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細胞膜缺陷的檢驗包括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自身溶血試驗及其糾正試驗、酸化甘油溶血試驗、蔗糖溶血試驗、酸化血清溶血試驗、紅細胞膜蛋白電泳分析。 1.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 (1)原理:檢測紅細胞對不同濃度低滲鹽溶液的抵抗力。紅細胞在低滲鹽溶液中,當水滲透其內部達一定程度時,紅細胞發生膨脹破裂。根據不同濃度的低滲鹽溶液中紅細胞溶血的情況,通過紅細胞表面積與容積的比值,反映其對低滲鹽溶液的抵抗性。比值愈小,紅細胞抵抗力愈小,滲透脆性增加。反之抵抗力增大。 參考值:開始溶血0.44%~0.42%(NaCl液),完全溶血0.34%~0.32%(NaCl液)。 (2)臨床意義:脆性增高見于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癥、橢圓形細胞增多癥等;降低見于阻塞性黃疸、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 2.自身溶血試驗及其糾正試驗 (1)原理:紅細胞在37℃孵育48小時,其間由于膜異常引起鈉內流傾向明顯增加,ATP消耗過多;或糖酵解途徑酶缺乏所引起......閱讀全文
血液流變學主要研究的是血液及其成分的流動性和變形性規律的科學,它與臨床多種疾病有關。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就是描述血液各種流變性質的定量,半定量參數,這些指標的異常改變及其改變程度,對疾病的病因,診斷,預防,治療,療效觀察及病情監測都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目前已廣泛地應用于臨床各科和藥物研究及群體普查及亞
外周血是臨床檢驗中的重要標本。FCM分析外周白細胞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各種白細胞的數目與分群情況。這些數字的變化與臨床的某些疾病有一定的關系。近年來,由于多種識別白細胞膜表面抗原的單克隆抗體的發現,以及對這些單克隆抗體的直接或間接熒光標記物的出現,使得利用FCM的熒光組織化學分析獲得被測細胞的多指標的更
一. 血液學及血細胞形態學臨床應用: ● 是臨床血液病診斷與治療及臨床醫學檢驗學的基礎工作。 ● 血細胞形態學適用于臨床血液病診斷快速簡捷的要求。 ● 近年來由于血細胞學及超微結構、免疫學、細胞遺傳學、融合基因、造血干細胞及其細胞因子、
一. 血液學及血細胞形態學臨床應用: ● 是臨床血液病診斷與治療及臨床醫學檢驗學的基礎工作。 ● 血細胞形態學適用于臨床血液病診斷快速簡捷的要求。 ● 近年來由于血細胞學及超微結構、免疫學、細胞遺傳學、融合基因、造血干細
外周血是臨床檢驗中的重要標本。FCM分析外周白細胞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各種白細胞的數目與分群情況。這些數字的變化與臨床的某些疾病有一定的關系。近年來,由于多種識別白細胞膜表面抗原的單克隆抗體的發現,以及對這些單克隆抗體的直接或間接熒光標記物的出現,使得利用FCM的熒光組織化學分析獲得被測細胞的多指標的更
第六節 自動化技術在微生物檢驗中的應用 微生物鑒定的自動化技術近十幾年得到了快速發展。數碼分類技術集數學、計算機、信息及自動化分析為一體,采用商品化和標準化的配套鑒定和抗菌藥物敏感試驗卡或條板,可快速準確地對臨床數百種常見分離菌進行自動分析鑒定和藥敏試驗。目前自動化微生物鑒定和藥敏分析系統已
第六節 自動化技術在微生物檢驗中的應用 微生物鑒定的自動化技術近十幾年得到了快速發展。數碼分類技術集數學、計算機、信息及自動化分析為一體,采用商品化和標準化的配套鑒定和抗菌藥物敏感試驗卡或條板,可快速準確地對臨床數百種常見分離菌進行自動分析鑒定和藥敏試驗。目前自動化微生物鑒定和藥敏分析系統已在世界
談到血細胞計數儀的發展史,不得不提到在這個領域首開先河的人。他是1912 年出生在美國阿肯色州一個小城的人Wallance H. Coulter,最初是一位廣播電臺的電器工程師,后來做過X光機的銷售員和維修工程師,在亞洲許多國家包括我國的上海工作過。1948年他在芝加哥一家公司工作時,在一間地下
付海龍(蚌埠醫學院研究生部)趙亞萍(解放軍82醫院檢驗科)流式細胞術(flow cytometry,FCM)是近代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分子免疫學、流體力學、激光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等高度結合和發展的結晶,是一種在功能水平上對單細胞或其他細胞粒子、抗原物質進行快速檢測分析和分選的技術〔1〕。FCM
檢驗標本的采集 一、血液標本的采集 血液標本可來自于靜脈、動脈或毛細血管。靜脈血是最常用的標本,靜脈穿刺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毛細血管采血主要用于兒童,血氣分析多使用動脈血。 (一) 靜脈采血法 1 .采血步驟 采血前核對病人姓名、性別、年齡、編號及檢驗項目等,按試驗項目要求,準備好相應
用體外或體內試驗對機體的各種參與免疫應答的細胞進行鑒定、計數和功能測定,藉以了解機體的免疫狀態,并對某些臨床疾病的診斷,預后及療效觀察等也具有一定意義。一、免疫細胞的分離體外測定免疫細胞首先要從外周血或淋巴組織中分離所需的細胞。其主要方法是根據細胞的表面標記、理化性狀及功能等方面的差別進行設計。
近大半個世紀以來,隨著臨床醫學及實驗室技術的不斷進步,尿液檢查已成為評估健康、疾病狀態,尤其是判斷腎臟疾病的一種最常見且不可取代的檢查項目。然而,目前對尿液分析無論是臨床或實驗室,投放的研究精力均顯不足;臨床與實驗室缺乏相應的對話及溝通,實驗室對尿液分析的重視程度不夠 ;實驗室對尿液分析
隨著現代醫學及相關科學技術的發展,各學科相互交叉和滲透,醫學微生物學檢驗技術已深入到細胞、分子和基因水平,許多新技術、新方法已在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得到廣泛應用。醫學微生物學實驗室的基本任務之一是利用微生物學檢驗技術,準確、快速檢驗和鑒定臨床標本中的微生物,并對引起感染的微生物進行耐藥性監測,為臨床對感
6月3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網站上發布新聞,表示以2014年第30號公告形式頒布了《子宮刮匙》等120項推薦性醫療器械行業標準。這是今年6月1日起新修訂的《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施行后頒布的第一批醫療器械行業標準。標準的正式頒布將推動醫療器械監督管理,對保障醫療器械安全有效、促進醫療器
第一節 微生物形態學檢查 細菌形態學檢查是細菌檢驗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細菌分類和鑒定的基礎,可根據其形態、結構和染色反應性等,為進一步鑒定提供參考依據。 一、顯微鏡檢查 由于細菌個體微小,肉眼不能看到,必須借助顯微鏡的放大才能看到。一般形態和結構可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其內部的超微結構則需用電
一、 實驗準備1. 標本制備:2. zui小化非特異性結合: 二、凋亡1.凋亡的檢測方法:網站和其它2.PI染色法3.Annexin V 法4.TUNNEL法 三、細胞因子1.激活的細胞因子2.CBA 四、血小板
一、 市場分布現狀 自從血液分析儀發明以來,隨著科技不斷發展及中國醫療科研實力的不斷增強,目前已經形成了國內外品牌充分競爭的市場,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各品牌在不同的層次的醫療機構占有的市場份額也不同,在二甲以上醫療機構日本SYSMEX占據了中國血液分析儀約40%以上市場
POCT 發展很快,主要得益于一些新技術的應用。 POCT 技術的基本原理大致可分為四類: (1) 把傳統方法中的相關液體試劑浸潤于濾紙和各種微孔膜的吸水材料內 ,成為整合的干燥試劑塊 ,然后將其固定于硬質型基質上 ,成為各種形式的診斷試劑條。 (2) 把傳統分析儀器微型化 ,操作方法簡單化 ,使之
POCT 發展很快,主要得益于一些新技術的應用。 POCT 技術的基本原理大致可分為四類: (1) 把傳統方法中的相關液體試劑浸潤于濾紙和各種微孔膜的吸水材料內 ,成為整合的干燥試劑塊 ,然后將其固定于硬質型基質上 ,成為各種形式的診斷試劑條。 (2) 把傳統分析儀器微型化 ,操作方法簡單化
概要:在血常規檢驗工作中嗜堿粒細胞正常或減少無臨床意義,增多非常少見,假性增多曾有報道;而嗜堿性粒細胞本應增多,但實際檢測結果不高或假性減少則非常罕見,甚至未見報道。血細胞分析儀已經成為血常規檢驗必用的實驗手段,特別是具有五分類能力的血細胞分析儀,目前已經非常廣泛的應用,而且基本能夠滿足臨床診斷及實
王建中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第一臨床醫學院檢驗科 流式細胞分析又稱為流式細胞術(flow cytometry, FCM),是一種大量、高速分析單個細胞的多種生理、生化、免疫、遺傳等特性的細胞分析技術,在臨床醫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FCM是一種綜合運用了激光技術、電子技術
尿液分析是最古老、臨床應用價值最高、使用范圍最廣泛的實驗室檢查項目之一。隨著尿液分析儀器的普及,其簡單快捷的優點已被人們所接受,它作為常規檢測項目,具有評估健康、疾病狀態和對判斷泌尿系統疾病有著可替代的價值。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干擾,也會出現一些假陽性和假陰性。 1.材料與方法&nbs
隨著基礎醫學深入研究,高新科技檢測技術在檢驗醫學的廣泛應用,使國內血液各項檢查項目水平明顯提高,但相比之下,先進的技術及方法在體液學常規檢查中應用較少,為了提高我國體液學檢測水平,現將近年來國內外進展綜述如下。 一、尿液沉渣檢查及尿液蛋白分析 1.尿沉渣檢驗方法學進展主要是顯微鏡檢查的標準化和沉
血液學檢驗中骨髓檢查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在排除白血病等血液系統疾病中,效果很好。哪些情況可以做骨髓檢測,哪種情況不能檢查,需要我們明確知道具體適應證與禁忌證、如何進行檢查及應該注意哪些細節問題。 1.骨髓檢查的主要臨床應用 &n
作者:劉鳳珍,邢家林,柳薇,龔慶成 【摘要】 目的 觀察體外循環預充的庫存懸浮紅細胞(懸紅)經超濾后電解質及生化指標的變化。方法 將作為小嬰兒預充的懸紅2個單位為1份,共選30份懸紅,入選懸紅存放日期為5~13 d。30份懸紅超濾前為A組(n=30),超濾后為B組(n=30),
1凝集反應的特點 細菌和紅細胞等顆粒性抗原與相應抗體結合后,可出現肉眼可見的凝集(agglutination)現象。早在1896年,Widal就利用傷寒病人的血清與傷寒桿菌發生特異性凝集的現象,有效地診斷傷寒病。至1900年Landsteriner在特異性血凝現象的基礎上發現了人類血型,并于1
自1987年秋以來,PCR技術的應用開創性地推動了產前單基因缺陷者及攜帶者的 診斷。目前PCR還不能用于診斷所有已知缺陷疾病,但極大地擴大了實驗診斷學家對 診斷方法的選擇。JohnHopkins大學的研究人員表明,在診斷基因缺陷疾病方面PCR技 術具有快速、準確、操作靈活等特點。每項
臨床檢驗標本采集和處理問題已普遍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為做到臨床檢驗質量保證,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衛生技術標準化委員會已將臨床檢驗標本采集和處理的有關問題,列為國家和行業的標準化文件,以達到對臨床檢驗工作的規范化要求。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WS/T225-2002﹑WS/T226-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
六、流式檢測細胞染色基本過程(以全血為例)1、 收獲細胞:肝素鈉抗凝的靜脈血,按1:1與培養基混勻,加刺激劑,同時加蛋白轉運抑制劑(參照說明書), 混勻后,37℃,5%二氧化碳培養4-6小時2、 阻斷Fc受體:用于消除非特異性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