通訊的“分子密碼”,為腫
普瑞恩生物新發布腫瘤個體化藥效學檢測技術
近日,普恩瑞生物發布了其國際首創的SuperPDTX技術,新技術相比公司傳統PDTX在整體藥效檢測時間、患者負擔方面實現創新。SuperPDTX(PDTX,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是普恩瑞生物首創的腫瘤個體化藥效學檢測的最新方法,即以患者手術切除或活檢
個體化醫療新進展——DBP分析快速預測腫瘤化療效果
近日來自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著名國際期刊cell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開發了一種叫做動態BH3分析(DBP)的檢測方法,用于預測體內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細胞毒性的應答情況。這個方法的開發應用或可針對性提高化療藥物對癌癥的治療效果,對于腫瘤個體化治療方案的開發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人員指
趙瀟課題組在個體化納米腫瘤疫苗方面取得進展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聶廣軍與研究員趙瀟課題組在個性化納米腫瘤疫苗設計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Bioengineered bacteria-derived outer membrane vesicles as a versatile antigen display platform 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