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病臨床試驗失敗的消息幾乎每月,有時候是每周都出現,例如verubecestat、azeliragon、以及solanezumab。 不幸的是,這只是其中一些代表......失敗的案例還有更多。 如果這么多失敗的黑暗中還有一線光明,那就是:我們可以從先前的臨床開發中學習,因為它們大部分是由高素質的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完成的真實數據。 此外,新的生物學和化學理念正在向前推進,新的臨床前和臨床工具正在開發和驗證,最近的監管聲明表明了解阿茲海默病臨床開發中的獨特挑戰。 轉化工具 早期的生物標志物對神經科學的突破至關重要。并非所有生物標志物都是平等的,它們也不是同等重要的。例如,開腦淀粉樣蛋白PET示蹤劑的重要突破已被用于診斷患者,臨床試驗患者招募和跟蹤藥物反應。這對于改進和評估淀粉樣蛋白的療法非常有幫助。然而,到目前為止,減少淀粉樣蛋白斑塊并沒有轉化為對患者的益處(譯者注:前不久,一項研究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可......閱讀全文
在最新上線的一批《自然》論文里,重磅研究層出不窮。昨天,我們報道了口服甘露糖可以有效抑制腫瘤生長。在今天的故事里,學術經緯將給大家介紹一項關于阿茲海默病的突破性發現。一些科學家認為,這是近年來分子生物學領域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堪稱里程碑。 說到阿茲海默病,我們的讀者朋友想必都不陌生。早在100多
本周回顧,恒瑞醫藥15億在蘇州設立子公司,中國腫瘤免疫治療進入系統化和標準化高速通道,我國首批備案胚胎干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啟動,Illumina宣布加入“人類疫苗計劃”,美國FDA宣布批準Neurocrine的新藥INGREZZA(valbenazine)上市,帕金森病治療重大突破,科學證明多不飽
阿斯利康Ⅲ期甲狀腺癌臨床試驗失敗。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其MEK 1/2抑制劑司美替尼(selumetinib)治療甲狀腺癌的Ⅲ期臨床試驗(ASTRA)因未達研究主要終點而宣告失敗,并將終止該適應癥開發。先前司美替尼用于晚期甲狀腺癌的中期研究結果顯示,該藥針對碘難治性分化型甲狀腺癌
曾在政壇叱咤風云的鐵娘子撒切爾夫人,以其天賦異稟的記憶力和鐵腕的經濟國防決策聞名。然而在其執政后期,數據庫般的記憶天賦和縱橫捭闔的斡旋風范開始瓦解,鐵娘子的風采一去不返。此外,美國總統里根、文豪馬爾克斯、諾獎科學家高錕,這些人類最智慧的大腦,在阿茲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昨日,一項發表于《科學》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該研究發現在阿茲海默病患者的大腦中,存在大量導致牙周炎的牙齦卟啉單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及其所分泌的毒素。相應的,被這種細菌感染的小鼠,大腦中的β淀粉樣蛋白有所增多,
開發針對阿茲海默病的新藥困難重重,最近多項重量級的3期臨床試驗失敗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最近,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志刊登了長篇評論文章,提出應當轉變思路,將重點轉移到預防阿茲海默病上。 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逐漸變長,阿茲海默病的影響在全球也迅速擴大。目前全世界有4千多萬名患者,而到2030年時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阿茲海默病中心的科研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與胰島素一起分泌的一種蛋白通過血流運動,并且在2型糖尿病和癡呆患者的大腦中積累,其方式和與阿茲海默病有關聯的β淀粉樣蛋白斑一樣。 該研究首次在阿茲海默病患者大腦中發現了這種被稱為胰淀素的蛋白的沉積,還發現了胰淀素與β淀粉樣蛋
世界上每3秒就有一例新診斷的失智癥,其中阿茲海默病是人們最熟悉的一種。很多家庭正與這種無法治愈的疾病抗爭,而遺傳風險也自然成為了不少人心中的擔憂。圖片來源于網絡 美國神經病學學會期刊《Neurology》近日發表的一篇研究分析了近30萬人的大家族數據,發現阿茲海默病的遺傳風險會影響多代,除了直
如果想解決衛生醫療系統成本高漲的危機,我們需要想辦法戰勝癡呆癥。 美國政界很少能達成一致。但在2007年,經過3年研究老年人護理的成本,民主黨和共和黨難得地達成了一致:老年癡呆是衛生醫療系統成本高漲的主要原因。 2007年,全球被診斷有老年癡呆的人不到3000萬,但很明顯,這些年這個數字猛漲
早期診斷一直是阿茲海默病領域的一大難點。近日,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利用常用的腦部掃描技術開發的機器學習算法,可提早6年做出阿茲海默病診斷,為提早進行疾病干預帶來了新的希望。阿茲海默病患者腦部的PET掃描影像(圖片來源: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阿茲海
關于阿茲海默病,目前人們普遍認為β淀粉樣蛋白是與疾病發展密切相關的生化指標之一。在阿茲海默病導致健忘之前,這種蛋白質就已經開始在脊髓液中逐漸累積。 然而,檢測β淀粉樣蛋白并非易事。這種蛋白質存在于脊髓液中,想要對這一指標進行檢測必須采取侵入型的醫療方法:腰椎穿刺。這種檢查不僅聽上去很痛,實際上
阿茲海默病是全世界最為流行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為β淀粉樣蛋白和tau蛋白的積聚,患者則會表現出認知能力的不斷下降。這一疾病雖然對人類影響重大,但新藥研發之旅卻是困難重重。據統計,1998年到2017年期間,開發阿茲海默病新藥的146次嘗試均告失敗,20年來只有4款藥物成功獲批控制病情,成
作為一類慢性中樞神經疾病,阿茲海默病越來越嚴重地影響了現代社會。2015年,全世界約有3000多萬人被診斷患有這種疾病。因為需要花費巨大人力物力來妥善護理病人,它也給世界各地的衛生保健系統帶來了很大的經濟負擔。雖然目前沒有已知的方法在晚期病例階段中制止該疾病的惡化,但有證據表明,如果早期發現,相
在第五屆藥明康德全球論壇的第一個專題討論“LaunchPad 2016”上,我們關注2016年的幾家焦點新銳。 眾所周知,新藥研發之旅充滿著曲折和坎坷,癌癥、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以及抗衰老領域尤甚。面對這些棘手的頑疾,三家年輕的公司勇敢地站了出來,得到了投資界的一致看好: 專注于中樞神經疾病新藥
阿茲海默病和帕金森病是兩種最為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不過,兩者的病理特征、影響的大腦部位和臨床癥狀有很大的區別。在阿茲海默病患者腦內,由β淀粉樣蛋白形成的斑塊和tau蛋白形成的神經纏結導致了位于海馬體和前額葉皮層的神經細胞死亡,使患者的認知和記憶功能衰退。而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由α-synucle
阿茲海默病和帕金森病是兩種最為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不過,兩者的病理特征、影響的大腦部位和臨床癥狀有很大的區別。在阿茲海默病患者腦內,由β淀粉樣蛋白形成的斑塊和tau蛋白形成的神經纏結導致了位于海馬體和前額葉皮層的神經細胞死亡,使患者的認知和記憶功能衰退。而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由α-synuclein
阿茲海默病(一般俗稱老年癡呆癥,但醫界不建議使用此名稱)是一種致命的神經退行性疾病。 近日,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揭示了阿茲海默病中的一個主要毒性機制。這項研究將幫助人們更好的理解阿茲海默病進程,并有助于開發新型藥物進行治
這是官方結論。女人比男人擁有更好的記憶力。一篇發表在Menopause雜志上的研究稱,年齡在45-55歲之間的女人,即使經歷了更年期記憶力下降,仍然在所有記憶力測試中表現更好。 大約75%的人在年老時會出現記憶問題,原因包括老年癡呆和阿茲海默病。女人比男人更容易受到阿茲海默病和老年癡呆的影響。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有關阿爾茲海默癥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eLife:靶向代謝功能障礙的療法或有望治療阿爾茲海默病 DOI:10.7554/eLife.50069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eLif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新加坡國大學院(Yale-NUS
在兩項研究中,科研人員報告稱,天然與合成類型的β淀粉樣蛋白(Aβ)肽引發了小鼠的大腦淀粉樣斑塊的獨特模式,而大腦β淀粉樣蛋白的不同類型可能對觀察到的阿茲海默病患者的臨床異質性有貢獻。 為小鼠接種來自散發的阿茲海默病病人的大腦勻漿能引發受體的大腦淀粉樣沉積,這提示β淀粉樣蛋白(Aβ)肽可能作為
Alector一家專注于治療退行性腦部疾病(如阿茲海默病)的生物技術公司,日前已在納斯達克遞交IPO申請,目標籌集1.5億美元,為其即將開展的人體試驗提供資金。 據該公司的招股說明書,Alector認為,造成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大腦中的免疫細胞出現問題。該觀點將挑戰一些長期存在的理論—
為了慶祝本世紀第一個十年的結束,《科學》雜志以更廣的視角審視自新千年黎明以來的那些改變了科學面貌的10大科學卓見。“十年中的10大卓見”列名如下: 黑暗的基因組:基因常常會得到所有的榮耀。但現在研究人員認識到,這些編碼蛋白質的基因區域僅占整個基因組中的1.5%。而其余的基因組部分,其
近期,一項關于pimavanserin治療阿茲海默病患者精神病癥狀的雙盲、單中心2期臨床試驗的結果發表在3月份的《Lancet Neurology》雜志上,該研究由英國埃克塞特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Exeter Medical School)的Clive Ballard博士領導
近日,據國外媒體報道國際制藥公司Bristol Myers Squibb(BMS)宣布稱,該公司與Biogen和羅氏(Roche)簽署了兩項獨立合作協議,將兩款神經退行性疾病和罕見疾病的新藥分別授權給了這兩家公司。 Biogen計劃在阿茲海默病和PSP中快速啟動評估該化合物的2期臨床試驗。Bi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迅速,如今科學家們已經能夠利用該技術對多種疾病進行診療,本文中,小編就對近期相關重要的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1】Cell:利用人工智能快速而又準確地診斷疾病 doi:10.1016/j.cell.2018.02.010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廣州醫科
編者按:藥物靶點永遠是新藥研發人員關注的重點,它們代表了全新療法的可能。今日,我們為大家整理了7月份值得關注的一些靶點新聞。它們有些已經令人耳熟能詳,有些則少有人知。盡管它們仍處于研發的極早期,但在10年,20年后,也許就有一款新藥基于這些靶點獲批上市。我們相信,對于關心未來的您來說,這份清單值
阿茲海默病相關肽破壞線粒體的機制 德國弗賴堡大學生化和分子生物學研究所Chris Meisinger博士領銜的研究團隊發現了阿茲海默病破壞線粒體的機制。該研究成果已于2014年7月發表在Cell Metabolism期刊上。 近幾年來,研究人員了解到阿茲海默病患者的腦細胞能量
神經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又稱為神經退化性疾病,是一種大腦和脊髓的細胞神經元喪失的疾病狀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帕金森病和阿茲海默癥。此類疾病近年來發病率不斷攀升,部分原因在于人類壽命增長,卻仍然缺乏治療此類疾病的方法。9月,幾份著名雜志都接二連三的發表了相
近日,以色列生物技術公司Neuronix公布了其針對阿茲海默病的治療系統neuroAD在關鍵性臨床試驗中的積極結果,在中度阿茲海默病患者中,neuroAD治療儀顯著地改善了患者的認知能力。 阿茲海默病是導致中老年人記憶和認知能力下降的最常見神經疾病之一,全球范圍內有超過4000萬名患者,在中國
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網站信息公示,本月共計16款藥品擬納入優先審評,其中9款已經納入優先審評名單。在這些藥品中,不僅有重磅創新藥新適應癥的申請,如百時美施貴寶的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歐狄沃);也有一批仿制藥的上市申請,這與國內當前正在進行的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工作密切相關;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