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至28日,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氣候變化中的海洋和冰凍圈特別報告》(SROCC)領銜作者會在蘭州召開,來自35個國家的117位科學家參會,這是該作者會議首次在中國舉辦。 “海洋與冰凍圈其實離我們很近,冰川就屬于冰凍圈,蘭州附近的祁連山東段冰川在快速退縮,現在只剩下幾平方公里。而冰蓋和冰川快速退縮引起海平面上升,導致沿海地區的災害會影響全球一半的人口。海洋的變化還會影響生物的多樣性,對漁業產生影響。”SROCC主要作者,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康世昌研究員說,“我們的評估報告為政策制定者提供基礎,以保護地球冰凍圈和海洋,適應氣候系統的快速變化。” SROCC將根據若干政府的提議,評估有關物理科學基礎的最新科學知識以及氣候變化對海洋、沿海、極地、山地生態系統和依賴它們的人類社區的影響。還將評估它們的脆弱性和適應能力,介紹實現氣候適應性發展途徑的方案。SR......閱讀全文
全球氣候變暖究竟是無可置疑的權威結論,還是一個缺乏科學依據的謊言?為什么這一研究難度極大的復雜科學問題,在IPCC一方研究得出的結論全是不利的結果,而NIPCC一方則全是有利的。真正科學的結論會是這樣嗎? 近年來有關溫室氣體,特別是CO2使全球氣候變暖并將導致災難性后果的理論,
IPCC評估報告自1988年設立以來獲得了極大成功,而很多關于改變的提議都需要對IPCC作出根本性的調整。 為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進行評估工作是非常繁重且令人精疲力竭的。大多數作者為團隊的成就感到驕傲,享受針對有爭議科學話題的激烈討論并達成共識的過程。但也有數不清的時間以及加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正在變得與氣候政策不再相關。《自然》雜志日前撰文指出,為了謀求一致性和避免爭論,該組織正在遭遇“路燈效應”:更多關注“明亮”的氣候科學。但對問題的洞察往往來自暗處,遠離那些自然科學能單獨闡釋清楚的地方。 IPCC最新報告墨跡剛干,科學家和各國政府就開始計劃
在一份于8月31日公布的、針對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獨立調查報告中,科學家們呼吁對IPCC進行徹底的體制改革。 IPCC由于致力于氣候變化工作,曾經和美國前副總統戈爾一道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近年來由于工作欠嚴謹,IPCC飽受批評。尤其是該機構
據美聯社報道,荷蘭一家權威環境機構上周一表示,他們已經發現聯合國氣候變化報告中更多的小錯誤,并敦促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更加審慎對待報告內容。事實上,該機構也表示對報告中的一處明顯錯誤負責,該處錯誤影響了聯合國氣候變化報告的可靠性。 但是,據荷蘭環境
媒體已經幫助扭轉了公眾意見,讓他們支持對氣候變化采取行動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主席R. K. Pachauri呼吁記者們在報道氣候變化的時候關注采取行動的科學機理。 在過去的20年中,媒體在傳播氣候變化意識方面扮演了一個關鍵的角色。我對此感到特別令人滿意,因
據路透社報道,8月30日,聯合國將發布一個針對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的調查報告。業內專家認為,IPCC的科學家們在強調全球變暖的趨勢以及更正錯誤方面,應該采用更加靈活、謹慎的方式。 近年來,由于IPCC工作欠嚴謹,招致學術、輿論界批評頗多
日前一份獨立審核報告顯示,曾備受質疑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對氣候變化問題的評估“總體上是成功的”,暫且還了IPCC一個公道。但科學家同時告誡:勿讓本該建立在堅實科學基礎上的預測,沾染上政治的痕跡。 自轟動一時的“氣候門”和“冰川門”接連被曝光
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儀式近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獲得2007年度諾貝爾和平獎,其主要貢獻是近20年來IPCC先后4次發布評估報告,告誡世人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所致,并提出了阻止氣候繼續變暖趨勢的對策與方法。經外交部批準,IPCC
PCC主席拉津德?帕喬里在第五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發表會上。 據英國《衛報》報道,對于其在9月份公布的氣候報告中的歷史溫室氣體排放數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日前分別作了向上和向下修正。不過,IPCC表示,這些錯誤并不影響“遏制全球變暖的時間已所剩無多”的結論。 聯合國
從美國拒絕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到哥本哈根的無果而終不歡而散,再到日本在坎昆氣候變化大會上上演的鬧劇……氣候變化這個詞,已經從一個單純的科學問題,演變為環境、科技、經濟、政治和外交多學科領域交叉的綜合性重大戰略問題。 在這些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中間,中國又該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這
氣候無疑是2009年的重要“標簽”之一。雖然去年12月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 候變化大會沒能達成一個新的國際減排協議以接替將于2012年“壽終正寢”的《京都議定書》,但它確實成功地將全球的關注目光聚焦到全球變暖這一議題上。 再加上去年年底常年干旱少雨的沙特遭受特大暴雨襲擊;英國北
聯合國3月10日宣布對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工作程序和過程進行獨立審核。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和IPCC主席帕喬里當天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共同向媒體宣布了上述決定。 潘基文說,IPCC于2007年發表的第四份氣候變化評估報告中出現了“很少量的錯誤”。為確保“全面透明、
方修琦 1962年生,現任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主要從事環境演變及其影響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主持全球變化研究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之課題 “暖期氣候對中國社會經濟的影響與人類適應研究”。出版有《全球變化》、《中國碳排放的歷史與現狀》、《中國古地理
2月20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消息稱,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編寫專家的遴選工作已于近日完成。來自39個國家的86名專家將組建作者團隊,其中包括4名中國科學家。 IPCC在2016年召開的第43次全會上確定了第六次評估報告的戰略和時間規劃,決定編寫三個主題的特別報告
五位氣候學家在《自然》雜志上撰文,為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的未來提出了建議。 來自瑞士伯爾尼大學的Thomas F. Stocker提出,IPCC在21年來一直是氣候科學的誠實的中間人,而且只要它能夠確保嚴格執行它的程序和科學嚴格性,它就能繼續這樣下去。 其他一些人并不
一份題為《關于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爭論——對IPCC報告的科學性質疑》的研究報告,近日正式完成。且看如下觀點:“近百年來,氣溫的上升和全球氣候的變化屬于正常波動范圍。與其說氣候變暖,不如用‘氣候變化’來得客觀”,“溫室氣體、溫室效應和氣溫的關系復雜,它們與氣候變化存在多大相關性
在一些地區,海平面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0倍。 不過數千年后,這才有可能發生。人類還有時間去適應,而這意味著人類會一步步將土地交給海浪。 2007年,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引起了一場風暴,他們發表了對隨著全球變暖,海洋將以多快速度膨脹的最佳評估結果。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表示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于9月27日在斯德哥爾摩發布最新報告。 氣候變化的威脅從未喪失其緊迫性。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9月27日發布的最新報告中警告說,如果沒有大幅減排或用有爭議的技術修復氣候,全球變暖很可能在整個21世紀繼續下去,進而極大改變地球的自然環境以及數
今天,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綜合報告宣講會在京召開。IPCC中國政府首席代表、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等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參會。 據了解,IPCC評估報告主要面向各國決策者,為氣候變化國際談判提供科學依據,具有極強的政策指示作用。IP
科學家在周五發布的一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報告中警告稱,如果繼續以目前的速度燃燒化石燃料,那么大約30年后,氣溫就將升至危險水平。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發現,由燃燒煤和石油等燃料的人類行為所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是過去60年間“真真切切的”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 如今,溫室
科學證據并非像許多人認為的那樣非黑即白 被黑客竊取的氣候科學家之間的郵件往來提供了一個展示科學是如何真正產生的機會——而不是對科學的“客觀性”進行質疑。 科學史學家長久以來知道19世紀的Augustinian僧侶格里哥?孟德爾——他發現了遺傳性狀是如何遺傳的——“偽造”了一些數據。他
背景資料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以下簡稱IPCC)成立于1988年,是一個附屬于聯合國的跨政府組織,主要任務是對氣候變化科學知識的現狀,氣候變化對社會、經濟的潛在影響以及如何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可能對策進行評估。由于IPCC的工作提高大家對氣候變化問題的認識,推動了氣候公約的談
本月初,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丹麥哥本哈根發布了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的《綜合報告》,這份報告指出,全球性的氣候變暖已經非常明確,而人類對氣候系統的影響是明確無疑和不斷增長的,如果不加以遏制,氣候變化對人類和生態系統造成嚴重、頑固和不可逆轉的后果的可能性將增加。 今天,中
近日,一項關于我國碳排放的研究成果在國際期刊《Nature》上發表,引發了學術界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報告指出,“2000-2013年間,中國碳排放總量比此前多估計了約15%,二氧化碳排量多估計了106億噸。”這一數據的更新,將在年底召開的巴黎氣候變化談判峰會上,為更多發展中國家爭取話語權。
“從哥本哈根到坎昆再到德班,毫無疑問,應對氣候變化已排在全球事務議程中最靠前的位置,這是大勢所趨。哥本哈根會議沒有帶來飛躍,坎昆會議取得一定成效,在我個人看來,沒有退步就是進步,因為坎昆決議確認了雙軌制的談判進程。”今天,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社科院城市發展與
七個國際碳減排方案無一公平 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塵埃落定,但談判各國達成的協議并不具備法律約束力。諸多懸而未決的議題,只能留待2010年在墨西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來完成。可以想見,談判的核心依然是圍繞溫室氣體減排。 據悉,關于二氧化碳的減排,目前國際上有多種方案,絕大多數是國際組織
圖片說明:2013年1月12號,霧霾籠罩下的北京。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IPCC)將于9月26日在斯德哥爾摩發布研究報告,強調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還是人類活動。不過,此次報告的影響力預期不會很大,因為在當前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相比較“修復”地球,各國政府可能
應聯合國秘書長要求成立的國際獨立審核委員會日前發布報告說,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需實施根本改革,但該機構的氣候評估報告“總體上是成功的”。這個先被神化、后遭妖魔化的機構最終得以還原。 去年底,IPCC爆出“氣候門”,即所謂有科學家篡改數據和干預同行評議過程,以夸大
為了加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以下簡稱《公約》)的實施,對2020年后國際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框架安排,2015年12月12日,《公約》近200個締約方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就《巴黎協定》達成一致,用以取代將于2020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明確提出到本世紀末,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