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氣候變化或使半數最小型冰川本世紀末消失

    美國和加拿大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s)雜志上報告說,他們對小型冰川開展了迄今最全面的分析,結果顯示全球最小型冰川當中的一半可能將在本世紀末消失。這一結果支持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此前的相關結論。 報告指出,研究人員收集了全球超過12萬處山地冰川和2600多處冰帽(較小的陸地冰蓋)的數據,再利用不同研究機構此前提出的多個氣候變化模型進行分析預測。結果顯示,到本世紀末,那些表面積在5平方公里以下的最小型冰川有一半將完全消失。從總體來看,到本世紀末,小型冰川和冰帽的消融將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約12厘米。 此前,IPCC在一份報告中也做出了關于小型冰川消融的類似預測,但該機構的研究結論是根據少數冰川的數據“放大”推測出的。而美國和加拿大專家在本次研究中收集了已被考察、測繪過的幾乎所有小型冰川的數據,其對小型冰川的研究十分全面。 研究人員指出......閱讀全文

    青藏高原不能承受溫暖之重 祁連山美景消失殆盡

        全球氣候變暖在有著“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已經并且正在留下難以磨滅的痕跡土地沙化、濕地減少、積雪消失……青藏高原已成為全球氣候變化的“重災區”。   “過去,這湖邊上的山上終年都有積雪,七八月份也不化。放羊時,白的雪映著太陽,耀人的眼睛。現在山頂好久看

    瑞士科學家給冰川“蓋毛毯” 延緩融化

      冰川“蓋毛毯” 極端方式防其融化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隨著全球變暖的影響日益加劇,瑞士科學家正采用極端方式保護阿爾卑斯山脈最古老的隆河冰川(Rhone Glacier),包括為其蓋上毛毯“保溫”。   隆河冰川是瑞士阿爾卑斯山脈中部隆河的源頭,在過去150年間急劇減小。為了減緩隆

    冰凍圈告急災害增多 它們終成“丑樣子”

      2018年夏天,一篇題為《北極圈罕見32攝氏度高溫,我們有生之年,或許再也看不到北極熊了》的文章刷爆朋友圈。盡管把一個地點的最高溫度當作平均溫度來認知是不科學的,但這個全球氣候變暖的“小故事”,還是著實嚇了人一跳。  幾乎在同一時間,新疆連續在阿克蘇溫宿縣和哈密出現暴雨洪水,尤其是8月中旬喀喇昆

    全球變暖正在融化我們的冰川 1950年代以來萎縮18%

      歷時八年科學調查,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日前發布了《第二次冰川編目》,使我國成為世界冰川分布大國中首個實現兩次冰川編目的國家。  此次發布的中國冰川編目是在2006年啟動的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中國冰川資源及其變化調查》項目成果。在專家組組長秦大河的指導及項目負責人劉時銀研究員的

    瑞士科學家給冰川“蓋毛毯” 延緩融化

      留住冰川   “蓋毛毯”能不能真的保住冰川?   “果真能給每一條冰川、每一座雪山蓋上保溫毛毯,那將對抑制冰川的消融退縮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不失為重要舉措。”   蒲健辰表示,為減緩冰川消融退縮,科學家在想方設法,為冰川蓋上保溫被毯,為冰川設計遮陽傘,在冰川上安裝反光鏡等等,聽起來似天

    《自然》雜志盤點2009年氣候科學

    氣候無疑是2009年的重要“標簽”之一。雖然去年12月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 候變化大會沒能達成一個新的國際減排協議以接替將于2012年“壽終正寢”的《京都議定書》,但它確實成功地將全球的關注目光聚焦到全球變暖這一議題上。 再加上去年年底常年干旱少雨的沙特遭受特大暴雨襲擊;英國北

    慶承瑞:全球變暖與反變暖之爭和病態科學

      全球氣候變暖究竟是無可置疑的權威結論,還是一個缺乏科學依據的謊言?為什么這一研究難度極大的復雜科學問題,在IPCC一方研究得出的結論全是不利的結果,而NIPCC一方則全是有利的。真正科學的結論會是這樣嗎?  近年來有關溫室氣體,特別是CO2使全球氣候變暖并將導致災難性后果的理論,

    光明日報:氣候問題呼喚科學精神

      去年那種被炒得火熱的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似乎已被不久前席卷北半球的寒流裹挾而去。近一個時期以來,各界對于聯合國氣候變化專家組和其2007年權威報告的質疑聲四起。   近來備受媒體關注的一條大新聞,就是聯合國氣候報告的“冰川門”。據披露,聯合國氣候專家組所斷論的喜馬拉雅山冰川將在2035年全然消融

    2016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戰略情報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通過計量統計遴選出天文學與天體物理[1]、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這五個學科中受到科技界熱切關注的科學成果,及中國研究者參與的每個學科TOP30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學研究熱點

    青藏高原:全球氣候變化敏感區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長  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秘書長  如果這個季節去西藏,站在拉薩河谷,可以看到兩側山坡上的青草已經長到了山頂,回到30年前,人們不可能看到這樣的景象。  青藏高原地勢高聳,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最高海拔超過8800米,構成全球獨一無二的“第三極”主體骨架,也是地球獨特

    南極海床反彈或延緩冰蓋崩塌

    松島冰川是西南極洲最脆弱的冰川之一,它正被海水從下面融化。 圖片來源:MARTIN JAKOBSSON 本報訊 日前從南極傳來的消息令人警醒。根據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份估算結果,在過去的25年里,這塊大陸已經損失了3萬億噸的冰——其中大部分來自脆弱的西南極冰蓋,而就在這25年

    南極海床反彈或延緩冰蓋崩塌

      日前從南極傳來的消息令人警醒。根據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份估算結果,在過去的25年里,這塊大陸已經損失了3萬億噸的冰——其中大部分來自脆弱的西南極冰蓋,而就在這25年里,冰的流失速度增加了兩倍。盡管西南極洲在這段時間內只貢獻了6毫米的海平面上升,但科學家說,在未來的幾個世紀里,冰蓋的崩塌可能會

    全球變暖真的是世界末日嗎?

    中國國家地理:全球變暖真的是世界末日嗎       農業生產上一般認為,≥10℃積溫2000℃等溫線代表了種植水稻所需的最低積溫數,積溫到達2300℃時,水稻可以穩定生長。隨著氣候變暖,黑龍江省的積溫帶明顯北移,水稻種植范圍也逐漸向北部地區推移和擴

    氣候變化的影響

      據世界氣象組織宣布,1998年至2007年是有記載以來最暖和的十年。沒有人知道氣候變化的影響在多大程度上才能算是“安全”,但我們卻清楚知道全球氣候變化為人類及生態系統帶來的災難:極端天氣、冰川消融、永久凍土層融化、珊瑚礁死亡、海平面上升、生態系統改變、旱澇災害增加、致命熱浪等等。現在,不再是科學

    徐柏青小組:黑碳沉降導致青藏高原雪融加速

    印度洋上空的污染物對亞洲喜馬拉雅山脈的冰川融化負有直接責任——這是來自美國Scripps研究所的一個研究組的結論。這篇題為《棕色云增暖南亞》(Brown haze ‘heating up’ South Asia,《自然》2007年8月)的論文曾在學界引起軒然大波。中國科學家近年對青藏高原的冰芯研究進

    《自然》報道中國科學家發起的“第三極環境計劃”

      11月11日,《自然》(NATURE)第468期報道了由中國科學家發起的“第三極環境(Third Pole Environment, TPE)計劃”,科學家們聚集一堂,準備通過開展這一國際研究計劃來理解和減輕“第三極地區”的環境變化。以下是全文譯文。  環境變化與冰川變

    美衛星監測顯示全球5年融化2萬億噸冰川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宇航宇(NASA)公布的最新衛星檢測數據顯示,從2003年至今的5年時間里,由于受到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北極格陵蘭島、南極洲以及美國的阿拉斯加地區共有約2萬億噸冰川融化。更加糟糕的是,這一融化趨勢截至目前沒有任何變緩的跡象。 5年融化2萬億

    荷蘭權威機構指正聯合國氣候變化報告中多處錯誤

      據美聯社報道,荷蘭一家權威環境機構上周一表示,他們已經發現聯合國氣候變化報告中更多的小錯誤,并敦促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更加審慎對待報告內容。事實上,該機構也表示對報告中的一處明顯錯誤負責,該處錯誤影響了聯合國氣候變化報告的可靠性。  但是,據荷蘭環境

    溫室效應簡介

      名稱:溫室效應   英文:Greenhouse effect   來自IPCC術語表中對溫室效應所做出的定義的中文版。   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

    遙感監測數據顯示我國濕地面積30年減少1/3

      從1978年到2008年,我國濕地面積減少約10萬平方公里!  “中國的濕地削減速度令人觸目驚心。”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宮鵬所在的研究團隊歷經4年時間,利用遙感監測數據,采用統一的分類標準和制圖方法,首次完成了我國全國范圍多時間序列的濕地遙感制圖。  最近,

    正在破譯的“青藏密碼”

      青藏高原為什么變綠,是不是生態趨好的信號?冰崩的成災機制是什么,可否科學預警?冰川消融增加了多少水資源,對“亞洲水塔”弊大還是利大?喜馬拉雅山與岡底斯山哪個先隆升,給生物演化帶來怎樣的影響?……  被稱為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是我國重要生態安全屏障。2017年,我國時隔40多年再次啟動青藏高

    剖示我國山地(山區)的現狀及多元性

    貴州黔西南山區的布依族山民在趕墟喊山:順山橫山仰山山都應該不倒  生活在大山、高原的人們,往往都有一副高亢嘹亮的好嗓子。他們多半都是在特殊的地理環境里所后天練就——地勢的空曠和高海拔,就是為他們天造地設的排練場和演習廳。  陜北姑娘王二妮早年在《星光大道》一出場,《山丹丹花開紅艷艷》

    秘魯發明家嘗試“粉刷復原冰川”新方法

      在位于秘魯安第斯山脈的一個偏僻角落,一條已經消失了的冰川正在緩慢但不容置疑地恢復其原先的顏色,但這不是因為下雪或者冰原再生,而是人工刷漆粉飾的結果。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這是一項復原安第斯冰川創新計劃邁出的實驗性第一步。  不過圍繞該計劃仍然存在分歧,有人認為它只

    “地球環境的過去與今天”高端科學論壇召開

      9月18日,高端科學論壇“地球環境的過去與今天”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舉行。論壇上,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地球物理學家陳運泰院士,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氣候學家丁一匯院士和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員、地層古生物學家陳旭院士等分別從地震、氣候和地質歷史環境變化的

    聯合國氣候委員會:冰川消融謬誤說源自學生論文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不久前因有關喜馬拉雅冰川將在2035年完全融化的結論而受盡學術界及輿論界“擠兌”。英國《星期日電訊報》1月31日則再添新料,稱報告結論取自學生論文及登山者見聞。   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先前公布一份全球氣候變暖報告,指出南美洲安第斯山、歐洲阿爾卑斯山、非洲

    氣候會議進入第二階段

      氣候會議進入第二階段 各方期待達成實質性共識   經過一天短暫的休會調整之后,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4號進入新一階段的談判,與會各方將在會談中涉及更多實質內容。會場上,各方代表團再次展開了激烈的交鋒和討價還價。而在會場之外,民眾則翹首企盼,希望會議能達成實實在在的結果。   哥本哈根大會14號

    假如格陵蘭冰蓋永遠消逝 地球海平面將升高7米

      今日視點   地球上現存的兩個大陸冰蓋分布在南極和格陵蘭,約占全球冰川總面積的97%,總冰量的99%。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形勢下,規模僅次于南極洲的格陵蘭冰蓋,距離寒冷的極地要遠得多,冰蓋南端幾乎與蘇格蘭東北部設德蘭群島處于同一緯度,所以更為脆弱。   近幾年來,科學家不斷發現

    “世界屋脊”拿什么破解氣候密碼?

    我國科考隊員在白雪皚皚的青藏高原進行野外考察   前不久,重慶遭遇62年來單日最大暴雨襲擊。專家分析認為,大氣環流在遭遇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這兩個大的地形時,形成了有利于強對流天氣發生的氣象條件而導致暴雨產生。專家表示,由于青藏高原的特殊地形,加上處于季風和西風帶的交匯處,因此,青藏高原既是天氣系統

    新研究顯示東非高山冰川消融趨勢明顯

      由聯合國環境署發起的一項新研究顯示,東非數座高峰峰頂上的溫度與半個世紀前相比已經升高很多,導致高山冰川不斷消融,在不遠的將來或許會完全消失。   據介紹,研究人員對肯尼亞境內的肯尼亞山、坦桑尼亞的乞力馬扎羅山和烏干達的魯文佐里山上的冰川融化情況進行了長達數月的監測。   他們說,非洲的冰川自

    新疆冰川近期變化及其對水資源的影響研究取得進展

    新疆冰川變化的空間特征  新疆的冰川水資源居全國第一,在新疆水資源構成和河川徑流調節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近30年來,隨著氣溫升高,冰川出現劇烈的消融退縮,冰川融水徑流量普遍增加,并對氣溫的依賴性增強。  由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冰凍圈科學實驗室組成的研究小組在新疆冰川近期變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