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研究人員研發前列腺癌疫苗取得突破性進展,能夠以增強人體免疫系統方式在癌細胞剛出現時予以追蹤并消解。圖片來源于網絡 英國《每日郵報》6日報道,研發中的疫苗將使用遺傳信息載體核糖核酸(RNA)“教會”免疫系統識別前列腺癌細胞,追蹤并殺死癌細胞。 其實,研究人員研發RNA前列腺癌疫苗已有數年,但一直沒有找到把RNA所攜信息傳遞到免疫系統的好方法。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研究人員把RNA和肽結合在一起,確保疫苗在人體內存活、不受損,同時采用淺層皮下注射取代靜脈注射,攻克這一難題。 鑒于疫苗在實驗室環境已顯現效用,研究人員著手為期三年的小鼠實驗。雖然研究處于初期階段,研究人員相信,研究成果將來不僅可幫助年輕人預防前列腺癌,還能用于治療前列腺癌。......閱讀全文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腫瘤免疫療法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JCI:為何癌癥靶向免疫藥物有時會失效? DOI: 10.1172/JCI128644 近日,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做出了一項突破性研究成果,該發現有助于科學家理解為什么某些腫瘤微環境中缺乏
生物 醫學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田學科(本報駐美國記者)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揭示了許多固體腫瘤中基因異常的源頭;冷泉港實驗
美國的《Science》雜志由愛迪生投資創辦,是國際上著名的自然科學綜合類學術期刊,與英國的《Nature》雜志被譽為世界上兩大自然科學頂級雜志。Science雜志主要發表原始性科學成果、新聞和評論,許多世界上重要的科學報道都是首先出現在Science雜志上的,比如艾滋病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之間的
美國 遺傳學研究深入揭示、利用基因機制;細胞研究讓多種細胞互換“身份”;再生醫學造出多種器官組織。 田學科 (本報駐美國記者)在遺傳學研究領域,杜克大學模仿人體細胞內復雜的基因調控過程,模擬出多種蛋白質如何通過復雜相互作用調控一個基因。 斯坦福大學設計出一種由DNA和RNA制成的生物晶體管——
2019年的春節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春節,因為在大家熱熱鬧鬧過大年的時候,中國科學家陳小平用瘧原蟲感染治愈晚期癌癥的偉大發現震驚了全世界,讓這個春節更加熱鬧非凡。 就在今天,2019年2月9日CCTV1《新聞30分》節目向全球宣布了陳小平科學研究團隊的重大發明《瘧原蟲感染免疫療法治療晚期癌癥》,
12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 Science:CRISPRa加入肥胖之戰,無需對基因組進行編輯就能對抗肥胖doi:10.1126/science.aau0629 在一項重要的新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證實CR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很多研究中都利用納米顆粒來進行疾病的治療和診斷等,比如有研究人員就利用納米顆粒開發出了能檢測胰腺癌的新型生物傳感器;那么近期納米顆粒還在哪些方面推動了醫學研究呢?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 【1】Nat Biotechnol:重磅!科學家開發出能攜帶CRI
兩院院士評出中國和世界十大科技進展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20日下午,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中國工程院學部工作局和科學時報社共同主辦,563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瀚霖杯2009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和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在京揭曉。 評選結果: 2009年世界十大
在所有折磨人類的疾病中,癌癥無疑是最可怕的。即使今天,癌癥仍是許多國家第一或第二位的殺手。目前,醫生主要利用手術切除、射線灼燒或藥物殺死快速分裂的癌細胞。公正地講,這些針對腫瘤的治療方法都顯得非常簡單粗暴。不可否認,它們具有一定的效果,但都不可避免地對人體造成間接傷害。 最新應用于臨床的一種方
2015年10月,英國癌癥研究中心投入上億美元啟動了“抗癌七大挑戰” 項目,意欲在5年內從癌癥疫苗、挖掘癌癥標簽、構建腫瘤微環境、開發智能藥物等7個領域攻克癌癥,開創出新的抗癌策略。其中,研發出預防非病毒性癌癥疫苗作為挑戰之首,一直是眾多科研機構及生物企業正在攀登的高峰。 疫苗的問世曾讓人類與
2015年10月,英國癌癥研究中心投入上億美元啟動了“抗癌七大挑戰”項目,意欲在5年內從癌癥疫苗、挖掘癌癥標簽、構建腫瘤微環境、開發智能藥物等7個領域攻克癌癥,開創出新的抗癌策略。其中,研發出預防非病毒性癌癥疫苗作為挑戰之首,一直是眾多科研機構及生物企業正在攀登的高峰。 疫苗的問世曾讓人類與傳
2 癌癥診斷的發展 癌癥的診斷在抗癌戰役中的發展比不上癌癥的基因分子生物學研究,在5 年之內,科學家將研制出多種癌癥的早期診斷方法,期望在癌癥的萌芽階段將癌瘤控制。今后診斷的發展只需簡單驗血就能發現多種癌癥。或用基因芯片可以在只有幾個癌細胞出現時就能診斷出來。《Science》雜志刊登了有關美
2006年6月,第一個腫瘤疫苗Gardasil獲得美國FDA批準,用于宮頸癌的預防。成功不是偶然的,因為宮頸癌是HPV泡疹病毒引起,用泡疹病毒的特異蛋白作抗原,刺激機體產生抗病毒抗體,疫苗才有預防作用。一個疫苗的成功與否,與是否有一個適當抗原休戚相關。可惜的是,腫瘤的發生除宮頸癌可以歸罪于単一的
2013年,研究人員在癌癥分布、癌癥譜、癌癥發病機理、癌癥特點以及癌癥治療上都有一些獨特和新的發現,為癌癥防治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線索。 發病率和癌癥譜 ——肺癌發病率和致死率均最高 從屬于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2013年出版的《世界癌癥報告》顯示,全球癌癥發病
我們總是對患者說癌癥會以達爾文的自然選擇方式在體內進化,但是我們并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這一點。 大約在2010年,Alberto Bardelli跌入了科研低谷。Bardelli是意大利都靈大學癌癥生物學家,他一直在研究癌癥靶向療法——針對導致腫瘤生長的突變的藥物。這種方法的效果似乎很好,一些患
近年來納米技術變得越來越火,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尤其是在各種疾病的診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腫瘤化療、放療及免疫治療、免疫學疾病的干預、疫苗運輸及增效等。在此,小編為大家盤點了納米技術如何助力各種疾病的免疫療法。 【1】Nano Res:納米金顆粒可明顯增強細胞因子抗癌療法的效力
近年來,科學創新日漸進入"大數據"時代,各種高通量的分析手段以及各類"組學"的發展,使得我們對生命科學的基本原理以及與人類健康有關的疾病發生機制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針對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科學家們利用"大數據"的手段產生的科學進展,我們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癌細胞靜悄悄、無休止、無秩序地增生、轉移,大量消耗體內營養物質,導致身體免疫機制下降,直到出現身體癥狀或健康體查時才會注意到它。癌細胞發生、增殖和轉移等過程中在患者身體內留下一些蹤跡。捕捉到隱藏到這些悄無聲息的癌癥信號——腫瘤標志物,可以幫助醫生癌癥診療過程中做出更加精準的判斷。返祖信號癌細胞被認為
世衛組織最新公布數據表明,全球每年880萬人死于癌癥,占全球每年死亡總人數近六分之一。每年1400多萬新發癌癥病例,預計到2030年將增加到2100多萬。癌癥治療始終是醫學上的一個難題,長期以來,科學家們在研究癌癥診斷途徑、開發治療和預防癌癥新型方法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及多
2015年10月,英國癌癥研究中心提出了抗癌“七大挑戰”,并宣布五年內至少投入1億英鎊(約1.53億美元)用于資助各大抗癌項目,旨在推動抗癌的臨床創新。這七大挑戰包括了研發預防非病毒性癌癥的疫苗、根除由EB病毒引發的癌癥、挖掘癌癥突變下的基因標簽、區分癌癥致命與否及是否需要治療、 制作腫瘤微環境
在科學研究道路上,科學家們常常會有一些不經意、讓他們眼前為之一亮重要研究發現,而這些研究結果都是他們首次闡明或發現的,本文中,小編就對這些重要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1】Nature:重磅!解碼人體免疫系統!首次對人體免疫系統進行全面測序 doi:10.1038/s41586-01
1. Retrovirology:整合到人基因組中的古老逆轉錄病毒有助抵抗HIV-1感染 doi:10.1186/s12977-017-0351-8 在我們的進化過程中,病毒持續地感染人體。一些早期的病毒已整合到我們的基因組中,如今它們被稱作為人內源性逆轉錄病毒(human endogeno
【1】大力水手:吃菠菜真的可以讓肌肉變得更強壯! 你還記得小時候看的一部動畫片里的主人公--大力水手波比嗎?每到危急關頭,只要吃下菠菜,波比就能變得力大無窮,把大壞蛋布魯托打得逃之夭夭。 近來有研究發現菠菜真的可以讓你變得更強壯,但這種效果并非由菠菜中的鐵元素導致,綠葉中含有高濃度硝酸鹽才是
英國科學家研發了一種新的注射疫苗,能治愈最危險的皮膚癌惡性黑色素瘤。如果這種疫苗在大規模測試中取得成功,甚至可望能制成不同版本以對抗其它癌癥如乳癌和前列腺癌,及防止發病,從而成為治療癌癥的“萬靈丹”。 主任研究員英國諾丁漢大學的達蘭特教授說:“這是很不尋常的。我們現在
英國科學家研發了一種新的注射疫苗,能治愈最危險的皮膚癌惡性黑色素瘤。如果這種疫苗在大規模測試中取得成功,甚至可望能制成不同版本以對抗其它癌癥如乳癌和前列腺癌,及防止發病,從而成為治療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研究發現有些細菌能夠幫助抵御癌癥,而有些癌癥則能作為癌細胞的“幫兇”促進癌癥發展,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1】Nat Biomed Engin:在特殊益生菌的幫助下 每天吃西藍花就能有效預防癌癥doi:10.1038/s41551-017-0181-y
基因治療(Gene Therapy)是指將外源基因導入靶細胞,以糾正或補償因基因缺陷或基因表達異常引起的疾病。目前研究已從單基因遺傳病逐步拓展到惡性腫瘤、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謝性疾病等重大疾病。根據統計,基因治療用于腫瘤治療的臨床研究占臨床試驗總數的65%左右。相對于傳統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