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我參觀了被評為“綠色北京新八景”之一的北京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園區內建有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醫療垃圾焚燒廠、餐廚垃圾處理廠等。2002年建成、日處理能力1000噸的垃圾填埋場,現在已如同一座小山,“山坡”的四周都進行了綠化,很美,不知情的人會以為這是一座天然的山包。垃圾焚燒發電廠日處理生活垃圾1600噸,年處理生活垃圾53.3萬噸,每年余熱發電2.2億度,相當于每年節約7萬噸標準煤。餐廚垃圾處理廠采用高溫發酵生化處理技術,將餐廚垃圾加工制成有機肥料及生物蛋白飼料。 參觀中了解到,由于垃圾量太大,垃圾焚燒廠天天都是滿負荷生產,且因送來焚燒的垃圾并不完全是分類后的無用垃圾,因此,其中有不少可利用的資源化為灰燼,實在可惜。而餐廚垃圾處理廠日處理能力為400噸,但由于餐廚垃圾收集困難(多被小販收走),致使該處理廠每天處理的餐廚垃圾只有七八十噸,造成一部分設備閑置。 這使我對垃圾分類以及垃圾減......閱讀全文
不久前,廣州市志愿者給當地城管委送去了一只掛鐘,寓意“時光流逝,垃圾分類不能再拖。”某種程度上,人們送去的是一種期待,希望政府有關部門加快步伐。事實上,從2000年起,北京、廣州等8個城市就開始試點垃圾分類推廣工作,但10年已過,垃圾分類成效甚微,絕大部分
擁有2300萬常住人口的特大型城市——上海,每天的生活垃圾清運量高達兩萬噸,每16天的生活垃圾就可以堆出一幢金茂大廈,倘若垃圾分類處理無序,垃圾圍城并非危言聳聽。 日前,上海市積極探尋破解城市垃圾圍城之“道”,確定了新的生活垃圾分類標準: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干垃圾四類,并擬設分揀員
貴陽市人民政府印發《貴陽市2019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大數據管理云平臺,生活垃圾分類前端感知能力和中后端監督管控能力得到提升,各類宣傳活動廣泛開展,工作氛圍濃厚。全文如下: 各區、市、縣人民政府,高新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貴陽綜合保稅區、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管委會,
上世紀,未來學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預言:“繼農業革命、工業革命、計算機革命之后,影響人類生存發展的又一次浪潮,將是世紀之交時要出現的垃圾革命。”生產、消費、分解,這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循環。一個世界性難題隨之產生——“垃圾圍城”、“垃圾圍村”。 不管是從無害資源減量化、節約土地和資金的角度,
實際上,我國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已有10多年時間。2000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8個城市作為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拉開了我國垃圾分類收集的序幕。這些年來,我們取得了一定成效,垃圾分類意識有所增強,分類垃圾桶、垃圾處理設備等硬件設施得到提高。但從整體效果來看,垃圾分類工作推進緩慢,分類推廣仍
面臨土地資源的緊缺,垃圾處理無害資源減量化迫在眉睫,垃圾分類處理已無疑成為共識。政策助推作用下,全國各地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助推垃圾分類舉措快速發展。下面就一起來看看2017全國垃圾分類進程如何。 破局“垃圾圍城”之困 全國垃圾分類政策密集落地 上世紀,未來學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預言:“繼
不知不覺,2020年已過去2個多月,在過去的這段時間里,全國對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關注度居高不下,疫情防控攻堅戰成為全民首要任務!各個行業受疫情影響,在年后未能如期復工復業,一些正常上馬的環保項目節奏放緩。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環境影響評價行業分會秘書長蘇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雖然當前疫情對環保
餐廚垃圾引發利益驅動下的搶奪戰。 餐廚垃圾:是指賓館、飯店、餐館和機關、部隊、院校、企業事業單位在食品加工、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過程中產生的食物殘渣、殘液和廢棄油脂等廢棄物。 廚余垃圾:狹義的廚余垃圾是有機垃圾的一種,分為熟廚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飯、菜葉;生廚余垃圾,包括果皮、蛋
北極星固廢網獲悉,四川省政府發布《四川省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置工作方案》,在全省地級及以上城市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鼓勵縣級城市(含縣城,下同)、鄉鎮和農村因地制宜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文如下: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有關單位: 《四川省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置工作方案》已經
餐廚垃圾俗稱泔水、潲水,即殘羹剩飯,是城市固體垃圾中有機垃圾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廚垃圾已經成為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生活垃圾結構中,餐廚垃圾的占比為30%~50%,清華大學固體廢物污染控制及資源化研究所的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城市每年產生6 00
如果不加強垃圾分類,我們的城市、我們的生活將被垃圾包圍,這并非危言聳聽。 請看一組數據,2004年海口日產垃圾900多噸,2010年增加到1200多噸,而到今年已經達到1700多噸。由于垃圾的飛速增長,顏春嶺垃圾填埋場已不堪重負,海口垃圾焚燒發電廠也在不斷擴張產能。 早在2000年
近年來,垃圾分類制度已經在國內部分地市推行,垃圾分類工作試點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目前,全國46個重點城市垃圾分類工作試點正在進行,各地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有力領導下,社會各界群策群力的努力下,積極探索垃圾分類工作長效管理機制,取得了好的成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1生活垃圾分類
摘要:近期垃圾分類政策密集出臺,主席表態+國常會修訂《固廢法》+部委制定時間表,政策表態明確。1)近日習主席對垃圾分類工作做出重要指示。2)6月5日,國常會通過固廢法修訂草案,垃圾分類寫入其中。3)6月6日,住建部等發布《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垃圾分類工作時間
陳建華等市領導頻繁下區推廣垃圾分類。資料圖片 今天上午,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部署動員大會在中山紀念堂召開。面臨“垃圾圍城”的困境,廣州意圖打響一場全民參與的垃圾分類“人民戰爭”,為城市的未來“解圍”。 據了解,在今天舉行的全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部署動員大會上,副市長謝曉丹將作推進
昨天是廣州市召開全市垃圾分類處理部署動員大會的第100 天,廣州市市長陳建華專程調研全市垃圾分類處理情況,實地走訪了3個垃圾分類試點社區,并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相關部門的工作匯報和來自媒體、專家、民意代表的意見和建議。陳建華強調,廣州要緊緊圍繞新型城市化發展目標,精心謀劃,科學組織,全力推進
日前,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四川省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置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將全省城鎮生活垃圾分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余垃圾(也可稱為餐廚垃圾,下同)和其他垃圾”四種基本類型,確保有害垃圾單獨投放,努力提高可回收物和廚余垃圾的單獨投放比例。同時,全地域、全流程、全門類推進生活垃圾
新一輪垃圾分類大戰的號角即將吹響。7月10日,廣州將召開全市垃圾分類動員大會。而在本次大會召開以前,廣州各區(縣級市)也推出了垃圾處理的新舉措、新思路。 昨日,記者獲悉,“垃圾不落地”、“垃圾費按袋計量”、“廚余專袋投放”等多項新政策也相繼“落地”,新的試點小區也陸續面世。
近日,通州區玉橋街道垃圾分類綠色承諾活動啟動,近千名居民簽署綠色承諾書,踐行垃圾減量分類,以身作則進行日常監督。據了解,作為第一批全國垃圾分類處理試點城市,北京市2000年開始進行,距今已有14個年頭。從2010年至今,北京的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已從600個增加至近3000個,今年還將增加500個,
垃圾分類 廣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4月施行 處罰 個人:不按規定分類投放城市生活垃圾,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以每次50元罰款。 單位:不按規定分類投放城市生活垃圾,處以每立方米500元罰款。 目標 今年:垃圾分類率力爭達50%。 明年:建立完善的垃圾分類收集處理系統。
廣州南華西街擺放的分類垃圾桶(資料圖片)。 廣州市城管委主任、書記李廷貴。 今年年底前,全市12個區(市)將增加至131條街道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其中重點抓好50條先行推廣實施街道、100個先行推廣實施生活小
據環境保護部發布的《2015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統計,2014年,全國244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超過1.6億噸(不包括循環利用價值較高的再生資源)。其中,廣東省產生量1860萬噸,廣州市產生量430.2萬噸(回收再生資源總量約250萬噸)。 面對“垃圾圍城”的難題,經
作為全國首批8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南京10年之后仍陷“垃圾圍城” 如何打通垃圾回收產業鏈 ● 垃圾前期分類,后期運輸處理混裝在一起,挫傷居民積極性 ● 300噸廢電池堆在倉庫內,十年來一直不知如何處理 ● 餐廚垃圾專業化處理等觸及餐館利益鏈,阻力相當大 ● 分類牽涉環保、商務、發改
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公布《關于轉發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四川省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實施方案》指出,到2020年底,四川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規和標準體系,全省普遍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在成都、德陽、廣元城區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圖片來
●垃圾分類要做到分類投放、分類運輸、分類處置,需要廣大公眾積極參與,無論是設備采購還是深入宣傳,都需要資金投入 ●垃圾分類的過程中,涉及到很多利益相關方,由于缺少激勵和協調機制,難以形成合力 ●用2~5年時間推動強制分類工作,明確規定垃圾的分類,制定出指導操作性強的分類說明。在此過程中,必須
我國城市人均年“產”垃圾440千克,年均總“產量”1.5億噸,由于實施處理的垃圾只占垃圾總量的很少一部分,有1/4的城市已再無適當場所堆放垃圾。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又一次將垃圾問題列為重點議案和提案。 垃圾處理涉及各方利益,政府如何設計垃圾處理政策,公眾如何落實垃圾分
如果問你,2020年,生態環境改善方面,你每天隨手能做的一件“小事”是什么?答案無疑是垃圾分類。往小里說,這是一種生活習慣的改變;往大里說,隨著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實施,對垃圾進行分類從而促進垃圾資源減量化將不再是盡義務,而是變為法規層面的強制,以嚴肅執法喚醒文明
垃圾分類已然成為時下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不僅成為大家茶余飯后的談資,似乎也成了創業者的新風向標,不少資本聞風而動,有關垃圾分類的項目也是層出不窮。 在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看來,垃圾分類帶來的產業“新藍海”已經悄然而至。那么,垃圾分類是不是迎來了風口?市場到底有多大?創業公司的機遇又在哪兒?
一袋難登大雅之堂的垃圾,攪動著城市的神經。 來自上海的消息,該市將倡導生活垃圾“干濕分離”——之前實行的“垃圾四分法”簡化為按照“廚余果皮”(濕)、“其他垃圾”(干)進行分類投放。 消息引人關注的背后,是城市中日益堆集的生活垃圾處理難題。 2000年,原建設部公布首批生活垃圾分
核心提示 國內首部城市垃圾分類管理法規――《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于近日出臺,并將于4月1日起正式實施。按照廣州市的計劃,今年廣州的垃圾分類率力爭達到50%,2012年將建立完善的垃圾分類收集處理系統;市民只需從最基本的干、濕垃圾分類做起…… 居民只需把干、濕垃圾分開即可 “
目前,主城區生活垃圾日均收運量為6600噸。近年來,主城區生活垃圾年均增長率約10%,預計到2020年,在不采取減量化措施的情況下,主城區生活垃圾日清運量將達到1.2萬噸。屆時,我市垃圾處理能力將面臨嚴峻考驗。 8月5日,市政府召開“規范整治主城區建筑垃圾密閉運輸、垃圾收運系統清潔工程建設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