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別膠質瘤是一種相當致命的腦瘤,其生存率近三十年來幾乎沒有得到改善。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大腦皮層的神經活性有助于高級別膠質瘤的生長。 研究人員將侵襲性的人類腦瘤移植到小鼠大腦,構建了高級別膠質瘤模型。這項研究首次向人們展示,大腦活性能夠刺激腫瘤生長,相關論文發表在四月二十三日的Cell雜志上。 一個器官的基本功能居然會驅動腫瘤生長,這是極為罕見的,文章的資深作者Michelle Monje博士說。“我們不認為呼吸會促進肺癌生長,膽汁生產會促進肝癌生長。但研究表明,大腦功能的確會推動腦癌的發展。” 關鍵性蛋白 高級別膠質瘤分為好幾種類型,它們起源于大腦的不同區域,但都會波及大腦皮層。而大腦皮層是我們感知世界、形成思維和使用語言的地方。 研究人員發現,在大腦皮層的神經元活性與腫瘤生長之間,蛋白neuroligin-3起到了關鍵性作用。雖然不同高級別膠質瘤有著不一樣的分子和遺傳學特征,但neurolig......閱讀全文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神經生物學領域最近的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ature:新研究首次揭示抑制年齡相關的神經活動增加竟可延長壽命 doi:10.1038/s41586-019-1647-8. 在一項針對線蟲、小鼠和人類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在整個動物界
近日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和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了神經膠質瘤(Gliomas)的病因分子機制,證實cAMP反應元件結合蛋白(CREB) 通過調控致癌microRNA-23a的表達促進了神經膠質瘤形成。相關論文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 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的彭小忠(
在日前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網絡版上公示了來自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藥理學教授顏光美(通訊作者)、李炎(Yan Li,音譯)等人發表的一篇有關惡性神經膠質瘤細胞(malignant glioma cell)分化的新發現的論文。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證實霍亂毒素(cholera toxin)
腦膠質瘤(Glioma)是成人最常見的顱內原發惡性腫瘤,年發病率約 10/10萬,大多生長在腦中央溝區、丘腦或腦干等重要區域,生長呈侵襲性、無限制性與周圍正常腦組織無明顯界限。因此,手術治療一方面切除范圍受限,另一方面難以徹底切除腫瘤,造成手術切除后復發率高。 目前,化療仍是治療神經膠質瘤的
人體內腫瘤的形成受到諸多因素影響,無論是外界環境惡化、還是自身基因突變都會引起病變,而腫瘤的可怕之處不在于它的產生,而在于它無限的增殖并擴散到人體各個器官去侵蝕機體組織。除了惡性腫瘤外,人體內還有許多非癌性腫瘤,如神經纖維瘤,這種非癌性腫瘤會給大腦和脊髓神經造成壓力, 導致聽力、視覺或其他受
外泌體(exosome)是由大多數類型細胞分泌的微小膜囊泡,最早是指多囊泡胞內體(multivesicular endosome, MVE)的細胞區室與細胞膜融合后,釋放到細胞外基質中的一種直徑約30~120nm 的膜囊泡,現特指直徑為30~100nm的膜囊泡。 外泌體的第一次發現是在將近40
一個多機構研究人員小組在新研究中,確定了生成神經膠質瘤的細胞的遺傳特性。神經膠質瘤是最常見的惡性腦癌。這些發表在《Cell Reports》雜志上的研究結果,為科學家們治療該疾病提供了一組豐富的潛在靶點。 研究的資深作者、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URMC)神經學家、轉化神經醫學中心聯合主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齡化程度的加劇以及環境因素的變化,腦腫瘤已成為危害國人健康的十大惡性腫瘤之一,并且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膠質瘤是最常見的顱內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占全部顱內腫瘤的40%~50%,患者1年生存率約為30%,5年生存率不足5%。圖片來源于網絡 膠質瘤呈浸潤性生長,
組蛋白翻譯后修飾方式出現異常,以及組蛋白修飾位置出現異常都會導致腫瘤發生。 高通量DNA測序技術的快速擴張讓我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精細度對人體疾病展開遺傳學分析,尤其是對罕見的小兒疾病進行全基因組測序(whole-genome sequencing)更是有助于我們對兒童發育,以及多
星形細胞瘤和少突神經膠質瘤是神經膠質瘤的兩種亞型。這些無法治愈的腦腫瘤都是起源于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類支持細胞——膠質細胞。低級別的神經膠質瘤生長相對緩慢,以一種彌漫的方式擴散至整個大腦,很難通過手術完全清除。在許多情況下,化療和放療的療效非常有限。神經膠質瘤可發展為極具侵襲性的膠質母細胞瘤。 低
膠質瘤是顱內最常見的腫瘤,病因不清。切除后容易復發,放射治療和化療效果不理想。近年來從成年的腦組織中可以培養出神經干細胞,傳統的觀點認為,膠質瘤中只含有膠質細胞,沒有神經元。近期的研究證明,膠質瘤在體外分化為神經元和星形膠質細胞,證明了膠質瘤中存在干細胞的可能性。這種細胞能夠同時表達神經元和星形膠質
代謝異常是腫瘤的主要特征之一。近年來不少研究表明腫瘤或機體代謝產物或者代謝通路在腫瘤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此,小編盤點了近期關于腫瘤代謝的最新研究進展。與大家分享。 【1】新研究揭示表觀遺傳和代謝如何在癌癥發育中發揮作用 DOI: https://doi.org/10.1093/bfgp
彌漫性中線神經膠質瘤(diffuse midline glioma, DMG)是侵襲性兒童腦瘤,主要發生于兒童時期,涉及中樞神經系統的中線結構,包括丘腦、腦橋和脊髓。DMG很難通過手術摘除,因此普遍致命。它們的特征在具有較高的組蛋白H3K27M突變發生率。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為了尋找有效的治療
腦膠質瘤是中樞神經系統最常見原發性惡性腫瘤,其侵略性強,常規療法并未顯著延長病人生存期,2年生存率<25%。免疫治療在臨床研究雖已取得突破性進展,但由于中樞神經系統缺乏免疫器官,血-腦脊液屏障對腫瘤細胞的保護作用等原因,腦膠質瘤的免疫治療仍面臨重重挑戰。 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臨床研究進展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神經分子病理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曾凡博士等一項研究發現,PDPN蛋白在腦膠質瘤的發生、進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作為患者預后判斷的重要指標及分子治療的潛在靶點。這項研究為腦膠質瘤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論文日前刊發在《中華神經外科雜志》上。 Pod
中國網健康訊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神經分子病理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曾凡博士等一項研究發現,PDPN蛋白在腦膠質瘤的發生、進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作為患者預后判斷的重要指標及分子治療的潛在靶點。這項研究為腦膠質瘤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論文日前刊發在《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根據發表在10月18日《科學》(Science)雜志上的一篇論文,干細胞是腦癌的根源這一普遍為人們所接受的的觀點有可能是不正確的。這項新研究表明終末分化的腦細胞包括神經元可通過致癌因子重編程變為祖細胞樣細胞(progenitor-like cell),隨后形成神經膠質瘤。 華盛頓大學神
神經膠質瘤(Gliomas)起源于神經上皮細胞,是人類中樞神經系統最常見的原發性癌癥。目前的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輔以放療和化療。然而,這些療法的效果主要取決于神經膠質瘤的惡性程度。高級別神經膠質瘤是最具侵襲性的一種,其生存率近三十年來幾乎沒有得到改善,只有不到10%的患者能活五年以上。 魯汶大
癌細胞靜悄悄、無休止、無秩序地增生、轉移,大量消耗體內營養物質,導致身體免疫機制下降,直到出現身體癥狀或健康體查時才會注意到它。癌細胞發生、增殖和轉移等過程中在患者身體內留下一些蹤跡。捕捉到隱藏到這些悄無聲息的癌癥信號——腫瘤標志物,可以幫助醫生癌癥診療過程中做出更加精準的判斷。返祖信號癌細胞被認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其中面上項目16709項、重點項目624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38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0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6155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2829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136項、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
報道:在2014年3月5日《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雜志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李剛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發現,一種植物天然產物——葫蘆素I,可在體內和體外誘導惡性膠質瘤的保護性自噬。該研究結果為葫
免疫療法已被證明對許多癌癥有效,但是腦腫瘤仍然負隅頑抗。現在,一項來自哥倫比亞大學內科和外科醫師學院的研究人員領導的、發表在《Nature Medicine》的新研究表明,免疫療法可能對一種生長緩慢的腦腫瘤,1型神經纖維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NF1)有效,它增
免疫組化染色(×400)見神經干細胞移植后腦膠質瘤模型大鼠腫瘤組織Caspase-3的表達(箭頭所指) 神經干細胞植入荷瘤鼠體內腫瘤后,可使腫瘤細胞的生長、增殖局限化,但相關機制尚不清楚。Ras/Raf/Mek/Erk信號級聯通路的異常激活在膠質瘤發生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抑制該信號通路的過度激
腦膠質瘤是中樞神經系統最為常見且預后較差的原發性惡性腫瘤,占美國腦腫瘤注冊中心統計所有腦和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31%,占惡性腦腫瘤和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的81%,每年發病率為5/100 000例,且呈逐年遞增趨勢。低級別膠質瘤(WHOⅠ、Ⅱ級)的中位生存時間為5~8年;高級別膠質瘤(WHO Ⅲ、Ⅳ
近日,國際頂級雜志《Nature》連發三篇論文撕下癌細胞的偽裝。癌細胞真的是太過于“狡猾”竟然將大腦中的信息暗度陳倉促進自己生長! 癌細胞劫持神經元形成突觸 腦癌中有一種叫做高級神經膠質瘤,罹患高級神經膠質瘤的患者5年生存率僅為5%。它最致命的方面就在于能夠擴散污染正常的腦組織,使得腫瘤與腦
近日,國際頂級雜志《Nature》連發三篇論文撕下癌細胞的偽裝。癌細胞真的是太過于“狡猾”竟然將大腦中的信息暗度陳倉促進自己生長!《自然》官網截圖 癌細胞劫持神經元形成突觸 腦癌中有一種叫做高級神經膠質瘤,罹患高級神經膠質瘤的患者5年生存率僅為5%。它最致命的方面就在于能夠擴散污染正常的腦組
眾所周知,融合基因檢測對臨床診斷及預后指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那么究竟什么是融合基因呢?融合基因的發現始于上個世紀60年代,它是指染色體斷裂后又重新拼接。如果恰巧拼接時發生了錯誤,使兩個不同基因互相融合,大多數情況下,它會造成某些序列或功能異常的蛋白表達,亦或者是某些基因表達失調,從而促進腫瘤的發
我們都知道,癌癥的發生很復雜,而且往往是由于多種因素互相作用而引起的,然而有時候癌癥的發生或擴散往往需要幫手來幫忙,那么到底有那些因素會成為癌癥的“幫兇”來幫助癌癥發展呢?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相關的研究報告,分享給各位!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癌癥都有哪些“幫兇”! 【1】兩項研究揭示骨髓源性免
CAR-T療法在惡性血液腫瘤中展現出的強大實力,使其逐漸成為近年來最有前景的腫瘤免疫療法,然而血液腫瘤(非實體瘤)僅僅是眾多癌癥中較小的一部分,如2019年最新的全球癌癥數據指出:約90%的癌癥發病率都是由實體瘤引起,但關于實體瘤的細胞治療臨床試驗卻很少。 如下圖所示:2019年發表在
CAR-T療法在惡性血液腫瘤中展現出的強大實力,使其逐漸成為近年來最有前景的腫瘤免疫療法,然而血液腫瘤(非實體瘤)僅僅是眾多癌癥中較小的一部分,如2019年最新的全球癌癥數據指出:約90%的癌癥發病率都是由實體瘤引起,但關于實體瘤的細胞治療臨床試驗卻很少。 如下圖所示:2019年發表在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