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乳制品出口商恒天然,經歷了去年肉毒桿菌烏龍事件,目前還在被達能起訴,但絲毫未放緩在中國擴張的步伐。昨天,恒天然宣布向中國最大的奶粉生產企業貝因美啟動要約收購至多20%股權。 發布 恒天然將成貝因美二股東 恒天然和貝因美昨天下午舉行的一場發布會上并未披露此次收購的金額,不過按照6月19日開始停牌前的貝因美市值估算,20%股權市值大約30億元。如收購成功,恒天然將成為貝因美第二大股東。恒天然集團承諾其自身及其關聯方不謀求貝因美的控制權。 “雙方將開放各自的渠道”,恒天然全球首席執行官西奧·史畢根斯表示,恒天然將提供牧場管理、牛奶生產、乳品加工、質量管控、產品追溯、乳品營養和創新等方面的經驗。按照史畢根斯披露的數據,恒天然集團25%的銷售額來自于中國市場。 貝因美此次股權出售顯得有些匆忙,不過貝因美董事長王振泰表示,國家政策提倡提高行業集中度,國內乳業的每家公司都在考慮這個......閱讀全文
中國乳業圈內的人士正隱約感覺到,繼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行業正在醞釀新一輪的產業重組。 2013年6月,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計生委、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等9個部委在京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意見的通知》(
中國乳殤·現場調查 編者按 三鹿“結石奶”事件如平地一聲驚雷,讓我們對一家擁有超過50年歷史并且是市場領先者的知名企業的天然信任感被震得支離破碎,讓一個與大家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直接影響我們的孩子健康和未來的行業,竟變得面目可疑。更令人痛心的是,那些我們本應完全信賴的監管部門官員,關鍵時刻往往
6.7億!6家奶企因價格壟斷吃到史上最大罰單 洋奶粉或將掀起一波“降價潮”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昨天宣布,合生元、美贊臣、多美滋、雅培、富仕蘭(美素佳兒)、恒天然等6家乳粉生產企業因違反《反壟斷法》被罰約6.7億元,成為我國反壟斷史上開出的最大罰單。 這邊廂忙著召回受奶源污
一石激起千層浪。 某公號一篇文章的標題,形容2016年的國產奶粉發展態勢用了“潰敗”二字, 不僅吸引了我,也吸引了其他同行的關注,昨晚甚至引發中國食品記者圈內的唇槍舌戰。 首先,先表明態度,我認為描述目前國產奶粉的整體發展態勢用“潰敗”這個詞語不太合適,有點過于悲觀了,目前國產奶粉的發展
2013很多食品安全事件奪了大眾的目光,屢禁不止的食品問題,速生雞、含鋁炒瓜子、有毒奶粉……一再逼近公眾的心里防線,讓百姓吃的誠惶誠恐。這一年在食品安全領域發生了哪些讓人揪心的事件,這些事件又是如何善后的,在這2013即將結束的日子,東方網為您盤點。央視曝光45天"速生雞"用違禁藥物催肥 曝
國內某知名西點企業品控部楊小姐一大早就忙著給公司領導發短信:“各位領導好,此次新西蘭恒天然一家工廠生產的三批次特殊類型濃縮乳清蛋白粉質量問題與我司使用的新西蘭乳制品無關。請放心。” 整個周末,類似這樣的事件在嬰幼兒奶粉、烘焙、糖果、飲料等多個行業的多家公司內上演著。作為對我國出口乳制品最大
恒天然指暫未"掉單" 有奶企已"囤粉"萬噸應對 中國企業難在短期內大舉切換奶源 記者昨日獲悉,新西蘭國內和恒天然公司"四箭齊發",從不同層面開查本次召回風波,并找出需要問責的對象。其中,該國政府更確認啟動部長級別調查。 新西蘭向來是乳業大國,并占據中國進口奶粉比例超過八成,記者了解到
繼9月初恒天然發布肉毒桿菌事件調查報告,承認塑料部件使奶粉受污后,近日,恒天然董事會獨立調查報告再度出爐。 調查報告指出,在風波爆發后的頭兩個星期,政府和恒天然的應對步調并不一致。針對這次風波,調查提出了33項整改建議。恒天然首席執行官西奧·史必根思先生表示,該報告涵蓋范圍廣泛,內容深入,
近二年來,中國乳業一直處于食品安全問題的“高發地”。 今年以來,國內乳業就接二連三地發生問題:三聚氰胺問題奶粉重返江湖、乳業新國標被質疑倒退25年、圣元奶粉疑致嬰兒性早熟、問題洋奶粉頻叩國門、問題奶粉疑重新包裝上市……一波又一波的乳業安全事件,一次又一次地刺激著國內消費者的神
從乳業行業人士處獲得一份工信部編制的國內嬰幼兒奶粉行業重組方案(報批稿,尚待最終定案),目標是5年后,國內企業整合為50家左右,前十大國產品牌奶粉集中度超過80%. 在這份《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中規劃:第一階段為摸底調查;第二階段培育10家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的大
肉毒桿菌進入乳清蛋白粉和食品的過程。 8月2日,新西蘭恒天然集團向新西蘭政府通報稱,其生產的3個批次濃縮乳清蛋白粉中檢出肉毒桿菌,受污染產品總量達40噸左右。 恒天然集團是新西蘭乳業巨頭,也是全球最大乳制品出口商。數據顯示,我國是新西蘭乳制品最大的出口市場之一,國內80%的進口奶粉來自新
新西蘭恒天然肉毒桿菌烏龍事件已過去整整一年。在過去的一年里,全球奶源格局已然發生改變:全球奶粉原料商霸主的影響力正在減弱,歐洲乳企則乘勢崛起。乳業專家王丁棉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今年澳大利亞及歐盟的大包粉進口出現明顯增長,這些增長都來源于恒天然丟失的份額,“預計恒天然完全恢復元氣還需要兩
最近,新西蘭部分奶粉檢出雙氰胺,引來國內消費市場一片惶然。目前,雙氰胺對人體的毒性尚未有結論,國家食品安全評估中心正在檢測評估新西蘭乳品的風險。昨天,新西蘭政府再度發表聲明稱,“殘留雙氰胺奶粉對人不會產生威脅”。 然而,該事件在國內繼續發酵,記者昨天從淘寶最新的數據顯示,
貝因美牽手恒天然刺激股價、君樂寶低價牌倒逼同行降價、飛鶴乳業劍走偏鋒涉足羊奶……在國際國內奶源價走低、部分外資品牌奶粉銷售下滑的背景下,本報記者留意到,國產奶粉近期競相出招爭食蛋糕,包括大打低價牌、引進進口品牌、與國際奶源巨頭合作等,其中有的已嘗到營銷、定位調整的甜頭,有的則業績承壓期待下半年突
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里,從歐洲的“馬肉風波”到遍布全美15個州的大腸桿菌疫情,再到日本曝出多起食材虛假標識事件,全世界食品安全熱點事件問題不斷發生。就我國而言,不可能獨善其身地游離在食品安全熱點事件之外。 上周,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指導下,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北
記者在北京各大商場調查發現,來自新西蘭產地的奶粉出現滯銷,而來自歐洲地區的奶粉則表現強勢 新西蘭奶粉的神話伴隨著不斷發生的問題或將被打破。繼8月初爆出恒天然的“肉毒桿菌”事件后,雙氫氨事件緊隨其后,而如今,國家質檢總局再次發布了新西蘭 Westland公司的乳鐵蛋白中檢出硝酸鹽,一個月
【《澳大利亞人報》網站8月6日報道】在批評了乳業巨頭恒天然乳制品公司處理玷污新西蘭“清潔、綠色”形象的危機的方式后,新西蘭已行動起來接管該公司對這場毒牛奶恐慌的應對。 經濟發展部長史蒂文·喬伊斯說,已派出官員前往恒天然位于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的廠房,以確保該公司就一種有致命可能的病菌提供的信息
何時讓中國寶寶吃上放心的國產奶粉成為各家企業的當務之急。圖為山東青島一孕婦在商場選購進口奶粉。 近日,新西蘭政府表示,此前懷疑乳制品巨頭恒天然集團奶品肉毒桿菌受污染事件系烏龍事件。這一表態為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毒奶粉”事件暫時畫上一個句號。事件雖然暫時平息,但是由此引發的對奶制品質量和安全
牛欄奶粉、爽歪歪中招 一些涉污產品從澳大利亞流入中國 恒天然事件時間表 8月2日 新西蘭乳業巨頭恒天然公司發布消息,稱該公司一個工廠2012年5月生產的濃縮乳清蛋白粉檢出肉毒桿菌,這些產品有中國進口商涉及。 8月3日 新西蘭初級產業部通報稱,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有限公
恒天然風波后三問奶業發展趨勢 如何讓市民喝上一口價廉物美的純牛奶 剛剛過去的這段時間,洋奶粉被推向風口浪尖,新西蘭恒天然集團生產的受肉毒桿菌污染乳粉部分流入中國,事涉多家奶企。涉"毒"企業一片噤若寒蟬,而眾多國內消費者也是無所適從。 進口奶營養價值真的優于國產奶?如何加強監控,規避此類事
一罐奶粉,以報關價50 60元進到中國,最后到終端給消費者的價格是300 400元,價格增長了四五倍以上,其中的關鍵就在于高額的渠道費用還有營銷費用。 一層渠道扒一層皮 “國外幾乎任何一家大型的奶粉生產商,比如恒天然、菲仕蘭坎皮納,找其代工生產出來的奶粉,到中國報關價都在50~6
5月13日,北京市某商超嬰幼兒米粉專柜。 新京報記者探訪發現嬰幼兒輔食三大亂象,國家食藥監總局擬出臺生產許可新規 為規范嬰幼兒輔食生產,國家食藥監總局近期發布了《嬰幼兒輔助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6版)》(征求意見稿)。 事實上,嬰幼兒輔食一直亂象頻現。新京報記者近期走訪市場發現,北京樂友
5月1日施行的注冊制,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嚴”的洋奶粉新規,成了洋奶粉進口的一道壁壘,未獲批的企業和品牌將失去在中國市場角逐的機會。而在“六一”兒童節的前一天,國家質檢總局公布首批獲準進入中國市場的115個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在業內人士看來,名單的公布是對此前公布的注冊批準生產企業的有益補充。
8月28日,新西蘭初級產業部一則“恒天然奶源無毒”聲明,讓8月初國內爆發的“毒奶粉”事件,上演終極“大逆轉”。省城多個商超紛紛打出促銷牌,希望借此提振士氣。不過,銷售市場反應平淡。 奶粉商家密集“促銷攻勢” 昨日下午,記者在國購廣場家樂福超市的奶粉專柜看到,國內外知名品牌基本都展開了
因為處理污染事件不力而招致越來越多的批評,新西蘭政府已經開始對恒天然進行調查。 議員正在評估經濟影響 據《華爾街日報》8月7日報道,由于中國和俄羅斯已經宣布暫停從新西蘭進口部分乳制品,新西蘭議員正在評估恒天然丑聞對新西蘭經濟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并隨之對其展開調查。乳制品出口是新西蘭的
業內稱事件致奶粉行業整體損失百億元 昨日,本報報道了《新西蘭稱最新檢測表明,乳粉污染事件是“虛驚一場”》消息,新西蘭初級產業部已發布聲明稱,8月初恒天然乳清蛋白粉和嬰兒配方奶粉中發現的細菌無“毒”。雖然鬧得沸沸揚揚的新聞事件似已落下“帷幕”,但涉事各方(包括超市、消費者及奶粉廠家)卻未能平靜。
日前,新西蘭初級產業部(MPI)檢測結果曝烏龍,原本被懷疑含有肉毒桿菌的恒天然濃縮乳清蛋白原料,以及包括嬰幼兒奶粉在內的使用該原料的產品中,均未發現肉毒桿菌,而是含有一般不會引發食品安全問題的梭狀芽孢桿菌。 乳業專家表示,雖然未涉肉毒桿菌,但產品中存在任何細菌都是不合理的。中國經濟網記者聯
“雅培是否是我們所說的不愿透露名字的客戶,請聯系雅培公司方面咨詢” “我們絕對沒有要求恒天然不要透露我們的名字,所有過程雅培都是本著公開透明的原則去操作的” 恒天然“肉毒桿菌”事件迅速發酵。 昨日,雅培公司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再次否認屬于恒天然集團CEO 西奧·史畢根斯(The
專家:雙氰胺通常不被認作“毒物”,無須反應過度 “我認識的一些媽媽都在考慮換奶粉,暫時不用新西蘭進口的了。”昨日,一位長期通過網上代購渠道購買新西蘭進口奶粉的消費者對《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表示,自上周四部分新西蘭奶粉檢出微量“雙氰胺”以來,很多像她這樣的消費者都陷入
“肉毒桿菌”事件尚無解決,又爆出“大腸桿菌超標”事件,接二連三的食品質量安全問題讓恒天然的曝光率一度走高。質量安全問題是食品企業最忌諱的問題,頻頻發生在一家企業身上,辜負了消費者的信任,如果失去消費者的信任,對企業來說將迎來滅頂之災。 奶油產品疑大腸桿菌超標 一周前,恒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