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人們都在為越變越短的Y染色體操心,認為基因的不斷丟失會最終導致男性“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但研究證明,這種操心有點兒杞人憂天,Y染色體的基因丟失只出現在生命演化的早期,近2500萬年以來,Y染色體都穩定得很。 雖然暫時不用擔心Y染色體,但這次X染色體又出了問題。日前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的文章指出,“X染色體失活不足”導致了試管嬰兒性別比例失衡—— 自然受孕出生的嬰兒,男女比例基本平衡,相差不到1%,而使用體外受精技術出生的試管嬰兒中,男孩要比女孩多10%左右。同樣,由體外受精獲得的動物后代,也存在雄性多于雌性的現象。 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試管嬰兒的性別比例失衡?國際胚胎生物學界多年來一直在尋找答案。 “問題出在X染色體上,X染色體的失活不足,導致了體外受精后代雄性多于雌性。”中國農業大學的研究小組,歷時5年,找到問題的關鍵——利用小鼠的實驗模型,他們首次揭示了試管嬰兒性別比例失衡的機制,相關論文3月8日在......閱讀全文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體外受精試管嬰兒技術(IVF)為許多家庭帶來了福音。然而,研究表明體外受精試管嬰兒與自然受孕嬰兒存在差異,而且還會出現性別失衡,原因何在呢?近期,中國農業大學的田見暉教授研究組發現了其中的奧秘。該發現是如何取得,相關研究又將怎樣進一步影響相關技術發展?田見暉教授接受
近日,中國農業大學田見暉教授領導的團隊首次揭示了小鼠體外受精(IVF)胎兒出生性別比例失衡的機制,并且通過針對性地調整IVF培養體系,解決了IVF性別失衡問題。研究成果以“Impaired imprinted X chromosome inactivation is responsible fo
夫妻雙方沒有家族遺傳病史,不代表孩子不會患病。 大部分罕見病是遺傳病,這使很多人誤以為:夫妻雙方沒有家族遺傳病史,孩子就不會得罕見病。事實上,即使父母是健康的,孩子也可能患病。 河南省人民醫院醫學遺傳中心產前診斷門診主任醫師廖世秀告訴大河健康報記者,目前,三類最常見的遺傳病分別是常染色體顯性
一個科學家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新型的全基因組測序方法: 可用來檢測體外受精(IVF)的胚胎是否發生了突變 隨著女性生殖年齡的推遲及環境等因素,許多育齡夫婦雖然很想要孩子,但是由于身體的原因一直不能如愿。隨著生物科學和醫學研究的發展,對于這樣的夫婦來說,終于有補救措施了——他們可以寄希望于試管嬰
人類卵子健康與否是人類正常繁衍的基礎,關系到妊娠能否建立、未來胎兒的成長是否健康。但是并非所有的女性都擁有健康的卵子,隨著不孕不育醫學研究的深入,卵子異常的原因被逐步發現。 近日,《科學》雜志子刊《科學轉化醫學》在線發表了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桑慶副研究員和王磊教授團隊聯
2012和2013年,由北京大學多個研究團隊合作完成的世界首個高精度人類男性和女性個人遺傳圖譜相關論文相繼發表于《科學》和《細胞》雜志。這一工作采用的單細胞DNA擴增技術MALBAC,與以前的技術相比,該技術將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的精確度大幅度提高,以至于能夠發現個別細胞之間的遺傳差異。 MAL
2012和2013年,由北京大學多個研究團隊合作完成的世界首個高精度人類男性和女性個人遺傳圖譜相關論文相繼發表于《科學》和《細胞》雜志。這一工作采用的單細胞DNA擴增技術MALBAC,與以前的技術相比,該技術將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的精確度大幅度提高,以至于能夠發現個別細胞之間的遺傳差
中美研究人員28日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了一種成本低、容易操作且適用范圍廣的診斷新方法,只需利用單個細胞便可檢測準備植入母體內胚胎的遺傳缺陷,從而避免做試管嬰兒的夫婦將疾病遺傳給下一代。 這項研究發表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報告作者之一、美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教授
中美研究人員28日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了一種成本低、容易操作且適用范圍廣的診斷新方法,只需利用單個細胞便可檢測準備植入母體內胚胎的遺傳缺陷,從而避免做試管嬰兒的夫婦將疾病遺傳給下一代。 這項研究發表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報告作者之一、美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教授
中美研究人員12月28日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了一種成本低、容易操作且適用范圍廣的診斷新方法,只需利用單個細胞便可檢測準備植入母體內胚胎的遺傳缺陷,從而避免做試管嬰兒的夫婦將疾病遺傳給下一代。 這項研究發表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報告作者之一、美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
基因測序服務市場增速快,預計2016年超過測序儀器市場。據Markets&Markets預測,2014-2020年上游市場中測序儀的復合增長率是15.4%。中游測序服務市場重資產、技術附加值低,將是產業鏈中增速最快的,據BCC Research預測2011-2016年復合增長率為29%。
案例分享2016年12月21日16時58分,隨著一聲清脆的啼哭聲,承載著整個家庭夢想的“珍貴兒”誕生了。幾天后的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顯示:該嬰兒聽力完全正常。望著這個健康可愛的小寶貝,一家人喜極而泣。至此,這個家庭的顯性遺傳性耳聾被徹底阻斷了。 此新生兒的奶奶及父親均是耳聾患者,為了下一代能夠徹底擺脫
MARSALA方法示意圖 2015年12月28日,美國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PNAS)在線發表了北京大學謝曉亮、喬杰、湯富酬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該項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一種全新的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
2015年12月28日,美國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PNAS)在線發表了北京大學謝曉亮、喬杰、湯富酬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該項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一種全新的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方法MARSALA (mut
來自北京大學、教育部輔助生殖重點實驗室、哈佛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繪制出了人類早期胚胎全基因組水平的DNA甲基化景觀圖譜,提出了有別于以往小鼠研究結果的一些新見解。這些研究結果發表在7月23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喬杰(Jie Qiao)教授以及湯富酬(Fuch
案例分享 2016年12月21日16時58分,隨著一聲清脆的啼哭聲,承載著整個家庭夢想的“珍貴兒”誕生了。幾天后的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顯示:該嬰兒聽力完全正常。望著這個健康可愛的小寶貝,一家人喜極而泣。至此,這個家庭的顯性遺傳性耳聾被徹底阻斷了。 此新生兒的奶奶及父親均是耳聾患者,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今年美國國情咨文演講中曾提到精準醫療計劃,該項目獲得美國政府2016年財政預算中2.15億美元經費,由此精準醫療也成為生物醫藥行業的2015年熱詞。 今年3月,科技部召開國家首次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規劃在2030年前精準醫療投入600億元。隨后,我國發布了第一批腫瘤
世界首例MALBAC胚胎全基因組擴增測序試管嬰兒誕生 2014年9月19日,世界首例經MALBAC基因組擴增高通量測序進行單基因遺傳病篩查的試管嬰兒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誕生,這標志著我國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技術已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嬰兒的父母,男方為單基因顯性遺傳病患者,經歷了多次手術治療
一項新技術或產品的問世,給人們帶來欣喜的同時,也必然會引起擔憂,基因測序技術便是其中之一。基因測序技術被看作自疫苗問世以來疾病預防最重要的科技突破,它不僅可以大大降低遺傳相關的疾病發生率,減少出生缺陷,還可以實現對疾病預測、預防、預警以及個體化診療;但目前,國內的基因測序市場卻并不讓人滿意,甚至
2018年7月1日起,北大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主任、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謝曉亮正式全職回到母校北大任教,擔任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 謝曉亮1998年,謝曉亮成為改革開放后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2009年,他成為改革開放后第一位哈佛冠名講席教授的中國
顯微注射泵系統研發背景:在高倍倒置顯微鏡下,利用顯微操作器(Micromanipulator),控制顯微注射針在顯微鏡視野內移動的機械裝置,用來進行細胞或早期胚胎以及動物組織顯微操作的一種方法。而最新的顯微注射技術,已經廣泛擴大到動物育種、瀕危物種保護、試管嬰兒、基因編輯、基因敲除、光遺傳學研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