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I Research公司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預計至2021年,全球病毒性傳染病市場前景將從2014年的740億美元增加至1176億美元。 報告中指出,目前全球接受抗傳染病治療的患者數量呈現增長勢態,越來越多惡性傳染病患者有機會獲得及時救助,這種治療現狀的改善主要得益于日趨多樣化的治療手段。不過當前傳染病治療藥物往往面臨研發成本攀高的窘境,最終難免背負高昂價格問世,惹得患者們怨聲載道。 GBI Research公司分析師Fiona Chisholm對此表示,目前約有1848種藥物屬于抗病毒感染類治療藥,在整個傳染病研發管線中具有極大份量。其中,抗HIV藥物約419種,其次為抗流感藥物333種、抗丙肝藥物222種、抗乙肝藥物150種。 當前傳染病市場表現非常活躍,近幾年多種抗病毒傳染藥物的問世也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關注,尤其是以上幾種傳染病類型的相關藥物。其中市場運營比較成功的品種,以吉利德抗HIV藥物Truvada(特......閱讀全文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的總體部署,為進一步完善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體系,提升我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對提高公眾健康水平和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
此報告詳細描述化學發光行業整體情況,分析競爭格局,指出進口替代是行業發展方向。把國產和進口產品進行對比,對進口替代中行業的痛點進行闡述。在成文過程中,調研多家醫院,檢測終端及經銷商,對一手數據進行分析,得出較切實的結論。 1、化學發光是IVD行業的黃金細分領域 1.1 體外診斷潛力大,發光
一、 疫苗的概念及分類 疫苗,是指一切通過注射或黏膜途徑接種,可以誘導機體產生針對特定致病原的特異性抗體或細胞免疫,從而使機體獲得保護或消滅該致病原的生物制品,包括蛋白質、多糖、核酸活載體,感染因子等。在我國,疫苗分為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 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
新冠病毒的主力檢驗儀器和試劑是PCR和相關試劑盒,推薦輔助設備基因測序儀和相關試劑盒,PCR、測序儀、相關試劑均屬于分子診斷。新冠肺炎的全球蔓延,將近年來火熱的分子診斷技術再推向應用的高潮。據悉,近5年來,中國的分子診斷市場每年增長率高達近30%,而2020年的增長將大大超
科技部28日發布《“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表示將建立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推動“十二五”期間我國生物技術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推動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等產業快速崛起。 《規劃》指出,至2015年,我國生物
化學發光,有望走出“中國羅氏”的藍海市場。人口+技術+政策,我國體外診斷(IVD)未來千億市場可期。免疫診斷是IVD里規模最大的子領域,而化學發光已成為了免疫診斷的主導技術,市場占有率超過了70%。目前化學發光高端免疫診斷市場規模超過200億(凈利潤體量超過100億),行業增速也超過了20%(其中占
著名的生物技術公司Life Technologies(納斯達克股票代碼:LIFE)3月28日宣布,在中國推出新的臺式基因測序儀:Ion Proton?。借助該技術產品,只需 1000 美元即可在一天時間內完成個人全基因組測序。 這一新型測序儀采用了新一代半導體測序技術。此前推出的同樣基于這
一項新技術或產品的問世,給人們帶來欣喜的同時,也必然會引起擔憂,基因測序技術便是其中之一。基因測序技術被看作自疫苗問世以來疾病預防最重要的科技突破,它不僅可以大大降低遺傳相關的疾病發生率,減少出生缺陷,還可以實現對疾病預測、預防、預警以及個體化診療;但目前,國內的基因測序市場卻并不讓人滿意,甚至
20世紀80年代初,曾經有人預言:“21世紀將是生物學的世紀”。這一預言如今已經成為現實,美國《科學》周刊評選的2014年全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中,一半的成果都來自生命科學領域。2014年,科學家們在衰老研究、生物進化、遺傳疾病基因分析、干細胞、腦和神經細胞研究領域取得了眾多突破,有助于人們揭示有關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主要內容如下。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是中央在新的發展階
20世紀80年代初,曾經有人預言:“21世紀將是生物學的世紀”。這一預言如今已經成為現實,美國《科學》周刊評選的2014年全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中,一半的成果都來自生命科學領域。2014年,科學家們在衰老研究、生物進化、遺傳疾病基因分析、干細胞、腦和神經細胞研究領域取得了眾多突破,有助于人
今年,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在《儀器儀表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指出,市場需求變化迅速,產品結構調整迫切,特別是國家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和綠色經濟,現代制造業,清潔能源,大飛機、海洋工程、智能電網等專項,城市軌道交通,民生領域等新興產業,為儀器儀表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機會。而行業傳統的服務市場,例如火電、
生物仿制藥帶來的機會成為近年來醫藥界最關注的焦點。11月25日-26日,生物仿制藥高峰論壇在上海召開,論壇圍繞“生物仿制藥產業趨勢與關鍵技術”等話題深入討論與分析全面闡釋。與會專家認為,生物仿制藥在未來5至10年將迎來重要發展機遇。 生物仿制藥未來5-10年將迎重要發展機遇 生物仿
隨著13億多人口的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高,我國生物醫藥產業蘊藏著巨大的市場空間。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明顯存在四大競爭差距。日前在長沙舉行的第二屆全國生物產業大會上,與會的權威官員、學者以及企業家探討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良計,認為隨著政府產業政策的扶持不斷加大,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
近日,一則有關艾滋病毒診斷試劑的消息引發業內廣泛關注: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科研人員最近發現了一種靈敏度較高的核酸檢測試劑,該試劑能夠檢測出剛染上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患者,而現有的標準檢測還無法做到這點。目前,血庫對捐血者采用的正是核酸檢測法。 該研究小組指出,艾滋病患者在
第一代的計算機體積龐大、計算緩慢,而如今已演變成由一個個微小的電路集成芯片。而微流控技術濃縮了復雜的生物醫學實驗,有可能大大提升醫學檢驗的效率。本文主要從微流控的應用領域、市場數據、主要用戶等方面展開: 一. 什么是微流控? 微流控技術(microfluidic)就是把生物、化學、醫學等領域
2010年5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陪同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參觀博奧生物有限公司。新華社供圖 2008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看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就園區的創新發展問題進行專題調研。這
預計到2026年底,全球PCR市場的市值將達到約70億美元,在預測期內以高個位數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另一種預計是2024年達到115億美元,在預測期內以復合年增長率6.2%的市場增長率增長。)PCR在整個分子診斷市場,占64%研發支出的增加、藥物基因組學的發展、疾病自我診斷作為預防手段的趨勢的增加
體外診斷作為全球醫療器械領域最大的細分市場,多年來穩居頭把交椅。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國體外診斷行業規模不斷擴大,體外診斷市場的發展動向也愈加受到業內人士的關注,本文基于行業發展現狀,重點分析各個細分市場的競爭格局。體外診斷作為全球醫療器械領域最大的細分市場,多年來穩居頭把交椅。目前80%臨床診斷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將到哪兒去?這一終極哲學命題,有多種不同的解答視角。從基因角度給出的答案,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近一段時間,有關基因領域的新聞將基因檢測、基因編輯、癌癥的靶向治療等原本屬于生物醫學領域的專業話題,一下子變成了公眾話題。人們對于基因的好奇在于:基因是如何影響人類的長相、身高、
毅新博創實驗室實驗員操作質譜儀兩臺質譜儀與美國Biodesix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重慶醫療產業基金簽約 陳 捷 本報記者 操秀英 2017年 1月,美國Biodesix公司宣布和北京毅新博創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宣布利用毅新博創Clin-ToF質譜平臺,對Biodesix公司持有的VeriSt
日前,“BIO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公布的一組來自GlobalData的數據顯示,中國處方藥市場預計將以26%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并將在2020年達到3150億美元,而2012年,中國處方藥市場規模僅為480億美元,市場提升空間巨大。 競相投資 10億美元的投資,幾乎被一致認為是“最資
體外診斷(In Vitro Diagnosis,IVD)是指將血液、體液、組織樣本從人體中取出后進行檢測而進行的診斷,目前臨床上80%以上的疾病診斷都依靠IVD。 由于我國體外診斷行業起步較晚,國際品牌在技術、品牌、產品質量等方面擁有明顯優勢。所以體外診斷行業主要被國外品牌主導,外資企業占據了
時至年底,各大跨國藥企的高層再次齊聚中國,出席各類會議論壇,充分表達對于中國市場的重視。 異于往年的是,2016年跨國藥企的活躍度非同一般。據一位曾先后任職三家跨國藥企管理層的人士透露,除了必須“拜見”的中央部委高層,2016年跨國藥企高管們還積極走向地方省市,洽談投資建廠。 2016年11
目 錄 一、形勢與需求 二、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戰略部署 (一)總體思路 (二)發展目標 (三)戰略部署 三、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四、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推進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突破 (一)加強農業農村科技
高性能醫療器械主要包括:影像設備、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醫用耗材;可穿戴、遠程診療等移動醫療產品;生物3D打印、誘導多能干細胞等新技術。圖片來源于網絡 4月3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依據“301調查”結果公布了擬加征關稅的中國商品建議清單,建議對清單上中國產
Lieselotte Cnops、Kevin K. Ari ?n 等人經分析發現,埃博拉(Ebola)病毒的商業化測試非常少見,其中一個原因是持續性的投資非常少。 剛果民主共和國發生了自 1976 年以來最嚴重的埃博拉疫情爆發。這是全球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埃博拉疫情之一,嚴重程度僅次于 2014-
在科學史和商業史上,當一個國家正處于鼎盛的上升期,便會在某一年份集中涌現一批偉大的人物或公司。2010年之于中國生物醫藥行業,就是這樣的一年。 5月6日,一家從未進入公眾視野的公司――深圳海普瑞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開盤價166元,盤中最高漲至188元,成為中國兩市第一高價股。創始人、
我國POCT行業年增長率保持在20%-30%,遠超世界7%-8%年增長水平。POCT(PointofCareTesting)即時檢驗,是體外診斷行業的子行業,是近幾年體外診斷行業重要的發展方向和增長最快的領域。2013年全球體外診斷市場規模為533.2億美元,其中POCT市場規模約108億美元,
體外診斷技術(In Vitro Diagnosis,IVD),是指在人體之外,通過對機體種包括血液、尿液等體液樣本進行檢測而獲取相關臨床診斷信息,從而幫助判斷個體疾病或機體機能的服務和技術等。 我國體外診斷(IVD)發展起步較晚,1985年科學家們才研制了我國第一批國產生化診斷試劑;未來,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