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防御,給地球加點“保險”
小行星撞地球是小概率事件,但它給地球生物帶來的影響卻可能是毀滅性的——據猜測,恐龍的滅絕很可能就是由小行星撞地球而引發。此前,人們已經能夠測算出小行星的軌道,可以通過望遠鏡努力找出那些可能給地球帶來威脅的“危險分子”。現在,人類保衛地球的能力再進一步:北京時間2022年9月27日,美國“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任務在距離地球約1100萬公里處,以約6.3千米/秒的速度成功擊中“狄迪莫斯(Didymos)”雙小行星系統中的子星“狄莫弗斯(Dimorphos)”,這標志著人類第一次行星防御任務完成了最關鍵、難度最高的撞擊動作。小行星撞擊,來自太空的威脅 近地小行星是指軌道近日點距離在1.3Au(天文單位,等效日地平均距離,約1.496億千米)之內的小行星。近地小行星在環繞太陽運行的過程中,受到木星等大行星引力牽引,存在撞擊地球的風險。近地小行星撞擊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威脅和長期挑戰,一旦千米級尺寸的近地小行星撞擊地球,不......閱讀全文
NASA搜尋地球特洛伊小行星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2月10日消息,NASA的“源光譜釋義資源安全風化層辨認探測器(OSIRIS—REx)”,正在搜尋一類神秘莫測的近地天體-地球的特洛伊(Trojan)小行星。研究人員表示,此次搜尋或許能探測到地球的原初組成成分。 地球的特洛伊小行星被地球重力控制在拉格
人類能否阻止小行星撞地球?
有小行星要撞向地球?這樣的消息一旦出現,多多少少總會讓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略感恐慌。事實上,雖然每年有大量小行星撞向地球,但絕大部分都在地球大氣層中分解。不過,小行星撞地球的風險理論上確實存在。 據美國行星學會介紹,目前關于防止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技術存在多種思路,極端方式是核爆,比較溫和的方式是讓
小行星撞擊地球!就在這月
一顆小行星于英國當地時間13號凌晨在穿越地球大氣層時摩擦燃燒,并在英吉利海峽上空發生爆炸,火光照亮了夜空。這一罕見現象在法國、英國等地均可觀測,并被不少網友拍下。據報道,這顆小行星被命名為Sar2667,直徑約為1米,屬于較小的流星體,不會對地球造成威脅。最初預計它將進入法國北部城市魯昂上空大氣層,
史上最近小行星15日掠過地球
據“中央社”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航行局(NASA)說,1個太空小行星將于2月15日挾帶等同于氫彈般的破壞力,掠過地球,屆時它與地球的距離將僅有約2萬7700公里,是目前所知最貼近地球的小行星。 這顆近地小行星2012 DA14與地球距離之近,足以進入地球同步軌道氣象
地球毀滅?美國觀測到危險小行星
一個國際團隊使用智利托洛洛山美洲天文臺Víctor M.Blanco 4米望遠鏡上安裝的暗能量相機(DECam),發現了3顆隱藏在太陽強光中的近地小行星(NEA),其中一顆是過去8年來發現的對地球具有潛在威脅的最大天體。相關論文近日發表于《天文學雜志》。 這些難以捉摸的近地天體潛伏在地球和金星軌
NASA發布“日照地球”太空照片
9月14日消息,美國宇航局(NASA)日前發布了國際空間站宇航員5月份太空行走時拍攝的照片。在照片中,陽光明亮,國際空間站的一部分和地球地平線都清晰可見。
俄擬發射航天器撞小行星-防止小行星撞地球
據美聯社報道,俄羅斯航天局局長12月30日表示,該局擬考慮向一顆“大個子”的小行星發射航天器,將這顆小行星撞離自己的軌道,從而防止它們與地球相撞。 俄航天局局長安納托里·波米諾夫(Anatoly Perminov)表示,20年后小行星“阿波菲斯”(Apophis)可能撞擊地球,俄方將在近期
美國宇航局擬將人類送往近地小行星
據美國宇航局網站報道,美國科學家通過研究認為,把人類送到近地小行星,進行科學研究活動比發射無人探測器更有效,而且是可行的。?據報道,進入21世紀,在繼把人類送入距離地區210英里的國際空間站之后,美國宇航局又在考慮重新把美國人送上月球。但是,浩瀚的宇宙還有很多值得人類去探索的空間。近來,一個由美國宇
又有一顆小行星將掠過地球
美國航天局下屬噴氣推進實驗室10月11日發布消息稱,一顆小行星將于美國東部時間12日6時50分(北京時間18時50分),與地球“擦肩而過”,但不會對地球造成任何威脅。 此前有兩顆小行星于9月8日剛剛安全地飛掠地球。噴氣推進實驗室介紹說,12日將近距離飛掠地球的這顆小行星編號為2
科普:人類能防止小行星撞地球嗎?
新華社華盛頓11月24日電 有小行星要撞向地球?這樣的消息一旦出現,多多少少總會讓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略感恐慌。事實上,雖然每年有大量小行星撞向地球,但絕大部分都在地球大氣層中分解。不過,小行星撞地球的風險理論上確實存在。據美國行星學會介紹,目前關于防止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技術存在多種思路,極端方式是核爆
月球環形山揭示小行星“愛地球”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隨著太陽系變得越來越古老和穩定,小行星和彗星與地球和其他行星相撞的頻率也一直在穩步下降。但是一項新研究顯示,在過去的3億年里,“天外來客”撞擊地球的次數增加了2.5倍。 地球表面布滿了過去10億年形成的撞擊坑,但古老隕石坑比年輕的隕石坑要稀少,這被歸因于板塊構造、火山活
科技大觀:太空采礦不是天方夜譚
近日,盧森堡宣布了“太空資源”長期項目,目標是開采以近地小行星為主的太空天體上的礦石資源。作為歐洲第一個籌備太空采礦的國家,盧森堡希望為此建立更完備的法律規范,技術上可能會與美國企業合作。 歐洲“袖珍王國”盧森堡的太空工業歷史悠久,衛星通信業是其經濟的三大支柱之一。盡管地球上的礦產資源非常豐富
一周太空圖片精選-小行星穿越蝌蚪星云
北京時間5月21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網站報道,國家地理網站刊登了本周公布的一組太空照片,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后空翻、撒哈拉沙漠夜空壯觀的銀河系以及小行星穿越星云等榜上有名。1. 亞特蘭蒂斯號后空翻 亞特蘭蒂斯號后空翻 如圖,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捕捉到的這張照片
美科學家稱核彈是阻止小行星撞地球最好選擇
一顆巨型小行星正與地球“擦肩而過” 據美國宇航局太空網6月27日報道:利用核彈打掉一顆正向地球快速飛駛而來的小行星,似乎只是好萊塢大片里的故事情節。但是據研究小行星和尋找阻止地球撞擊事件發生方法的科學家表示,事實上它很可能會成為解決潛在災難性事件的可行性方案。 7月10日,
地球之水或源自太陽系邊緣小行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30.shtm 科技日報北京8月17日電 (記者劉霞)日本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學》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分析了隼鳥2號探測器從小行星“龍宮”收集的稀有樣品后發現,地球上的水可能是由太陽系
近地小行星近距離飛掠地球
國際小行星預警網(IAWN)和國際小行星中心(MPC)發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的近地小行星2020 FL2于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04時38分24秒在0.38地月距離(約14.4萬公里)飛掠地球。 2020 FL2是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于北京時間3月19日23時31分46秒新發現
月球隕石坑揭示小行星撞擊地球歷史
研究月表可以更好地揭示地球歷史。一個國際天文學團隊日前發布公報說,他們計算了近10億年內月表隕石坑的年齡,并與地球上相同時間線上的隕石坑比較,認為小行星撞地球的頻次過去3億年內顯著增加。 利用美國航天局“月球勘測軌道器(LRO)”上的熱輻射計,美國西南研究院等機構研究人員測量了月表的熱輻射。相
小行星“佛羅倫薩”將與地球擦肩而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消息稱,9月1日,在距離地球大約700萬公里的地方,一顆被命名為“佛羅倫薩”的大型近地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NASA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測量發現,它的直徑約為4.4公里。 NASA近地對象研究中心(CNEOS)負責人保羅·科達斯說,自從NASA發現和跟蹤近地小行
NASA確定一顆小行星下周掠過地球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7日確認,一顆近似半個足球場大小的小行星將在下周掠過地球,將比一些人造衛星更加“親近”地球,但不會發生撞擊地球的“天幕危機”。無撞擊地球危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科研人員說,這顆小行星直徑大約45米,可能在格林尼治時間15日19時(北京時間16日3時),以大約每小時2
“抓”一顆小行星來挖寶
據《悉尼先驅晨報》近日報道,澳大利亞正計劃大力發展小行星采礦,一方面是希望獲取自然資源,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從龐大的太空產業分得一塊“蛋糕”。 捕獲小行星是采礦公司的下一個前沿領域圖片來自《悉尼先驅晨報》 但專家也表示,小行星采礦面臨很多問題,除了技術上的,還包括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等。 成立小
一顆大如辦公室小行星明天掠過地球
據26日報道,美國有實驗室發現,一顆小行星將于明(27)日中午在距地球8000英里的太空中掠過,其大小“如一個辦公室”,較以往貼近地球的小行星大至少一倍。然而,專家表示即使小行星撞上大氣層,最多只會在大爆炸后瓦解,不會墜落地面引發大災難。 麻省理工學院實驗室以追蹤小行星的專用望遠鏡,于上周
太空太陽能未來有望服務地球
收集太空中的太陽能用于地球的構想已有70多年的歷史。早在1941年,艾薩克?艾西莫夫(Isaac?Asimov)就出版了短篇小說《原因》,講述了在空間站中使用微波收集太陽能的故事。 太空中收集太陽能的優點在于可以避免太陽能通過大氣層時被空氣吸收,事實上,太空采集的
外太空離地球或許沒那么遠
摘星星變得稍微容易一些了。一項最新研究提出,地球大氣層和外太空之間的界線——被稱為卡門線——比科學家此前認為的近20公里,或者說近20%。盡管最新定義對于發射火箭和太空飛船不會產生影響,但它或能幫助澄清未來幾年有關太空政策制定的法律爭論。 【《科學》相關報道】 時至今日,大多數科學家認同外太空
逮個小行星給你用-科學家打算用空氣制動實現精準捕獲
在小行星家族中,那些運動軌道與地球軌道相交的近地小行星,因具有一定的可達性,能夠提供太陽系形成和演化的關鍵信息,這一價值已成功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并由此開展了一系列針對小行星的探索任務。 此外,科學家認為近地小行星可提供若干有用資源,用于支持未來的太空活動,如航天器推進劑制造和支持生命的消耗
美專家預測5500萬噸小行星年底將與地球擦肩而過
小行星YU55將于今年底從地球附近飛過 北京時間5月6日消息,據《每日電訊報》報道,據美國宇航局專家預測,一顆重達5500萬噸的小行星今年底將會從地球附近經過。 這塊太空巖石的直徑大約是0.25英里(0.40公里),11月它將從地球和月球之間經過,屆時利用小型望遠鏡就能觀測到它。
新研究稱地球水源或來自太陽
據29日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志上的論文,英國格拉斯哥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發現,地上的水可能來自“天上”——太陽。太陽風由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主要是氫離子)組成,在太陽系早期撞擊地球的小行星所攜帶的塵埃顆粒表面產生了水。 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空間科學技術中心主任菲爾·布蘭德表示,與太陽系中的其
保衛地球新時代:美國宇宙飛船成功撞擊小行星
·這次撞擊是人類首次行星防御實驗,目的是測試我們是否有能力重新定向對地球具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的路徑。·太空望遠鏡將觀察這次撞擊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了小行星的運動,可能需要幾個月才能全面了解結果。如果一切如預想那樣,撞擊將會讓目標小行星的轉動周期縮短幾分鐘,雖然不多,但可以讓未來可能撞上來的小行星繞過地球
“先下手為強”-聯合國將采取小行星防御計劃
發生在今年2月份的俄羅斯隕星事件造成上千人受傷,而全世界的宇航機構居然和普通民眾一樣,都是通過互聯網手段了解此事的。據《科學美國人》在線版10月29日一則消息稱,聯合國已決定不再容忍這種情況,聯合國大會現已批準由幾名宇航員提出的小行星防御計劃方案,將設立組織以便在成員國之間分享潛在威脅
“絲川”小行星微粒具有與地球隕石類似特征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研究人員日前在于美國得克薩斯州伍德蘭茲舉行的“第42屆月球與行星科學大會”上宣布,他們確認日本“隼鳥”號小行星探測器從“絲川”小行星帶回的巖石微粒與落在地球的一些隕石具有類似特征。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研究人員與美國研究人員合作,對“隼鳥”號探測器密封艙回收容器
一顆公里直徑小行星19日飛越地球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李明濤研究員18日發布一項小行星觀測預報說,一顆公里直徑、代號為1994 PC1的近地小行星,將于北京時間19日清晨5點51分飛越地球,但不會對地球產生任何威脅。? ? 他表示,這次飛越是未來100年內,1994 PC1小行星最接近地球的一次。其此次飛越最近距離地球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