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編制城市環境總體規劃是《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環境保護部積極推進的一項基本制度。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在2012年第七次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的講話中,提出“積極開展城市生態和環境保護總體規劃前期研究與編制工作”。2012年4月13日,全國環保規劃財務會議提出“要積極開展城市環境總體規劃編制試點工作”。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重要文件,環境保護部分3批啟動了30個城市開展環境總體規劃的編制試點工作。 截至2014年12月底,前兩批試點的24個試點城市環境總規編制工作均已啟動,部分城市取得階段性成果,宜昌、平潭率先通過專家論證。中國環境規劃院作為主要技術單位,承擔環境總規的技術方法研究,牽頭承擔了宜昌、福州、廣州、威海、貴陽、平潭、煙臺、伊春、北海、烏魯木齊、銅陵等試點城市環境總規編制工作,研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規劃內容體系框架,開創了以城市環......閱讀全文
記者:我國城鎮化過程中面臨著哪些環保壓力?能舉出具體的例子嗎?這些問題對于城市發展、人民安居有哪些不利的弊端? 吳舜澤:城市發展布局、重大資源開發和項目建設與環境空間格局不匹配,城市規模與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超出資源環境承載力底線,城市連片開發蠶食生態空間,工業企業不合理的建設布局引發環境安全隱患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解放軍環境保護局,遼河保護區管理局,計劃單列市環境保護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2011年全國“兩會”精神,努力完成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我們研究制定了《2011年全國污染防治工作要點》。現印發給你
2017年4月28日至5月28日,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天津市開展了環境保護督察,并于7月29日反饋了督察意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提出的“三個著力”重要要求,把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
中科院人員在廈門實驗室工作。 中科院負責人在廈考察。 中科院針對廈門市的現狀和發展前景,研究城市小區雨/污水處理和綜合利用的關鍵技術和系統集成,并進行工程示范。 2009年6月17日在廈門舉辦“中國科學院—廈門科技合作交流會”,由中科院院地合作局、中科院上海分院和廈
關于印發《2009-2010年全國污染防治工作要點》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局(廳),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各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環境保護局: 為貫徹落實2009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和全國污染防治工作現場會精神,順利完成“十一五”污染防治各項工作任務,我部
英國一媒體不久前刊登了山西省臨汾市環境質量顯著轉變的新聞,報道中,外媒記者對臨汾的變化印象深刻。 這與記者印象中的臨汾漫天灰塵、污水橫流反差很大。帶著疑問,記者來到臨汾一探究竟。 痛定思痛 壯士斷腕 曾經的臨汾,礦產資源儲量豐富,被定位為工業主導城市。依托豐富的煤炭儲量
焦化廠工地附近大風揚起的沙塵。昨日上午10時,北京市氣象臺發布大風藍色預警。近年,異常天氣頻現,使人們對空氣質量更為關注。 近日,北京正式啟動《環境總體規劃(2015-2030年)》編制工作,總規共設置15個專題,其中“2022年冬奧會期間局部地區空氣質量達標方案研究”被列入總規的污染防治專篇
上海市日前積極探索構建中心城區“環境宜居區”指標體系,結合中心城區的特點,確定了水環境、大氣環境、土地土壤環境、聲和輻射環境、生態環境、生活宜居與低碳化水平、物質循環與資源承載能力、環境管理水平8個一級指標和47個二級指標,通過對指標說明、確定依據、來源、計算方法、歷程分析、與國內外城市比較、與
北京市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日前審議了《北京市氣象災害防治條例(草案)》,擬將霾列為氣象災害,要求完善通風廊道系統,并提出公安、交通、環境保護等部門可根據相關氣象應急預案采取臨時應急處置措施。 霾屬于氣象災害嗎?如何才能科學治霾?本報特邀約相關專家撰稿,闡述觀點,深度分析,以饗讀者。
國務院近日發出通知,批轉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意見,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認真貫徹執行。 《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意見》指出,近年來,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收運網絡日趨完善,垃圾處理能
將于2016年開始在全國實施的PM2.5(粒徑小于2.5微米的細微塵顆粒)監測,就像一把懸于環保部門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經濟參考報》記者獨家獲悉,正在制定中的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十二五”規劃,即將對復合型大氣污染的三大源頭———煤炭燃燒、石油燃燒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有明確說法
環境保護部今日發布《2012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2012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2423.7萬噸,氨氮排放量為253.6萬噸,分別比上年減少3.05%、2.62%;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為 2117.6萬噸,氮氧化物排放量為2337.8萬噸
將于2016年開始在全國實施的PM 2.5(粒徑小于2.5微米的細微塵顆粒)監測,就像一把懸于環保部門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記者獨家獲悉,正在制定中的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十二五”規劃,即將對復合型大氣污染的三大源頭――煤炭燃燒、石油燃燒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有明確
當前,4/5的城市不能達到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去年,僅北京、上海兩市完成氮氧化物年度減排計劃。面對嚴峻的減排形勢和艱巨的治污任務,《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十二五”期間,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重點區域將從“三區六群”擴展到“三區十群”,并在上述區域率先開展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試點
周生賢 人類起源于自然,生存于自然,發展于自然。自人類出現以后,生物與環境、人與自然就緊密聯系在一起。生物是在與環境的對立統一中存在的,而存在決定意識,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環境問題是不合理的資源利用方式和經濟增長模式的產物,根本上反映了人與自然的矛盾沖突,究其本質是經濟結構、生產
國務院近日印發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明確指出:“建立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監測評價體系,實行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根據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調整發展規劃和產業結構,優化空間布局”;“嚴格城市規劃藍線管理,積極保護生態空間”;“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保護水和濕地生態系統”。落
我國快速發展的城鎮化,對環境保護提出了嚴峻挑戰。這種挑戰有哪些具體表現,如何有效應對?如何推進新型城鎮化,實現城鎮化和環境保護雙贏?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 環境保護是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內容和重要標準 記者:在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中,加強環境保護有何重大意義? 吳曉
近十年來,中國環境保護事業實現了大跨越,綜合面貌煥然一新。國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重要變化,投入和能力建設力度明顯加大,污染防治和主要污染物減排成效明顯,環境執法監督和應急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環保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社會廣泛關注、反映良好;《火電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任務部署,提升環境科技創新能力,為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構建
“十二五”期間,污染防治將著力做好9個方面工作,以細顆粒物污染防控為重點、全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排在首位。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頒布后,“三步走”的原則已成共識,細則也已初定。這是記者4月26日從在南京召開的全國污染防治工作會議上獲悉的。 九項舉措重拳治污
《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簡況》介紹,在環境空氣質量方面,2018年,全國338個城市中,只有121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占全部城市數的35.8%,同比上升6.5個百分點。338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9.3%。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城市包括海口、黃山、舟山、拉薩、麗水、深圳等,空氣質量相對較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今天上午,國務院正式對外發布“國務院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即通俗所說的“水十條”。 “通知”內容顯示,今后,國家將加強包括飲用水、地下水、湖泊流域水以及排放污水等水體的全面監測。全文內容如下: 附:國務院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
2月27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介紹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三人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劉友
自從經濟特區創建以來,福建省廈門市針對地域小、資源(能源)缺乏等實際情況,始終把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在全國率先樹立“建設低碳城市”的目標,并取得顯著成效。通過“六個注重”突出抓好“低碳”經濟,先后獲得國家衛生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聯合國人居獎、全
日前,多名專家、學者聚集上海,圍繞低碳城鎮建設召開研討會。會上發布了《中國新型城鎮化的低碳發展路徑——問題、策略與案例》的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未來城鎮化必須走“優化布局、集約高效、生態文明,綠色低碳”的新道路,在高速城鎮化的當下,必須特別關注3個領域,即土地的集約高效利
9月2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崔書紅司長,向大家介紹我國自然生態保護的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新聞發布會由劉友賓主持。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我們邀請到自然生態保護司崔書紅
2009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1月12日在北京召開,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 2009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12日在北京召開,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他強調,新的一年,全國環保系統要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準確把握
細分領域為監測打開新空間,水與大氣監測覆蓋面增加;智慧環保方案將帶來更多訂單,引導企業向整體服務商轉型,提升城市在環境監測治理方面的需求……隨著國家對環保工作的日益重視,種種利好因素都促進了環境監測市場的發展。 新增監測指標提升行業預期,需要開展儀器設備安裝、數據質量控制、專業人員培訓等一系列
一、綜 述 2018年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正式確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明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時間表、路線圖、
2015年2月5日,環境保護部發布的《關于推進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的指導意見》提出全面放開服務性監測市場;財政部、環境保護部聯合印發《關于支持環境監測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也提到,未來除敏感環境數據外,原則上將采取政府購買服務下第三方專業公司托管運營。 在環境稅以及排污權交易背景下,監測將成為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