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免疫系統具有識別、殺傷癌細胞的能力,但是狡猾的癌細胞發展出了許多機制,躲避免疫系統,癌癥組織得以壯大和發展。腫瘤免疫治療是近兩年來興起的癌癥治療方式,與傳統的化療、放療、靶向治療不同,腫瘤免疫治療藥物通過消除癌細胞逃避免疫系統識別的PD-L1通路,來重新激活免疫系統殺傷癌癥的能力,目前已經批準了13個癌癥適應癥,包括中國人群中多發的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頭頸癌、淋巴癌等。今年6月,7月,Opdivo(歐迪沃),Keytruda(可瑞達)也已經在中國上市,分別用于非一線的非小細胞肺癌和黑色素瘤的治療。隨著PD-1藥物在中國上市,被譽為“神藥”的它是否對每個患者都適用呢?回答是否定的。在使用PD-1藥物之前需要通過biomarker(生物標志物)檢測,篩選出適合使用PD-1藥物的患者,TMB(Tumor Mutation Burden,腫瘤突變負荷)是目前研究最多,最有前景的生物標志物之一,,它指的是腫瘤基因組編......閱讀全文
(一) 昨天,有個“喜大普奔”的好消息:免疫藥物,PD1抑制劑Keytruda被FDA批準,用于一線治療肺癌! 在我看來,這宣告肺癌治療正式邁進了“免疫時代”。 “免疫時代”,并不是說所有肺癌患者都會用免疫療法,而是指免疫療法,正式成為和化療,靶向藥物平行的主流選擇之一。 一定要注意,K
消滅癌癥并不現實,治愈所有癌癥也不現實。我們真正的目標,是把癌癥變為慢性病,用副作用小的藥物,就能控制住。2016年,我們將見證癌癥治療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革命。 相信每個人都感覺身邊的癌癥患者越來越多。 2016年,“癌癥”依然是任何人生活中都躲不開的詞。中國癌癥報告新鮮出爐,中國的癌癥患者
(一) 2002年初,40歲的Joseph Rick被診斷為晚期黑色素瘤,一年多后,所有治療宣告失敗,癌癥也已經轉移到全身,他體重從200斤降到80斤,生命岌岌可危。2003年底,醫生告訴了他實情,勸他回家做好最壞打算。2003年圣誕節,Joseph給自己買的圣誕禮物是一塊墓地。 但13年后
從流感疫苗到有助于預防水痘和麻疹的疫苗,許多疫苗被廣泛用于預防傳染病。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法國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誘人的問題:輪狀病毒疫苗能否被重新利用,以克服癌癥免疫療法中出現的耐藥性?他們致力于研究對一種稱為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的癌癥治療方法產生的耐藥性(或者說抵抗性)。迄今為止,他們的研究表明這
羅氏 研發投入方面,羅氏位列各大藥企前排,去年其研發上花費了115.32億美元,比2015年增長20.4%,研發占收入比為22.8%。 高投入下,羅氏2016年收獲頗豐。2016年FDA批準了羅氏的腫瘤免疫療法藥物Tecentriq (atezolizumab)用于治療膀胱癌,Tecentr
一、前言 幾十年來癌癥的治療一直受到了科學家的極大關注。乳腺癌的治療在過去20年內得到了極大程度的發展,雖然該疾病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但該疾病的發病率仍然非常高。在各類乳腺癌中,“三陰性乳腺癌”因為缺少治療靶標(如雌激素受體、孕酮受體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一直是治療的難點。令科學家感興趣的
全世界一半以上的肝癌患者都在中國。 這是2016年中國財經評論一篇文章的標題,時至今日肝癌的情況并沒有改善,我們國家依舊是全球肝癌患者最多的國家。 資料顯示,全世界50%以上的新發和死亡肝癌患者發生在中國。世衛組織預計,如不采取緊急行動提高治療的可及性,2015至2030年間中國將有約100
免疫系統監視我們的身體,尋找不屬于我們的東西,如細菌和病毒。雖然癌細胞是不正常的細胞,經歷不受控制的細胞生長,但它們善于逃避免疫系統的檢測。T細胞免疫療法使用人體自身的T細胞,但對其進行重新編程,使其針對癌細胞。目前認為三個不同的信號通路對調節T細胞功能至關重要:細胞因子白介素15(interl
在過去的250年間,在攻克癌癥的斗爭中,我們見證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就。這篇文章中,讓我們一起回顧了一下抗癌歷史中那些里程碑式的突破與進展。 1775:煙囪灰和鱗狀細胞癌 Percivall Pott 鑒定出了掃煙囪灰的人所患的陰囊鱗狀細胞癌和他們與煙囪灰長時間接觸的關系。他的報告第一次把癌癥
免疫治療藥物是當今抗腫瘤藥物研究中最熱門的領域,其代表PD1單抗Opdivo和keytruda的年銷售額已經是數十億美元級別。巨大的市場潛力,使得各家制藥公司眼紅不已,紛紛投入腫瘤免疫藥物,尤其是免疫節點抑制劑的研究中。目前,全球約數百個腫瘤免疫治療藥物的臨床項目正在進行中,其中一些將在2018
免疫療法藥物催動機體免疫系統識別并殺死癌細胞,雖然已在多種癌癥治療中取得效果,但對某類腫瘤,只有10-30%患者起效。這些藥物不能在更多人身上發揮作用的確切原因至今還是個謎。本文指出了影響免疫療法藥物療效發揮的重要機制。 調節性T細胞(Regulatory cells,簡稱Tregs )是一類
美國出了一種新的免疫療法,能治愈某些晚期癌癥患者,但多數醫生,包括中國醫生都不愿意用。你覺得是為什么? 真相很可能不是你想的那個。 (一) Jeff是波音公司的工程師,也是酷愛戶外運動的中年男人,滑雪,沖浪,漂流,騎摩托飆車都是他的最愛。 2010年,他突然發現尿血,去醫院發現居然是3期
最近,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再次走入大眾視野,將過去少為人知的抗癌救命藥推到了人們眼前。對于這一并不多見的病癥,有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大陸地區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發病率在成年人中不及十萬分之一。因此,不是每個人都能熟練地說出“格列衛”“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等專業名詞。有人感嘆“誰能保證自己一輩子不得病”,現
S1P是由鞘氨醇在鞘氨醇激酶(sphingosine kinase,SphK)的作用下生成的一種鞘脂類物質,通過介導S1P受體1(S1PR1)信號傳導來調節淋巴細胞功能,并控制調節性T細胞(Tregs)的分化。 眾所周知,調節性T細胞負向調節機體免疫反應,通過誘導和維持對自身抗原的耐受性來維
近年來,隨著高通量測序及生物信息學分析技術的不斷提高,精準醫療的理念逐漸受到關注。201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提出“精準醫學計劃”,希望精準醫學可以引領一個新的醫學時代。 精準醫療本質上是通過基因組、蛋白質組等組學技術和醫學前沿技術,對于大樣本人群與特定疾病類型進行生物標記
俞曉峰博士現任賽業模式生物副總裁、高級科學家,負責基因修飾模式動物的研發與技術服務等工作。 俞博士在遺傳基因模式動物領域有超過20年研發與管理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在干細胞相關領域及哺乳動物細胞系基因改造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Nature Immunology、Hum Mo
俞曉峰博士現任賽業模式生物副總裁、高級科學家,負責基因修飾模式動物的研發與技術服務等工作。 俞博士在遺傳基因模式動物領域有超過20年研發與管理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在干細胞相關領域及哺乳動物細胞系基因改造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Nature Immunology、Hum Mo
俞曉峰博士現任賽業模式生物副總裁、高級科學家,負責基因修飾模式動物的研發與技術服務等工作。 俞博士在遺傳基因模式動物領域有超過20年研發與管理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在干細胞相關領域及哺乳動物細胞系基因改造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Nature Immunology、Hum Mo
中國實驗動物信息網:人源化小鼠在腫瘤生長和癌癥免疫學等研究領域有哪些方面應用?俞博士:在過去的50多年時間,研究者們通過將來自病人腫瘤移植到無胸腺裸鼠及SCID免疫缺陷小鼠的研究方法,已經成為驗證與評估人癌癥疾病治療效果方面非常有價值的工作。不幸的是,無胸腺裸鼠仍然保留了小鼠的先天免疫系統和B細胞,
外泌體(exosome)是由大多數類型細胞分泌的微小膜囊泡,最早是指多囊泡胞內體(multivesicular endosome, MVE)的細胞區室與細胞膜融合后,釋放到細胞外基質中的一種直徑約30~120nm 的膜囊泡,現特指直徑為30~100nm的膜囊泡。 外泌體的第一次發現是在將近40
近日,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一種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細胞的免疫療法在治療1型糖尿病的早期臨床試驗中顯示出巨大前景。這種療法利用I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一種叫調節性T細胞的免疫細胞,在證明安全性的I期臨床試驗中不僅沒有造成嚴重副作用,而且這些細胞能在患者體內存在至少一年時間。
T細胞是免疫細胞家族中的“殺手”,主要功能是揪出并殺死入侵的病原體,比如病毒和細菌等,但它不擅長發現和殺死癌細胞。近日,美國路德維希癌癥研究所(Ludwig Cancer Research)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破譯了癌癥和免疫細胞之間復雜的分子對話,這對于協調T細胞成功入侵腫瘤并殺死癌細胞至
2015年,Bertrand Routy還是法國古斯塔夫·魯西癌癥中心的一位博士生,他常去醫院收集癌癥患者的糞便樣本。醫生嘲笑他,甚至給他取了個外號:便便先生。某些腸道細菌似乎可以提高人們對抗癌治療的反應。醫生也盼望研究者能分析患者的糞便樣本,以預測他們是否對抗癌藥物產生反應。圖片來源:Ola
2015年,Bertrand Routy還是法國古斯塔夫·魯西癌癥中心的一位博士生,他常去醫院收集癌癥患者的糞便樣本。醫生嘲笑他,甚至給他取了個外號:便便先生。 但Routy的研究結果發布后,人們停止了對這類研究的嘲笑。研究表明,某些腸道細菌似乎可以提高人們對抗癌治療的反應。醫生也盼望研究者能
近兩年來,以免疫檢查點為藥物靶點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癌癥受到越來越多科研工作者的青睞。但是臨床研究結果表明,許多癌癥患者因接受免疫藥物治療而出現不同程度的免疫相關不良反應,最終出現不得不提前終止治療的情況。 而寄居在人體內的腸道菌群可以影響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癌癥,能夠極大地改善患者對該療法
墨爾本沃爾特癌癥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一張免疫新療法,用來治療進階性乳腺癌,研究人員表示,此次研究,他們將兩種免疫療法的藥物相結合,用來治療發生BRCA1突變的三陰性乳腺癌。 免疫療法是通過提高人體免疫細胞攻擊腫瘤能力來對抗癌癥,近些年來,一直是治療黑色素瘤和肺癌的新療法。 在澳大利亞,乳腺
墨爾本Walter和Eliza Hall研究所以及Peter MacCallum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兩種免疫治療藥物對BRCA1突變女性的三陰性乳腺癌治療有效。 三陰性乳腺癌是指癌組織免疫組織化學檢查結果為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原癌基因Her-2均為陰性的乳腺癌。這類
PARP抑制劑是一種靶向聚ADP核糖聚合酶 (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的癌癥療法。它是第一種成功利用合成致死 (Synthetic Lethality) 概念獲得批準在臨床使用的抗癌藥物。它的原理不難理解:攜帶BRCA1或BRCA2種系基因突變(germline
來自清華大學研究人員證實,在吉非替尼(Gefitinib)耐藥肺癌細胞中高三尖杉酯堿(Homoharringtonine)可通過IL-6/JAK1/STAT3信號通路抑制STAT3并誘導癌細胞誘凋亡。這項研究發布在Nature出版社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s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