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有關輔助用藥的政策出臺,都會引起各界的極大關注和討論。2018年年底,作為國家層面關于輔助用藥的第一個專項文件,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做好輔助用藥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一發布,很多人就懷揣著復雜的心情等待國家版輔助用藥目錄的問世。輔助用藥為何如此牽動各方神經?該如何認識未來的輔助用藥臨床管理? 在不久前舉辦的一次座談會上,來自高校、行業學會、醫療機構的專家學者,沒有一位對開展輔助用藥臨床應用管理表達反對意見;“有些藥品必須要管一管了”,這句話已經成為行業內普遍達成的共識。 已經“非管不可” 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網辦公室主任胡茵介紹,按照世界衛生組織一系列合理用藥的基本分析法與原則,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網近年來一直對全國近1500家樣本醫院的用藥情況進行監測與分析。 在西藥領域,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網篩選了涉及6個疾病系統的36個需要監測與評估的輔助性藥品,開展了幾年的連續監測。結果顯示,神經系統藥物8個監測品種,以本系......閱讀全文
近年來,食品包裝問題層出不窮,對食品安全和消費者健康造成了威脅,食品包裝不符合國家政策標準要求或生產企業為牟利而違反要求的現象,更是為消費者健康埋下了隱患,嚴重的可能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從2010年至今,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已連續4年發布"食品包裝安全隱憂產品及消費警示",涉及的問題包括過度
當當網宣稱:“當當網堅持‘誠信為本’的經營理念,我們保證所售商品均為正品”,“正品低價”正是當當網多年來打出的旗號。這種宣傳也贏得了很多消費者的信任,北京的馮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 消費者馮先生:當當網作為一個大的機構,面對的消費者是就如同商場一樣,在他的宣傳語里面也講的是,我們的消費體驗,
編者按: 轉基因食品安全到底何解?在科學層面之外,影響公眾認知的因素有哪些?轉基因標識成本到底有多高?公眾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如何滿足?監管應該如何進行?我們將為讀者奉送來自轉基因求是論系列文章的第二篇,分享科學共同體的理性討論與專業判斷。食品安全與健康 轉基因食品是否健康? 楊曉光
上班第一周,我在部門領取了工作電腦(FDA給所有工作人員每人配備有一臺“戴爾”筆記本電腦,正式人員每人還配有一部“黑莓”手機)。 由于FDA人員規模越來越大,現有工位難以滿足需要,因此原來每人一間的獨立辦公室,除管理崗位外,FDA鼓勵其他崗位的員工實行辦公室分享制,即2人或多人分享同一間辦公室
免疫細胞與干細胞治療被視為全球醫學的重要方向,研究成果日益豐富。但即使在發達國家,大多數免疫細胞、干細胞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還處在論證階段。國家衛計委的態度是,除了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血液病外,上述細胞治療處于臨床研究階段,暫不可用于臨床治療,更不能收費治療。 然而,這些在國內尚處于研究階段的細
免疫細胞與干細胞治療被視為全球醫學的重要方向,研究成果日益豐富。但即使在發達國家,大多數免疫細胞、干細胞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還處在論證階段。國家衛計委的態度是,除了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血液病外,上述細胞治療處于臨床研究階段,暫不可用于臨床治療,更不能收費治療。 然而,這些在國內尚處于研究階段的細
蘇丹紅、孔雀綠、三聚氰胺……近兩年,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日益關注,這些因為非法添加而出現的化學名詞,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 2008年12月,全國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領導小組發出通知,
科學網聯合《科學新聞》就此話題進行在線訪談 近日,科學網接到了一位科學家的舉報,稱自己的細胞培養實驗一次又一次的宣告失敗,罪魁禍首竟是假試劑。科學網遂聯合《科學新聞》雙周刊對此事展開調查,并于4月17日下午,邀請到了這位“受害”的科學家——北京大學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特聘
中國大陸和臺灣都強制要求標識轉基因。中國香港執行自愿標識原則,中國澳門沒有明確規定。 1.中國大陸 1.1 中國轉基因食品監管 農業農村部負責轉基因相關的監管,對轉基因生物實行安全評價管理,批準后方可進行生產活動。從事轉基因生物生產加工的,需要取得農業轉基因生物加工許可證。銷售、經營轉基因
面粉、大米是我們每天飲食當中不可缺少的主食,它們的安全和營養是每個家庭都關注的,有關古船、中糧等一些品牌面粉中含有一種增筋劑,也就是偶氮甲酰胺的物質的消息引發了世界的關注,消息說這種添加劑在歐盟是已經禁用的,而且它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國家雖然有安全劑量標準,但是使用當中卻無法檢
松花菜 時下“3·15”臨近,如何買到貨真價實的商品,是市民消費者關心的話題。然而近日卻有市民反映:“有一些商品,你不能說它是假冒偽劣。雖然頭頂各種高科技、高品質的光環,卻讓我們無從下手……”誠然,為了增加噱頭賣點,不少
普通青菜每斤只賣1.5元,可有機青菜每斤卻能賣到18.7元,為何沾上“有機”二字蔬菜就格外貴?如何確定高價買來的有機食品是真的呢?從今年4月1日起,新版《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開始實施,新辦法對有機產品認證、證書和標志等都做出明確規范。近日,現代快報記者探訪了解到,一般有機產品可以查詢到有機認證
近年來,一些商界名人紛紛涉足農業。紅塔集團原董事長褚時健種出了“勵志橙”、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賣起了“良心果”、京東商城CEO劉強東開賣自種的有機大米、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建林也在北京延慶圈地5700畝建設有機農業園……在這些農產品中,“有機”成為一大賣點。 我國有機農業自上世紀80年代起步。
科技部一位不愿公開姓名的官員說,至少有五成已通過高新技術認定的企業靠虛假材料“操作”上去,以享受極為優惠的稅收減免 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產業政策導向,不經意間創造了新的“商機”。 為了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在2008年4月14日共同出臺新的《高新技術企業
中國是大豆的原產地,也曾是大豆的出口大國;加入WTO之后,中國卻成為世界大豆的最大進口國。由于中國大量進口,轉基因大豆是與普通民眾接觸最廣的轉基因食品,也成為“挺轉派”與“反轉派”攻防的主要戰場。 近日媒體報道,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等專家教授日前現身首屆轉基因嘉年華活動,力辯轉基
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尚是未知數。 從食用油到豆奶再到玉米,以及“黃金大米”人體試驗,轉基因食品屢掀爭議熱潮。6月13日,新華網消息“中國農業部批準發放3個轉基因大豆進口安全證書”,再次將轉基因食品安全話題引入公眾視野。 此消息稱:“日前,根據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評審結果,農
安全存疑 標準缺位 公眾不知情 雖然公眾尚且懵懂,輻照食品在中國的規模增長卻十分快速。 輻照食品,一個曾經諱莫如深的話題,隨著日本的核危機再度引發了公眾的關注。 在大家還尚未對其有足夠了解的時候,輻照食品在中國的增長已然十分快速。截至2010年,我國輻照食品總量已經達20萬噸以
林惠民 1977年12月參加高考,以高分被福州大學數學系計算機軟件專業錄取。1986年獲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長期從事并發理論及形式化方法的研究。設計并實現了世界上第一個通用的進程代數驗證工具;與國際同行、英國Hennessy教授合作提出,并獨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 九 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于2009年2月28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
大氣污染治理的鼓聲一年比一年急,但霧霾依舊難以驅散。 多位專家10月29日表示,“檢測檢驗數據和機動車排放檢測數據造假現象普遍,假數據泛濫致政府控制大氣失去技術支撐和依據。” “現行計量制度約束了我國大氣污染計量檢測監測先進技術不能進入市場為環境治理服務,導致了大氣污染數據不準和減排效果不佳
2013年,在政府有關部門的領導下,在行業全體員工的努力下,原料基地建設、企業管理升級、產品質量安全有了顯著進步,消費者信心、乳制品市場得到了恢復,乳制品生產、銷售取得了較好成績。我國乳制品行業終于走出了低谷,進入新的良性發展時期。 一、行業發展形勢及概況 根據國家統計局快報數據
一、前言 《中國藥典》2020 年版的編制,正值“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 十三五規劃”實施期間,是我國健康中國建設和實現全面建成小 康社會目標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建立創新型國家、由制藥大國 向制藥強國邁進的重要階段。實施藥品標準提高行動,編制好新 版《中國藥典》,對于保障公眾用藥安全有效,推進醫藥
一、前言 《中國藥典》2020 年版的編制,正值“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 十三五規劃”實施期間,是我國健康中國建設和實現全面建成小 康社會目標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建立創新型國家、由制藥大國 向制藥強國邁進的重要階段。實施藥品標準提高行動,編制好新 版《中國藥典》,對于保障公眾用藥安全有效,推進
2017年6月,世界經濟論壇與《科學美國人》雜志的專家委員會聯合選出了2017年度全球十大新興技術榜單,其中腫瘤的無創診斷技術成功入選并榮膺榜首。腫瘤無創診斷技術即液體活檢(liquid biopsies)的出現,標志著人類在攻克腫瘤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與傳統的組織活檢相比,液體活檢具備實時
時至年底,各大跨國藥企的高層再次齊聚中國,出席各類會議論壇,充分表達對于中國市場的重視。 異于往年的是,2016年跨國藥企的活躍度非同一般。據一位曾先后任職三家跨國藥企管理層的人士透露,除了必須“拜見”的中央部委高層,2016年跨國藥企高管們還積極走向地方省市,洽談投資建廠。 2016年11
根據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委員長會議的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20日向社會全文公布食品安全法草案,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和建議,以更好地修改、完善這部法律草案。 這是新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向社會全文公布、廣泛征求意見的第一部法律草案。 食品安全法(草案)全文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根據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委員長會議的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二十日向社會全文公布食品安全法草案,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和建議,以更好地修改、完善這部法律草案。 這是新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向社會全文公布、廣泛征求意見的第一部法律草案。 食品安全法(草案)全文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
近日,一些消費者在藥店買藥時會發現,藥盒兩側新增了密密麻麻的碼號條,不同于以往的條形碼,即便是同一品牌的藥,每盒藥的碼號都不同。一般人不知道的是,為了這個碼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經做了3年多的推動工作,這背后,藥品生產企業和碼號生產企業之間一直在博弈。 業內人士管這個小小的碼號叫做藥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層使用部分)將進行調整和完善,力爭更好地適應基層用藥需求,并適時啟動制定新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工作 。”在1月6日召開的2011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國家衛生部部長陳竺表示。 “所謂調整,應該包含三個層面的意思:不動、調出和調進。就基本藥物目錄而言,我個人覺得還是調進的比重
近年來,我國轉基因農產品的進口量和消費量節節攀升,每年已達上千萬噸。不少消費者都很關心,自己每天的食物中,有哪些屬于轉基因食品。為了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我國早在2001年就出臺法規,確立了轉基因標識管理制度。但筆者在調查中發現,由于種種原因,明確的標識至今仍難見于轉基因食品之上。 “轉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