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和感染它們的病毒正在進行一場與生命本身一樣古老的分子軍備競賽。進化為細菌配備了一系列可靶向并破壞病毒DNA的免疫酶,包括CRISPR-Cas系統。但是,殺死細菌的病毒(也稱為噬菌體)已設計出了它們自己的工具來幫助它們戰勝這些最強大的細菌防御。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引人注目的新策略,一些噬菌體采用這種新策略來避免成為這些DNA切割酶的下一個受害者:在感染細菌后,這些噬菌體在細菌宿主內部構建了一種難以穿透的“區室”,從而保護脆弱的噬菌體DNA免受這些抗病毒酶的侵害。這種類似于細胞核的區室是迄今為止在病毒中發現的最有效的CRISPR屏蔽層。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bacteriophage nucleus-like compartment shields DNA from CRISPR nucleases”。圖片來自Nat......閱讀全文
近日,頂尖學術期刊《科學》推出了“變革生物學的技術”特刊,為我們詳細介紹了數種目前正在給生物學領域帶來革新的重磅技術。在今天的這篇文章里,藥明康德微信團隊為各位讀者朋友們整理了其中關于CRISPR/Cas的內容,一道展望它能如何指引基因工程的未來。 CRISPR-Cas基因編輯系統的多樣性、模
麻省總醫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新一代的基因組編輯系統,可大大降低生成不必要的、脫靶基因突變的風險。在發表于《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雜志上的一篇論文中,作者們報告稱,一種新型的基于CRISPR的RNA引導性核酸酶技術通過利用兩條引導RNAs,大大降低了在錯誤的位
七月十五日,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Human Gene Therapy》發表綜述文章,提出了CRISPR/Cas傳遞載體所面臨的挑戰,并指出了非病毒載體所發揮的潛在作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魏于全是本文共同作者之一。魏于全目前是四川大學副校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
具有敲除或突變等位基因的人類多能干細胞(hPSCs),可以通過定制設計的核酸酶產生。轉錄激活因子樣效應物核酸酶(TALENs)和成簇規律間隔短回文重復序列(CRISPR)-Cas9核酸酶,是編輯hPSC基因組最常用的技術。 1月6日,Cell子刊《Cell Stem Cell》在線發表了來自哈佛
基因編輯技術是指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實現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插入等。自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問世以來,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并相繼在2012、2013、2015和2017年被Science雜志評為十大科學進展之一。因此,CRISPR/Cas9以其操作簡便和成本低廉等優勢受到了眾多
基因編輯技術是指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實現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插入等。自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問世以來,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并相繼在2012、2013、2015和2017年被Science雜志評為十大科學進展之一。因此,CRISPR/Cas9以其操作簡便和成本低廉等優勢受到了眾多
日本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光活化的Cas9核酸酶來控制CRISPR誘導的基因編輯,一個“開關”即可激活。這個光激活的Cas9核酸酶可以為研究者在RNA誘導的核酸酶研究上提供更大的空間和時間的控制。這篇研究在線發表在最新的Nature Biotechnology中。 來自加州大學的干細胞生物學
來自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利用一種RNA導向的Cas9核酸酶在哺乳動物細胞和斑馬魚胚胎中有效實現了位點特異性基因編輯。相關論文“Genome editing with RNA-guided Cas9 nuclease in Zebrafish embryos”發表在3月26日的《細胞
在2013年,來自麻省總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使用CRISPR-Cas RNA引導性核酸酶的一個重要局限:會在預期靶點以外的位點上生成多余的DNA突變。此后陸續有研究直接說明了CRISPR/Cas9存在嚴重的脫靶性,即該技術可以發生非特異性切割,引起基因組非靶向位點的突變,這樣會造成研究結果的不確定
來自意大利San Raffaele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人類造血干細胞(HSC)成功實現了靶向基因組編輯,這一突破性的成果發表在5月28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 基因治療為一些因基因缺陷引起的遺傳性疾病提供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然而傳統的方法是采用一種遺傳工程載體將突變基因的一個功能
2017年十大科學突破中,“精準定位的基因編輯”榜上有名,研究人員修改了基因編輯工具,做到“精確到點”的修改,這使得基因“剪刀”在未來可能撬動更大的市場。 軟軟的、十幾納米大小,核酸酶的“微觀照”更像一大團“棉花糖”。百科上這樣介紹它:它的發現和采用,使基因的“編輯”,包括插入、刪失、融合等操
2017年十大科學突破中,“精準定位的基因編輯”榜上有名,研究人員修改了基因編輯工具,做到“精確到點”的修改,這使得基因“剪刀”在未來可能撬動更大的市場。 軟軟的、十幾納米大小,核酸酶的“微觀照”更像一大團“棉花糖”。百科上這樣介紹它:它的發現和采用,使基因的“編輯”,包括插入、刪失、融合等操
生物通“核心刊物”欄目創辦于2002年,主旨在于向國內專業人士展示科研核心刊物,以及生命科學領域雜志每期重點內容,為讀者呈現精彩紛呈的國內科研動向,和重大科研進展。目前包括《遺傳》、《中國生物工程雜志》、《科學通報》等重點期刊,也歡迎生物類期刊聯系合作(聯系郵箱:journal@ebiotrad
CRISPR/Cas系統是目前發現存在于大多數細菌與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種后天免疫系統,其以消滅外來的質體或者噬菌體并在自身基因組中留下外來基因片段作為“記憶”。 CRISPR/Cas系統全名為常間回文重復序列叢集/常間回文重復序列叢集關聯蛋白系統(clustered regularly inte
DNA編輯技術CRISPR近年來風生水起,已經開始取代了其它基因組編輯工具,如鋅指核酸酶和 TALENs等。不過目前科學家們對于這一技術中的RNA引導核酸內切酶:Cas9了解的還不夠多,如果能更精確的掌握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深受研究人員的喜愛,那么它為什么如此優秀呢? 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repeats)規律成簇間隔短回文重復;Cas9(CRISPR associated nucle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不到5年時間里,基因編輯技術CRISPR已經使現代生物學的面貌和發展節奏發生了革命性改變。這種技術在能夠發現、去除并取代遺傳物質,自2012年首次報道至今,科學家已經發表了超過5000篇涉及該技術的論文。生物化學研究者擁抱這項技術,希望用其創
2018年11月,中國科學家賀建奎聲稱世界上首批經過基因編輯的嬰兒-一對雙胞胎女性嬰兒---出生。他利用一種強大的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對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進行修改,使得她們出生后就能夠天然地抵抗HIV感染。這也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這條消息瞬間在國內外網站上迅速發酵,
目前的抗病毒療法還不能治愈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成功根除HBV需要滅活病毒的基因組,其主要存在于宿主細胞,作為游離共價閉合環狀DNA(cccDNA),在較小的范圍內,作為染色體整合的序列。然而,新型設計酶,如CRISPR/Cas9 RNA引導的核酸酶系統,為直接攻擊HBV基因組的先進治療策
優秀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深受研究人員的喜愛,那么它為什么如此優秀呢?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repeats)規律成簇間隔短回文重復;Cas9(CRISPR associated nuc
通過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系統的組成型過量表達而產生的擬南芥突變體,通常在T1代是嵌合體。七月二十一日,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生物學權威期刊《Genome Biology》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利用卵細胞特異性的啟動子,來驅動Cas9的表達,并以很高的效率獲得了多個靶基因的非嵌合
工程化的T細胞療法通過實現與血液相關的癌癥(如白血病和淋巴瘤)的長期緩解,正在徹底改變癌癥的治療方法。這些療法涉及獲得患者的T細胞,對其進行“重編程”以攻擊癌細胞,然后將其轉移回患者體內。使用CRISPR-Cas9進行靶向基因滅活(敲除)可以增強T細胞活性,并具有擴大細胞治療應用的潛力。到目前為
基因敲除技術最新研究進展—|基因敲除技術|轉基因研究|基因克隆|基因靶向操作| 基因敲除 技術是建立在基因同源重組技術以及胚胎干細胞技術的基礎上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分子生物學技術。1987年Thompsson建立了完整的ES細胞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 。近年來新興起了ZFNs、TALENS、Cas9
基因敲除技術最新研究進展—|基因敲除技術|轉基因研究|基因克隆|基因靶向操作|基因敲除技術是建立在基因同源重組技術以及胚胎干細胞技術的基礎上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分子生物學技術。1987年Thompsson建立了完整的ES細胞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 。近年來新興起了ZFNs、TALENS、Cas9等多
CRISPR-Cas9在全球各地的實驗室中大放光彩,并且已經被應用到了臨床上且證明了其威力。但CRISPR-Cas9有其局限性:上個月末Nature Methods上的一篇“Unexpected mutations after CRISPR–Cas9 editing in vivo”就指出了在全
基因治療(Gene Therapy)是指將外源正常基因導入靶細胞,以糾正或補償缺陷和異常基因引起的疾病,以達到治療目的。目前已在癌癥、遺傳性疾病如地中海貧血,鐮刀狀貧血癥、血友病及先天性黑蒙癥等多種疾病中表現出巨大的治療潛力。基因治療以其一次給藥終身治愈遺傳疾病的獨特潛力讓一切不可能變為有可能。
基因治療(Gene Therapy)是指將外源正常基因導入靶細胞,以糾正或補償缺陷和異常基因引起的疾病,以達到治療目的。目前已在癌癥、遺傳性疾病如地中海貧血,鐮刀狀貧血癥、血友病及先天性黑蒙癥等多種疾病中表現出巨大的治療潛力。基因治療以其一次給藥終身治愈遺傳疾病的獨特潛力讓一切不可能變為有可能。
CRISPR/Cas已成為強有力的基因組編輯技術,并已成功地應用于 許多生物,其中包括幾個植物物種。然而,在植物中,基因組編輯試劑載體的傳遞仍然是一個挑戰。最近,來自清華大學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 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報道了一個基
基因編輯技術是指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實現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插入等。自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問世以來,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并相繼在2012、2013、2015和2017年被Science雜志評為十大科學進展之一。因此,CRISPR/Cas9以其操作簡便和成本低廉等優勢受到了眾多研究
1. Cell: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艷麗/章新政課題組從結構上揭示Cas13a切割RNA機制 doi:10.1016/j.cell.2017.06.050 CRISPR/Cas系統是目前發現存在于大多數細菌與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種免疫系統,被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在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