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染色饅頭、假薯粉、三聚氰胺……近來食品安全事件頻頻曝光,食品安全問題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就這些問題,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勇昨日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總體穩定向好,問題仍然不少”,但和中央的要求相比,和群眾的期待相比,和發達國家的水平相比,我國食品安全狀況和水平還存在著差距。 焦點 1 皮革奶牛肉膏問題被夸大 記者:我國2010年蔬菜、畜產品、水產品檢測的合格率都在96%以上,而老百姓卻感嘆“還有什么敢吃的”?實際的情況與大家的感覺為何會有這樣的落差? 張勇(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首先,食品安全領域的確存在不少問題,新聞媒體、互聯網也多有報道和反映。總體來看,這些報道可以分為兩類,一些是客觀反映存在的問題,如瘦肉精、染色饅頭等;還有的則是夸大其辭或沒有事實依據,如對圣元奶粉、皮革奶、牛肉膏等問題的報道,最后經核查屬夸大或不實。這......閱讀全文
“食”面埋伏 食品安全熱點“九問”——訪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勇 瘦肉精、染色饅頭、假薯粉……近來食品安全事件頻頻曝光,食品安全問題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究竟怎樣?應該怎樣全面認識當前的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事件頻
中國是食品生產和消費大國,13多億人每天吃掉200萬噸食物。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問題,百姓關注,高層重視。今年以來,面對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國政府展開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攻勢,整肅食品安全。資料圖:2011年5月10日,記者在重慶市公安局獲悉,當地警方嚴查食品安全犯罪,連續
餐桌上最普通的饅頭終于成為有害食品大家族中的新成員。 讓無辜的饅頭蒙羞的是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 4月11日,該公司違規加工生產的饅頭被曝光。其違規行為至少有兩條,一是在面粉中非法添加山梨酸鉀、色素、甜蜜素等食品添加劑,這些食品添加劑都是明令禁止在饅頭類產品中使用的。二是將超過保質期的饅頭回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2011上半年我國食品安全亂象頻出,從“瘦肉精”到“染色饅頭”,從“毒血旺”到最近的“黑心烤鴨”,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刺痛我們的神經,更拷問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制度。為保障食品安全,中國政府積極應對重拳頻出,出臺了一系列整治措施,打響了史上最為嚴厲
陳君石 ■ 對話動機 瘦肉精、染色饅頭等非法添加事件之后,又出現染色花椒。近來食品安全事件頻頻曝光。5月13日,衛生部公布了《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等4項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標準中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不得掩蓋食品腐敗變質、不得掩蓋食品本身或者加工過程中的質量缺陷。 目
一方面,"一滴香""瘦肉精""硫磺姜"""染色"饅頭"……樁樁事件觸目驚心;另一方面,"刑法修正案加大打擊食品安全犯罪力度""食品安全納入官員考核""食品安全宣傳周"……項項舉措勢大力沉第二屆中國食品安全高層論壇3日下午公布的2011中國食品安全網絡輿情監測紅黑兩榜,讓食品安全問題再次成為公眾關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巡視員、食品安全法起草負責人李援在食品安全法實施兩周年之際表示,兩年來,我國沒有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但是近期發生的“染色饅頭”等食品安全事件暴露出食品檢驗環節還存在安全隱患。 從“三鹿奶粉”事件,到雙匯“瘦肉精”事件再到上海“染色饅頭”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主任李克強出席全國嚴厲打擊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并講話。他強調,要切實解決影響食品安全的突出問題。 李克強說,食品問題無小事,保障安全是大事。這直接關系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近期發生并
資料圖片 在中國西部城市蘭州的一家超市里,“食品安全員”張磊每天早上8點準時開始工作,逐一檢查所有生鮮肉、乳制品等食品的安全狀況,并登記備案。 他要檢查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及時清理變質、過期食品,還要核對食品生產廠家的資質如食品衛生許可證、食品檢驗報告等。
第二屆中國食品安全高層論壇3日下午在北京舉行,2011中國食品安全網絡輿情監測榜同期揭曉。 2011中國食品安全網絡輿情監測榜包括食品安全正向經驗和反向教訓的紅黑兩榜。由網友對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間有關食品安全的網絡事件投票評選得出。 “紅榜”十大事件
2011年5月初,北京市衛生局要求,5月底前,北京餐飲單位必須公示其自制火鍋底料、自制飲料和自制調味料中用到的食品添加劑名稱。 在很多食品安全事件中,食品添加劑與非法添加物被混為一談,食品添加劑成了“替罪羊”。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在傳播過程中被誤導、歪曲、發酵了,食品添加劑正遭遇“
摘要 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質基礎,隨著近年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無營養乳粉、染色饅頭、墨汁粉條、蘇丹紅、三聚氰胺、瘦肉精、防腐劑等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當前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因此,對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探討,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文章簡單闡述了食品安全問題;并基于當前嚴竣的安全形勢,探討了食
據報道,重慶近日查獲1250公斤含有國家明令禁止添加的福爾馬林(甲醛水溶液)的血旺。“甲醛血旺”早在兩年前就被當地媒體揭露過,卻一直沒得到根治,甚至成為業內公開的秘密大行其道。 接連曝光的食品安全問題,讓大家對表面上色香味俱全的各類食品幾乎喪失了基本的安全信心。從三聚氰胺奶粉到化學火鍋底料,從
今年8月份,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因為“地溝油回到餐桌不可能”的言論,曾遭到口水。昨天(10月17日),孫寶國作為南京市科協舉辦的“2011年南京市科協年會”特邀院士,為大家作了一場《食品添加劑與食品安全》的報告。孫寶國列舉了“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一滴香事件”“上海染色饅
正當瘦肉精、染色饅頭等問題人人喊打之際,三聚氰胺的“幽靈”再次現身:最近,重慶警方查獲從內蒙古輾轉來渝的三聚氰胺含量超標的“問題奶粉”2.6萬多公斤。不法商家以低于市場價近萬元的價格“攻陷”零售商,“問題奶粉”險些被制成兒童喜愛的冰糕進入市場。 ■ 事件 “問題奶
讓豬肉變牛肉的神奇“牛肉膏”近來引發網民廣泛關注和熱議。“牛肉膏”是否能讓豬肉變牛肉?“牛肉膏”對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是否有害?這一事件又暴露出目前食品安全監管的哪些漏洞? 調查一 無法使豬肉變牛肉 >>網事 百度搜索“牛肉膏”,相關詞條已達近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但近幾年,從“瘦肉精豬肉”、“蘇丹紅鴨蛋”、“三聚氰胺奶粉”,到近期的“染色饅頭”、“墨汁粉絲”、“毒豆芽”、“牛肉膏”,食品安全問題頻頻曝光,且大多與添加劑密切相關,乃至于時至今日,食品添加劑儼然成了公眾眼中的“洪水猛獸”;乃至于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嚴厲
全國食品安全周近日舉行,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聘請專家通過展覽演示、科普座談等形式,向公眾講解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相關知識,針對公眾提出的“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是否必要”等公眾關心的問題,中國疾控中心營養專家劉兆平說,食品添加劑不等于非法添加物,規范使用不會危害人體健康。 現
2012年3月27~28日,由北京食品學會、北京食品協會聯合主辦的 “第五屆中國北京國際食品安全高峰論壇(CBIFS)”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本屆大會主要內容由主論壇、專題研討會和產品展示會三部分組成。邀請來自中國食品安全行業的政府官員、企業領導及科學技術領域的60余位知名專
1月10日,全國工商系統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上表示,2012年,工商部門將開展農村食品市場、乳制品市場、食用油市場等食品市場六項整治活動,并對去年查處的食品違法犯罪活動予以通報。 ●食品市場六個專項整治 ◎在農村食品市場專項整治行動中,工商部門將以城鄉
下關糧油市場的過期大米竟然被“喬裝打扮”后送到作坊做酒釀,南京工商和質監等部門昨天對這一違法行為進行了查處,數十袋過期大米被封存。執法人員表示,這種由過期米制成的酒釀含有讓人體致癌的有害物質。 30多袋換裝米送進酒釀作坊 工人說,做出來的米酒不是給人吃的,旁邊的招牌卻寫著:銷售甜酒釀、冰酒釀
新聞背景 2011年4月9日―11日,英國媒體連續報道了瑞典科研人員的研究報告,稱某些歐洲知名品牌嬰兒食品中的砷、鉛、鎘等重金屬含量高于母乳。 4月13日,某晚報刊登報道《雀巢否認米粉含砷是因在華標準“寬”幾百倍?》,質疑雀巢在我國和國外實行兩套標準。此后,該文被各網站廣為轉載。 4月17
雖然“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但2400多種產品中,有國標或行標的不足500種,“違禁和易濫用”名錄中,超過一半尚無檢測方法 “公司營業額從過去的每天8000多元,降到了現在的3000元左右。”華北地區最大的干果調料市場新發地的一位食品添加劑的經銷商近日告訴記
從“三鹿奶粉”到雙匯“瘦肉精”,從“染色饅頭”到貴州“石灰雞”……接二連三與食品添加劑有關或“貌似”有關的食品安全事件,讓百姓感到不安,甚至“談添加劑色變”,人們不禁要問:“我們還能吃什么?”一項資料顯示,目前我國食品添加劑有23個類別、2000多個品種,其中香料、香精類就達1800多種。食品添
有著“史上最嚴農藥殘留國家標準”之稱的《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2014)標準,于8月1日起正式實施。 據權威媒體報道,這一新版標準“規定了387種農藥在284種(類)食品中的3650項限量指標,較現行標準增加了65種農藥、43種(類)食品、1357項限量指標”,被認為“基本
從“染色饅頭”到“牛肉膏”、“毒豆芽”、“染色芝麻”、“硫磺姜”、“化學醋”、“水銀刀魚”……這個4月,食品安全問題似乎扎堆兒出現。21日,關于牛肉膏問題的質疑余音未落,廣東佛山又爆出在豬肉中摻入硼砂等有毒原料假冒牛肉的惡性案件,涉案假牛肉數量達1.6萬多公斤!有評
【編者的話】 從三聚氰胺到瘦肉精,從地溝油到染色饅頭,問題食品此起彼伏。 我們不禁要問,屢屢強調嚴厲打擊,為何卻是按下葫蘆浮起瓢?食品安全問題,到底如何整治? 繼“追問保障房”之后,人民網強國論壇和人民日報社會版聯合主辦的“追問·民生”系列再次策劃了“追問食品安全”,相關專家應邀
2011歲末網友們盤點了很多熱詞,比如:控/hold住、傷不起、起云劑、虎媽、政務微博、北京精神、走轉改、微電影、加名稅、淘寶體、云電視等新詞匯。媒體也評出了日本地震、康菲溢油、南方先旱后澇的極端天氣、7.23動車事故、小悅悅與路人、校車事件、郭美美與紅十字會、建黨90周年、‘十二五’開局、天宮
衛生部今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2011年我國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與發展情況。其中在食品安全方面,衛生部組建由食品污染物、微生物、食品添加劑、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等10個專業分委員會,共350余名醫學、農業、食品、營養等方面權威專家組成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目前衛生部正在全國建立食品添
“食源性疾病已成我國頭號食品安全問題”,4月19日,在中國科協舉辦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全球視野下的食品安全”會上,多位權威專家在強調食品安全重要性的同時,也解讀了大眾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誤區。 擔憂1 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 靠不靠譜? 食品安全是一個全球高度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