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醫學:心臟病新療法
心臟病發作期間及之后的血流停止與啟動會造成心臟細胞嚴重的損傷,降低它們發揮功能的能力,并有可能導致心臟細胞死亡。近期由天普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表明采用一種藥物有可能限制損傷的程度。在重演人類臨床狀況的小鼠實驗中,他們發現抑制一種叫做TNNI3K的心臟蛋白可以減少心臟病發作造成的損傷,保護心臟避免進一步受到傷害。相關論文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志上。 這些研究結果具有顯著的潛力轉換應用于臨床心臟病發作患者。新研究的主要作者Ronald Vagnozzi說:“很多時候,在實驗室環境中能做到的事情在患者之中無法做到。而我們感興趣的是真實世界的情況。” 與資深研究員、天普大學醫學院轉化醫學中心臨床主任和教授Thomas L. Force博士,以及天普大學生物化學系、心血管研究中心和轉化醫學中心的Muniswamy Madesh......閱讀全文
Science醫學:心臟病新療法
心臟病發作期間及之后的血流停止與啟動會造成心臟細胞嚴重的損傷,降低它們發揮功能的能力,并有可能導致心臟細胞死亡。近期由天普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表明采用一種藥物有可能限制損傷的程度。在重演人類臨床狀況的小鼠實驗中,他們發現抑制一種叫做TNNI3K的心臟蛋白可以減少心臟病發作造成的損
生物樣本庫與轉化醫學
隨著后基因組時代的來臨,對基因的研究引發了新的方法和研究手段的誕生,密切了基礎醫學與藥物研發、臨床醫學之間的聯系。使人們可以更準確地理解環境和人類遺傳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以期精確地描繪疾病發生的本質,從而改進對于疾病的診查和治療。由此誕生了從實驗室到病床,把基礎研究所獲得的知識、成果快速轉化為臨
《轉化醫學研究(電子版)》創刊
由教育部主管、首都醫科大學、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辦的《轉化醫學研究(電子版)》日前創刊,這也是國內第一本轉化醫學研究的期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啟德院士、桑國衛院士和衛生部部長陳竺院士擔任該刊顧問,另有近20位兩院院士擔任該刊副總編及學科主編。 首都醫科大學副校長、期刊總編王曉民教授介紹,
美國轉化醫學項目獲得白宮支持
9月16日,美國白宮在一份聲明中提到了爭論中的國家先進轉化科學中心(NCATS)項目,表明總統支持建立這一研究機構。 轉化醫學的概念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于上世紀末提出的。當時NIH每年投入的醫學研究經費高達200多億美元,產生了大量的發明、技術、知識和論文,但美國人覺得他們
轉化醫學研究中心成立儀式
7月2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遼寧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轉化醫學研究中心簽約掛牌儀式在大連化物所舉行。儀式由大連化物所楊凌研究員主持。副所長王華、遼寧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院長孫宏治代表合作雙方致開幕詞。遼寧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郭斌、副院長朱志圖以及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腫瘤科主任張陽等出
轉化醫學:開啟腫瘤治療新契機
近年來,隨著基因組學、功能基因組學和結構基因組學等重大醫學進展以及生物信息學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廣泛應用,基礎醫學研究得到了巨大進步及輝煌成就,然而如何使大量的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仍是尚未解決的難題。 轉化醫學是近十年來國際生物醫學領域出現的新概念和重點研究方向,其宗旨就是打破基礎科學和臨床
《轉化醫學與科研管理》雜志創刊
由上海市醫學會科研管理專業委員會主辦的《轉化醫學與科研管理》雜志日前創刊。該雜志旨在為從事轉化醫學的工作者提供一個展示和交流的平臺,介紹國外轉化醫學的最新進展和做法,進而推動我國轉化醫學的快速發展。據介紹,該雜志目前為季刊,設有院士論壇、轉化醫學實踐、學術動態、他山之石等欄目。
首個“轉化醫學研究中心”成立
我國醫藥行業首家“轉化醫學研究中心”落戶廣藥集團,這標志著我國轉化醫學研究正式展開。轉化醫學強調以臨床為中心,從實驗室到病床再從病床到實驗室的連續過程,縮短了從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的時間,藥物綜合臨床價值大大提高。
《科學》社論呼吁促進轉化醫學研究
由生物技術產業組織(BIO)舉辦的BIO國際大會是生物技術界最大的全球事件,是探尋合作機會、討論工業界發展趨勢、投資和產業政策的關鍵論壇。在2011年BIO國際大會于日前在美國華盛頓召開前夕,美國戴維·格拉斯通研究所所長桑德斯·威廉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校長蘇姍·戴斯蒙德-赫爾曼,在最近出版的《科
心臟病藥物將癌細胞轉化為疫苗
? 根據一項于2012年7月18日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的研究,一類被稱作強心苷(cardiac glycosides)的心臟病藥物能夠誘導免疫原性細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 ICD),并以此將死亡的癌細胞轉
大連化物所肝癌轉化醫學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部轉化醫學科學中心疾病基因組學研究組研究員劉揚,與高分辨分離分析及代謝組學研究組研究員許國旺合作,在肝癌轉化醫學領域取得新進展,發現脯氨酸與羥基脯氨酸代謝途徑,對肝癌細胞在缺氧微環境下的缺氧應答及生存率至關重要,提出抑制脯氨酸的生物合成可能作為潛在治療肝
瑞金醫院胃癌“轉化醫學”研究見成效
中新上海網9月4日電 今年8月份剛剛出版的國際生物醫學領域極具影響力的《蛋白質組研究》(J Proteome Res)上公布了瑞金醫院胃癌研究團隊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利用血清抗體芯片、酶聯免疫吸附實驗、蛋白質免疫沉淀、免疫組織化學以及質譜鑒定等技術,通過翔實的體外實驗以及大量臨床病例分析,提出IPO
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落戶陜西
“十三五”開局之年,國家發改委批復在陜西省省建設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在陜投資建設的第一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 分子醫學轉化科學核心是闡明人類疾病在分子和細胞水平上的病理、生理機制,并將有關成果轉化為臨床預測、診斷、預防和治療的有效手段,代表著當代生命科學發
轉化醫學或破乙肝藥研發瓶頸
“對乙型肝炎(HBV)的治療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突破性進展。”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賈繼東教授在近日舉行的2013清華-楊森公共健康日論壇上指出:“現有藥物治療可以做到有效抑制病毒、控制病情、延緩病毒復制,但是大多不能清除病毒。” 據記者了解,國際公認的乙肝治療藥物主要有
我國轉化醫學正駛入快車道
“第四屆中美臨床和轉化醫學國際論壇”新聞發布會5月16日在京召開。“中美臨床和轉化醫學國際論壇”籌委會秘書長、全球醫生組織(GlobalMD)中國代表處時占祥博士在會上介紹,目前,我國已建立了129家各類臨床和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平臺機構,為加快我國生物醫學科研成果轉化,提高疾病的診治水平奠定了必
樊代明:我國轉化醫學依然任重道遠
“轉化醫學研究,不僅是推動中國醫改進程的重要具體措施,也是解決‘重心下移,關口前移’的主要技術保障。”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說。 2012年中美臨床和轉化醫學國際論壇日前在滬舉行,樊代明在會上詳細介紹了我國轉化醫學研究的進展情況。 樊代明介紹,轉化醫學研究,是從臨床和
新興醫學創新與轉化中心登上《自然》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官網,今天向全球推介了一家正在成長的新興醫學創新與轉化中心,它就是上海市生物醫藥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SFPBRIT)。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是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四梁八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將圍繞特定產業進行定位,研發這些產業的共性關鍵技術,并與產業鏈上下游進
沈銘賢:轉化醫學需要“倫理平臺”
倫理要保護科學,使它在正確的道路和航線上前行。 轉化醫學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于2003年提出的新概念,現已得到國際醫學界的普遍認同和重視,成為醫學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早在1992年,美國著名的《科學》雜志就出現“bench to bedside”(B-to-B)
干細胞轉化醫學學會成立
由中國解剖學會發起的干細胞轉化醫學學會7月18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研究員趙春華擔任學會第一屆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張抒揚教授等到會祝賀。 據悉,學會將立足干細胞這一當今生命科學前沿研究領域,通過技術創新不斷豐富和完善干細胞轉化醫學內涵;通過充分借助中國醫學科
中關村轉化醫學工程中心建質譜科研轉化平臺
1月22日在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主導下,北京毅新博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慶偉與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鄒穎副主任、重慶醫療產業基金李建偉執行總裁簽署三方合作諒解備忘錄,依托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政府平臺和地方政府合作,建立質譜科研轉化平臺,帶動整個質譜業界機構發展,在毅新國產質譜平臺進行科研
胰腺癌治療的轉化醫學進展:從中藥到精準醫學
胰腺癌因其診斷困難、預后極差、病死率高被稱為“癌中之王”,其發病率與病死率的比值達到1∶0.99。目前,胰腺癌手術率極低、放化療效果不佳、綜合治療預后不理想。隨著轉化醫學模式的發展,一些新的治療方法逐漸被大家所發現。 基因治療 癌癥基因組圖譜分析發現,胰腺癌的一個亞群有非常強的血管生成基因
華西醫學百年華誕院士論壇熱議轉化醫學
基礎研究與臨床實踐脫節造成轉化醫學瓶頸 9月30日,以“生物醫藥技術與人類健康”為主題的院士論壇在成都舉行,本次院士論壇是四川大學華西醫學百年暨合校十年的重要慶典活動之一。論壇上,劉德培、楊勝利、丁健院士不約而同地選擇轉化醫學作為報告主題,并一致認為,目前,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存在斷層
東方科技論壇關注鎂合金醫學轉化研究
以“鎂合金的醫學轉化研究”為主題的東方科技論壇日前在上海舉行。國內外專家學者圍繞生物鎂合金轉化研究的方向、國際生物鎂合金研究趨勢與熱點、中國生物鎂合金研究現狀等進行研討。 大會執行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終身教授、上海市關節外科臨床醫學中心主任戴尅戎表示:
國家級轉化醫學項目在滬啟動
4月8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和該校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共同承擔建設的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項目基建工程啟動,并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據悉,這是繼上海光源、國家蛋白質設施在上海落戶后的又一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它基于瑞金醫院和上海地區各相關資源、優勢力量,將積極探索轉化醫學中心的體制機制
生殖健康聯合醫學轉化中心在深成立
10月29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深圳愛維艾夫醫院管理有限公司聯合成立的生殖健康聯合醫學轉化中心揭牌。基于該轉化中心,雙方將合作開展關于卵子體外激活技術臨床應用研究和復發性流產兩個方面的課題研究。雙方合作領域將主要圍繞生殖健康等方面的科研平臺建立、臨床前沿技術研究、研究成果臨床轉化應用,以
NIH計劃創建新轉化醫學研究中心
半個月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院長發表聲明稱計劃合并旗下兩家研究所。近日,NIH科學管理評審委員會(SMRB)提出新的提議,NIH應創建一個新的轉化醫學研究中心。 據SMRB會議消息,新中心將乘著許多制藥公司削減研發投入之機,對基礎研究中不斷增加的潛在藥物“標靶”進行利用。新中心的
廣州有了干細胞轉化醫學中心
干細胞的基礎與臨床轉化研究是當今生命科學研究中最受矚目的領域之一。近年國內北京、上海、合肥、大連等地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已先后成立了干細胞轉化醫學相關研究機構。日前,由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與廣州醫科大學共建的干細胞轉化醫學中心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揭牌,宣告又一個從事干細胞轉化醫學研
質譜在轉化醫學中的應用及挑戰
——受訪者:Alain van Gool,Radboud大學醫學中心個性化醫療教授;Hans Wessels,Radboud大學醫學中心轉化代謝實驗室蛋白質組學科學家 Alain Van Gool是荷蘭奈梅根大學醫學中心(Radboud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個性化醫
小鼠模型在轉化醫學研究中的應用
小鼠模型已經成為研究基因功能與致病機制、建立人相關疾病模型和評價研發藥物安全性與有效性等生物醫藥研究不可取代的模式動物。轉化醫學研究就是針對來自臨床患者實際問題,通過實驗室包括分子、細胞及模式動物的相關基礎及臨床前研究,最終實現解決臨床所面臨的已知與未知的難題。所以,轉化醫學研究解決問題的思路與策略
-肖瑞平:轉化醫學的實踐者
“過去10年間,我國的糖尿病患者數量翻了五倍,發病率和絕對病人數居世界第一,已達1.14億。”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所長肖瑞平長期從事心血管及代謝疾病的基礎和轉化研究,談起這些,她充滿憂慮。 長江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肖瑞平擁有醫學和生物學的交叉學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