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醫學診斷技術特別是分子診斷技術的不斷提高,針對肺癌的新的驅動基因不斷被發現,基于驅動基因的新型靶向藥物不斷涌現,肺癌精準治療成為了關注的熱點。在此背景下,《非小細胞肺癌(NSCLC)血液EGFR基因突變檢測中國專家共識》于2015年12月8日在中華醫學會會刊《中華醫學雜志》上發表。該共識由筆者及專家小組精心籌備并完稿,也是中國第一個NSCLC血液EGFR基因突變檢測專家共識,旨在規范中國肺癌EGFR血檢,推動血檢在全國范圍內的廣泛應用,促進中國肺癌的精準治療。 《NSCLC血液EGFR基因突變檢測中國專家共識》的主要內容 近年來,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s)等靶向藥物已經成為晚期肺癌患者重要的治療方式之一。EGFR突變檢測是晚期肺癌患者使用EGFR-TKIs治療的先決條件。目前包括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歐洲臨床腫瘤學會(ESMO)及中國肺癌EGFR基因突變檢測專家共識等......閱讀全文
宮頸癌在全世界惡性腫瘤發病率位居女性的第4位,在全球范圍內平均每年有52.76萬新增病例和26.57萬例死亡病例。在中國,宮頸癌的發病率和病死率依然處于相當高的水平,年輕婦女(<35歲)宮頸癌患者的構成比從9%上升到24%。對宮頸癌患者的治療仍是根據腫瘤分期進行手術、化療、放療等傳統治療。雖然早
近年來,隨著高通量測序及生物信息學分析技術的不斷提高,精準醫療的理念逐漸受到關注。201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提出“精準醫學計劃”,希望精準醫學可以引領一個新的醫學時代。 精準醫療本質上是通過基因組、蛋白質組等組學技術和醫學前沿技術,對于大樣本人群與特定疾病類型進行生物標記
肺癌是全球醫學界的一大難題。每年全球有近159萬名患者因肺癌死亡,占所有癌癥死亡的19%1。據統計,在過去的30年中,中國的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癌癥首位。 隨著人類基因測序的發展、生物分析技術的進步以及大數據管理新工具的出現,精準醫療作為一種考慮人群基因、環境、
隨著醫學診斷技術,特別是分子診斷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肺癌驅動基因被發現,肺癌精準診療成為關注熱點。近日,在第二十屆全國臨床腫瘤學大會期間,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潘柏申教授主持了“羅氏診斷肺癌專題衛星會”,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支修益教授通過視頻進行致辭,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趙
新藥上市數量迎“豐年” 目前全球約有700個新藥進入臨床研究,其中70多個進入臨床Ⅲ期試驗,估計今年不少于40個新藥可能獲得批準。這些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將具有很高的市場需求性,適應癥人群廣泛、競爭產品少,或成為治療某一疾病的標準治療藥物。 其中,抗癌藥占有較大比重,有6個新藥或將上市:阿斯
新藥上市數量迎“豐年” 目前全球約有700個新藥進入臨床研究,其中70多個進入臨床Ⅲ期試驗,估計今年不少于40個新藥可能獲得批準。這些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將具有很高的市場需求性,適應癥人群廣泛、競爭產品少,或成為治療某一疾病的標準治療藥物。 其中,抗癌藥占有較大比重,有6個新藥或將上市:阿斯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迅速蔓延,截至3月31日23時,全球累計確診已超過80萬例,國外累計確診超過72萬例、死亡超過3.5萬例。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不僅對全球各國帶來了經濟上的重創,而且深刻地影響著各個行業。 在醫藥行業,新冠疫情已經導致眾多臨床試驗暫停、新藥審批推遲、藥品短缺加劇等諸多問題
肺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死亡率居惡性腫瘤之首,其中約85%為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由于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環境的惡化等因素,我國肺癌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預計到2025年,我國每年肺癌新發病例將超過100萬。 肺癌治療已進入精準醫
瑞士制藥巨頭羅氏(Roche)控股的日本藥企中外制藥(Chugai)近日宣布,日本衛生勞動福利部(MHLW)已批準擴大FoundationOne? CDx Cancer Genomic Profile(以下簡稱“F1CDx”,癌癥基因組分析測試)的使用,作為羅氏靶向抗癌藥/酪氨酸激酶抑制劑Roz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白血病領域進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同時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對近期科學家們在該領域的重要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1】Cancer Cell:科學家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療法開發上獲重大突破! doi:10.1016/j.ccell.2019.06.003
阿斯利康(AstraZeneca)近日宣布,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已正式批準泰瑞沙(Tagrisso,通用名:osimertinib,甲磺酸奧希替尼片)用于具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外顯子19缺失或外顯子21(L858R)置換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
在過去一段很漫長的時間里,制藥公司都將目光鎖定在大疾病(患有通常性疾病的大數量群體)人群上,并將其作為潛在的收入流。然而隨著處方藥在歐美市場銷量的停滯不前,某些治療罕見疾病或生物機能紊亂的藥物成為各大制藥公司競相追逐的新寵。這類藥物由于治療的疾病罕見且藥物稀缺,因而被形象的稱為“孤兒藥”。
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網站公示信息顯示,截止8月31日,八月份共有11項藥品上市申請納入優先審評,涉及9款創新藥,來自再鼎醫藥、默沙東(MSD)、基石藥業、榮昌生物等公司。根據納入優先審評的理由劃分,其中5款符合附條件批準,3款為臨床急需的短缺藥品、防治重大傳染病和罕見病等疾病的創
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導致了中國癌癥發病率的上升。在2015年,新發腫瘤患者數和死亡人數分別達到了430萬和280萬。手術、放療和化療仍然是癌癥患者的標準治療方式,但是,分子靶向治療因其能夠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個體化治療已經成為癌癥治療中的熱門領域。 中國政府在精準醫學方面的舉措 2015年
發現基因及其編碼蛋白質的異常是癌癥精準治療的基礎。局部黏著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是一種重要的非受體型酪氨酸激酶,在幾乎所有的細胞中均有表達,可將細胞外的重要信號(如細胞生長、營養等)向細胞內傳導,調控細胞的基本生物學功能。FAK在肺癌等腫瘤中表達增高并與病
據國家癌癥中心統計,我國肺癌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已連續10年位居惡性腫瘤之首,每年我國新發肺癌約78.7萬人,因肺癌死亡約63.1萬人。 如何扭轉肺癌高居不下的態勢,成為幾十年來臨床醫生孜孜以求的目標。 靶向藥物的耐藥性 “從單純的化學治療到靶向治療,再到近年來的免疫治療,肺癌治療總的趨勢是
2019年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主辦的第20屆世界肺癌大會(WCLC)于9月7-10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召開。此次會議上,禮來(Eli Lilly)公布了支持注冊口服RET激酶抑制劑selpercatinib(又名LOXO-292)治療RET融合陽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I/II期臨
EGFR-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是常見的細胞表面受體酪氨酸激酶,通過抑制胞內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來阻斷下游信號傳遞,這類藥物是目前臨床EGFR突變陽性NSCLC患者治療的最有效藥物,目前已開發至第三代。 三代EGFR-TKI同臺 據統計,中國每年新發肺癌患者約73萬人,其中約85%的患者為
黑色素瘤是歐美白種人的一種常見腫瘤,在所有惡性腫瘤中它的發病率排名第五。黑色素瘤起源于黑色素細胞,正常情況下,黑色素細胞在我們皮膚下是均勻分布的,如果過度分裂增殖聚集成團,就成為黑色素痣,而當這種分裂增殖失去控制時,就演變成為黑色素瘤。 由于黑色素瘤在皮膚上增質有一個過程,早期通過治療完全有可
近日,我所生物分離分析新材料與新技術研究組(1809組)鄒漢法、葉明亮等在磷酸化蛋白質組分析新方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團隊與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李順成教授研究團隊利用生物分子之間的特異性識別作用建立了一種非抗體的酪氨酸磷酸化肽段富集新方法,顯著提高了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質組的分析覆蓋率和靈敏度,相關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分離分析新材料與新技術研究組(1809組)鄒漢法、葉明亮等在磷酸化蛋白質組分析新方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團隊與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教授李順成研究團隊利用生物分子之間的特異性識別作用建立了一種非抗體的酪氨酸磷酸化肽段富集新方法,顯著提高了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質組的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分離分析新材料與新技術研究組(1809組)鄒漢法、葉明亮等在磷酸化蛋白質組分析新方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團隊與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教授李順成研究團隊利用生物分子之間的特異性識別作用建立了一種非抗體的酪氨酸磷酸化肽段富集新方法,顯著提高了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質組的分析
國家藥監局發布的消息稱,批準了艾德生物(104.900, 6.85, 6.99%)生產的創新產品“人類EGFR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多重熒光PCR法)”的注冊。該產品基于自主創新的高度靈敏的PCR專利技術,用于體外定性檢測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血漿DNA樣本中人類EGFR突變基因。該產
Blueprint Medicines是一家精準醫療公司,專注于開發新一代靶向和強效激酶藥物,用于具有特定基因特征的疾病。近日,該公司宣布,已向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提交了靶向抗癌藥avapritinib的新藥申請(NDA)。該藥是一種強效、高選擇性KIT和PDGFRA抑制劑,此次NDA
美國制藥巨頭輝瑞(Pfizer)研發的口服靶向抗癌藥Xalkori(crizotinib)近幾個月來在歐美監管方面喜訊不斷。去年底,Xalkori一線治療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獲歐盟批準。而就在最近,Xalkori也喜獲美國FDA批準用于治療ROS1陽性非小細胞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劉青松、劉靜課題組的聯合研究成果表明:老藥依魯替尼可能應用于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治療。該成果以Ibrutinib selectively targets FLT3-ITD in mutant FLT3-positive AML 為標題于7月3日
美國制藥巨頭禮來(Eli Lilly)近日宣布,啟動III期LIBRETTO-531臨床試驗(NCT04211337),評估口服RET激酶抑制劑selpercatinib(又名LOXO-292)一線治療RET突變甲狀腺髓樣癌(MTC)患者。這是評估selpercatinib的第二項III期研究,
第24屆亞太骨髓移植大會(APBMT 2019)暨國際血液和骨髓移植大會(ICBMT 2019)正在韓國釜山盛大舉行,這是亞太地區造血干細胞移植領域規模最大的學術盛會。每年,來自亞太地區20余個國家的1000多名造血干細胞移植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出席大會,就造血干細胞移植相關的臨床及基礎研究成果進行
近日,已被羅氏17億美元收購的腫瘤精準醫療生物技術公司Ignyta公開表示,美國FDA批準公司候選藥物RXDX-106用于實體腫瘤治療的臨床試驗申請(IND),該藥物為TAM(TYRO3, AXL, MER)抑制劑,是一款新型口服免疫調節劑藥物。 本次IND申請獲得批準后,Ignyta公司將著
每年的歲末年初,Nature Reviews系列雜志都會邀請幾十位相關領域的大牛撰寫一系列年度綜述文章,回顧過去一年的進展,對新的一年提出展望。溫故而知新,對于沒空去研讀每一篇綜述的我們而言,這無疑是一項大福利。 在腫瘤領域,今年的回顧文章涉及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前列腺癌、轉移性腎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