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諾酮類藥是人工合成的抗菌藥,這類藥的共同特點是抗菌譜廣,抗菌活性強,體內分布廣,血漿半衰期較長,不良反應較少且輕。但隨著臨床上的大量使用喹諾酮類藥物,不良反應的報告也逐漸增多,較常見的不良反應有: ①消化道反應:常見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食欲減退等。以環丙沙星、培氟沙星為多見; ②過敏反應:在使用喹諾酮類藥物時較為常見,主要表現有紅斑、蕁麻疹、皮疹、搔癢等。靜脈輸液時發生較多,所以應密切注意輸液患者的反應; ③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有頭暈、頭痛、情緒不安、煩躁、失眠、眩暈等,有中樞神經系統病史者,尤其是有癲癇病史的患者不宜使用此類藥; ④軟骨關節損害:所有氟喹諾酮類由于在未成年動物可引起關節病,在兒童中引起關節痛及腫脹,故不應用于青春期前兒童或妊娠婦女。 &nbs......閱讀全文
喹諾酮類藥物為人工合成的抗菌藥,是抗感染藥家族中的重要成員。喹諾酮類藥物品種繁多,目前臨床廣泛使用的為氟喹諾酮類,如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此類藥品因抗菌譜廣、療效顯著、使用方便等特點,在抗菌治療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然而,
氟喹諾酮類藥物是臨床應用比較廣泛的抗菌藥物,也是一類較新的合成抗菌藥。但由于氟喹諾酮類藥物近年來大量的應用使得藥物不良反應日益突出,在治愈和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時,給患者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以至危及人們的生命。為此,本文就氟喹諾酮類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以及合理使用做一綜述,以加
住院患者中有7% 以上是由藥物不良反應所致,而其中16%以上的不良反應牽涉到抗生素。某些由抗生素引起的反應在給藥后不久即出現,甚至患者還在急診科時就表現出來了。這些不良反應包括過敏反應、心律失常、內分泌異常、藥物間相互作用和皮疹。正確識別所有的不良反應并給予恰當的治療是很必要的。&
喹諾酮類藥物分為四代,目前臨床應用較多的為第三代,常用藥物有諾氟沙星、氧氟沙星、環丙沙星、氟羅沙星等。此類藥物對多種革蘭陰性菌有殺菌作用,廣泛用于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胃腸疾病、以及呼吸道、皮膚組織的革蘭陰性細菌感染的治療。臨床使用喹諾酮類藥物時不僅要注意胃腸道及中樞神經系統的不良反應,而且
氟喹諾酮類藥物在治療嚴重的細菌感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某些類型的細菌性肺炎,這類藥物的益處大于風險,它們應該作為一種重要治療選擇。 2018年12月21日,美國FDA警告稱,服用氟喹諾酮類藥物的患者主動脈破損風險較高。具體地說:風險增加的人群包括有主動脈或其它血管阻塞或動脈瘤史、高血壓、某些
隨著人口老齡化,慢性病已成為主要的疾病負擔。慢性病患者常需要同時服用幾種不同的藥物以控制病情,若再使用抗感染藥物,則更易出現各種不良反應。因此,應關注抗菌藥物在慢性病患者中應用時出現的不良反應。 藥物相互作用可分為三類,即藥物與藥物相互作用(下表)、
2011年1月2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第35期。通報了喹諾酮類藥品的不良反應情況。 喹諾酮類藥品是臨床使用廣泛的抗感染藥,因其抗菌譜廣、療效顯著、使用方便等原因,在抗菌治療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隨著此類藥品的大量應用,其不良反應及不合理使用帶來的危害也
喹諾酮類(FIuoroqinoIones)藥物,屬化學合成抗菌藥,該類藥物均具有喹諾酮的基本結構。自1962年合成第一代喹諾酮類藥物萘啶酸以來,該類藥物發展迅速應用較廣,至今已有許多新產品應用于臨床,并深受臨床醫生的歡迎,這類藥物具有抗菌譜廣,細菌對其產生突變耐藥的發生率低,體內分
2014年,Miriam van Staveren去加納利群島休假時發生了感染,耳朵和鼻子十分疼痛。于是,她去找當地的醫生看病。醫生給她開了6天的左氧氟沙星。 但在回到荷蘭阿姆斯特丹后,也就是服藥后的兩周,Staveren的跟腱開始疼痛不止,接著膝蓋和肩膀也開始出現疼痛,之后大腿和腳開始刺痛,
2014年,Miriam van Staveren去加納利群島休假時發生了感染,耳朵和鼻子十分疼痛。于是,她去找當地的醫生看病。醫生給她開了6天的左氧氟沙星。 但在回到荷蘭阿姆斯特丹后,也就是服藥后的兩周,Staveren的跟腱開始疼痛不止,接著膝蓋和肩膀也開始出現疼痛,之后大腿和腳開始刺
對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感染的治療要求抗菌藥物能夠通過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并使CNS中的藥物濃度達到足以根除感染病原體的水平。 CNS感染一直都是神經科面臨的一大難題,尤其在圍手術期,患者一旦發生
圖片來源:Oliver Munday 2014年,Miriam van Staveren去加納利群島休假時發生了感染,耳朵和鼻子十分疼痛。于是,她去找當地的醫生看病。醫生給她開了6天的左氧氟沙星。 但在回到荷蘭阿姆斯特丹后,也就是服藥后的兩周,Staveren的跟腱開始疼痛
據新華社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21日發布通報,提醒關注氟喹諾酮類藥品的嚴重不良反應。 專家介紹,周圍神經病變是氟喹諾酮類藥品已知的不良反應,但是最近國內外的不良反應監測數據表明,氟喹諾酮類藥品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可能是不可逆轉的。周圍神經病變在使用氟喹諾酮藥物治療后很快就會發生,通常在幾
5月3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發布了《2011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以下稱“年度報告”)。 藥品不良反應主要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通過此類監測發現藥品安全信息,以指導臨床和公眾安全使用藥品,與因藥品質量引起的問題并不相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一直都是神經外科面臨的一大難題,尤其在圍手術期,患者一旦發生感染,將嚴重影響臨床療效與預后,甚至危及生命。雖然抗菌藥物廣泛應用于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治療與預防,但由于血腦屏障的存在,部分抗菌藥物難以有效通過血腦屏障進入中樞神經系統,達到有效抗菌濃度,從而影響抗感染效果。因此,通過對
抗生素(抗菌素)是指由細菌、放線菌、真菌等微生物經培養而得到的某些產物,或用化學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類似的物質。在一定濃度下對病原體有抑制和殺滅作用。目前,世界上生產的抗生素已達200多種,作為飼料添加劑的有60多種。Swan(1968)將抗生素分為治療用抗生素和飼料用抗生素兩類。抗生素在生態環境
在社區門診內科疾病中,輕、中度感染較常見,一病多因,極易造成抗菌藥的選用困難引起濫用。隨著致病原構成譜的不斷變化以及致病菌耐藥性的快速發展,社區感染的診療難度日益增大,其治療策略也需適時進行相應調整。 細菌耐藥性的定義及產生的原因 &nbs
中廣網北京10月9日消息(記者劉天思)日前,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發布了第二十四期《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提醒醫療機構醫護人員、公眾和藥品生產經營企業,警惕加替沙星的嚴重不良反應。 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第24期) 2009年10月09日發布 編者按:
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過程,各臟器功能以及酶系統、免疫中樞系統發育不完善,對藥物的代謝及排泄速度與成人不盡相同,較成人易產生不良反應。對藥物毒副作用的耐受程度較成人差。臨床兒科醫生或藥師指導患兒正確使用藥物,提高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能使藥物治療更加有效。本文
藥物是治療疾病的一個重要手段,而其副反應、過敏反應和毒性作用則常會對機體產生不良影響。我國每年約有3萬名兒童因不合理應用藥物而導致耳毒性藥物致聾以及其他不良反應。選擇兒科藥物須慎重、確切,更要求劑量恰當。因此,兒童合理用藥、保證兒童健康成長關系到祖國的未來、
近年來,耐藥結核病尤其是耐多藥結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和廣泛耐藥結核病(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XDR-TB)的流行與傳播引起了全球
當應用一種藥物療效不佳時,就需要選擇其他的藥物進行合理的配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配伍都是合理的,有些配伍使藥物的治療作用減弱,導致治療失敗;有些配伍使副作用或毒性增強,引起嚴重不良反應;還有些配伍使治療作用過度增強,超出了機體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應,乃至危害病人
最近出版的2014年第9期《科學通報》上,刊登了由華東理工大學、同濟大學和清華大學的研究團隊共同完成的一份研究報告,報告稱,我國地表水中含有68種抗生素,另有90種非抗生素類醫藥成分被檢出。一時間,“喝水如同吃藥”的言論甚囂塵上,而抗生素也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自從第一代喹諾酮類藥物萘啶酸問世以來,至今已有四十多年歷史了。現廣泛用于臨床的普遍為第三、四代產品。其共同點含4-喹諾酮基本母核,為人工合成,選擇性抑制細菌DNA螺旋酶,阻礙DNA復制,導致細菌DNA不能正常合成與修復而引起殺菌作用。其優點為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口服注射吸收好、血
德國聯邦藥品與醫療器械管理局8日警告說,使用諾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氟喹諾酮類藥物可能產生“嚴重且持久”的副作用,抗感染治療時一定要慎用此類藥物。此外,該機構還發布了有關限制此類藥物使用的新規定。 該機構當天在官網發布警告說,氟喹諾酮類藥物可能會對肌腱、肌肉、關節和神經系統造成傷害,某些嚴重不良
1.呼吸系統感染時抗生素的選用 1.1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一個統稱,包括普通感冒、急性鼻竇炎、扁桃體咽炎、喉炎、咽炎。其病原體90%以上為病毒,常見的有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細菌只占1
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或高等動植物在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或其他活性的一類次級代謝產物,能干擾其他生活細胞發育功能的化學物質。鄧迪大學的研究表明,一種常用的抗生素可能會使患者遭受嚴重且可能永久的神經損傷的風險增加近50%。 長期以來,周圍神經病變一直被認為是氟
由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發,屬國家一類氟喹諾酮類抗菌新藥 我國在新藥研發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由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科學家歷時十余年自主研發的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專利號為ZL97106728.7)的國家一類氟喹諾酮類抗菌新藥——鹽酸安妥沙星,日前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新藥證書,即將上
嚴格意義上講,抗生素就是在非常低濃度下對所有的生命物質有抑制和殺滅作用的藥物。比如針對細菌、病毒、寄生蟲,甚至抗腫瘤的藥物,都屬于抗生素的范疇。自1940年以來,青霉素應用于臨床,現抗生素的種類已達幾千種。在臨床上常用的亦有幾百種。其主要是從微生物的培養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
臨床上常用者為氟喹諾酮類,有諾氟沙星、依諾沙星、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等。近年來研制的新品種對肺炎鏈球菌、化膿性鏈球菌等革蘭陽性球菌的抗菌作用增強,對衣原體屬、支原體屬、軍團菌等細胞內病原或厭氧菌的作用亦有增強,已用于臨床者有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