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骨和組織再生的醫療材料和器械為人們提供了新的醫療選擇。我校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NERCB)是這一多學科交叉領域的世界引領者。 生物醫學工程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融合了材料科學、生物學、醫學和工程學。我校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是中國第一個致力于該領域的專業研發機構,并迅速成長為由國際著名專家和中青年骨干組成的跨學科創新團隊。中心目前專注于人體組織和功能的再生和重建,以及植/介入醫療器械的研究。其成果發表在高水平的國際期刊上,申獲了無數專利,并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獎。 國際首創的骨科材料研究 磷酸鈣陶瓷是一種很有前景的骨再生生物材料,是我校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興棟的專長。作為國家生物材料中心的學術帶頭人和名譽主任,張興棟聚焦于肌肉骨骼系統修復材料及植入器械的研究,是利用無生命生物材料修復組織和器官的先驅。他從1983年開始研究生物活性陶瓷,是世界上第一個系統地證明無生命多孔磷酸鈣陶瓷......閱讀全文
由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評選的2014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日前在京揭曉。經過形式審查、學部初評、主任辦公(擴大)會終評和項目公示,北京大學主持的單個納米顆粒光學檢測新原理研究等10個高校科技項目,獲評本年度高校科技十大進展。 據介紹,“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評選自1998年
Science: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量子力學再取新突破 實現對量子系統的調控是人類認識并利用微觀世界規律的必然訴求,也是諸多前沿科學領域的核心要素。自旋作為一種重要的量子調控研究體系,在世界各國的量子計劃中均被列為重點研究對象。開展單自旋量子調控研究有助于人們在更深層次上認識量子物理的基礎科學問題,
2010年5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陪同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參觀博奧生物有限公司。新華社供圖 2008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看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就園區的創新發展問題進行專題調研。這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委辦聯合發布“關于印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重點任務: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統與環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間和天文、工程技術等7個科學領域為重點,
2011歲末網友們盤點了很多熱詞,比如:控/hold住、傷不起、起云劑、虎媽、政務微博、北京精神、走轉改、微電影、加名稅、淘寶體、云電視等新詞匯。媒體也評出了日本地震、康菲溢油、南方先旱后澇的極端天氣、7.23動車事故、小悅悅與路人、校車事件、郭美美與紅十字會、建黨90周年、‘十二五’開局、天宮
11月23日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巡視員兼副司長尤艷馨、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介紹環境保護規劃財務工作的有關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并共同回答記者關注的問題。 49名廳級干部在“綠盾20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活動由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舉辦,截至2018年已舉辦13屆。研究進展由《中國基礎科學》《科技導報》《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科學基金》和《科學通報》五家編輯部推薦,由兩院院士、973計劃顧問組和咨詢組專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等專家學者經過初選和
該項活動旨在加強對我國重大基礎研究進展的宣傳,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熱情和奉獻精神,促進公眾更加理解、關心和支持科學,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該項活動已成為我國基礎研究傳播工作的一個品牌,在科技界產生了良好反響。 1、實現星地千公里級量子糾纏和密鑰分發及隱形傳態“墨子號”衛星實現千公里級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監測工作,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積極推動生態環境監測網建設改革,于今年5 月初明確要求:一是環境保護部起草生態環境監測網建設改革的方案或意見,作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配套改革舉措,于 2015 年6 月一并提交中央審議;二是此方案或意見應深入貫徹落實中
截止2019年10月10日,浙江大學在Cell,Nature及Science上發表了7篇重要研究成果,iNature系統總結了這些成果: 【1】高熵合金是一類材料,其中包含五個或更多近似等原子比例的元素。它們非常規的成分和化學結構有望實現前所未有的機械性能組合。這類合金的合理設計取決于對幾乎無
前言:近年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正在席卷整個生物醫學研究領域,上一期我們已先從CRISPR系統開發及機制研究方面梳理了2018年相關大事件。伴隨著基礎技術不斷優化,CRISPR技術的應用也更加廣泛,如動物造模、藥物篩選、單堿基編輯技術、細胞譜系示蹤、基礎疾病研究、疾病診斷、體內編輯和遺傳病校正
陳吉寧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全力打好補齊環保短板攻堅戰 1月11日,2016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出席會議并講話。 本報記者王亞京攝 本報記者王昆婷1月11日北京報道
物理與材料學領域 【1】2019年12月11日,中科院物理所張余洋、丁洪及高鴻鈞共同通訊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Nearly quantized conductance plateau of vortex zero mode in an iron-based superconducto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科技部等8部門編制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簡稱《規劃》),目前已經國務院批準印發。其中,包括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上海光源線站工程、中國南極天文臺等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我國“十二五”時期的建設重點。據悉,該《規劃》是我
人才“爭奪戰” 150多年來,一波波海外留學大潮興起,一代代海歸學成回國,成為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國年輕一代“出國潮”熱度不減;另一方面,在西方社會經濟發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減弱的情況下,“回國潮”也必然成為大趨勢。中國出臺的各種人才政策,進一步推動了這一趨
編者按 一張報紙,展卷,傳遞自然真理,釋放創新智慧,弘揚科學精神,記錄中國科技蓬勃發展的堅實足跡。 一串網址,點擊,探索學術爭鳴,交匯知識之光,碰撞思想火花,分享全球華人科學家前進的點點滴滴。 讓科學家發聲,為科教事業服務,《中國科學報》憑著這份堅守走過了一甲子。回首來時路,我們奮力架起一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5月2日,《朝聞天下》節目最新推出的“領跑者”系列報道迎來了一名年紀輕輕卻成績顯赫的女科學家——付巧妹,一名古人類DNA研究專家,曾先后在《Nature》發表13篇學術論文,重新書寫了歐洲最早的現代人類歷史。她提出的開創性古DNA提取與研究方法,在全球古人類研究領域不斷引發驚嘆和贊譽。 201
2017年4月28日至5月28日,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天津市開展了環境保護督察,并于7月29日反饋了督察意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提出的“三個著力”重要要求,把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
訪島津公司分析計測事業部副事業部長兼創新中心中心長曹磊 “推動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是近年來儀器行業的一大主要關注點,國家亦加大經費投入支持科研成果產業轉化。但多年來仍是難題,因為這不是“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而是“離產業化成功還有99%”的難題,除了國家推動,最終的實現一定需要懂市場、有經驗、能承擔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將到哪兒去?這一終極哲學命題,有多種不同的解答視角。從基因角度給出的答案,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近一段時間,有關基因領域的新聞將基因檢測、基因編輯、癌癥的靶向治療等原本屬于生物醫學領域的專業話題,一下子變成了公眾話題。人們對于基因的好奇在于:基因是如何影響人類的長相、身高、
我國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產業發展方式對科技的迫切需求 “十二五”期間,我國面臨兩個轉型升級——傳統產業的調整改造和新興產業的發展。所謂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指對經濟總量帶動大、對結構調整貢獻大、對資本創新能力提升作用強的新產業。信息網絡產業(包括信息基礎設施、信息服務業、傳感網、物聯網等)
制圖:Dom McKenzie縱觀人類歷史,我們很難找到像學術出版一樣匪夷所思的行業:無數科研人員為之免費供稿、審稿,卻還要花錢看論文;來自政府資助的科研經費沒有讓科研人員成為高收入群體,卻給出版商帶來勝過蘋果、谷歌的收益率;訂閱費用壓得預算喘不過氣,高校卻不敢不買;同類期刊多如牛毛看似競爭激烈,收
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檢驗檢測檢疫科研機構——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科技創新發展紀實 科研人員在討論實驗結果 工作人員使用病毒氣溶膠采集富集儀進行檢測 科研人員在進行實驗分析 中國檢科院成功舉辦“全國檢驗檢測檢疫學術論壇” 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加快與綜合國力競爭
-訪賽默飛中國區色譜和質譜業務高級商務運營總監李劍峰賽默飛中國區色譜和質譜業務高級商務運營總監李劍峰(左)和分析測試百科網總經理卞利萍女士(右) 今年是賽默飛質譜業務成立50周年,在第三屆全國質譜分析學術報告會上賽默飛展出了向創新歷史致敬的一系列內容,參會者隨處可感受到紅色慶典的濃郁和熱烈。分
“十大科學新聞”評選是《環球科學》(《科學美國人》雜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頭戲,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學領域的重大事件進行的一次全面盤點。經過專業編輯和專家團隊的商討,《環球科學》初步挑選出了30條候選新聞,接受網友的點評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戰愛因斯坦相對論 9月2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抗體市場革命 抗體行業的市場格局,在今年下半年經發生了巨大變化。 今年5月底,抗體巨頭Santa Cruz Biotech涉嫌虐待動物,因而觸犯美國動物保護法,慘遭350萬美元巨額罰款。更嚴重的是,Santa Cruz被永久禁止生產和銷售多克隆抗體-曾經叱咤風云的多抗玩家,現在徹底出局了(S
日本2019財年科學預算要超百億美元?超算、中微子探測器等基礎研究大項目最“受寵”圖片均來自網絡美國《科學》雜志官網在9月4日的報道中指出,盡管日本政府正面臨著嚴峻的財政挑戰,但其科學部門仍希望國家能再次大力支持基礎研究。日本文部科學省(MEXT)近日提出了一項超百億美元的雄心勃勃的預算提案,希望政
聽到埃博拉這一熟悉的字眼,我們大都會感到幾分恐慌與不安。那場離我們并不遙遠、肆虐西非的病毒疫情,讓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倍感揪心與沉痛。還有掃蕩亞洲的H5N1禽流感、一度謠傳為民族滅頂之災的SARS,這一場場生死浩劫的大規模流行病,都嚴重威脅了全人類的健康和生存。 如果能動態追蹤疫情發展、提前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