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骨髓細胞瘤的簡介
成骨髓細胞瘤是從骨髓細胞發生的細胞瘤。這種細胞瘤與細胞的突變密切相關,類似疾病還有很多種。是一種原發性的交界性腫瘤骨腫瘤。所謂交界性腫瘤,是指介于良性與惡性之間的腫瘤。過去曾認為骨巨細胞瘤是偏良性的病變,然而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醫學科研人員的深入研究,對骨巨細胞瘤的生物學特性有了更多的認識,發現它是一種多變而又非常不典型的腫瘤,有時腫瘤生長緩慢并可多年保持良性,有時則僅在數周之內即可發展為侵襲性很強的惡性腫瘤,因此,現在普遍認為它是屬于半惡性或潛在惡性的腫瘤。......閱讀全文
成骨髓細胞瘤的簡介
成骨髓細胞瘤是從骨髓細胞發生的細胞瘤。這種細胞瘤與細胞的突變密切相關,類似疾病還有很多種。是一種原發性的交界性腫瘤骨腫瘤。所謂交界性腫瘤,是指介于良性與惡性之間的腫瘤。過去曾認為骨巨細胞瘤是偏良性的病變,然而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醫學科研人員的深入研究,對骨巨細胞瘤的生物學特性有了更多的認
成骨髓細胞瘤的發病率
骨巨細胞瘤在我國發病率很高,據相關文獻介紹,其發病率占所有骨腫瘤的13-15%,明顯高于歐美等國。骨巨細胞瘤好發于青壯年,其中70-80%的病例發生于20-40歲,性別無明顯差異。它好發于長骨的兩端,一般為單發,最多見于膝關節附近,如股骨下端與脛骨上端,約占50%以上,其次可見于腕,肩關節附近,
人骨髓細胞和骨髓瘤的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骨髓(人體內的造血組織)骨髓(bone marrow)存在于骨松質腔隙和
成軟骨細胞瘤的概述
成軟骨細胞瘤(良性軟骨母細胞瘤)是并不太少見的骨骺軟骨性腫瘤發生于軟骨內成骨終止以前。多數發生在長骨的骨骺中心,特別是骨端骨骺以外的另一些骨骺內各大轉子大結節骨骺等處。股骨上下端、脛骨上下端等長骨是其好發部位膝關節附近的發病率幾乎占該腫瘤總數的一半。發生于肱骨上端的因系Codman首次報道,故
成軟骨細胞瘤的病理改變
可見成團的不成熟的中等大小的多邊形軟骨母細胞緊密的包埋在軟骨基質中,基質內見鈣化甚至骨化區。整個腫瘤內散布有不等量的巨細胞。組織學表現可以與軟骨肉瘤甚至骨肉瘤混淆。由于存在多核巨細胞,又可同軟骨粘液樣纖維瘤或巨細胞瘤混淆。
成軟骨細胞瘤的檢查化驗
X線檢查 有特征性,腫瘤局限在起源的骨骺處,極少穿透骨骺軟骨到達干骺端。一般在骨端中央或偏心部位,呈卵圓或圓形的破壞病灶。常有一界陰清晰的硬化邊緣。少數偏心病灶可能膨脹皮質,并有致密骨膜反應,整個腫瘤為膜糊疏松狀散布不規則的鈣化區,猶如多腔絮狀形態,但無巨細胞瘤具有的明顯骨小梁分隔改變。與巨細胞
成軟骨細胞瘤的鑒別診斷
(一) 骨結核 長骨骨端結核有中心型及邊緣型,X線示骨質破壞。可形成寒性膿瘍。并潰破。 (二) 軟骨肉瘤 最易與之混淆。軟骨肉瘤多發于成年,青少年少見。可原發或繼發于軟骨瘤。病變為軟骨組織,腫瘤細胞位軟骨陷窩中,核分裂多見,可有巨軟骨細胞。 (三) 內生軟骨瘤 多見于手足短骨內,偶在長骨及骨
成軟骨細胞瘤的治療措施
良性軟骨母細胞瘤的治療是以徹底刮除腫瘤組織后行植骨術為主。術后局部復發率約為25%。不作植骨的復發率高達60%。應用冷凍技術結合刮除手術可降低復發率。若腫瘤小,偏心生長,可作包括周圍正常骨的腫瘤局部切除術。腫瘤大而生長速度快者,宜作大塊切除術。復發性腫瘤或有惡變者應考慮作節段切除或截肢術。雖然本
成骨不全癥的簡介
成骨不全癥,又稱成骨不全、脆骨病、先天性發育不全、瓷娃娃、原發性骨脆癥、骨膜發育不良。患兒易發骨折,輕微的碰撞,也會造成嚴重的骨折,是一種罕見遺傳性骨疾病,發病率約10萬分之3,發病男女的比例大約相同。 2018年5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5部門聯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成骨不全癥
成軟骨細胞的簡介
成軟骨細胞就是指間充質細胞首先收回其突起,聚集成團,這個細胞團中間的細胞經分裂分化轉變成的一種大而圓的細胞。軟骨組織發生過程中最原始的細胞。它由間充質細胞分化而來。成軟骨細胞產生基質和纖維,當基質的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成軟骨細胞就被分隔在陷窩內,分化為成熟的軟骨細胞。
怎樣預防成軟骨細胞瘤?
成軟骨細胞瘤生長緩慢,從首發癥狀到手術治療經歷數年。病變存在時間長或腫瘤侵襲強時,成軟骨細胞瘤可變得相當大,破壞整個骺-干骺端和/或侵犯關節,甚至可達關節對側骨骺。 具有一般組織學表現的成軟骨細胞瘤可引起肺轉移,轉移瘤的生長緩慢,同原發腫瘤一樣,可以成功地手術治療。 成軟骨細胞瘤于刮除術后常
膠質瘤的簡介
腦膠質瘤是由于大腦和脊髓膠質細胞癌變所產生的、最常見的原發性顱腦腫瘤。年發病率約為3-8人/10萬人口。如同其他腫瘤(疾病)一樣,膠質瘤也是由于先天的遺傳高危因素和環境的致癌因素相互作用所導致的。一些已知的遺傳疾病,例如神經纖維瘤病(I型)以及結核性硬化疾病等,為腦膠質瘤的遺傳易感因素。[1]
膽脂瘤的簡介
一般認為顱內膽脂瘤的發病率為全腦腫瘤的0.5-1.8%。可為多發,大小由幾毫米至數厘米不等。任何年齡均可發病,高峰年齡均在40歲。男性略多于女性,約為1.25:1。多在成年后才出現癥狀,以20-50歲發病最多見,占70%以上。可伴有皮瘺、脊柱裂、脊髓空洞癥、顱底凹陷癥等。 外耳道膽脂瘤病因不明
成軟骨細胞瘤的臨床表現
多見于20歲以下,90%為5~25歲。男性多于女性。局部可有輕度疼痛,呈間歇性,也可放射至鄰近部位。往往有癥狀后好久才去就醫,Codman報告一組為5~36個月。主要癥狀是疼痛和肩部活動受限,進一步則肱骨上端腫脹,大結節有觸痛。本病多為良性。但某些病例于刮除后可以復發,也有惡變,甚至轉移者。Ba
關于成軟骨細胞瘤的基本介紹
成軟骨細胞瘤是來源于幼稚軟骨細胞(成軟骨細胞)的良性腫瘤,主要位于長骨末端的骨骺。本病首先由ErnestCodman發現,也被稱為Codman腫瘤、良性骨骺成軟骨細胞瘤、鈣化巨細胞瘤、含軟骨巨細胞瘤、骨骺軟骨性巨細胞瘤。通常在兒童晚期或青少年期發病,好發年齡為10~20歲,男性多于女性。好發于長
治療成軟骨細胞瘤的方法介紹
成軟骨細胞瘤可在冰凍活檢后行病變內切除,腫瘤侵及的骨、骨膜和關節軟骨必須切除,切除幾厘米的深的骨壁,用石炭酸處理,空腔可用骨水泥填充,有時可在關節軟骨和骨水泥之間植一層自體松質骨。當不得不切除關節表面時,可使用骨-軟骨骨移植(同種異體股骨頭,自體髕骨)。在膨脹嚴重或有廣泛的局部復發的罕見的病例中
骨髓細胞的相關疾病
骨髓形態學診斷一定要結合臨床查體,如肝、脾、淋巴結是否腫大,并要結合外周血象,具有肯定診斷價值的疾病如下: 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各種類型白血病、 多發性骨髓瘤Niemann-Pick氏病、何杰金氏病、Gaucher氏病、 瘧疾、 黑熱病、癌轉移等。
成軟骨細胞瘤的病因及病理改變
病因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白,可能與外傷以及遺傳等因素有關。 病理改變 可見成團的不成熟的中等大小的多邊形軟骨母細胞緊密的包埋在軟骨基質中,基質內見鈣化甚至骨化區。整個腫瘤內散布有不等量的巨細胞。組織學表現可以與軟骨肉瘤甚至骨肉瘤混淆。由于存在多核巨細胞,又可同軟骨粘液樣纖維瘤或巨細胞瘤混淆
概述成視網膜細胞瘤模型的測試內容
兒童腫瘤——成視網膜細胞瘤是抗癌基因活動的最富有特征性的模式。在這種以遺傳或散發式發生的腫瘤中,成視網膜細胞瘤基因即是隱性癌基因,正常情況下它可阻遏成視網膜細胞的惡性轉化。根據knudson所提出的“兩次碰撞”假說,具家族性病發危險的成員繼承了一個已損傷的非功能性基因。在這樣的成員中,第二次“碰
簡述成軟骨細胞瘤的X線檢查
溶骨區開始位于骨骺,傾向于越過生長軟骨,向干骺端蔓延。在生長停止或即將停止時,生長軟骨已經消失或即將消失時,連續攝X線片,可清楚地看到腫瘤破壞和越過仍存在的生長軟骨。 成軟骨細胞瘤為小或中度腫瘤,直徑從1~2厘米到6~7厘米。骨骺的溶骨為中心性或偏心性。當腫瘤起源于肱骨大結節時,溶骨常位于肱骨
簡述成軟骨細胞瘤的臨床表現
成軟骨細胞瘤多發生于10~20歲之間,好發于男性,男女之比為2~3:1。其生長緩慢,癥狀在腫瘤發生后幾年可不明顯,因此在25~30歲也可見到,它起源于骨骼生長期,也可見于10歲以前。 典型部位生長在軟骨近端的骨骺或骨突。因擴張性生長,成軟骨細胞瘤傾向于破壞生長軟骨,可從骨骺蔓延至鄰近的干骺端。
治療胰島細胞瘤的簡介
治療主要是手術切除腫瘤,若手術探查未發現腫瘤或腫瘤已轉移,則可行藥物治療,如甲氰咪胍治療胃泌素瘤,氯苯甲噻二嗪治療胰島素瘤,生長抑素(SMS-201 995)治療胰高血糖素瘤,阿霉素治療生長抑素瘤等。5-氟尿嘧啶,氮烯唑胺或鏈脲霉素也可以用于胰島細胞瘤的藥物治療。
成釉細胞瘤的簡介
成釉細胞瘤是常見的牙源性上皮性良性腫瘤之一,生長緩慢,但有局部侵襲性,如切除不徹底,復發率很高,但基本上無轉移傾向。
肝血管瘤的簡介
確切發病原因尚不清楚,主要有以下幾種學說: 1.先天性發育異常 肝血管瘤的發生是先天性肝臟末梢血管畸形所致,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由于肝血管發育異常,引起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生形成肝血管瘤。 2.激素刺激學說 女性青春期、懷孕、口服避孕藥等可使血管瘤的生長速度加快,認為女性激素可能是血管瘤的一種
嗜鉻細胞瘤的簡介
嗜鉻細胞瘤為起源于神經外胚層嗜鉻組織的腫瘤,主要分泌兒茶酚胺,根據腫瘤是來自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將副神經節瘤分為副交感神經副神經節瘤(包括化學感受器瘤、頸動脈體瘤等)及交感神經副神經節瘤(包括腹膜后、盆腔及縱隔后的副神經節瘤)。某些患者可因長期高血壓致嚴重的心、腦、腎損害或因突發嚴重高血壓而導致
關于精原細胞瘤的簡介
精原細胞瘤(seminoma)起源于睪丸原始生殖細胞,為睪丸最常見的腫瘤,多發生于中年以后,常為單側性,右側略多于左側。發生于隱睪的機率較正常位睪丸高幾十倍。該瘤為低度惡性。肉眼觀,睪丸腫大,有時可達正常體積的10倍,少數病例睪丸大小正常。腫瘤體積大小不一,小者僅數毫米,大者可達十余厘米,通常直
關于食管間質瘤的簡介
食管間質瘤(esophageal stromal tumors)是原發于食管內除平滑肌瘤或神經源性腫瘤之外的另一類間葉源性腫瘤,其起源仍未統一意見。有研究表明,食管間質瘤具有胃腸道間質瘤某些相似生物學和形態學特征,多為良性,生物學行為較發生于胃腸道的間質瘤好;食管間質瘤體積小,由于早期出現吞咽困
嗜鉻細胞瘤的簡介
嗜鉻細胞瘤位于腎上腺者占80%~90%,且多為一側性;腎上腺外的瘤主要位于腹膜外、腹主動脈旁(占10%~15%),少數位于腎門、肝門、膀胱、直腸后等特殊部位。多良性,惡性者占10%。與大部分腫瘤一樣,散發型嗜鉻細胞瘤的病因仍不清楚。家族型嗜鉻細胞瘤則與遺傳有關。 有報道在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
肝血管瘤的簡介
1.先天性發育異常 肝血管瘤的發生是先天性肝臟末梢血管畸形所致,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由于肝血管發育異常,引起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生形成肝血管瘤。 2.激素刺激學說 女性青春期、懷孕、口服避孕藥等可使血管瘤的生長速度加快,認為女性激素可能是血管瘤的一種致病因素。 3.其他學說 有人認為毛細血管
神經母細胞瘤的簡介
不同神經母細胞瘤患者預后差別很大,也即神經母細胞 瘤間存在廣泛的腫瘤異質性。根據高危因素的不同,神經母細胞瘤可以分為低危組、中危組和高危組。對于低危組神經母細胞瘤患者(最常見于嬰幼兒),靠單純的觀察或者是手術治療往往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高危組神經母細胞瘤患者,即使綜合各種強化的治療方案,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