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巨大裂孔伴視網膜脫離病例分析
視網膜巨大裂孔是指大于1/4眼球周徑的視網膜裂孔,臨床少見,約占全部視網膜脫離的0.5%左右,視網膜裂孔較小、單純的孔源性視網膜脫離超聲檢查大多可以明確診斷,但裂孔較大,裂孔邊緣視網膜翻卷后的超聲表現明顯異于單純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聲像圖表現,應引起臨床醫生及特檢醫生的注意,本院遇到一例巨大視網膜裂孔伴有視網膜脫離的患者,就其影像學特點報告如下:男性患者,56歲。因外傷后左眼視物不清1個月來診,查體雙眼角膜透明,房水清,右眼前節大致正常,眼底視盤邊界清,玻璃體內見少量白色絮狀混濁,左眼晶狀體皮質輕度混濁,玻璃體內絮狀混濁明顯,顳側見帶狀黃白色隆起,其后未見視網膜血管,超聲檢查可見左眼顳側球壁前見帶狀中等回聲,其前方見片狀等回聲,形態不規則(圖1),顳側周邊軸位掃描,可見“鉤狀”中等回聲與球壁相連(圖2),缺乏動度及后運動,廣角眼底照相顯示玻璃體腔內見帶狀病變,其上見扭曲血管(圖3),散瞳檢查,見顳側周邊巨大裂孔,裂孔鼻側視網膜向玻......閱讀全文
視網膜巨大裂孔伴視網膜脫離病例分析
視網膜巨大裂孔是指大于1/4眼球周徑的視網膜裂孔,臨床少見,約占全部視網膜脫離的0.5%左右,視網膜裂孔較小、單純的孔源性視網膜脫離超聲檢查大多可以明確診斷,但裂孔較大,裂孔邊緣視網膜翻卷后的超聲表現明顯異于單純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聲像圖表現,應引起臨床醫生及特檢醫生的注意,本院遇到一例巨大視網膜裂孔
關于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的簡介
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裂孔性視網膜脫離,是黃斑全層裂孔形成后,液化的玻璃體經此孔到達視網膜神經上皮層下而造成的。 1.黃斑裂孔形態 裂孔直徑一般小于0.5PD,最小的如針尖,使用OCT檢查或在眼底鏡下證實其存在。裂孔按性質分為萎縮孔和撕裂孔。萎縮孔常發生在高度近視伴有后鞏膜葡萄
關于黃斑裂孔性視網膜脫離的檢查治療介紹
1、檢查: 若黃斑區視網膜脫離程度不高,OCT檢查可以清楚地顯示裂孔及玻璃體的情況,包括玻璃體液化腔隙、玻璃體后皮質與視網膜之間的殘余粘連、黃斑區神經上皮層缺失、視網膜神經上皮層與色素上皮層/脈絡膜毛細血管層之間出現低反射區、視網膜內表面強反射光帶等。 2、診斷: 根據OCT檢查結果及眼底
視網膜脫離的病因分析
視網膜脫離是視網膜的神經上皮層與色素上皮層的分離。兩層之間有一潛在間隙,分離后間隙內所潴留的液體稱為視網膜下液。脫離部分的視網膜無法感知光刺激,導致眼部來的圖像不完整或全部缺失。 視網膜脫離的原因很多,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本病多見于中年或老年人,近視居多,雙眼可先后發病。發病的誘因有視網膜周邊部的
一例視網膜脈絡膜營養不良合并視網膜脫離病例分析
患者,男,17歲。因雙眼視力下降數年,右眼加重2周,于2013年8月14日來我院就診。否認家族史。全身檢查未見異常。眼科檢查:右眼視力0.05,矯正視力0.1;左眼視力0.4,矯正視力1.0。雙眼眼前節未見異常。散瞳后眼底檢查發現,雙眼視盤顏色淡紅,邊界清楚,黃斑區均可見一邊界清楚、直徑約3個視盤直
怎樣治療視網膜脫離?
根據視網膜脫離的類型和機制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以手術為主。 主要針對孔源性視網膜脫離預防。高危因素包括高度近視,眼外傷,老齡,合并其他眼底病病變等。及時檢查治療,對周邊部視網膜格子樣變性,囊狀變形和牽拉,發現裂孔者應及時激光治療。對高位嚴重的增生性視網膜病變可及早行玻璃體切割手術。
視網膜脫離的鑒別診斷
1、視網膜劈裂癥 視網膜劈裂癥劈裂的位置位于下方周邊眼底,呈半球形隆志,由囊樣變性融和發展而成。內壁菲薄透明,外壁緣附近可以色素沉著。視網膜劈裂癥視網膜劈裂區為絕對暗點,不活動,無視網膜下液。如果其內、外壁均有破裂,成為真性裂孔而發生裂孔性視網膜脫離。 2、實體性視網膜脫離 玻璃體高度混濁
視網膜脫離的分類介紹
視網膜分類方法很多。按發病的機制可分為孔源性、牽拉性和滲出性視網膜脫離。根據視網膜脫離范圍分為部分性和完全性兩型,按其病因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 1、原發性視網膜脫離 原發性視網膜脫離也稱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是玻璃體腔內液體通過視網膜的裂孔進入到視網膜下,引起神經上皮和色素上皮的分離。這種病
關于原發性視網膜脫離的病因分析
原發性視網膜脫離是視網膜變性與玻璃體變性兩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原發性脫離必須具有這兩個前提條件。由于視網膜構造復雜,血供獨特,易于因種種原因引起變性。周邊部與黃斑部為變性好發部位。視網膜變性是視網膜裂孔形成的基礎。
關于脈絡膜脫離型視網膜脫離的簡介
孔源性視網膜脫離伴有睫狀體、脈絡膜脫離,是一種特殊類型也是較復雜的視網膜脫離稱脈絡膜脫離型視網膜脫離。本病起病急,發展迅速,有嚴重的葡萄膜炎和低眼壓。如治療不及時,可迅速導致玻璃體和視網膜周圍增生,預后較差。 病因:脈絡膜循環障礙引起的低眼壓是本病發生的基本因素。另外,高齡和高度近視也是促發因
關于視網膜脫離檢查的介紹
在充分散瞳下,以間接檢眼鏡結合鞏膜壓陷或用裂隙燈和接觸鏡可檢查出現網膜周邊的情況。眼底檢查可見脫離區的視網膜失去了正常的紅色反光而呈灰色或青灰色。輕微震顫。表面有暗紅色的血管爬行。隆起的視網膜宛如山崗起伏。隆起度而范圍廣者可遮蔽視盤。并有皺襞。扁平的脫離。如果不詳細檢查常易漏診。黃斑區脫離時。黃
關于視網膜脫離的基本介紹
視網膜脫離,指視網膜本身組織的神經上皮層和色素上皮層分離分為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和非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后者包括滲出性、牽引性和腫物所引起通常所言,視網膜脫離主要指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初起視網膜受到刺激產生閃光感及眼前黑影增多繼之視野中出現固定性黑影遮擋,視物變形及明顯視力障礙。眼底檢查脫離區的視
視網膜脫離的臨床表現
視網膜發生部分脫離時,脫離對側的視野中出現固定的云霧狀陰影。發生黃斑區脫離時,中心視力急劇下降。脫離之前通常有先兆癥狀,眼球運動時出現閃光。由于玻璃體混濁,視野內常有黑影飄動。若視網膜全脫離,視力減至光感或完全喪失。在視力減退前也常有視物變形,眼球運動時有物象震顫的感覺,由于眼內液更多地通過色素
簡述脈絡膜脫離型視網膜脫離的鑒別診斷
1.葡萄膜炎 典型的葡萄膜炎除有眼痛、充血、房水閃光陽性、瞳孔縮小和灰色角膜后沉著物外,還有玻璃體混濁及眼底改變等。本病雖有明顯的葡萄膜炎改變但很少有灰色角膜后沉著物,眼底檢查無脈絡膜、視網膜炎癥表現。 2.特發性葡萄膜滲漏綜合征 可以有視網膜脫離和脈絡膜脫離,但視網膜下積液清亮透明并隨體
白化病合并復發性視網膜脫離病例報告
病例報告患者男性,38歲,因左眼鼻側黑影遮擋2 d,2013年8月22日于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入院。患者既往雙眼高度近視眼,屈光度數為-13.00 D,雙眼先天性眼球震顫。患者父母非近親結婚,家族無其他患白化病者,患者父母及弟弟妹妹、獨子均未有類似表現。入院時檢查發現毛發色淡,余無異常。眉毛和睫毛有
原發性視網膜脫離的基本介紹
原發性視網膜脫離(RRD)是指因為視網膜裂孔導致神經上皮和色素上皮的分離,是視網膜脫離最常見原因,為臨床常見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約為3∶2,多數為30歲以上成年人,10歲以下的兒童少見,左右眼之間差異,雙眼發病率約為患者總數的15%。好發于近視眼。特別是高度近視。
治療原發性視網膜脫離的簡介
原發性視網膜脫離以手術為主要手段。手術原則為封閉視網膜裂孔,一旦視網膜裂孔封閉,其下液體會逐漸吸收。同時緩解玻璃體對視網膜的牽拉。目前常用的手術方法有鞏膜外加壓術,玻璃體切割術和玻璃體腔注氣裂孔封閉術。同時輔以冷凍,激光或者電凝封閉裂孔邊緣。
預防原發性視網膜脫離的簡介
原發性視網膜脫離雙眼發病率約15%,所以在一眼已發生脫離時,另眼必須充分散瞳檢查眼底,如果發現有視網膜變性、裂孔,已發現有淺脫離者,就要及時采取手術以防止脫離繼續擴展。 對一些高危的變性區如格字樣變性,霜樣變性和明確的視網膜裂孔,要及時進行激光光凝治療。對高度近視新發的玻璃體混濁和閃光感時,要
概述脈絡膜脫離型視網膜脫離的臨床表現
1.視網膜脫離和裂孔的特點 視網膜脫離范圍一般較大,多在3個象限以上。脫離范圍雖大,當伴有脈絡膜脫離時,視網膜脫離為淺脫離,伴有小的皺褶裂孔常隱藏其中不易發現。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后,脈絡膜脫離的好轉,視網膜隆起度也增加。晚期病例可見到視網膜有廣泛的固定皺褶、視網膜僵硬等表現視網膜裂孔多位于后極部
簡述脈絡膜脫離型視網膜脫離的并發癥
增生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表現為玻璃體混濁、濃縮、增殖膜形成視網膜上下廣泛增生形成大量的固定皺褶等增生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的發生和葡萄膜炎及低眼壓有關。由于脈絡膜毛細血管擴張、滲出,滲出液細胞中生長因子等刺激細胞增殖,促使了視網膜周圍增生及玻璃體膜的形成。明顯的增生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是本病的特點。
黃斑裂孔有哪些臨床表現
癥狀 該病起病隱匿,常在另一只眼被遮蓋時才被發現。患者常主訴視物 模糊、中心暗點、視物變形。視力一般為0.02~0.5,平均0.1。 眼底表現與臨床分期 根據特發性黃斑裂孔形成過程中不同階段的眼底表。 現, Gass將其分為四期: I期: 起病初期,黃斑中央凹前玻璃體皮質自發收縮,引
單純性孔源性視網膜脫離臨床路徑
? 一、單純性孔源性視網膜脫離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單純性孔源性視網膜脫離(ICD-10: H33.001)??? 行視網膜脫離復位鞏膜扣帶術(ICD-9-CM-3:14.4)???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眼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
TTT激光治療漿液性視網膜脫離
對象和方法一、對象 我們定義CCSC為病程達到6個月或6個月以上的持續性RPE滲漏及漿液性視網膜脫離。本次研究中我們選擇了在我院確診為CCSC并接受TTT治療的10例患者,共13眼。所有患者均主訴視力下降,視物變形,伴隨中央暗點。患者的病程為6~13個月不等,具有周期性CSC的發作史,主觀視覺感受明
關于原發性視網膜脫離的檢查介紹
1.裂隙燈顯微鏡檢查 眼球前節一般正常。前房可以略深。脫離日久者,引起葡萄膜輕微的炎癥反應,房水Tyndall現象弱陽性,角膜后有棕色點狀沉著物。玻璃體混濁和液化,在原發性脫離眼必然存在。此種改變在裂隙類顯微鏡光切面下更為清楚。玻璃體的各種病變在直接檢眼鏡下亦能見到。但不如裂隙燈顯微鏡檢查清晰
關于脈絡膜脫離型視網膜脫離的治療和預后介紹
1、治療: 非增生性脈絡膜脫離型視網膜脫離手術方法同一般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多采用鞏膜外冷凝、鞏膜外加壓和換扎的術式。增生性脈絡膜脫離型視網膜脫離需要性玻璃體切割術。 2、預后: 與脈絡膜脫離范圍及增生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的程度有關。
關于增生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的病因分析
大多數的PVR最近都曾經行孔源性視網膜脫離修補術。視網膜脫離手術本身,過度的冷凍多個或者巨大視網膜裂孔,可以加速PVR的形成。巨大視網膜裂孔的眼發生PVR的幾率大增。大于2個象限的視網膜脫離比局部視網膜脫離更容易引起PVR。如果沒有及時修復視網膜脫離,慢性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可以在幾個月到一年內發生
眼皮膚白化病合并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病例報告
病例報告患者男,35歲。因體檢發現雙眼視網膜脫離1月余于2015年3月12日來我院眼科就診。患者自幼皮膚、毛發、虹膜無色素;雙眼視力差、畏光。否認外傷史、家族史。眼部檢查:右眼視力數指/30 cm,左眼視力0.1;雙眼矯正視力均無提高。雙眼眼瞼皮膚及睫毛均無色素;眼球水平震顫;角膜透明,瞳孔圓,虹膜
康柏西普治療脈絡膜骨瘤繼發視網膜脫離病例報告
脈絡膜骨瘤由Gass于1978年正式命名,是位于脈絡膜的較少見的良性骨性腫瘤。 脈絡膜骨瘤以視盤周圍的視網膜出現網狀骨質為特點,出現在后極部較少,多見于20~30歲的健康青年女性,通常單眼發病,雙眼少見,呈遺傳傾向。現報告康柏西普注射液治療脈絡膜骨瘤所致滲出性視網膜脫離1例。病例報告患者男性,28歲
一例特發性黃斑裂孔自行閉合病例分析
患者,女性,57歲。2014年3月6日,患者在家中偶然發現右眼視物模糊,于2014年3月8日就診于河北省蠡縣醫院眼科。眼部檢查:右眼視力0.04,左眼視力1.0。雙眼瞼球結膜無充血,角膜透明,角膜后沉著物(-),前房中深,房水閃輝(-)。瞳孔正大等圓,直徑3 mm,對光反應存在。眼底檢查:視乳頭邊界
Valsalva視網膜病變激光光凝治療后出現黃斑裂孔病例報告
病例報告患者男,20歲。因右眼視力突然下降伴眼前黑影遮擋于2015年11月30日來我院就診。患者訴1周前右眼視力突然下降伴眼前黑影遮擋,視物呈紅色;無眼紅、眼痛、畏光、流淚。既往雙眼視力正常;視力下降前有咳嗽史,視力下降當天曾用力排便。否認飲酒、外傷史以及高血壓病、糖尿病、血液病等全身系統性疾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