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敲除技術最新研究進展—|基因敲除技術|轉基因研究|基因克隆|基因靶向操作|基因敲除技術是建立在基因同源重組技術以及胚胎干細胞技術的基礎上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分子生物學技術。1987年Thompsson建立了完整的ES細胞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 。近年來新興起了ZFNs、TALENS、Cas9等多種基因高效靶向修飾和調控技術為主的基因敲除技術。2012年1月基因組編輯核酸酶技術的《Nature Methods>雜志評選為年度研究方法,2012年12月被Science雜志評為2012年度十大科學進展之一。這些基因敲除技術極大地提高了基因敲除的效率,且具有極高的基因敲除特異性,為研究基因功能創造了新的途徑必將極大地推動生物學、醫學研究的發展。現常用的基因敲除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 傳統基因敲除方法1.1 利用同源重組進行基因敲除基因敲除,又稱基因打靶,是一種遺傳工程技術,是在轉染細胞中發生外源打靶基因與核基因組目標......閱讀全文
CRISPR/Cas系統是目前發現存在于大多數細菌與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種后天免疫系統,其以消滅外來的質體或者噬菌體并在自身基因組中留下外來基因片段作為“記憶”。 CRISPR/Cas系統全名為常間回文重復序列叢集/常間回文重復序列叢集關聯蛋白系統(clustered regularly inte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哺乳動物(包括人類和小鼠)具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脂肪,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棕色脂肪的形態和功能有所不同,人體內的棕色脂肪分為兩類,典型的棕色脂肪(Brown Adipose)和米色脂肪(beige Adipose)。白色脂肪細胞內塞滿了脂肪分子(以甘油三酯的形式)用來儲存能量以備不時之需,而白色脂肪
6月17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6(第三屆)基因編輯研討會”在滬隆重召開。南京醫科大學特聘教授戴一凡為我們帶來了關于“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建立基因改造豬”的精彩報告。 戴一凡博士現為南京醫科大學特聘教授,江蘇省異種移植重點實驗室主任。戴一凡教授主要從事轉基因大動物和異種移植
生物通“核心刊物”欄目創辦于2002年,主旨在于向國內專業人士展示科研核心刊物,以及生命科學領域雜志每期重點內容,為讀者呈現精彩紛呈的國內科研動向,和重大科研進展。目前包括《遺傳》、《中國生物工程雜志》、《科學通報》等重點期刊,也歡迎生物類期刊聯系合作(聯系郵箱:journal@ebiotrad
本周,多項基因編輯重磅研究成果井噴式發布。從“新款”基因剪刀到體細胞克隆疾病模型猴的誕生以及治愈先天性失明等,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正在“兌現”造福人類健康的承諾。本周這些最新研究都有哪些亮點?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 張鋒團隊開發出第三種人類基因組編輯系統 CRISPR-Cas9是一個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自閉癥的研究進展匯總,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Cell Res:科學家利用猴子模型取得自閉癥研究新進展 自閉癥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發育紊亂疾病,主要癥狀為社交行為首先以及出現重復性的行為。目前全球范圍對自閉癥研究興趣越來越高,而且隨著大規模外顯子測序技術的發展,一些新型
偏頭痛是一種發病率很高的原發性頭痛。根據最新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在50歲以下的人群中偏頭痛已躍居致失能性疾病排行榜第一位,嚴重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偏頭痛的病理生理學機制尚不清楚,一般認為皮層擴布性抑制(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CSD)與偏頭痛先兆癥狀相關
在RNAi新藥開發領域,Alnylam Pharmaceuticals是備受關注的“明星公司”。2018年,該公司研發的Onpattro(patisiran)成為首款獲得FDA批準的RNAi療法。本周,FDA又提前批準了該公司的Givlaari(givosiran)上市,這是世界上第二款獲得FD
那是個帶“發卡”的姑娘,“酶少爺”回憶:“她的發卡攝人心魄,我忍不住追過去,擁她入懷。” 彼時,發卡姑娘正被“雙螺旋”糾纏。“別怕!”“酶少爺”利落揮劍,DNA雙螺旋就此解體、斷裂,咔咔聲不斷。 這個橋段,是用來形象地比喻上古時代細菌基因組的免疫記憶。“瓦解噬菌體、病毒的入侵”,百科資料顯示
【51/52】2019年4月4日,清華大學柴繼杰課題組、中科院遺傳發育所周儉民課題組和清華大學王宏偉課題聯合同期背靠背發表兩篇重量級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復合物的組裝、結構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關鍵分子機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兩篇文章分別是: "Li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徐華強,王明偉,浙江大學張巖及匹茲堡大學醫學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訊在Science發表題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Cell Stem Cell》雜志是2007年Cell出版社新增兩名新成員之一(另外一個雜志是Cell Host & Microbe),這一雜志內容涵蓋了從最基本的細胞和發育機制到醫療軟件臨床應用等整個干細胞生物學研究內容。這一雜志特別關注胚胎干細胞、組織特異性和癌癥干細胞的最新成果。
T細胞作為免疫系統中的重要組分和效應細胞,在抵抗細菌病毒等外來病原體和殺傷癌細胞等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本文為大家帶來近期關于T細胞的最新研究進展,與大家一些學習進步! 【1】Nat Immunol:在慢性病毒感染期間,殺傷性T細胞引發惡病質產生 DOI:10.1038/s415
近日,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Development cell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利用基于CRISPR-Cas9技術開發的載體系統在斑馬魚上實現了組織特異性基因敲除,這對于以斑馬魚為主要研究工具的科學家們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斑馬魚具有養殖方便、繁殖周期短、產卵量大、胚
《科學》期刊公布了2017年最令人類激動的10大科學突破,科學儀器界的朋友們,也許你正在使用其中的幾種科技繼續求索,其中,我們還看到了中國在量子通信方面的翹楚地位。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分享2017的這些美好時刻,希望2018全球在科學界求索的人們,帶給人類更多的驚喜。Top10冷凍電鏡標志年科技讓人
2014年7月3日,全國生物質譜學術報告會--生物質譜前沿技術邀請報告會在上海復旦大學隆重召開。此次活動旨在積極促進我國生物質譜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加強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特邀瑞士蘇黎世聯邦技術學院分子系統生物學
近日,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在Cell Reports雜志上發表文章稱,他們開發了一種新型的抑制劑分子,這種特殊分子藥物能夠對PTEN缺失的癌細胞產生一定的細胞毒性作用相關研究或為未來科學家們開發治療癌癥的潛在藥物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年來,全球從事癌癥研究的科學家們相繼發現多種抗癌靶點,與此同時研究者
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T細胞嵌合抗原受體)免疫療法為近年來涌現的明星抗癌療法。兩年前,FDA批準Kymriah上市,標志著第一款CAR-T療法應運而生,在癌癥的治療中展現出巨大的潛力。正如所有的技術一樣,CAR-T技術也經歷一個漫長的演化
近日,來自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華人科學家Su-Chun Zhang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Stem Cell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利用CRISPR/CAS9技術實現了對人類干細胞系進行可誘導基因敲除,這一方法的成功對于研究基因在干細胞及分化不同階段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對基因表達進行
本周回顧,恒瑞醫藥15億在蘇州設立子公司,中國腫瘤免疫治療進入系統化和標準化高速通道,我國首批備案胚胎干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啟動,Illumina宣布加入“人類疫苗計劃”,美國FDA宣布批準Neurocrine的新藥INGREZZA(valbenazine)上市,帕金森病治療重大突破,科學證明多不飽
近日,頂尖學術期刊《科學》推出了“變革生物學的技術”特刊,為我們詳細介紹了數種目前正在給生物學領域帶來革新的重磅技術。在今天的這篇文章里,藥明康德微信團隊為各位讀者朋友們整理了其中關于CRISPR/Cas的內容,一道展望它能如何指引基因工程的未來。 CRISPR-Cas基因編輯系統的多樣性、模
來自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態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針對魚類的生殖發育,評述了魚類性別決定和分化、生殖細胞和性腺發育以及生殖發育調控策略等方面的研究進展,這將有助于以魚類為模型,發展動物生殖調控機制研究。 這項研究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朱作言研究組完成,其中通訊作者胡煒
不孕不育是現代社會年輕夫婦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引發不孕不育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既包括遺傳性的因素,也包括環境因素。生活習慣的改變也會導致不孕不育的發生。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研究者們也進行了大量的工作。針對近期不孕不育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進行簡要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ence:新
本文為大家帶來再生醫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幫助大家了解再生醫學領域近期的重大研究成果,希望大家喜歡。 【1】PNAS:重大進展!發現胎盤干細胞能夠再生心臟,有望開發出新型干細胞療法來治療心臟病 DOI:10.1073/pnas.1811827116.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西奈山伊坎醫
線粒體是細胞中的“動力工廠”,細胞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80%都是由線粒體提供的。線粒體形態對于細胞維持正常生理代謝和機體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線粒體結構和功能發生了異常,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近年來,線粒體研究已經成為生命科學及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線粒體的基因突變、呼吸鏈缺陷、線粒體膜的改變等因素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神經生物學領域最近的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ature:新研究首次揭示抑制年齡相關的神經活動增加竟可延長壽命 doi:10.1038/s41586-019-1647-8. 在一項針對線蟲、小鼠和人類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在整個動物界
環狀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種新興的內源性非編碼RNA(noncoding RNA,ncRNA),是繼microRNA (miRNA)以及long noncoding RNA (IncRNA)后非編碼RNA家族中極具研究潛力的新成員。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環狀RNA具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有關阿茲海默癥的發病機理與臨床治療相關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Acta Neuropathologica:阿茲海默癥、帕金森癥與亨廷頓癥的竟然具有如此相同之處! 最近由芝加哥大學研究者們做出的一項研究結果發現了阿茲海默癥、帕金森以及亨廷頓癥三大疾病的共同之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有關精神分裂癥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Cell:在關鍵時間窗口內靶向激活PV神經元有望治療精神分裂癥 DOI: 10.1016/j.cell.2019.07.023. 盡管誘發過程發生得更早,但精神分裂癥在成年早期出現,這表明它可能涉及易感個體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