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腰椎爆裂骨折診斷治療的研究進展
由于胸腰交界處是軀體應力集中區,所以是脊柱骨折最常發病的部位。而下腰椎(L3~L5)爆裂骨折是脊柱骨折的一種特殊類型,多發生于戰時,在日常生活中發生較少。由于下腰椎爆裂骨折的特殊性,治療存在爭議,本文對國內外近年來下腰椎爆裂骨折的一些治療的相關問題及最新進展進行綜述。 流行病學特點 有文獻報道:下腰椎爆裂骨折約占所有脊柱骨折患者的1%。發生下腰椎骨折的患者大體可以分為骨質疏松性骨折及爆裂性骨折兩大類。骨質疏松性骨折多發生于低能量損傷的老年患者,而下腰椎爆裂骨折多發生于車禍傷、高處墜落傷、車禍傷等高能量損傷,由于腰3椎體為腰椎前凸的頂椎,正好是生物力學的轉化區,所以受傷椎體最常發生于腰3,約有30%的患者出現神經癥狀。 下腰椎的解剖特點 下腰椎由于其周圍有著較為強大的肌群保護,且有著較大的椎體間活動度,導致下腰椎爆裂骨折的發病率較胸腰交界處、頸椎等其他部位的骨折發病率低。但由于下腰椎爆裂骨折多為高能量損傷,常合并X、Y......閱讀全文
下腰椎爆裂骨折診斷治療的研究進展
由于胸腰交界處是軀體應力集中區,所以是脊柱骨折最常發病的部位。而下腰椎(L3~L5)爆裂骨折是脊柱骨折的一種特殊類型,多發生于戰時,在日常生活中發生較少。由于下腰椎爆裂骨折的特殊性,治療存在爭議,本文對國內外近年來下腰椎爆裂骨折的一些治療的相關問題及最新進展進行綜述。 流行病學特點 有文獻報
一例胸腰段側后凸畸形合并腹壁肌肉萎縮性膨隆病例分析
單側腹壁肌肉麻痹性萎縮(UPAW)是一種罕見的臨床特征,見于糖尿病神經病變、創傷性或非創傷性壓迫,甚至醫原性損傷引起的神經病變,可引起下腹壁局部感覺功能障礙,外觀上可出現腹壁萎縮性膨隆。極少部分是由于脊柱疾病引起。由于該病癥出現隱匿,在臨床上容易被忽視。筆者報告1例L1陳舊性骨折伴胸腰段后凸畸形合并
微創短節段椎弓根螺釘結合椎體擴張成形治療骨質疏松...
微創短節段椎弓根螺釘結合椎體擴張成形治療骨質疏松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報告臨床資料患者,女,50 歲,從 >2 m 高處墜落,臀部著地,腰背部疼痛、活動受限,于傷后 26 h 急診入院。腰椎 X 線片、CT提示:L1椎體壓縮超過 1/3,椎體后壁部分破損,椎管有占位<50%。診斷為 L1椎體爆裂性骨折(
樞椎齒狀突骨折的分型及診斷
分型 有關齒狀突骨折的分類有幾種不同的系統。Schatzker等按照骨折線位于副韌帶的上方或下方而分為高和低兩類。Althoff將齒狀突骨折分為A、B、C、D四型,A型骨折的骨折線通過齒狀突的峽部,其余三型骨折的骨折線定位于更低解剖位置。 在臨床上最為流行的分類是Anderson和D
椎板青枝骨折漏診導致術后神經功能惡化病例分析
椎板青枝骨折最早由Denis和Burkus提出,指骨折線僅累及腹側椎板,而背側椎板保持相對完整,常見于下腰椎爆裂骨折。合并椎板青枝骨折的下腰椎爆裂骨折可能會造成硬脊膜撕裂,或硬膜囊及其內容納的馬尾神經卡壓,但術前常常難以明確,尤其是當患者無神經功能損害表現時。在解除神經卡壓之前進行骨折復位操作將導致
橈骨遠端骨折非手術治療
通過復位和固定來非手術治療橈骨遠端骨折仍然是最常見的治療方法。但這些治療方法可能存在費用高、創傷大等一些問題。非手術治療很大一部分遠端橈骨骨折患者通過非手術治療后,無論是骨折愈合后的影像學檢查還是患者腕關節功能同樣顯示出比較好的治療效果。因此,這種治療方式只要選擇好治療適應癥,同樣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方
骨盆骨折的手術治療介紹
(1)手術時機最好在傷后7天以內進行,最晚不超過14天,否則復位難度將大大增加,畸形愈合及不愈合的發生率也明顯增高 (2)根據骨折分類選擇治療方式AO分類中的A型骨盆骨折屬于穩定性骨折,一般予以保守治療,臥床休息4~6周,早期下地行走鍛煉;B型骨折為前環損傷,僅須行前方固定;C型骨折為后環或前
簡述胸腰段脊柱脊髓損傷程度的評分系統
(1)胸腰椎損傷的TLISS評分系統 該系統包括損傷機制,后方韌帶復合體,神經功能三個方面評定。根據不同情況予以不同的分值,最后將3部分的分值相加,總分作為選擇治療的依據。 骨折形態:壓縮形1分;爆裂型2分;剪力及旋轉3分;牽張型4分; 神經損傷情況:無損傷0分;神經根損傷2分;脊髓
伴先天性椎弓根狹小的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經皮椎體后...
伴先天性椎弓根狹小的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病例分析臨床資料患者,女,78歲,外傷致胸腰背部疼痛伴活動受限4d入院。患者4d前外傷(提重物)致胸腰背部疼痛,伴腰部活動受限,無雙下肢放射痛,無雙下肢麻木等,期間未予重視,自行口服艾瑞昔布片及外用消痛貼膏處理,未至醫院就診,4d來疼痛無緩
股骨轉子間骨折手術治療進展
??? 股骨轉子間骨折多發于老年人,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和交通、建筑業的發展,其發病率在逐年增高[1]。據統計資料表明,患者的平均年齡為70歲[2]。股骨轉子部血運豐富,修復能力較強,對青少年患者治療相對容易,但對老年患者,由于傷前已存在各種基礎疾患,治療有一定風險,保守治療極易發生髖內翻和肢體外
淺談小兒骺板骨折分型
骺板是小兒骨骼生長的最大特點,骺板又稱為生長板,是使小兒骨骼縱向生長的因素。由于骺板在結構上位于長骨末端,更容易負重,骨骺損傷常發生于兒童,損傷后如不重視或正確治療,會影響患者的骨骼生長。骺板骨折的分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提示醫務工作者影像上微小的骨折可以影像發育潛能,同時結合其它多方面的因素,能夠
手術治療跟骨骨折的相關介紹
(1)跟骨舌狀骨折、跟骨體橫形骨折波及關節并有移位者可在麻醉下用骨圓針撬撥復位,再用小腿石膏固定于輕度跖屈位4~6周。 (2)有移位的跟骨橫形骨折、舌狀骨折以及跟骨后結節骨折應行切開復位,加壓螺絲釘內固定。術后石膏固定于功能位4~6周。 (3)青壯年的跟骨壓縮骨折甚至粉碎性骨折有人主張早期即
非手術治療肱骨干骨折的介紹
肱骨干有較多肌肉包繞,骨折輕度的成角或短縮畸形不影響外觀及功能者,可采取非手術治療。 (1)上臂懸垂石膏 依靠石膏的重量牽引達到骨折復位并維持對位。 采用懸垂石膏,應每周攝X線片,以便及時矯正骨折端分離或成角畸形。2~3周后應改用其他外固定治療。 (2)U型接骨夾板 適用于橫斷形骨折及無明
手術治療肱骨干骨折的相關介紹
(1)開放骨折 應早期行軟組織及骨的清創及骨折內固定。 (2)合并血管、神經損傷的骨折 應用骨折內固定及神經血管的修復。 (3)漂浮肘 肱骨干中下1/3骨折伴有肘關節內骨折時,手法復位及維持復位均比較困難,應行切開復位內固定。 (4)雙側肱骨干骨折 非手術治療可造成病人生活上不便及護理上的
簡述手術治療肱骨干骨折的方法
1.Rush針固定 適用于肱骨中,下段骨折。目前已較少適用。 2.Kuntscher固定針 屬髓內針的一種,適用于肱骨中上1/3骨折。留于骨外的針尾,可影響肩或肘關節的活動,故臨床上使用不普遍。 3.外固定架固定 適用于開放骨折伴有廣泛的軟組織挫傷或燒傷的病例。也適用于無法進行堅強內固
掌骨開放性骨折手術治療分析
【一般資料】男性,61歲,退休人員【主訴】外傷后右手疼痛、流血、活動受限2小時。【現病史】該患者2小時前不慎被電鋸割傷致右手疼痛、流血、活動受限,急至當地醫院就診,經攝片檢查后,診斷為右手外傷、右手第2掌骨開放性骨折、右手食指伸肌腱斷裂,建議行手術治療,患者拒絕,遂來我院就診,經門診檢查后以右手外傷
嚴重肋骨骨折的手術治療方法總結
多發肋骨骨折是影胸廓運動的重要因素,最常見的原因是鈍器損傷(例如,機動車撞擊,墜落,毆打),但穿透性損傷(例如槍傷)也會使肋骨骨折。保守治療包括疼痛控制和積極的肺部護理,主要目的是避免氣管插管降低死亡率。對于持續患有急性疼痛(例如連枷胸)或肋骨骨折不能愈合(骨不連)并且導致功能障礙的患者,則需要手術
坐骨結節撕脫骨折手術治療分析
坐骨結節撕脫骨折臨床上罕見,多發于年輕運動員。坐骨結節撕脫骨折因腘繩肌、內收肌和外旋肌的強烈收縮所致,骨折移位明顯。筆者于2019-05—02采用手術治療1例外傷導致坐骨結節撕脫骨折,分析術中遇到的問題并復習相關文獻,報道如下。病例報道患者,男,15歲,因左臀部扭傷1d入院。患者訴1d前跑步時不慎扭
手術治療機化型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病例分析
慢性硬腦膜下血腫(chronic?subdural?hematoma,CSDH)是老年人很常見的顱內出血類型,在過去的20年間,鉆孔沖洗和閉式引流通常被認為是治療典型的血腫液化型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的最為有效的方法。但是在一些病例中,慢性硬腦膜下血腫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血腫機化,血腫內部出現多個或多層分隔,
一例PKP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A型胸腰椎骨折病例分析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病因未知的慢性疾病。常累及骶髂關節、脊柱等,造成脊柱強直、骨質脆性增加。輕微外力即可造成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胸腰椎骨折。其骨折處應力較為集中,骨折相對不穩定,治療較為棘手。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保守治療、前路內固定手術、后路內固定手術等。但其因骨折處應力過于集中、骨質質量差等原因,常出現
kummell-病的診療經驗分析
kummell病是一種發生在輕微創傷后椎體骨折不愈合導致的椎體缺血性壞死。最初創傷后患者通常無癥狀,但大部分患者數月后會逐漸出現腰背部疼痛、進行性下胸腰椎后凸畸形以及神經癥狀。隨著人口的老齡化,近幾年Kummell 病的發病率不斷升高,Kummell 病的危害在于它較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臨床上,我們
胸腰椎骨折術后再骨折病例分析
胸腰椎骨折是最為常見的脊柱骨折,占脊柱骨折的40%左右。對于需要手術的胸腰椎骨折,臨床一般采用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可有效恢復傷椎高度,矯正畸形,維持脊柱穩定性。但如果手術方案和術后康復不合適,很容易出現再骨折。筆者回顧性分析自2019-11—2020-04診治的2例胸腰椎骨折術后再骨折,現報道如下。
一例腰椎椎體骨折手術后并發格林巴利綜合征病例分析
?病例資料47歲男性患者,因高處墜落致腰部疼痛、活動受限5H入院。查體:平臥位,脈搏7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壓112/78mm Hg,神志清楚,心、肺、腹查體無特殊,腰椎生理曲度變直,未見明顯后凸畸形,皮膚無破潰,L3椎體棘突壓痛明顯,叩擊痛陽性,無伴雙下肢放射痛,腰椎主被動活動受限,
腰椎不穩癥的診斷與治療
腰椎不穩癥:http://www.tongjispine.com如是由于急性脊柱創傷,腰椎峽部崩裂所致的腰椎節段性不穩診斷很少有人懷疑。因脊柱退變引起腰椎不穩,卻未引起足夠的重視。隨著生物力學研究的深入。腰椎退變及周圍軟組織、肌肉、神經韌帶等協同組織也對潛在性不穩起重要保護作用。當前有些學者把脊
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介紹
(1)手術適應證①病史超過三個月,嚴格保守治療無效或保守治療有效,但經常復發且疼痛較重者;②首次發作,但疼痛劇烈,尤以下肢癥狀明顯,患者難以行動和入眠,處于強迫體位者;③合并馬尾神經受壓表現;④出現單根神經根麻痹,伴有肌肉萎縮、肌力下降;⑤合并椎管狹窄者。 (2)手術方法經后路腰背部切口,部分
手術治療痛風石性腰椎管狹窄病例報告
臨床資料患者男性,20歲,學生,因“腰痛活動受限伴雙側臀部痹痛1月余”于2017年12月來我院就診。患者1個月前無明顯外傷下,開始出現腰背疼痛,伴雙側臀部痹痛,無明顯雙下肢放射痛,間斷門診行保守治療,癥狀反復發作。既往痛風性關節炎病史,但未系統治療。查體:體型肥胖,BMI指數31。腰椎活動明顯受限,
非手術治療跟骨骨折的方法介紹
(1)無移位的跟骨骨折包括骨折線通向關節者,用小腿石膏托制動4~6周,待臨床愈合后即拆除石膏,用彈性繃帶包扎,促進腫脹消退。同時作功能鍛煉。但下地行走不宜過早,一般在傷后12周以后下地行走。 (2)有移位的骨折如跟骨縱行裂開,跟骨結節撕脫骨折和跟骨載距突骨折等。可在麻醉下行手法復位,然后用小腿
手術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介紹
粗隆間骨折的手術治療方法有以下幾類: (1)外固定支架 單臂外固定支架是一種介于手術和非手術的半侵入式穿針外固定方法,適用于合并多種疾病,不能耐受手術的高齡病人。 (2)多枚釘 多枚斯氏針固定最符合髖部生物力學要求,但由于其結構上的缺陷,有松動、脫針、對骨折斷端無加壓作用等缺點。為了克服以上
兒童肱骨髁上骨折保守和手術治療
兒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兒童最常見的一種骨折。占肘部損傷的60%左右。肱骨髁上骨折大部分是兒童摔倒時,手掌撐地,肘關節強力過伸,使得尺骨鷹嘴在髁部形成支點,導致肱骨髁上薄弱處骨皮質斷裂。肱骨髁上骨折按照Gartland分型可分為三型。GartlandⅠ型:無移位;GartlandⅡ型:部分移位,后側皮質
樞椎齒狀突骨折有哪些分型
有關齒狀突骨折的分類有幾種不同的系統。Schatzker等按照骨折線位于副韌帶的上方或下方而分為高和低兩類。Althoff將齒狀突骨折分為A、B、C、D四型,A型骨折的骨折線通過齒狀突的峽部,其余三型骨折的骨折線定位于更低解剖位置。 在臨床上最為流行的分類是Anderson和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