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上午,上海物聯網產業聯盟籌備會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召開。上海微系統所長王曦院士、上海市經信委電子信息產業處長林晶、上海市通信制造業行業協會秘書長李春強以及物聯網相關產業的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由物聯網系統技術實驗室副主任鄭春雷主持。 自2009年8月溫家寶總理提出“感知中國”以來,物聯網被正式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物聯網在中國受到了極大的關注。 經過一年多的調研、準備、籌建,上海物聯網產業聯盟將于11月8日正式宣布成立。該聯盟旨在:整合與協調物聯網產業,提升聯盟內感知、傳輸、網絡、集成、應用等企業的研究開發和生產制造,促進物聯網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在上海市場以及將來在全國市場的推廣。 李春強從聯盟的性質、聯盟的任務、組織架構、發起單位等幾個方面介紹了上海物聯網產業聯盟的籌備情況。上海物聯網產業聯盟成立后將著重于四個方面的工作,即物聯網產業標......閱讀全文
第四屆微米納米技術創新與產業化國際研討展覽會暨物聯網與MEMS應用論壇在上海召開 11月23至24日,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項目(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暨微納器件與系統技術分會、上海物聯網中心共同主辦,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
王曦院士介紹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趨勢 由工信部和上海市政府指導,上海世博集團和上海通信制造行業協會承辦,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協辦的上海物聯網產業論壇于11月8日上午9:00正式開幕。本次論壇被業界評論為目前國內最專業和國際化的物聯網產業盛會之一,以“中國智慧.感動世界”為
與會領導共同揭幕“物聯網聯合創新中心”物聯網高峰論壇會場參觀智能產品展示 8月20日,由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和上海微技術工研院攜手博通公司共同打造的“物聯網聯合創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微系統所所長王曦表示,物聯網聯合創新中心旨在集結各方技術和產業實力,推進上海及周邊地區物聯網水平
【導語】繼互聯網之后,傳感網將是下一個萬億級信息產業;眼下,一場決定未來產業利益分配的標準之爭,正在世界上激烈展開。這一回,已頗具實力的我國將當仁不讓—— 繼“聯接人與人”的互聯網之后,下一個萬億級信息產業——“聯接物與物”的傳感網,眼下正處于產業爆發的前夜。此刻,一場決定未來產業利益分配
2010歲末網友們盤點了很多熱詞,比如:神馬都是浮云、給力(gelivable)、圍觀、淡定、無壓力(鴨梨)、蒜你狠系列、“飛”系列、國考、羨慕嫉妒恨、非常艱難的決定等等。媒體也評出了歐洲債務危機,中國GDP榮升全球第二,西南大干旱,青
——國家重大科學儀器專項及化學試劑支撐項目(在滬項目)2016年度交流會暨科學儀器、化學試劑頒獎活動 分析測試百科訊 2016年7月13日,由上海分析儀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上海化學試劑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的“國家重大科學儀器專項及化學試劑支撐項目(在滬項目)2016年度交流會暨科學儀器
2014年8月24日,中歐首屆移動醫療創新論壇在上海順利召開。這次論壇由中歐校友醫療健康產業協會主辦,中歐衛生管理與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教授致辭、羅念慈主持了此次論壇。來自行業嘉賓和中歐國際商業學院校友300余人參加此次論壇。 近兩年,移動互聯網和醫療持續的發酵,持續的升溫,是投資、創業、社會民
蘋果新一代手機iPhone 6s和智能手表的亮相,讓全球眾多蘋果手機的追隨者又有了一次徹夜排隊的理由。賦予蘋果手機越來越強大功能的,不僅是越來越強大的芯片,更重要的是手機上越來越多、越來越精良的傳感器。 數年前,當喬布斯拿著蘋果手機“晃一晃”就可以讓它有所反應的時候,手機的智能化時代真正開始了
隨著2018年的即將到來,2017已離我們越來越遠。回顧發展歷程,總結經驗啟示,瞻望美好未來,謀劃創新思路,是對來年的提前布局、未雨綢繆,也是對來年太赫茲科技帶給我們更多驚喜和突破、迎來更為廣闊發展前景的期待。回首2017,太赫茲科學研究取得了哪些重要進展?太赫茲產業應用取得了哪些重要突破?展望20
2014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保持平穩發展,增速較往年有所回落,發展模式逐步調整,結構不斷優化。展望2015年,全球新興產業仍蘊藏巨大發展潛力,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作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戰略性新興產業受經濟深度調整和國家政策的雙重影響,將進入提質增效的關鍵階段,雖然面臨一系列新情況
在浦東國際機場圍欄的外有一道無形的網,這個網由埋設在地下的傳感器組成,這些傳感器不僅能夠分辨出是人還是動物在靠近柵欄,而且能夠精確地進行定位,一旦有人靠近柵欄,系統就會自動發出善意提醒。 劉海濤告訴記者,隨著傳感網技術的發展與成熟,未來傳感網將和目前的互聯網、通信網組成一個更加龐大
王紅自從8月份以來就沒有休息過了,作為中國微納國際創新園的總經理,她的時間用“爭分奪秒”來形容最恰當不過了,這一切源于8月7日的一個重要聲音。 來自無錫的聲音 走在無錫,你會發現到處都在建設,尤其是菱湖大道兩旁,這里規劃的是中國微納國創新園。從去年開始,創新園已作為國內首家以“微納技
消費者通過手機“讀”出這瓶紅酒的“前世今生”,實現人與物的“交流”。 “每一次大危機,都會催生一些新技術,而新技術也是使經濟,特別是工業走出危機的巨大推動力。”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8月26日在中國工業經濟運行2009年夏季報告會上如是表示。物聯網正是這樣一種新技術,掀起了繼計算機、
目 錄 一、形勢與需求 二、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戰略部署 (一)總體思路 (二)發展目標 (三)戰略部署 三、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四、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推進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突破 (一)加強農業農村科技
7月13日上午,“上海物聯網中心項目奠基儀式”在上海市嘉定區城北路235號建設現場舉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上海分院院長江綿恒,上海市副市長艾寶俊為奠基啟動開工裝置,中科院和上海市相關領導為項目培土奠基。 奠基儀式現場 物聯網與新能源、生命科學、綠色制造等被列為國家五
物聯網將是在全球信息通信行業又一個萬億元級別的產業,到2020年之前,全球接入物聯網的終端將達到500億個。“物聯網”已被正式列為國家重點發展的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作為中國首個物聯網全產業鏈大會,“2010中國國際物聯網大會”暨第三屆上海通信發展論壇近日在滬舉行。上海市副市長艾寶俊
7月13日上午,“上海物聯網中心項目奠基儀式”在上海市嘉定區城北路235號建設現場舉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上海分院院長江綿恒,上海市副市長艾寶俊,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肖貴玉,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池洪,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邵志清,上海市科委總工程師陳杰,嘉定區區委書記金建忠、區長孫繼偉
做半導體物理研究、為國家能源方針建言獻策、向公眾普及相關科學知識,褚君浩說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圍繞著實現“智慧地球”和“低碳地球”而進行的。 他的夢想,簡單而宏大。年近七旬的褚君浩沒有停止追問,在實現“智慧地球”和“低碳地球”的夢想道路上,一個人究竟能夠發揮多大的能量。 中國科學院院士、
8月7日,溫家寶總理考察中科院無錫高新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后,指示“盡快建立中國的傳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國’中心”。其后,在全省領導干部學習會上,省委書記梁保華把傳感網列為全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六大新興產業之一,并提出“要努力突破核心技術,加快建立產業基地”。“感知中國”中心將是怎樣一
2011歲末網友們盤點了很多熱詞,比如:控/hold住、傷不起、起云劑、虎媽、政務微博、北京精神、走轉改、微電影、加名稅、淘寶體、云電視等新詞匯。媒體也評出了日本地震、康菲溢油、南方先旱后澇的極端天氣、7.23動車事故、小悅悅與路人、校車事件、郭美美與紅十字會、建黨90周年、‘十二五’開局、天宮
12月19日,中國科學院發布改革開放四十年40項標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個面向”為線索,在系統梳理改革開放40年來廣大科研人員取得的眾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礎上,發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成果15項、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成果10項。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12月3日至4日,由中科院自動化所、中國計算機學會和中國人工智能學會聯合主辦、自動化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的第六屆中國生物識別學術會議在北京成功召開,來自國內外3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0名科研人員共聚一堂,交流和探討了人臉、虹膜、指紋、掌紋、步態、靜脈、語音等多種模態生物特征識別的前沿
近日,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了《上海推進物聯網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10-2012年)》(下稱:行動方案)。至此,在物聯網發展方面,上海成為全國首個拋出具有“極強可操作性方案”的城市。 業內專家稱,行動方案基于上海發展物聯網良好的產業基礎,規劃了上海發展物聯網的目標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聚焦上海“四個中心”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目標,推動實施人才高峰工程,倡導和弘揚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鼓勵創新、鼓勵創造的社會風尚,按照《上海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2018年上海市人才工作大會的有關要求
生物制藥(biopharmaceutical)是近二十年興起的,以基因重組、單克隆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制藥技術。與傳統行業類似,生物制藥產業也由研發、測試、上市銷售三個階段組成。但與傳統化學藥產業由大型藥企所壟斷不同,生物制藥領域內的創業型企業借助技術基礎不同形成的進入壁壘,異軍突起,形成了以企業
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9月10日電(記者潘曄)互聯網加物聯網形成“智慧地球”,是當前世界性的熱門課題。物聯網作為一個智能項目,已被世界各國當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振興經濟的重點領域。“每一次大危機,都會催生一些新技術,而新技術也是使經濟,特別是工業走出危機的巨大推動力”,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說,“相信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全球信息化的發展正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經歷了數字化和網絡化的快速發展之后,智能化正在成為全球信息化向高端發展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信息化發展的過程中有幾個關鍵步驟,我們不能錯過,否則和發達國家信息化水平的差距可能再一次被拉大。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脊梁,如果沒有制造業的發展,即使其他行業有巨大的
第十六屆固態傳感器、執行器與微系統國際會議(Transducers’11)于6月6日上午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來自美國、德國、日本、法國、英國、西班牙及中國等世界39個國家和地區的傳感器與微系統領域著名專家、學者和會議代表1000余人參加會議。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北京市副市長洪
11月22日,“文物保護領域物聯網建設技術創新聯盟成立大會暨智慧博物館——第二屆文物保護領域物聯網應用與發展研討會”在上海召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規劃戰略局局長潘教峰,中國科學院院地合作局局長孫殿義,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司副司長王衛明,以及科技部代表和