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第54屆美國臨床腫瘤年會上,多個關于帕博利珠單抗(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臨床研究相繼公布結果,在單藥治療鱗狀和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KEYNOTE-042),以及聯合化療治療鱗狀非小細胞肺癌(KEYNOTE-407)上,帕博利珠單抗相比于標準化療方案,都展示了強大的優勢。 上海市胸科醫院肺內科主任醫師,首席專家廖美琳教授認為,這些研究為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作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治療帶來了強有力的循證醫學數據支持,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治療有望全面進入免疫治療時代。廖美琳 教授 我國每年新發肺癌病人約七十萬,其中約85%屬于非小細胞肺癌,在這些人群中,30%-40%的患者有EGFR/ALK驅動基因突變。 據廖美琳教授介紹,這些患者通過小分子腫瘤靶向藥物治療已經可以獲得巨大的無疾病進展生存獲益(PFS),但是60%-70%無EGFR/ALK驅動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閱讀全文
來自印度開羅大學的 Don G. Morris 教授等在 Frontieirs in oncology 上近期發表的一篇綜述,系統地概括了目前在肺癌免疫治療領域的進展,以及近期一系列臨床試驗進行的現狀。 摘要 關于炎癥 / 感染 / 免疫激活與腫瘤患者預后的相關性,許多研究都從原因和結果的不
免疫治療的出現已極大地改變了腫瘤科醫師對于一些癌癥的治療方法,然而此前對于小細胞肺癌的研究進展卻依然有限。2018年8月,納武單抗(Nivolumab,opdivo)成為第一個被批準用于特定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讓我們終于可以從一個新的視角來治療這種嚴重的疾病。 近日,美國食品和藥
肺癌是世界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癥,每年在全球造成超過 100 萬人死亡,早就被世界衛生組織 WHO 視為人類健康的一大威脅。目前已知肺癌并非單純的一種疾病,根據癌細胞分化程度和形態特征可將肺癌粗分為兩大類:「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后者還可再細分為「肺腺癌」、「鱗狀上皮細胞肺癌」、「大細胞肺
近日,《科學》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的腫瘤生物學家為我們展示了肺癌的一種治療新途徑。 癌癥研究領域大牛、Koch癌癥研究所(Koch Institute for Integrative Cancer Research)所長
腫瘤標志物(tumor marker;TM)在惡性腫瘤的發生和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本身所產生的或是由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而異常產生和(或)升高的,反映腫瘤存在和生長的一類物質,包括蛋白質、激素、酶(同工酶)、多胺及癌基因產物等,存在于患者的血液、體液、細胞或組織中,可用生物化學、免疫學及分子生物學等
小細胞肺癌是一種極具侵襲性的肺癌,具有有限的治療選擇。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鑒定出這種類型肺癌的一種新型治療靶標。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11月6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Identification of
肺癌持續占據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首位,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疫情當前,肺癌患者群體也面對著更為嚴峻的挑戰。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是全社會共同面對的問題。肺癌的病期決定患者的預后,而準確的臨床分期是制定肺癌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因此,在治療前判斷患者的分期,選擇不同的治療策略是肺癌診療
大約一周前,一個大學好友突然告訴我,他父親被診斷為肺癌。他看我朋友圈都是些重磅進展,就問我是不是知道有效的治療方法。在一番問候之后,我問他有沒有讓他父親做基因檢測,他說有這個打算。然后我讓他趕緊帶爸爸去做,同時給他說了一堆靶向治療藥物,以及Merck的Keytruda,和羅氏的Tecentriq
時至歲末,轉眼間2018年就剩下最后的15天時間了,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年里,科學家們在癌癥免疫療法研究領域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2018年的重要研究成果進行梳理解讀,分享給大家! 【1】Science:特定腸道共生細菌能夠提高癌癥免疫療法的治療成功率 doi:10.1126/sc
同樣的疾病采用同樣的治療方案,這種傳統的“一攬子治療”方法如今已被“個體化醫療”逐漸取代。醫生利用各種工具將患者分成不同的組,再根據他們的基因組信息來定制相應的療法或產品,伴隨診斷檢測正是這樣的工具之一。 伴隨診斷是一種與靶向藥物相關聯的體外診斷技術,主要通過檢測人體內蛋白、突變基因的表達水平
(一) 昨天,有個“喜大普奔”的好消息:免疫藥物,PD1抑制劑Keytruda被FDA批準,用于一線治療肺癌! 在我看來,這宣告肺癌治療正式邁進了“免疫時代”。 “免疫時代”,并不是說所有肺癌患者都會用免疫療法,而是指免疫療法,正式成為和化療,靶向藥物平行的主流選擇之一。 一定要注意,K
李賀 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在呼吸科,肺癌可謂屢見不鮮,肺癌是當今世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而大多數肺癌患者早期癥狀無特異性,待等到確診之時已基本屬中晚期,所以肺癌的早期診斷就顯得尤為重要。比起肺癌的其他的檢查手段,腫瘤標記物的檢測一般早于胸部CT的異常,且具有操作簡便、無創傷等優點,
阿斯利康(AstraZeneca)近日宣布,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已正式批準PD-L1免疫抑制劑度伐利尤單抗注射液(Durvalumab,商品名:英飛凡,Imfinzi)用于在接受鉑類藥物為基礎的化療同步放療后未出現疾病進展的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療。該
癌癥免疫療法是一種針對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直接針對腫瘤的療法,其已有30多年歷史,它治療的是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直接針對腫瘤。醞釀了數十年的癌癥免疫療法終于確定了它的潛力,在臨床試驗中表現出令人鼓舞的效果。 【1】默沙東免疫療法Keytruda黑色素瘤一線治療擊敗百時美Yervoy
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批準力比泰(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作為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鱗狀細胞型非小細胞肺癌一線及繼續維持治療的新適應癥。至此,該藥的適應癥已從3種擴大至5種。 據了解,這兩項適應癥的獲批得到了多項臨床研究數據的支持,其中包括力比泰在中國的注冊臨床JMIL以及全球著名的JM
美國制藥巨頭默沙東(Merck & Co)免疫腫瘤學管線近日在歐盟監管方面傳來喜訊,歐盟委員會(EC)已批準PD-1免疫療法Keytruda(pembrolizumab)一線治療PD-L1陽性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具體為腫瘤高水平表達PD-L1(腫瘤比例得分[TPS]≥50%
在十一國慶假期期間,國際頂尖醫學雜志《柳葉刀》上發布了小細胞肺癌的一項研究成果—CASPIAN研究證實:阿斯利康公司的PD-L1單抗英非凡(imfinzi,德魯單抗)聯合化療能有效改善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的預后。這是小細胞肺癌治療領域沉寂近二十余年來的首次重大突破。圖1:德魯單抗聯
在十一國慶假期期間,國際頂尖醫學雜志《柳葉刀》上發布了小細胞肺癌的一項研究成果—CASPIAN研究證實:阿斯利康公司的PD-L1單抗英非凡(imfinzi,德魯單抗)聯合化療能有效改善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的預后。這是小細胞肺癌治療領域沉寂近二十余年來的首次重大突破。圖1:德魯單抗聯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相關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腫瘤免疫療法或許會導致胸腺異常 根據在內分泌學會年會上發表的一項新的研究,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癌癥后會出現更加普遍的甲狀腺功能異常癥狀。 癌癥免疫療法,尤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治療手段,已成為治療某些類型癌
綠葉制藥(Luye Pharma)合作伙伴PharmaMar是一家在發現和開發創新型海洋衍生抗癌藥方面的全球領先生物制藥公司。近日,PharmaMar公司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受理lurbinectedin(Zepsyre?)的新藥申請(NDA)并授予了優先審查。該NDA尋求加速
2016 ESMO學術年會上重磅成果不斷,其中有三項中國研究成功入選口頭報告。當地時間10月7日,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理事長,廣東省肺癌研究所所長吳一龍教授以“Multi-cent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comparing adjuvant vs neo-ad
1.甲胎蛋白(AFP)AFP是早期診斷原發性肝癌最敏感、最特異的指標,適用于大規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值升高,則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AFP含量顯著升高一般提示原發性肝細胞癌,70~95%患者的AFP升高,越是晚期,AFP含量越高,但陰性并不能排除原發性肝癌。AF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應腫瘤的大小,其
全球范圍內癌癥已成為導致人類死亡的最主要病因,并且隨著人口的增長及老齡化的出現,發病率日益升高。在所有的治療措施中,標準治療方案主要為手術、化療及放療。盡管化療方案效果顯著,但該措施缺乏對于腫瘤細胞的選擇性,因而容易導致對機體的系統性毒性,以及抗藥性的產生。隨著人類對于腫瘤細胞分子機理的深入了解
今日,羅氏(Roche)旗下基因泰克 (Genentech)公司宣布,美國FDA已經接受該公司為Tecentriq(atezolizumab)遞交的補充生物制劑許可申請(sBLA),用于與化療(卡鉑和依托泊苷)相結合,作為一線療法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FDA同時授予該申請優先審
越來越多的新藥物用于激活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攻擊腫瘤,這已經成為癌癥治療的焦點。例如,不同形式的免疫療法-檢查點阻滯劑,癌癥疫苗和CAR-T細胞-已經在停止或縮小某些晚期癌癥患者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并延長了癌癥患者(如黑素瘤)的生命。 然而,目前免疫療法只能幫助少數患有特定癌癥類型的患者,
日前,羅氏(Roche)旗下的基因泰克(Genentech)公司宣布,其抗PD-L1單抗療法Tecentriq(atezolizumab)獲得FDA批準,結合化療成為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的一線療法。Tecentriq成為目前獲批一線治療ES-SCLC的唯一腫瘤免疫療法,同時也是
現在要談癌癥治療,必然離不開的話題就是免疫療法。 自從美國《自然》雜志發表《“免疫治療時代已經到來》的署名文章,美國《紐約時報》和《科學》雜志將腫瘤免疫治療評為“重大突破”后,免疫治療不僅成為了學術界的研究熱點,也同時成為了患者和患者家屬的關注焦點。免疫藥物給癌癥治療帶來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不斷研究來深入探索癌細胞對靶向性藥物或療法產生耐藥性的機制,同時研究者們取得了一定的研究進展,在此對此進行了盤點。 【1】新研究揭示癌細胞耐藥機制 聯合用藥讓癌癥不再回來 doi: 10.1093/nar/gkw1026 最近科學家們在理解癌細胞為何抵抗化療問題上取得了
近年來,肺癌的腫瘤標志物(tumor marker,TM)研究十分活躍。肺癌常用的腫瘤標志物很多,根據美國NACB準則,這里主要介紹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釋放肽前體 (ProGRP)、癌胚抗原(CEA)、細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SCCA)等幾種比
近年來,隨著腫瘤免疫調控機制的逐漸清晰和基因改造技術的不斷提高,腫瘤免疫治療領域得到了空前發展。從非特異性免疫刺激劑到腫瘤疫苗,再到針對免疫檢查點阻斷的單克隆抗體和過繼細胞免疫治療,一項項創新免疫治療技術為人類抵抗腫瘤提供了更多的武器,也讓那些屢戰屢敗的臨床醫生和科學家們重拾了信心。尤其是近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