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指導陜北及寧夏黃土高原地區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助推寧夏“生態立區”戰略實施,發揮院士專家的智庫作用,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聯合寧夏回族自治區人社廳,于9月18日至21日舉行了“2017年‘助推寧夏生態立區院士專家服務行’活動”。 9月18日至21日,院士專家先后到陜北安塞,寧夏鹽池的青山鄉貓頭梁生態區、二道湖防沙治沙區、沙泉灣荒漠化綜合治理區,寧東能源化工基地,中衛的中科院沙坡頭沙漠試驗站和云大數據中心產業園,以及銀川濱河新區、賀蘭設施農業基地等,考察調研退耕還林(草)效果、防沙治沙、土地利用、能源開發及新興產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等情況。 9月21日下午,“2017院士專家‘助推寧夏生態立區戰略’專題報告會”在寧夏自治區政府報告廳舉行,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張學武主持,自治區人大環委會、政協環委會,林業廳、科技廳、農業廳和寧夏大學等26個部門單位的280名干部到會聆聽。中國工程院院士山侖作《我國半干旱區農業現狀與前景》......閱讀全文
8月31日,生態環境部舉行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司長崔書紅、規劃財務司副司長汪鍵介紹了“放管服”改革有關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并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8月份例行
各位委員: 現在,我受中國科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托,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2017年工作情況 2017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戰略指引下,我國科技戰線砥礪前行、勇攀高峰,推動科技創新實現跨越發展。研發經費投入世界第二,全時研發人員數量世
“寧東能源基地的建設抓住了發展的機遇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目前應注重空氣質量問題,環保部門應加強監測監管,企業要注重自身工藝技術的提升”“希望進一步把握好生態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平衡點,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寧南半干旱地區應繼續提高畜牧業在整
2014年12月13日,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在北京湖北大廈召開了第七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分析測試協會理事及代表、以及業內人士共計130余人與會。會議現場分析測試協會 張渝英秘書長 分析測試
①專家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調研考察枸杞、葡萄發展情況 ②陜西灃東新區的智慧農業園區張行勇攝 專家在改良的渭河灘萬畝鹽堿地考察牧草收獲情況,研究制定利用牧草產業改良鹽堿地提升方案。張行勇攝■楊星科 馬 齊 陳志杰 張立新 張行勇 城鎮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高級階段和必然過程,是一個國家現代化
“2018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評選近日揭曉。高星、羅俊、孫強、林鳴、馬宗義、趙衛、曹則賢、劉自鴻、徐立、張昌武等10人當選。 這項由《中國科學報》、科學網和《科學新聞》雜志共同主辦的公益活動,旨在通過公眾廣泛參與,評出2018年度人們心目中的“知識英雄”。 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評選活動至今
時間Dates: 學術報告會Conference 2017年10月09-11日 Oct.09-11, 2017 展 覽 會 Exhibition 2017年10月09-11日 Oct.09-11, 2017 地點Location:北京?國家會議中心 China National Conve
地處寧夏東部、毛烏素沙漠南緣、陜甘寧蒙四省區交界地帶的鹽池縣,是中國灘羊之鄉、中國甘草之鄉、中國蕎麥之鄉,也是革命老區。鹽池縣干旱少雨、風大沙多,生態環境十分脆弱。 時下,鹽池縣四墩子和沙邊子鄉已入冬,但寧夏大學西北土地退化與生態恢復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寧夏農林科學院荒漠化治理所在此進行的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2007年10月15日,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為我們國家當今和未來又好又快的科學發展明確了方向。 戰略的核心,核心的戰略,中國跨入了一個自主創新的黃金時代。在春節前后各地的兩會上,倡導自主創新,依靠科技創
第五篇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順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趨勢,構建支撐科技創新創業全鏈條的服務網絡,激發億萬群眾創造活力,增強實體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第十五章 全面提升科技服務業發展水平以滿足科技創新需求和促進創新創業為導向,建立健全科技服務體系,全面提升科技服務業的專業化、網絡化、規模化、國際化發展水
成都山地所與中鐵二院在川藏鐵路沿線開展聯合野外科學考察崔鵬院士等在中巴公路改擴建工程現場處置堰塞湖災害 當一家科研機構決定向“改革”要發展動力的時候,必然要經歷一個“重新審視、痛定思痛”的艱難歷程。 他需要再次回答“什么是特色”、“主戰場在哪里”、“需求如何帶動學科發展”等一系列核心問題,并得讓
白春禮作主席團報告 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上 白春禮 (2016年6月1日) 各位院士,同志們: 5月30日,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與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同時在
李佩成,男,陜西省乾縣人。1956年畢業于西北農學院水利系并留校任教,先后曾在西安交通大學、陜西工業大學工作,并曾在蘇聯莫斯科地質勘探學院留學;1988~1989年在列寧格勒理工學院進修開展合作研究。1972年重返西北農業大學。其間曾任西北農大教授、博導、副校長、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研究培訓中心
李佩成 李佩成,男,陜西省乾縣人。1956年畢業于西北農學院水利系并留校任教,先后曾在西安交通大學、陜西工業大學工作,并曾在蘇聯莫斯科地質勘探學院留學;1988~1989年在列寧格勒理工學院進修開展合作研究。1972年重返西北農業大學。其間曾任西北農大教授、博導、副校長、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經濟視角解讀:我們為什么要保護生物多樣性 我們究竟為什么要關心這世界上千千萬萬種動物?為什么要投入巨大的資金來保護它們? 這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最終極也是最原初的問題。 過去,生態學家也許會這樣回答你:一個生態系統中存在的物種數量愈多,該生態系統愈穩定,生產量也愈豐富。但現在,他們會用經濟學家
時光荏苒,歲月蹉跎。60年來,地處祖國南海之濱的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無論是篳路藍縷中勇于求索,還是春涌神州時的敢闖敢試,都責無旁貸地肩負起歷史使命,將國家重大需求和海洋科學研究緊密融合,用青春和汗水譜寫出大氣磅礴、絢爛輝煌的優美華章。2018年10月,11位院士、3位
“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未來5年,是浙江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建設科技強省的關鍵時期,更是全面深化改革、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階段。 面對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面對新時代科協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浙江省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面臨著新挑戰、新機遇。 截至2017年底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 趙忠賢 院士 Zhao Zhongxian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由中國科學院推薦 趙忠賢,男,1941年出生,遼寧新民人,1964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后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曾擔任國防課題組業務負責人和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現任中國科學
針灸康養,全球行動。11月1日-3日,2018第二屆世界針灸康養大會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隆重舉行。 大會期間,聯合國第八任秘書長、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潘基文訪問衢州,考察中國(衢江)中醫針灸傳承創新試驗區,并發表主題演講。 11月1日晚,“康養衢江·‘針’情無限”主題特色文化展示活動舉行。中
前言:生物多樣性、綠色經濟、低碳社會、氣候談判、紫金礦業“潰壩門”、中石油大連漏油事故、舟曲特大泥石流、“自然之子”梁從誡、“三牧”問題、環保產業。2010年,中國環境領域大事不斷,一次次突發性事件觸目驚心。紫金礦業“潰壩門”、中石油大連漏油事故、舟曲特大泥石流這三起事件,從表面上看,
2020年2月28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淡水水生生物水質基準—鎘》(2020年版),這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生態環境基準。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吳豐昌院士和有關專家就基準的出臺意義等問題進行了解答。 問:作為國家生態環境基準委員會的主任委員,想請您給大家介紹一下什么是生態環境基準?我們為什么要制定自己的
貴州黔西南山區的布依族山民在趕墟喊山:順山橫山仰山山都應該不倒 生活在大山、高原的人們,往往都有一副高亢嘹亮的好嗓子。他們多半都是在特殊的地理環境里所后天練就——地勢的空曠和高海拔,就是為他們天造地設的排練場和演習廳。 陜北姑娘王二妮早年在《星光大道》一出場,《山丹丹花開紅艷艷》
12月19日至22日,由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寧夏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共同主辦的“寧夏農業綜合開發創新與實踐戰略研討暨技術合作對接會”在寧夏銀川市召開。 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王正偉在會見中科院專家及出席會議時指出,寧夏農業要從自身實際出發,發展特色農業,走優良品種全覆蓋、
2015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中國科協黨組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積極落實中央書記處關于科協工作的重要指示,著力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團結帶領廣大科技工作
國家發布“土十條”,土壤安全再引關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開會,決定2018首屆全國土壤大會將于7月在北京召開,中國網消息 記者從日前舉行的首屆全國土壤大會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啟動大會上獲悉,由甘肅臨澤縣人民政府、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等20多家企事業單位聯合發起的“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在此
9月3日,由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以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等共同舉辦的第二屆“干旱區內陸河流域水循環與氣候變化學術研討會”在烏魯木齊成功召開。來自美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和中國相關科研院所和大學的80余位代表參加了本次研討會。中國科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系統性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強化政策供給,突破發展瓶頸,充分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潛能,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意見》明確,大眾創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室內環境與健康分會近日在京舉辦2016年呼吸健康與安全論壇,與會專家就室內空氣污染及其控制展開了討論。 專家表示,室內環境具有易控、人員暴露時間長、健康效應顯著等特點,因此,我國在加強大氣環境治理的同時,應加大對室內污染的治理力度,尤其要加強室內空氣污染狀況調查等基礎研究。與此
第七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重慶開幕選手放飛“雙創”夢想9月17日,第七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暨新能源及節能環保行業全國總決賽在重慶開幕,大賽新能源及節能環保行業迎來巔峰之戰。本次大賽由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國家網信辦、全國工商聯指導,科技部火炬中心、科技日報社、重慶市科委、重慶高新區管
2018年10月24日-26日第九屆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業博覽會(CHInano)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大會由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主辦,江蘇省納米技術產業創新中心、蘇州納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辦,是國內最具權威、規模最大的納米技術應用產業國際性大會。經過八年的發展,納博會?已成為中國影響力最廣的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